特約撰稿? 羅杵增
編輯? 周建平? [email protected]
?
2019年是清朝大詩人黃仲則的270年誕辰,。黃景仁,字仲則,,以字行,。江蘇武進人,生于1749年,享年35歲,。詩人在乾隆“盛世”里,,一生困頓不遇,留下風(fēng)華絕高的《兩當(dāng)軒集》,,在唐宋詩的籠罩下,,一峰突起,成為支撐清詩與唐宋詩并論的重要力量之一,,對后世的郁達夫,、錢鍾書等杰出詩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其廣為傳誦的佳句有“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人同聽雨誰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花月即今猶似夢,,江山從古不宜秋”“詎有青烏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等。
?
?
1774年冬,,江蘇常熟虞山,,東邊的仲雍祠來了兩個年輕人。
黃昏時候,,漫山衰草,,暝色爬上他們的衣襟,一直不肯散去,。二人沉默了很久,,看著北邊那座墓,其中一人忽然開口:“對我有知遇之恩的人已經(jīng)死了,。倘若我不幸比你先死,,你能幫我整理出版我的詩集嗎?就如老師的朋友幫他整理《玉芝堂》那樣,?!?/p>
開口說話的人叫黃仲則,旁邊是他的好友洪亮吉,。他們早上剛到虞山北邊拜祭了老師邵齊燾的墓,。《玉芝堂》是邵齊燾的詩文集,,死后由他的好友王太岳幫忙搜集刊印,。
說這話時,黃仲則26歲,,洪亮吉29歲,。大概在這個時候,,黃仲則就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詩作必將傳世,。
洪亮吉聽到這話感覺不對勁,,死活不肯答應(yīng)。黃仲則急了,,跑進祠里,,抓過一把香點燃,在神像前禱告,,逼著洪亮吉松口答應(yīng)才罷休,。
黃仲則是歷史上有數(shù)的詩歌天才,我們熟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即是他自嘲的詩句,。包世臣在《齊民四術(shù)》中盛贊道:“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黃仲則)為第一,?!?/p>
27歲時,黃仲則迫于生計,,準(zhǔn)備北上京城尋找出路,,臨行寫下《別老母》一詩跟母親告別: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貧窮與病痛,,是這位寒門天才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
自拋心力作詩人
黃仲則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江蘇常州武進人,,是北宋大詩人黃庭堅的后裔,“詩本吾家事”于他而言不算過分,。不幸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家道從此衰落,便由祖父黃大樂撫養(yǎng),,母親督促他讀書,。啟蒙之后,祖父給他定了一個奇怪的要求,,不讓他學(xué)寫詩,,與此同時讓他跟著塾師學(xué)作科舉文。
對當(dāng)時的讀書人來說,,考科舉進仕途,,才是養(yǎng)家糊口,、施展抱負的正路,不過年幼的黃仲則對這個安排感到無奈,。他生來就不喜歡此道,,偏偏學(xué)業(yè)量又倍數(shù)于平常的孩子,面對科舉文,,心中常感到到孤獨麻木,。叫他寫時文的時候,雖然“援筆立就”,,卻總覺得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學(xué)的地方,。
