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靠譜”
三年前的夏天,,兩個中年男人置身于三里屯的鬧夜與燒烤攤的煙霧之間,認真思索要不要拍一部關于燒烤的紀錄片,。提議的人叫王海龍,,在旗幟傳媒參與出品過《喜馬拉雅天梯》《盲道》等影視項目,他是資深廣告人,,點子多,,七八年前就說想做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商量的對象是他當年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的同學陳英杰,,他見證過后者要么曠課在街頭遛房東的狗,、打臺球,要么在學校用三個借書證沉迷看小說的歲月,,了解其不循規(guī)蹈矩的性子,,所以隔三差五便“慫恿”畢業(yè)后在電視臺拍了十幾年紀錄片的好兄弟做點有意思的事情。
陳英杰圓頭圓眼,,甚至還有些喜感,,看著隨和,但很少頭腦一熱,,什么事情都忍不住分析琢磨,。有一回我們吃徐州燒烤,他用說書般的聲音對視線所及之物逐一點評:羊腰子,,肉肯定是北京的,,火候還行;羊肉串,,可能進過冰箱,,不是很嫩;面包烤得好,,拔絲,;墻太硬,聲音會返回來,,吵,;店總體還是水準以上的,你看領班的服務員,,毫不懈怠,,很警惕,,問他問題跟他說話都很緊張。
對王海龍的興致勃勃,,他也一概審視嚴格,,必須要“商量到確實可行了,再去做”,。中國版《深夜食堂》為什么不行,,因為“日本人面對蛋包飯這樣簡單的食材表達出的由衷贊美,以及日本食客之間的分寸感,,都是一種獨有的清涼調調,。而我們的宵夜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喧鬧,、熱辣,、煙火氣很足的”。
符合上述條件的燒烤終于得到了陳英杰的認可,,“我覺得這事靠譜,,就覺得這個東西有意思。沒人做過,,我們對它好像又有基本的認識,。咱們可以琢磨琢磨怎么去拍?!?/p>
片名就琢磨了幾十個,,最開始叫“起火圍爐”,想做一個含括燒烤,、火鍋的大系列,,后來因為覺得圍爐夜話有點太文了而放棄。那段時間陳英杰正在拍攝的體育運動啟發(fā)了他,,“我并不是一天接一天地去記錄,,而是有重要事情的時候才去。我想其實人生長長的過程,,是由很多重要的節(jié)點構成,,這些節(jié)點就像一個串。所以我說叫“人生一串”,,不是純說美食,,還是多少有一點人,就像加點味精一樣讓這個東西味道濃厚,?!?/p>
接著琢磨架構,山水生—家鄉(xiāng)味—城坊變,,意在表達食物由自然狀態(tài)向社會狀態(tài)逐漸過渡的分集命名很快被自我否定,因為“還是帶有很強烈的電視臺邏輯”。
王海龍隨即搬來公司員工張岳明作救兵,,張畢業(yè)于清華歷史系,,領到任務后立刻著手做案頭工作。他花了兩三個月,,看論壇,、找資料,整理出了厚厚一本“燒烤集”,,內容包括燒烤是一種怎樣的化學反應,、燒烤爐的南北差異、牛羊雞各個部位的名稱及烤法,、每個省的燒烤重鎮(zhèn),、重點城市的特色口味和代表店面等。
之后,,他以《人生一串》制片人的身份,,和導演陳英杰一道帶著健胃消食片、以每天300公里的速度走南闖北,,考察了近三十個城市的500家燒烤攤,。帶著滿籮筐的收獲,第一季的六集最后分別命名為:無肉不歡,、比夜更黑,、來點解藥、牙的抗議,、骨頭骨頭和朝圣之地,。
陳英杰與張岳明相約北京海淀一家串店擼串?圖/本刊記者 梁辰
?
到了第二季,這一環(huán)節(jié)并沒有變得更輕易,。分集名稱再次歷經數月討論,、推翻無數版本,比如豬,、牛,、羊、雞,、海鮮,、蔬菜各立一集,豬叫我耐琢磨,,牛是一切隨緣(怎么烤都行),,水產是水深火熱;再比如按照燒烤店老板的外形和個性特征,,分為光頭,、胡子,、眼鏡,陳導回憶,,“我們其實有一個想法,,就是盡量不讓人猜出我們這集要講什么,以及下一集是什么,,后來這個為什么被pass掉了,?當出現第一個戴眼鏡的人,后邊那就全都出來了,,而且我還寫什么,?天真、地道,,多了,,一堆?!?/p>
分集導演們繼續(xù)扎堆討論,,張岳明至今已記不清是誰最先提議用老板迎客的話,第一集就叫“您幾位啊”,,只記得馬上有人搭腔,,“那第二集就‘咱家特色’”,剩下幾集也順勢而出——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囊括了所有吃燒烤的場景,,每一句話都經得起推敲和解讀?!?/p>
?
