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丁正如意? 發(fā)自釜山,、首爾
編輯? 楊靜茹? [email protected]
頭圖:釜山電影節(jié)最初的舉辦地,,南浦洞BIFF廣場 圖/丁正如意
?
1
10月的釜山,,是臺風(fēng)懷里的城市。
凌晨的航班,,因此延誤至了清晨。待到飛機進入釜山上空,,透過舷窗,,望向遠方的那一刻——眼前蔚藍一片,島嶼零星排列,,船舶穿梭其中,,星星點點,如夢似幻,。
沉醉于風(fēng)景不久,,眼看飛機正要降落,又突然瞬間而起,,乘客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廣播傳來:由于臺風(fēng),,飛機無法降落,。于是我們又穿越群山,,來到大海……好在俯瞰了一圈釜山,,這次終于成功著陸,。
走出機場,迎接我的是一大片明晃晃的陽光,。出現(xiàn)在出租車隊伍最前端的,,是一位約莫五十來歲的中年大叔,身穿格子衫,,腳踩運動鞋,,身形健壯,和韓國電影中的出租車司機沒什么兩樣,。
伴隨著音樂,,大叔搖頭晃腦地載著我一路向東。韓國的城市,,大多有著馬卡龍的色調(diào),,清爽、克制,、飽和度不高,。釜山,就如同一抹薄荷綠,,清新淡雅,,又隱隱有無限的活力在悄悄萌動。由樓房,、綠化,、山脈、高架構(gòu)成的沿途景致,,則讓我想起廣州,。
此刻的我,面對這座仿佛繞了最遠的路程來抵達的城市,,正在復(fù)刻一種社會新鮮人式的激動——我有許多向往期待,,更有無數(shù)問號在心中盤旋。畢竟,,釜山電影節(jié)曾超越東京和上海兩個A類電影節(jié),,一度在亞洲風(fēng)頭無兩,卻又在近年來陷入“何去何從”的困境,。此刻的她,,又將以怎樣的姿態(tài)來迎接韓國電影百年?
此時,電臺里傳來鮑勃·迪倫的《blowin' in the wind》,。我搖下車窗,,風(fēng)從耳邊劃過,呼呼作響,。
?
2
對釜山電影節(jié)(以下稱BIFF)的情結(jié),,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導(dǎo)演——無論是韓國導(dǎo)演李滄東(《綠魚》),還是中國導(dǎo)演賈樟柯(《小武》),、章明(《巫山云雨》),、張律(《芒種》)、楊恒(《檳榔》),,抑或是馬來西亞導(dǎo)演陳翠梅(《愛情征服一切》)……他們都曾在電影事業(yè)起步階段獲得新浪潮獎(New Currents Award),,從而走向更大的舞臺。
BIFF以著力挖掘扶持亞洲新人新作而獨步天下,,其競賽單元新浪潮獎(New Currents Award),,僅面向首次或二次執(zhí)導(dǎo)劇情長片的新人亞洲導(dǎo)演。正因如此,,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手法上,,這些入圍作品往往新銳生猛,引人深思,。
如果說亞洲電影人對于BIFF的肯定,,更多源于知遇之恩;那對于大部分的中國影迷而言,,BIFF則如同啟蒙老師,,開啟了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個海外電影節(jié)之旅。由于BIFF的舉辦時間時常與中國國慶假期重疊,,無論是一心一意奔著電影而來的影迷,,還是順道來感受電影節(jié)氛圍的游客,中國觀眾往往比韓國當?shù)氐纳习嘧?,更能充分地體驗電影節(jié),。
人氣明星林允兒(中)與男演員曹政奭(左)、導(dǎo)演李相槿一起走紅毯
?