祖父不讓他學(xué)寫詩,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喜歡一個人偷偷翻看家里藏的一兩本古今詩集,。連蒙帶猜,遇到以為自己讀懂時,,便得意洋洋地說,,“我喜歡的就是這個了!”抓筆就寫起來,。旁人看了他寫的,,笑話他。黃仲則不以為意,,逐漸喜歡寫幽苦的句子,,更得不到肯定了,他反倒更加喜歡詩,。
黃仲則是那個時代罕有的以詩人自期者,。年輕的時候他喜歡李白,有次在拜謁李白墓時,,動情地說:“我所師者非公誰,。”常感慨“如何辛苦為詩后,,轉(zhuǎn)盼前人總不如”,。25歲那年除夕,黃仲則又動了詩興,,正吟哦推敲,,子女在一旁偷笑他,他自嘲道:“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所謂“枉拋心力”,其實也是黃仲則對自己志業(yè)的自信及自知,。
1757年,,黃仲則剛九歲,,已經(jīng)有詩名傳出來。這年他應(yīng)學(xué)使者試,,寓居江陰小樓上,,快到考期了,仍然蒙著被子臥床不起,,同行者催他,,他說,“剛剛想了‘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兩句詩,,正準(zhǔn)備湊成一整首呢,你們別打擾我,?!?/p>
命運沒有因此眷顧他。12歲到16歲這四年間,,他的祖父,、祖母、兄長相繼去世,,只剩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窮困如影子一般,從此將他纏住不放,。
黃仲則人生中第一次高光時刻,,在19歲時就來了。當(dāng)時他在錢塘江觀潮,,寫了《觀潮行》《后觀潮行》兩首詩,,一下子聲名鵲起,天下傳唱,?!队^潮行》的最后兩句“潮生潮落自終古,我欲停杯一問之”,,文辭上有師法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痕跡,,名士袁枚尤其喜歡這兩首詩,,在《隨園詩話》中特地標(biāo)舉出來,認為黃仲則的詩很像李白,。
第二次高光時刻,,在他24歲這年到來。
這時名士朱筠正督學(xué)安徽,,延請名宿到幕下校文,。朱筠聽說了黃仲則的名頭,,特地派人去請他。黃到了后,,又把好朋友洪亮吉介紹過來,。與此二人一接觸,朱筠喜不自禁,,寫信給錢大昕,、程晉芳道,“我剛到江南,,就遇到黃,、洪兩個年輕人,他們的才華就像寶劍龍泉,、太阿一樣,,都是萬人敵?!秉S,、洪二人深感朱筠的推重,都以對待老師的禮數(shù)來對待朱筠,。
1772年,,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朱筠聚集幕下高才,,在采石磯太白樓上宴飲,,酒正酣時,一眾文士搖筆賦詩,。當(dāng)時八府士子正在當(dāng)涂考詞賦科,,聽說朱筠舉辦了文會,全跑過來圍在太白樓下,,等著好作品出來便要搶先傳抄,。黃仲則一襲白色夾衣坐在樓上人群里,喝得差不多了,,長身而起,,站在斜陽中,頃刻間寫成了196字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在這首詩末尾,,黃仲則寫道:“高會題詩最上頭,姓名未死重山丘,。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北娙搜垡姟按揞楊}詩在上頭”情景再現(xiàn),,就都擱筆不寫了,。
后來,有年輕人在朱筠座前將自己的詩作與黃仲則詩相提并論,,朱筠聽了哈哈大笑道,,“黃仲則啊,那可是天才,!”
?