第二個桃
《人生一串2》播出兩個月后,,豆瓣評分為8.6,雖然不及第一季的9.0,,但依然算是不錯的成績,。對此,陳英杰“還算滿意”,,“這是非常努力的一個結果,,我們沒有說借著第一季口碑不錯,就再混一季,。但是確實對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來說,,我認為熱情都已經達到很高的一個點,你很難再往前突破一點,。因為第一季是從無到有,,這是有到再有,,自然規(guī)律就是你做得再好,他也沒有那種新鮮感,。第二個桃也挺甜,,但第二個桃它不是你人生中吃的第一個桃,,這是有差異的,。我們也琢磨琢磨,有什么新的方法再去講,,讓觀眾別審美疲勞,。”
“關于燒烤,,咱們還能聊點什么,?”
這看似是第二季為了勾起食客好奇的開場白,其實更像是制作團隊貫穿全程的自我拷問,。
為了抵抗審美疲勞,,選店時除了延續(xù)第一季的標準(音樂烤吧等輕燒烤重其他理念的店不拍、大型連鎖燒烤店不拍,、人均消費兩三百價格不夠平民的不拍,;場地最好露天、味道要本地人認可,、燈光要昏暗,、環(huán)境要嘈雜、椅子和杯子都是塑料,、最好能看著老板烤,,用炭烤),還有諸多考慮,,“與其說是我們設計不如說是一種擔心,,已經拍過一季了,甭管是食客還是燒烤店主,,都容易雷同,。你全是這幫老炮在那烤,全是一幫社會人在那吃,,其實就很乏味了,。這個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構成的,學生他肯定是燒烤的一個主體,,所以我們會選一些學生常去的燒烤攤,。我們還曾經說哪個地方打工者特別多,像北京的大柳樹,,我還去過深圳的三和大神活躍的地方,,結果到那兒一看,,最火的店叫老北京羊肉,我想到深圳拍一個老北京羊肉串有點沒意思,,就pass掉了,,要不然那個人群也會很有意思?!?/p>
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都沒能出現在《人生一串2》的鏡頭里,,陳英杰認為,大城市極為雜糅,,說不好在燒烤層面的鮮明特色,,“而且怎么說”,張岳明補充道:“大城市里更多的是顧影自憐的人,,談的都是人生房價,,這些話題大家都已經聽煩了,沒有那種讓你開心的人情味,?!?/p>
人情味是選店的核心訴求,“你去那個地方看著老板和食客的狀態(tài)都很舒服,。甭管他是老店,,還是在小巷子里,他有一個厚度,。你一層一層扒的時候,,他總有內容呈現給你。不像很多新開的店或者裝修非常好的店,,表面特棒,,但一深刨,沒什么東西也沒故事,,東西也沒什么講究,,這個就沒有意思?!?/p>
?
割韭菜
選好燒烤店,,分集導演們各支其招,說服老板們接受拍攝,。有的導演長得像李誕,,賠著笑臉說叔叔我給你拍個片子留作家庭紀念;有的一直吃到打烊,,趁老板閑下來了才過去聊天,,甚至為了表示誠意,進廚房親手幫忙串串。
籌備拍攝時,,攝影指導彭源給所有的攝影師交代,,“燒烤是暗夜美食,80%都是夜景,,所以這個片子的調子有些昏暗,,加上我們拍的這些燒烤攤都有些年頭了,有不少故事,,要拍出煙火氣,,但是不能拍得不干凈?!?/p>
在他看來,,《舌尖上的中國》把每一個東西都拍得很干凈,顯得很精致,,有點像文人的工筆畫。而《人生一串》則像是在街上買的小人書,,粗糙但很精彩,。“這個東西很難把控,,我們要去找一個臨界點,。”
從第一季開始,,總制片人王海龍就擔心,,每集一個導演,最后拍出來的都不一樣怎么辦,。陳英杰倒是放寬心,,“我說先開始,不要擔心這種事情,?!彼駨摹案罹虏恕笔降姆椒ㄕ摚寣а輦兿窬虏艘粯幼匀簧L,,有高有低,,在收割的時候再弄齊。與之對應的是“生豆芽”,,“一堆綠豆放在那,,澆上水以后蓋個板子,上面壓著大石頭,,最后它長出來一邊齊,,一模一樣,但是它的尖也冒不出來了,?!?/p>
導演們分頭出發(fā)前,,陳英杰只是簡單規(guī)定,要把每個地域最大的特點拎出來,,而且盡量在冷的時候拍北方,,夏天拍南方,保證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季節(jié)特征,。他心里明白,,“只要不跟著去,其他人做出來的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樣,,但是也沒有關系,。為什么要跟你想象的一樣,他只要有那個勁就行了,,如果說他最終還是沒拍好那個勁,,你最后又把那個勁給他調好不就行了?!?/p>
這一點在張岳明口中也得到了印證,,“陳導的作風就是把每個人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他不會去強硬地說你非要怎么樣,,所以你會發(fā)現最后呈現出來的六集也都風格各異,。”