也正是拜10月所賜——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加之近年來勢頭很猛的多倫多電影節(jié)均已落幕,,BIFF占盡天時地利,正好囊括精選,,又不忘以亞洲電影為重心,。今年就有二十多部華語影片在BIFF各單元亮相,其中不乏世界首映或者新浪潮入圍作品:《叔·叔》《夕霧花園》《少年與?!贰锻ㄍ禾斓牧熊嚒返鹊?。
BIFF最為可貴的,是她的平易近人。釜山電影節(jié)對于沒有證件的普通影迷非常友好,,6家影院的所有放映,,只要購票就能觀看。雖然持證就有機會觀看所有影片,,但前提是所有普通購票觀眾入場完畢及影廳內(nèi)仍有空余座位,。而大師班、手印儀式,、舞臺問候,、戶外講堂等活動均免費向公眾開放,位置先到先得,。如此種種,,在“證件為王”的戛納,是萬萬不可想象的,。
由于活動資金有限,,BIFF起用大量志愿者——他們多為大學(xué)生,也有當?shù)厣习嘧?,集中培?xùn)之后,,便投身到各個環(huán)節(jié)。正因如此,,每屆釜山電影節(jié)閉幕式都有向志愿者致謝的環(huán)節(jié),。當大屏幕上放出一張張年輕的笑臉,打出每一個志愿者的名字時,,全場觀眾會一起為他們獻上掌聲,。
?
3
在釜山,越靠近主會場電影殿堂,,越能感受到電影節(jié)的氣氛,。以電影殿堂為圓心的一公里內(nèi),有四個放映場所,,還有號稱全球最大百貨商場的新世界及樂天百貨,。不過對我而言,它們更重要的作用,,是有三個類似“大時代”的美食中心,。
在集體主義滲透入們生活點滴的韓國,連(傳統(tǒng))食物,,都對“一個人”并不友好,。這已無關(guān)“孤獨指數(shù)”或面子問題,而是即使你咬咬牙,,帶著“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式的英雄主義悄么聲兒地走進店里,,迅速地向服務(wù)員大媽伸出一根手指頭……大媽還是會毫不領(lǐng)情,“哐當——”扔出一本菜單,,面無表情地用指尖戳戳上面的韓文,。從指縫間的阿拉伯數(shù)字,你終于恍然大悟——章魚鍋的價格是按人頭算,,但卻得兩人份起點,。
因此,趁著轉(zhuǎn)場間隙,,在美食中心來碗還散發(fā)著鍋氣的韓國湯飯,、日本拉面或者越南河粉,吃得熱氣騰騰,,隨即滿血復(fù)活地奔向下一個精神集中的120分鐘,,成了大多數(shù)影迷的選擇。
此刻,,年輕的學(xué)生正三三兩兩地圍坐在地上,,各種食物伴著咖啡的香味,彌漫在略帶潮濕的空氣中,。原來,,他們正在為晚上8點的《蘭開斯特之王》見面場排隊。隊伍前端的女孩,,前一天晚上10點就來打地鋪,,通宵排隊長達22個小時,只為近距離看甜茶一眼,。路人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繼而穿越一張張巨大的電影海報,宛如在一場永遠不會結(jié)束的電影中自如穿梭,。
看似一派祥和的背后,,暗涌著的卻是電影節(jié)組委會、韓國電影人與當?shù)卣g的博弈與抗爭,。一如此刻照在BIFF四個碩大字母上的陽光,,于明暗變幻中游移不定,欲說還休,。
2014年,,一部試圖揭露“世越號”沉船事件真相的紀錄片《潛水鐘》橫空出世,韓國政府強烈要求取消上映,。然而,,電影節(jié)組委會以“維護藝術(shù)表現(xiàn)的自由和電影節(jié)的獨立”為由,頂著壓力堅持上映,。于是,,組委會支援金被削減近半,還被實施特別監(jiān)察……次年,,當?shù)卣忠噪娪肮?jié)運作資金管理使用不善為由,,向監(jiān)察院舉報電影節(jié)執(zhí)行委員長李庸觀等三名最高負責(zé)人。
2016年4月18日,,由韓國九大電影團體共同組成的“泛電影人非常對策委員會”聯(lián)合抵制當年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各方努力之下,雙方矛盾看似緩和,,電影節(jié)如期舉行,。而在同年9月28日推行的“金英蘭法案”(被稱為韓國史上最嚴厲的反腐法案)影響下,由各大發(fā)行公司主辦的各種儀式活動基本消失,,這無疑讓原本就星光黯淡,、冷清蕭瑟的釜山電影節(jié)雪上加霜。