交萬人杰
左輔是黃仲則的朋友,,后來官至湖南巡撫。在回憶起黃仲則時,,說他“狂傲少諧”,,瞧不起一般人,不怎么愛開玩笑,,又因才華高,,多受人妒忌。
但黃仲則的師友偏偏不少,,而且都對他推重,、回護良多。
在他21歲時,,過湖南任湖南布政使王太岳的幕僚,。王太岳系海內(nèi)重臣,成名非常早,,當(dāng)時已年近50,,是當(dāng)之無愧的文壇巨擘,兼之又是邵齊燾的好友,,相當(dāng)于黃仲則的師長輩,。但王太岳每次寫了新的作品,都必須拿給黃仲則過目之后才定稿,。
除了王太岳,,黃仲則的師友過從,如邵齊燾,、朱筠,、袁枚、翁方綱,、紀(jì)曉嵐,、畢沅、洪亮吉,、汪中、黎簡等,,無不是一世人杰,,談起黃仲則的才學(xué),,都贊賞服氣,也愿意跟他交往,。
廣東順德人黎簡,,在其父親去世后,再沒有離開過廣東,,但詩文名聲非常大,,文壇大佬袁枚到了廣州,專門拜托人約黎簡,,想要見他一面以慰平生,。黎簡對袁枚并不感冒,推掉了,。不過黎簡對黃仲則非常推崇,,主動給黃仲則寫信,贈詩稱贊道:“君為天上謠,,笙鶴空翱翔,。眾人仰而和,引聲絕其吭,?!倍藦拇藭磐鶃恚m然終生沒有見過面,,但一直引為神交,。
在黃仲則的朋友中,還有一位比較“狂”的,,叫汪中,,比他大五歲,跟他處境,、性格多有相似的地方:七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鄒氏撫養(yǎng)教導(dǎo)大。汪中雖未正式入過學(xué)堂,,年少時已在學(xué)問上展露出天分,,常喜歡拿著問題跑去跟那些主持學(xué)堂的山長辯駁,駁倒之后順便嘲諷一番,,讓人羞愧難當(dāng),,落下了“狂生”的罵名。
黃仲則22歲時,,遇到了汪中,,汪中寫詩送給他:“早孤感同病,心期樂疏曠。各懷萬里心,,高視重云上”“及此同時居,,相見常苦少,?;谟嗲笥研模翍n為爾老”,,兩人身世相近,,而又各負才學(xué),一經(jīng)邂逅就如同相交多年的老友,。
能夠讓一眾人杰看重,,首先是因為黃仲則有真才實學(xué)。他不是那種只會舞文弄墨的“才子”,,讀書議論很見覃思,。在《讀史偶書》一詩中,談到“指鹿為馬”的趙高與秦始皇,,赫然說:“趙高斬汝祀,,于趙為忠臣?!边@里的說法固是“詩人之言”,,然本自《史記·蒙恬列傳》的一句“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毙枰x書很細才會留心到。他認為趙高是趙國后代,,入宮接近秦始皇,,攝取高位之后令秦朝二世而亡,是在為趙國復(fù)仇,。
黃仲則的《金陵雜感》一詩,,在大開大合的氣勢中,蘸滿了悲懷故人與故國的情思,,更足以見出這絕非一個僅著眼于一身進退的尋?!安抛印保?/p>
平淮初漲水如油,鐘阜嵯峨倚上游,。
花月即今猶似夢,,江山從古不宜秋。
烏啼舊內(nèi)頭全白,,客到新亭淚已流,。
那更平生感華屋,,一時長慟過西州。
黃仲則對待自己的作品非常嚴肅,,其詩的一大特點,,就是吐屬極其真率。他在《感舊四首》里回憶起自己少年時的感情經(jīng)歷,,這份心語,能瞬間擊穿那些承受過失戀痛楚之人的內(nèi)心防線:
喚起窗前尚宿酲,,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榻經(jīng)時杜牧情,。
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云階月地依然在,,細逐空香百遍行,。
曾有朋友勸他:“你的詩愁苦的詞句太多了,擔(dān)心成為讖語啊,,還是要少點寫這樣的句子為好,。”黃仲則回了一首詩,,里面寫道:“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北砻髯约旱淖髌芳醋约鹤钫鎸嵉男穆?,不能因為擔(dān)心苦語成讖就去造假。
黃仲則在生活中為人至真,,幾乎不懂得去掩飾自己的感受,,這一點讓他能交到誠心相待的朋友。當(dāng)然,,有時候也會讓朋友對他“又愛又恨”,。
當(dāng)初跟洪亮吉在安徽朱筠幕下,白天忙工作,,到了晚上,,黃仲則就開始通宵達旦地寫詩,每寫好一篇,,立即嚷著跑到洪亮吉床邊,,叫醒他,像個孩子一樣,,等著他的贊美夸獎,。有時洪一個晚上得爬起來好幾次,,甚至整夜都沒法闔眼。
?