某集導演來自農業(yè)電影制片廠,,平日做的都是社會題材,,拍出來的《人生一串》也注重于展現跌宕起伏的人物關系??紤]到這是美食節(jié)目,,還是要輕松一點,成片做了許多修改,。但出于對導演的尊重,,陳英杰還是把他原汁原味的粗剪版本作為番外篇,放上了B站,。
所有的粗剪都會匯集到陳英杰和張岳明的手上,,供二人撰寫文案,為了專心創(chuàng)作,,倆人住進東五環(huán)外楊閘環(huán)島的一個小公寓,,兩張床,一張辦公桌,。
七成的文案由張岳明完成,,此前,他在公司做廣告策劃,負責寫PPT寫方案,。再往前,,他在愛奇藝做過營銷策劃,當過影子寫手,,攢過書,,翻譯過《歷史的輝格解釋》,他自嘲,,這些都“不算是正經的文字工作”,。
但這并不妨礙他黑色幽默式的“野生”文案廣獲好評——“什么,能讓世界上的所有生物聞風喪膽,。答案,,就藏在燒烤攤前的笑容里”;“東北人幽默,,但對蠶蛹來說一生都要被他們烤,,一點兒也不幽默。在吉林遼源,,每個饑餓難耐的夜晚都是蠶蛹的天敵,。一旦被運進了燒烤店就等不到破蛹的那一天了?!?/p>
《人生一串》第二季劇照
旁白構思得不落窠臼,光有獨特的暗黑氣質還不行,,剪輯時還得考慮單集的地域分布夠不夠均勻,、食材打不打架,甚至燒烤老板們的年齡和男女比例是否平衡,?!安荒苋悄欣习澹蝗贿@一集就太有進攻性了,?!甭牭竭@里,我確實對這份細致感到訝異,,北方大老爺們兒繼續(xù)苦口婆心地解釋:“要是不留意這種事,,很可能它就是坑,上線了以后你會發(fā)現你做得挺嗨,,但是觀眾一下子就發(fā)現了這些細節(jié),。比方說第一季的第一集,從沙漠一下子跳到湛江的海邊跨海大橋,,實際上這個轉換觀眾看就是舒服的,,但如果沙漠再接著拍蘭州,大家會覺得有點重復,或者說審美疲勞,。所以每一集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的設計,,都要考慮觀眾的感受?!?/p>
?
瘋魔攝制組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陳英杰并非科班出身。他大學在廣播學院學播控,,雖然也夾帶著學了點剪輯,、拍攝課,但更多的是搗鼓與信號發(fā)射相關的技術活,,無關乎文藝創(chuàng)作,。
那這種敏銳的觀眾意識是如何培養(yǎng)的?
一方面,,可能源于年少時的積淀,。90年代,陳英杰在同一所學校度過了初中和高中,,他的舅舅是副校長,,常去晚自習室看他有沒有在學習,但,,“沒有一次我們倆在那相遇的,。”從學??邕^一道鐵路,,就是錄像廳一條街,他自詡是“我們中學有史以來,,逃課去看錄像的量最大的一個人”,,每周兩三次,遇到特別好看的連續(xù)劇,,就天天去,。六年這么堅持不懈地看下來,精彩的,、極爛的,,就是三級片也看,反正不挑,?!皩駹顟B(tài)的影響肯定是有的,包括港片的那種氣氛等等,,但不直接,?!?/p>
更直接的熏陶是大學畢業(yè)后,有幾年他在旅游衛(wèi)視做汽車節(jié)目的主編,,每天看《體育人間》,。當時,這個節(jié)目匯聚了許多人才,,其中趙邈,、趙聰兄弟倆編導拍攝的紀錄片《今風細語江湖——德建》還獲得了2003年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jié)最高榮譽——體育電視類評委會大獎。
節(jié)目最突出的特點是關注老百姓的生活,,陳英杰看得津津有味,,過了十幾年還能隨口說出一些情節(jié):收廢品的賽車愛好者,執(zhí)意調配蛋清加牛奶等怪異飲品,、逼兒子凌晨3點起來跑步的父親,。
之后的十幾年,他也拍起了紀錄片,,但開始做《人生一串》時,,仍然熱情飽滿?!爱敃r我們取名叫瘋魔的攝制組,,走街串巷到那么深入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我們原來沒看到的東西,,這個事很有新鮮感,,有意思?!?/p>
類似這樣接地氣的紀錄片很多,,“比如徐童的游民三部曲”,他舉例,,“但那深入的又是另外一個江湖了?!迸囊徊筷P于燒烤的,、融合人情味的紀錄片,沒有明確的參考先例,,但陳英杰目標清晰——“你又想最多的人能接受,,又不想跟別人一樣。有的人的東西受眾面很大,,但他有個套路或者標準,,有的人是東西做得顯得特別有才,新鮮感很強,,但他的受眾面卻很小,。燒烤這個題材就是一個受眾面很大,、又自帶調調的一個東西。你想要結合這兩點,,就需要好好地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