就在當年的第21屆BIFF閉幕的前一天,,短暫的平靜終被打破,。《韓國日報》和《韓國時報》刊出報道:從2014年至2016年,,樸槿惠共計發(fā)放了9473名演藝界人士的封殺清單,;其中兩條原因,都與世越號相關(guān),。那屆閉幕式,,最終以相當慘淡的局面收場。
經(jīng)歷過那樣的至暗時刻,,今年的開幕紅毯,,可謂星光熠熠,不僅有韓國電影大師林權(quán)澤,、鄭一成,,人氣明星林允兒、趙汝貞,、丁海寅,、千禹熙,還有萬瑪才旦,、楊凡,、李心潔、任素汐等華語電影人,。當柳承龍領(lǐng)銜《極限職業(yè)》主創(chuàng)集體亮相行禮時,,則成為了紅毯的高光時刻。該片女主角李哈妮還作為開幕式主持人,,與搭檔鄭雨盛走過紅毯,,博得了場內(nèi)外的陣陣尖叫聲,。
而在之后幾天的活動中,曾拒絕出席第21屆BIFF的樸贊郁與以《焦點新聞》名震世界的著名導(dǎo)演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在戶外講堂談笑風(fēng)生,;由薛景求和全度妍主演的《生日》,,亦是一部以世越號為主題的新片。
這一切,,或許是拜“韓國電影百年”所賜——大家起碼得看上去其樂融融,。
突然,一聲熟悉的“龍標”打破了我的思緒,。原以為是自己的錯覺,,而待我再次經(jīng)過電影殿堂,一聲“爸爸——”響徹天際,,狠狠地撕開了釜山寧靜的夜空,。原來,露天影院正在測試第二天即將放映的《銀河補習(xí)班》DCP(數(shù)字電影包),。
?
4
釜山,,是一座屬于電影的城市。
一到愛丁堡,,就想寫詩,;一到戛納,就想在蔚藍海岸曬太陽……
釜山在自身與電影之間,,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動態(tài)平衡,。這是一座十天只顧沉浸于電影、無暇到處轉(zhuǎn)悠也不會令人太后悔的城市,;但若想在看電影之余兼顧旅行,,這里亦有不少景點值得造訪。不像2月的柏林,,妖風(fēng)總能成功瞄準你的帽子,;也不似8月的威尼斯,陽光燦爛到讓人感慨——生活這么美妙,,成天窩在室內(nèi)看電影是不是太蹉跎,?
更多時候,這里的大海模糊了電影與生活的界限,,予人一種全身心投入電影的安心,,也提供給影迷在電影中生活的權(quán)利。
10天,,6家影院,,303部電影……加上與HKIFF(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我愛午夜長”類似的午夜展映單元(Midnight Passion),若要誠心誠意來釜山做個影癡,,可以真正從早到晚都不停歇,。
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十天如一日地自動受困于一個個黑暗的密閉空間——如果他們是一棵棵植物,那應(yīng)該早已長出了黃色的斑點,。關(guān)上手機,、保持沉默、憋著尿意,,偶爾還得忍受從韓國大爺大媽鞋里發(fā)散的氣味,他們虔誠地將自己托付予眼前唯一的發(fā)光體——觀看,、幻想,、發(fā)呆、思考,,有時閉目養(yǎng)神,、有時淚流滿面,常常對號入座,,偶爾會心一笑……
正如尼采所言,,“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卑l(fā)光體也忍不住開始炫技,將觀眾,、電影,、影人,以各種排列組合無縫對接,,奉上一段段未知的旅程,。
于是,十天里,,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平行時空里來回穿梭——在重重幻象中,,迷失東京(《家庭羅曼史有限公司》);在《蘭開斯特之王》中,,沉浸于甜茶的盛世美顏,;在兩位年邁香港大叔及兩位年輕法國女孩的眉目流轉(zhuǎn)之間,品味人類共通的情感(《叔·叔》,;《燃燒女子的肖像》),;在一封洋溢著坎普風(fēng)(camp)情調(diào)的情書中,裊裊漫步于60年代香港的字里行間(《繼園臺七號》),;在一次次擺渡中,,探討生死輪回,燈亮?xí)r發(fā)現(xiàn)小田切讓就坐在我們之間(《一個船夫的故事》),;在美國“雙城記”,,觀察婚姻之痛也感慨從《弗蘭西斯·哈》到《婚姻故事》,,諾亞·鮑姆巴赫也在伴我成長……
而當身處露天影院,空氣開始流動,,聲道變得復(fù)雜,,發(fā)光體趨于多元……電影內(nèi)外亦有更多細枝末節(jié)展開聯(lián)系與互文。