他一直努力求生
擁有超群的天賦,,得到同時代眾多名流看重,,友朋都是一時之杰且愛護有加,再加上過早地接觸生死憂患,,更爭氣和早熟,,黃仲則應(yīng)該很早就能出人頭地,過上好日子才對,。
不過現(xiàn)實很殘酷,。除了16歲在童子試中名列第一,自19歲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開始,,一直到32歲止,,13年間,連續(xù)考了八次鄉(xiāng)試,,黃仲則再沒有一次考上,。
16歲那年,他應(yīng)郡縣童子試,,同鄉(xiāng)考生三千人,,高瘦俊朗、站在人群中像仙鶴一樣的黃仲則,,出手拿了第一名,,第二年得補博士弟子員。
常州知府潘恂對黃仲則大為贊賞,。當(dāng)時慕名要與他訂交的人爭涌過來,。黃仲則有時不耐煩了,索性頭一抬,,置之不顧,,從此被戴上“狂生”的帽子。
這時黃仲則頗為意氣飛揚,,雖不喜歡科舉,,但考得好,生活就有希望由此而得到改善,,社會地位也將得以提升,。在趕往揚州游學(xué)的路上,有個傍晚經(jīng)過一座山坡,,他登高四望,,萬千思緒涌上心頭,一顆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簡直要跳出嗓子:“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鼻巴緦λ麃碚f,充滿無限可能,。
三年后的秋天,,黃仲則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落榜了??疾簧喜粌H心情差,,更意味著生計沒有著落。洪亮吉這一次其實也沒考上,,只好回家當(dāng)私塾先生賺點錢,但黃仲則不愿意這么干,。這時剛好潘恂從常州知府升遷為浙江觀察使,,便力邀黃仲則入幕僚,一起過浙江,。
對落第秀才來說,,去給大官當(dāng)幕客,以作畫吟詩等本領(lǐng)博取主人賞識,,掙點資用,,也是一條出路。這樣的身份,,說得好聽是“清客”,,骨子里則是哀樂由人,與當(dāng)時社會地位低下的戲子無異,。
黃仲則去了,。他要養(yǎng)家,沒得選擇,。
1768年秋,,黃仲則第二次應(yīng)江寧鄉(xiāng)試失敗,再加上前不久恩師邵齊燾去世,,心情異常痛苦,。第二年開春,持著邵齊燾的遺信去杭州,,第一次拜訪鄭虎文,。鄭虎文對黃仲則很好,留他住了一個多月,,他就哭了,,跟鄭說:“我沒有兄弟,,母親年紀(jì)大了,家里也沒有積蓄,,沒有可供養(yǎng)家的收入,,我要到處走走找份工作,賺錢養(yǎng)家才行,?!鞭o別鄭虎文,準(zhǔn)備去湖南布政使王太岳幕下當(dāng)幕僚,。
不巧的是這時他在杭州病倒了,,朋友便勸他,“山長水遠的,,身體又不好,,不去也罷?!秉S仲則不聽,,回到老家稍作準(zhǔn)備,強撐著身體直奔湖南而去,。
此后黃仲則浪游四方,,身體愈發(fā)多病,滿身都是瘡瘢,。朋友問他近況,,他回信說:“憂生兼吊古,那不鬢星星”生活的貧苦爬到了他頭上去,,才二十來歲,,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
謀食營生之余,,黃仲則又考了幾次鄉(xiāng)試,,全部失敗。想起自己七八歲就能寫科舉文,,竟然屢試不中,,不得不感慨命運的捉弄,對仕途也失去了期待,,嘆道:“一身未遇庸非福,,半世能狂亦可哀?!?/p>
在這種時候,,他還擔(dān)心自己詩作獨缺少豪健之氣,還有提升的空間,??紤]了很久,,決定北上京師去闖蕩,看有沒有好點的出路,,同時也讓幽燕大地的蒼莽之氣灌注入自己作品中,。
27歲這年冬天,黃仲則剛抵達北京,,遇上了朱筠,。朱老爺子這時候恰好在北京,帶著黃仲則游宴雅集,,老少兩人過了個舒心的春節(jié),。不久,黃仲則等待的“出路”來了,,朝廷剛剛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亂,。這次平亂花了19年,乾隆帝興奮不已,,四月時經(jīng)過天津,,特地召各省士子進獻賀詩。黃仲則也過去寫了詩,,被評為二等,謀了個《四庫全書》館校錄典籍的職務(wù),,開始有了穩(wěn)定收入,。
洪亮吉
?