BIFF的開幕影片《偷馬賊:時間之路》,,是由哈薩克斯坦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西部片”,。臺風(fēng)過境的夜,露天影院的銀幕內(nèi)外,,構(gòu)成了一個新的場景,,組成了一部更大的電影——泠冽的攝影風(fēng)格與KNN(韓國電視臺)大廈的紅色招牌相映成趣,雪中草原的悠揚民樂與城市街頭的動感舞曲爭奇斗艷……在某一個確定但未知的時刻,,KNN的燈光瞬間黯淡,,唯有大銀幕上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錯仍在上演。
一張中亞高麗人的臉在我的眼前晃動,,時而在角色周邊飄蕩,,時而與底下觀眾重合。在年初的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機場,,我們曾對視一眼,,唯一能將我們聯(lián)系起來的,或許是彼此都有別于傳統(tǒng)中亞人的長相,。8個月后,,我以回憶的方式把這張臉“帶回”朝鮮半島,不知道它的主人有沒有回來過,?
無獨有偶,,《寄生蟲》亦是在露天劇院觀看的。當電影中金基澤一家回到被雨水淹沒的半地下室,,馬桶的污水四處噴濺時,,原本的毛毛細雨竟也越下越大,氣溫越來越低,,大家瑟瑟發(fā)抖地穿上志愿者發(fā)放的雨衣,,仿佛和基澤一家一起——共同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窘境。
電影散場,,隨著人流走進地鐵車廂,,朋友深吸了口氣。然而,,社交常識阻礙我們脫口而出的,,實則是另一句話:《燃燒》和《寄生蟲》,你更喜歡哪一部?
?
5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今年BIFF的特別展映單元(Special program in focus)——“韓國電影百年:十部韓影杰作”,。
對于渴望系統(tǒng)了解韓國電影的影迷而言,這無疑是道盛宴,?!断屡罚?960)《誤發(fā)彈》(1961)《休日》(1968)《傻瓜們的行進》(1975)《刮風(fēng)的好日子》(1980)《達摩為何東渡》(1989)《西便制》(1993)《豬墮井的那天》(1996)《殺人回憶》(2003)和《老男孩》(2003),這十部由《在韓民族日報》和CJ文化基金評定的“百年百部韓影榜單”中選出的代表作一一亮相,,呈現(xiàn)著韓國電影發(fā)展歷程,。
而韓國電影回顧單元(Korean Cinema Retrospective)則展映了攝影導(dǎo)演鄭一成的7部代表作,既是對鄭一成作品的梳理回顧,,更是對上述特別展映單元的補充與引申,。
從這17部電影的年份不難發(fā)現(xiàn),1970年代的作品只有兩部,,少于1960年代,頗有倒退的現(xiàn)象,。原來,,朝鮮戰(zhàn)爭后,李承晚政府開始出臺一系列振興政策促進電影發(fā)展,??上У搅?0年代,政府加強控制,,電影公司之間缺乏積極競爭,;而電視的出現(xiàn),又使得電影觀眾大量流失,。雙重壓制之下,,韓國電影遇到了重大的危機。
直至80年代,,韓國的社會變革帶來了電影市場的徹底開放,。以李明世、裴昶浩,、李長鎬等導(dǎo)演為代表,,韓國電影迎來了電影技法上更為風(fēng)格化的革新,由此開啟了韓國電影的“新浪潮時期”,。期間邊永妵,、張允炫等導(dǎo)演也開始創(chuàng)作獨立電影,以表達社會批判和宣揚進步思想,。韓國電影開始邁向崛起的前夜,。
如今看來,這些經(jīng)典絲毫沒有過時——《誤發(fā)彈》里,個人對于時代洪流的迷茫,,其實從未消退,;兇手水落石出,《殺人回憶》里的凝視反倒更耐人尋味,;《豬墮井的一天》里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關(guān)系,,二十余年后依舊是都市男女常常面臨的難題;而金綺泳導(dǎo)演的《下女》,,早在1960年就通過“樓梯”來探討欲望與階級——奉俊昊曾將《下女》列為他的私人十佳影片,,并坦言《寄生蟲》深受其影響。
值得玩味的是,,按照榜單,,林權(quán)澤導(dǎo)演和李滄東導(dǎo)演上榜作品最多,各有五部,。然而在本屆釜山的大銀幕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卻沒有一部李滄東的作品,。
?