在北京這段時間,黃仲則認識了紀(jì)昀,。紀(jì)昀是《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對黃仲則的才華感到很驚奇,兩人從此訂下交情,。又因朱筠的介紹,,黃仲則得以認識王昶、翁方綱等京城名流,,名聲在京城里漸漸響起來,,日子開始有了些盼頭。
又是一年春天,,黃仲則在北京接到洪亮吉的消息:洪的母親上個冬季去世了,,如今他正在老家守孝。黃仲則對這件事感觸非常大,,寫詩安慰洪亮吉:“同作浪游因母養(yǎng),,今知難得是親年?!蓖瑫r考慮到自己有了一點俸祿,,母親年紀(jì)也大了,,應(yīng)該接到身邊奉養(yǎng)才行。他急忙給洪亮吉寫信道:“聽人說‘長安居不易’,,我感覺這是騙人的,。你趕緊幫我籌劃一下,找人護送我老母親及妻兒到京城來,,好讓我就近養(yǎng)家,,不至于拖累你幫我照顧?!?/p>
洪亮吉接到信后直發(fā)愁:自己母親過世不久,,花了一大筆錢安排喪事,囊中空空,,實在沒錢幫黃仲則營劃,。想來想去,把黃仲則老家的三間屋子,、半頃田典押了,,換了點路費,又找黃的親戚幫忙,,請他帶上路費護送黃的家人北上,。
剛接到家人,還沒讓老母親享受到天倫之樂,,黃仲則開始異常地窘迫起來,,原來他的那點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家?guī)卓谠诒本┗钕氯?,麻煩越來越大,。朱筠知道了黃仲則的情況后,不時接濟一下,,老鄉(xiāng)陳秋士這時也在北京校書,,拿到工資后也分一部分給黃仲則供家用,才讓他勉強維持下來,。
秋天的時候,,黃仲則咬牙跑去參加順天鄉(xiāng)試,又沒考上,。壓力太大,,抑郁的心情難以排遣,他寫下了傳誦一時的組詩《都門秋思》,,里面有兩句:“全家都在風(fēng)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后來這組詩傳到西安,,陜西巡撫畢沅讀后大為贊賞,,感慨道:“這詩價值千金啊,!我得先給黃仲則寄五百金,,請他過陜西來游玩一趟才行?!?/p>
到了1780年,,黃仲則32歲,這年洪亮吉已經(jīng)在北京,,兩個屢考不中的人又去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這是黃仲則最后一次去應(yīng)試??纪旰?,黃仲則終于積勞成疾,沒法支撐了,,家里也接近無米下鍋的狀況,,只好靠洪亮吉到處籌錢,讓黃妻帶著子女先護送黃母回常州老家去,。
送別這一天是八月初七,,剛好碰上放榜,傳來了洪亮吉考上的消息,。黃仲則還是沒考上,。
?
九原風(fēng)雨
33歲這年,黃仲則寄居在北京法源寺養(yǎng)病,,洪亮吉也住附近,時不時過來探望他,。這時朋友孫星衍正在西安,,居陜西巡撫畢沅幕下,給洪亮吉寫了封信,,表達畢沅對他的欽慕,,力邀他過去一起共事。洪亮吉臨走時寫詩給黃仲則留別,,感慨道:“才人命薄如君少,。”勸慰他珍重身體,,重新又提起兩人年少時的約定:將來各自的兒女都長大成家了,,兩人可以無牽無掛,一起尋訪名山幽景,。
這時黃仲則也有過西安見畢沅的打算,,無奈身體扛不住,,拖了幾個月,秋天的時候才出了北京城,,一路西行,,到西安跟洪亮吉會合,也見到了賞識他的畢沅,。還沒過幾天,,北京就傳來噩耗:朱筠去世了。黃仲則聽到這個消息,,異常傷心,,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長輩,又少了一位,。
這年冬天,,黃仲則重新回到北京,等待銓選,。前幾年他給乾隆帝進賀詩,,得了個二等,按例可以得到主簿的官職,。若是花點錢,,就有機會被選為縣丞,算是正式編制的國家公務(wù)員,,從此擺脫多年沉淪幕僚的命運,。這時老朋友武億過去探望他,才發(fā)現(xiàn)他整個人臥病在床,,容貌已經(jīng)快要垮掉,。
黃仲則掙扎著起身,取出兩卷新寫的詩作遞給武億看,,一邊嘆息道:“我已經(jīng)極度疲倦了,,倘若不幸就死了,又能怎么辦呢,?”
武億強自安慰他道:“你怎么會那么早就去世呢,,你的才能還沒施展出來呢,上天又怎么忍心這么早奪了你的性命呢,!”黃仲則苦笑一聲,,想辦法請武億吃了頓飯,送他離開,。從此,,武億再也沒有見過黃仲則。
很快又到了新年,黃仲則為了籌備入選為縣丞的錢資,,再次過西安,。從西安回到北京后,更是貧病到極點,,京城很多權(quán)貴想趁機市恩,,邀攬這位名滿天下的才子到自己門下,都遭到了他的拒絕,。實在沒有辦法維生,,只好跟著一眾戲子粉墨上臺,演戲乞食,。在臺上,,黃仲則歌哭笑傲,旁若無人地宣泄著自己的生命感受,。
35歲那年三月,,受債主所迫,黃仲則最后一次抱病離開北京,,往西安去,。剛到山西運城時,病重難起,,提筆給洪亮吉寫信,,已經(jīng)“手不能書,畫之以指”,,將老親弱子托付給洪亮吉照顧,,并拜托洪過來替自己收拾后事。
洪亮吉在西安接到信后,,立即借馬疾鞭,,日走四驛,四天四夜狂奔七百里,,還是沒能見到至友最后一面,。推門而入,洪亮吉哀號不已,。眼見幾案紛披,,觸目是遺篇斷章,,零星飛紙,,一室狼藉??上胍婞S仲則臨終前,,貴重衣物都已經(jīng)拿去典質(zhì)換藥了,隨身的東西,只剩得幾張名紙(相當(dāng)于今日的名片)與一頂破舊的帽子,。一代天才黃仲則,,從此結(jié)束了侘傺的一生。
此前他路過山西時,,寫了一首詩,,里面有兩句:“疑是晉卿靈未泯,九原風(fēng)雨逐人來,?!薄熬旁笔谴呵飼r期晉國卿大夫的墓園,也指一般的墓地,。畢沅后來很感慨:“這兩句詩寫得真是精警絕妙,,但也正是黃仲則的詩讖啊?!?/p>
《兩當(dāng)軒集》
在那個活路不多的時代,,黃仲則為生存竭盡了全力,以完敗于貧病而告終,。究竟是“詩窮而后工”,,還是“古來才命兩相妨”?無情的命運讓他成為這個永恒話題里的主角,。
不過,,歷史終歸應(yīng)驗了他的預(yù)言:“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彼淖髌罚?jīng)受住了時間的無情淘洗,,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也許是世間回饋給這位天才的最好消息了。
??????????????????? (感謝鄒金燦為本文提供的大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