6
不看電影的時候,,我在釜山到處晃蕩。作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電影之城,,釜山有太多的取景地可以探訪——去白灘文化村看看《辯護人》的取景地,;在中國城上海街的“長盛香”來份《老男孩》的同款煎餃……
或者從嘎扎其市場出發(fā),到釜山電影節(jié)最初的舉辦地BIFF廣場,;伴著明星手印和各式小吃,,一路向北到國際市場與富平易拉罐市場,這里有著釜山的集體記憶,。正如《國際市場》中的主人公一樣,,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批難民從北方的戰(zhàn)爭前線逃往釜山,。戰(zhàn)后有家難回,,便聚集在“國際市場”養(yǎng)家糊口。
距國際市場一步之遙的“寶水洞書店街”,,是戰(zhàn)爭時期首都南遷的產(chǎn)物,。1950年,韓國版“西南聯(lián)大”在附近搭起臨時教室,,有人在此支起舊書攤,,出售美軍士兵們看過的雜志等二手書籍。之后,,寶水洞成了釜山知識分子互相交流的活動場所,,“禁書”亦在悄悄流傳。1979年10月16日,由寶水洞誕生的“良書合作社”就參與發(fā)起反對獨裁政權(quán)的“釜馬抗爭”,,在韓國當代歷史的劇變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環(huán)顧四周,雖然有諸如“友利書店”重新裝修后成了“書吧”,,受到游客的歡迎,;但絕大部分書店,仍是舊時模樣——成捆堆疊的舊書,、泛黃掉漆的書架……年代感伴著久違的油墨味撲面而來,。書山擋住的一角,往往還坐著個讀書看報的店主大爺,。
曾經(jīng)因書而熙熙攘攘的小巷,,如今更多的是飛馳而過送外賣的摩托。有位大爺站起身準備關(guān)門,,卷簾門懸在了半空,,這瞬間,仿佛是一個時代的注腳,。
更多的時間,,我在海云臺。大片大片的云朵宛如浴缸里的泡泡,,輕盈、綿密又敦實,,恨不得填滿蔚藍的天空,。浪花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襲來,又無疾而終地消散,。歷經(jīng)海浪洗禮的沙灘,,猶如剝了殼的雞蛋般光滑誘人,又如陽光下新鮮出爐的可麗餅,,露出近乎啞光的色澤,。
晴天、陰天或是雨天,,海水的顏色隨著天氣而變幻,,在色卡上時而親密,時而疏離,,像極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捉摸不定。海水沖擊著礁石,,發(fā)出寂寞敲打著頹唐的聲音,。
而一個個獨自在海邊的夜晚,也注定妙趣橫生。遛狗的男人,,熱戀的情侶,,放煙花的學(xué)生……隨著我晃動的視線接踵而來。走著走著,,還會發(fā)現(xiàn)一處人間煙火——那是在黑夜中點亮的一座孤島,,宛如桃花源。
這是一片原生態(tài)的大排檔,,乍一看,,很像老撾萬象的夜市。塑料棚下,,昏黃的燈光重疊相連,,伴隨著“滋滋——”的熱鍋聲與繚繞的白煙,最鮮活的釜山浮世繪,,盡在眼前,。食物早已成為配角,我的眼睛宛如韋斯· 安德森慣用的橫移長鏡頭,,牢牢對準宛如洪常秀電影里的男男女女:
左手邊是一對男女,。她默默流淚,他不停抽煙,,等他吐完一個又一個煙圈,,她方才開始說話,淡淡地,,又似乎是很堅定,。桌上有不少瓶子,應(yīng)該喝了不少酒,。
右前方,,五六個吵吵鬧鬧的中年大叔,中氣十足地大聲聊著天,,又時不時地站起來,,輪番互相敬酒。他們到底是在借酒消愁還是助興已不重要,,成年人的世界不再涇渭分明,。
往前走,兩個漂亮的女孩子,,禮貌到尷尬的互動方式,,讓人不禁好奇她們之間的關(guān)系?;蛟S,,不過就是久未謀面的朋友,。
……
我為這種鮮活的生態(tài)而著迷,于是每晚回到住處之前,,都來此轉(zhuǎn)悠,。穿行其間,我仿佛不再是個局外人,,而是如鍋上的芝士,,融入了當?shù)厝说纳睢,;貒?,我才知道這叫“帳篷馬車”,韓國人的深夜食堂,。
出了這片人間煙火,,拐至大路,對面就是海云臺酒店,。來BIFF的中國電影人大多住在這里,,繼續(xù)往前走,見到威斯汀酒店,,即是冬柏島的入口,。
從冬柏島看到的海,總得特別蒼茫,,眼看著美人魚像就要被怒涌而來的海浪所淹沒,,大風(fēng)吹在韓國詩人崔致遠的銅像上。沿著種滿冬柏的路,,到達燈塔,,近處是APEC的世峰樓,遠處是廣安大橋,,釜山煙火節(jié)的經(jīng)典背景,。
然而電影節(jié),,終究是影迷的派對,。在這里,你總會遇到同道中人,,哪怕只是一期一會,。
首爾景福宮,身著傳統(tǒng)韓服的年輕人
?
7
“好電影是什么,?三個字——奉,!俊,!昊,!”一家烤肉店里,,在韓國學(xué)電影的小君正模仿她的導(dǎo)師上課的日常。而小蘇,,則還沉浸在《殺人回憶》映后談的現(xiàn)場——日本導(dǎo)演濱口龍介作為嘉賓,,現(xiàn)場拉片贊揚奉俊昊。
時逢韓國電影百年,,捧下第一座屬于韓國人的金棕櫚大獎,,《殺人回憶》兇手水落石出……奉俊昊對韓國電影乃至社會,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他自身,,仿佛也已經(jīng)被徹底封神,成為了一種符號,。
然而,,正如去年金棕櫚的最大熱門《燃燒》在戛納顆粒無收后大眾的玩笑話——“戛納欠韓國一座金棕櫚”,與其說金棕櫚是導(dǎo)演個人的成功,,倒不如講這是對韓國電影不斷發(fā)展進步的肯定,。
奉俊昊的導(dǎo)演之路和近30年韓國社會及電影產(chǎn)業(yè)的變革性節(jié)點緊密相連。
1997年金大中就任總統(tǒng),,政府提出“文化立國”的策略,,實行電影分級制,電影產(chǎn)業(yè)成為了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允許風(fēng)投進入并享受減稅政策,。次年,奉俊昊就動手拍了自己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
1999年“光頭運動”爆發(fā)(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mào)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fā)起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首爾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運動成功之后,韓國導(dǎo)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fā)展的一個契機),,《綁架門口狗》上映。雖反響不好,,卻因為有政策的扶植,,奉俊昊依然能獲得資金支持。于是,,2003年韓國電影票房冠軍《殺人回憶》就這樣誕生了,。而后的《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玉子》,即使遇到失敗,,奉俊昊也總是敢于突破,、大膽探索,,以其驚人的判斷力,擁抱潮流的方向,。
換言之,,如果“文化立國”不曾提出,“光頭運動”不曾發(fā)生,,電影產(chǎn)業(yè)沒有政策扶持,,而電影人又都只顧著“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那就沒有自由開花的韓國電影,,肯定也結(jié)不出奉俊昊這樣碩大豐厚的“果實”,。
對于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真正接觸韓國電影往往是從“真實案件+類型化改編”的片子開始的,。尤其當中國觀眾了解到——《熔爐》上映后,,韓國國會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辯護人》上映后,,“釜林事件”中的五名被告沉冤得雪,;《梨泰院殺人事件》促使相關(guān)案件重新審理……不禁感慨紛紛。
昆汀曾對屢獲殊榮的韓國電影導(dǎo)演“評頭論足”:奉俊昊是八九十年代后最具斯皮爾伯格氣質(zhì)的導(dǎo)演,。相比樸贊郁的奇情奇觀,、李滄東的文藝晦澀、洪常秀的反復(fù)個人,、金基德的癲狂殘酷,,奉俊昊可謂在商業(yè)和藝術(shù)兩端平衡得最好的導(dǎo)演之一。
然而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是因為這些電影人選擇做不同的嘗試與探索,,才有了今天韓國電影的百花齊放。如果僅因為奉俊昊的成功,,人人都去拍奉俊昊式的作品,,那,才是韓國電影的悲哀,。
?
8
釜山電影節(jié)結(jié)束后的兩天,,我在南浦洞BIFF廣場的一家影院剛看完《小丑》,便得知崔雪莉去世的消息,。當時一起散場的女孩看到新聞,,忍不住流下眼淚,,我不知這源于她是粉絲,,還是同為女性,或者更準確地說,,韓國女性,。緊接著,,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里,關(guān)于“人間水蜜桃”的文章瞬間鋪天蓋地,,種種分析也隨之接踵而來,。我無意去批判什么,卻感受到內(nèi)心涌來的陣陣壓抑,。
一周后,,我抵達首爾,已是深秋,。景福宮紅葉滿地,,青瓦臺前游行不斷,而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海報已經(jīng)隨處可見,。
“你們會去看這部電影嗎,?據(jù)說最近有不少爭議?!焙蛶孜粊碜岳婊ㄅ哟髮W(xué)的同學(xué)坐在草坪上聊著天,,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不得不承認,,我的腦子很亂,,因為就在剛剛,我懷著好奇走進了世界上最大的教會汝矣島純福音教堂,,見到了宛如電影《密陽》中雙手高舉,、大哭大叫、情緒頗為激動的信徒,。
而此刻,,聲音像是被黑洞吸走了,萬物俱靜,。眼前是誕生奇跡也出產(chǎn)怪物的漢江——電影中“怪物”的雕像此刻正矗立在公園中,,政府渴望“給平緩的漢江植入故事,將其打造成為首爾的地標”,;年輕的女孩在橋洞下練習(xí)著自行車,,留下一道彎彎曲曲的弧線。往右看去,,是在傍晚的陽光下,,努力讓自己成為金黃色的63大廈。這座曾短暫斬獲“全亞洲最高”頭銜的摩天大樓,,一年后即被新加坡的華聯(lián)銀行大廈所取代,,散發(fā)著80年代的氣息。
突然,,一個細小的聲音,,打破了沉默:“我想我是會的,,我也叫金智英?!?/p>
10月23日,,我在首爾江南區(qū)的狎鷗亭,一家以美食,、床墊為特色的CGV看了首映,。那是一場晚上11:10的電影,約15個觀眾里,,有3個年輕的男孩,。女性則有學(xué)生、上班族,、家庭主婦,,大多看到一半就泣不成聲。
走在回住處的路上,,我想著暮春時節(jié)讀過的原著,,總覺得電影主動削弱了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尖銳性,少了對男性的折射,,所有的矛盾,、沖突幾乎全在靠女性角色推動——這是否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韓國女性的境遇呢?毋庸置疑的是,,本質(zhì)上“綏靖”的電影,,置于東亞社會語境,其社會意義仍然值得肯定,。
兩天后,,我在景福宮的光化門,一邊看著演出,,一邊遙想20年前的“光頭運動”,,突然收到一條新聞:韓國政府宣布放棄在WTO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地位。
又兩天,,10月27日晚上,,我從首爾飛回上海。100年前的這一天,,第一部由韓國人自己獨立拍攝的影片《義理的仇討》在首爾團成社上映,,韓國電影由此誕生。時光再往前倒流一點點——1919年4月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成立,。
(參考資料:《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到開花期》,《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象》,,《追尋快樂:戰(zhàn)后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