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離地面四米高的木樁上,,14歲的馬一卜拉想起老家東鄉(xiāng)縣的山路。
東鄉(xiāng)縣位于甘肅中部西南面,,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xiāng)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那里有一千四百多道山梁,兩千八百多條山溝,,溝壑縱橫,、赤壁丹崖,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馬一卜拉的家在半山腰上,,距離他的學校有近六公里路程,從家里走到學校,,不僅費時,路也不好走,。此刻,,他腳下的木樁就像小時候經過的山路,讓他感到有些害怕,。
通過由木樁搭建的“秋千橋”,,他和小他一歲的搭檔廖寶寶很快乘上小推車,,這次,需要借助臂力將他們和所乘的小推車拉到對岸,。馬一卜拉想起爸媽曾說他體力不好,,他心里沒底,但還是使勁伸手去拉鐵索,。兩次用力,,小推車紋絲未動。第三次,,他有點想放棄,,車子卡在半空,不上不下,。
“咕嚕咕?!保顧n廖寶寶借了他一把力,,車輪滾動起來,。兩人順利到達終點。
“如果沒有推車那個項目,,我可以一分鐘通關全部”,,回來后,馬一卜拉驕傲地說著,。五天過去,,這個在帶隊老師眼里性格靦腆、說話小聲的貧困縣學生,,變得活潑,、健談,笑聲響亮,。他發(fā)現自己喜歡交朋友和嘗試新事物,,面對陌生人,他很樂于介紹他的朋友們,,“廖寶寶挺可愛的,就是有點糾結,、恐高”,說完自己噗嗤一下就笑了,。
?
“高空挑戰(zhàn)”是“陽光少年成長計劃”夏令營為孩子們進行素質拓展的項目之一,,參加這次夏令營的,除了來自國家級貧困縣東鄉(xiāng)縣的馬一卜拉和江西興國縣的廖寶寶,,還有其余九個來自全國各地深度貧困家庭的孩子,。來這里前,,他們怕生、不善言辭,,對大人和身邊同伴都小心翼翼,,經歷六天五夜的合宿之旅,他們在自己身上看到新的可能——戰(zhàn)勝恐懼,,挑戰(zhàn)未知,,達成目標。
幾乎每個孩子都對那場“高空挑戰(zhàn)”念念不忘,。廖寶寶的姐姐廖平平在“高空挑戰(zhàn)”時體會到她看《荒野求生》所期待的驚險刺激,,電視屏幕中的生猛世界突然重現眼前,她走到第二關差點嚇得哭出來,,最后留下的感想卻是“還想再玩一次”,,這讓她確信自己喜歡接受挑戰(zhàn),并具備跨越困境的能力,。
困境在這些孩子的人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項目體驗結束,領隊教練召集孩子們做分享總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恐懼’,,每天我們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zhàn),,但我們如何才能面對呢?是借助同伴的力量,,還是選擇一個人直面恐懼,?”孩子們圍坐一圈,陷入沉思,。
?
“成績和名次不是最重要的”
這是馬一卜拉第一次這樣度過暑假,。
往年的暑假,除了做暑假作業(yè),,剩下的時間他都要用來幫家里干活——放羊,、種菜、除草,、澆水,、摘果子。其他孩子也一樣,,做家務,、干農活,有時候還要負責看管年幼的弟弟妹妹,。常年幫家里放羊,,馬一卜拉的手法嫻熟,“手里拿個土塊,,嚇唬嚇唬它們,,羊就會一只跟一只上山吃草去”,。
羊是馬一卜拉家里主要的收入來源。父親馬一倆偶爾會去武威收羊賺錢,,其余時間,,馬一倆會去鎮(zhèn)上找尋工作機會,做些給樓房刷漆的零工,,馬一卜拉的母親和姐姐則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干活,,哥哥在附近的餐館打工。除了馬一卜拉,,家里還有一個還在學說話的妹妹,,他們是這個家庭里的非勞動力。
馬一卜拉是幸運的,,父母因為他“體能不好”而把他送去上學,“外面招工不會喜歡我這樣體力不好的,,干活都需要體力”,。可他也時常因此感到自卑,。其實比起體能,,他的頭腦顯然運轉得要更加出色,在學校里,,他的學習成績常年位于年級前三,,而在夏令營的探究課上,他的思考能力也毫不遜色于同行的城市學生,。
旅程第三天,,夏令營安排孩子們前往國際學校體驗由外教授課的IB課程。IB課程是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它為三至19歲的學生提供智力,、情感,、個人發(fā)展,、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幫助孩子獲得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各項能力,。在其中,老師為這些孩子們挑選了適用于五年級學生的領導力及思維探究課程,,要求他們自己找尋隊友,,并按圖紙搭建理想中的“游樂園”。
馬一卜拉很喜歡這個課程。他手持圖紙,,很快找到相應材料,繼而通過不斷嘗試來調整“建筑物”重心,。反復拼搭之后,,一座帶有“起重機”的“高樓”便拔地而起,完成自己組的任務,,他又帶領組員迅速找到共建“樓群”的合作伙伴,。
這種與科學、創(chuàng)造相關的課程是馬一卜拉最向往的,,更重要的是,,強調合作精神的課程模式也讓他覺得自己煥然一新。在家鄉(xiāng)東鄉(xiāng)縣龍泉學校的課堂上,,他沒有體驗過與別人合作完成作品的過程,,這種過程讓他第一次了解到可以快速地與人建立關聯,并讓他發(fā)現他人和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
同樣讓他驚喜的還有藝術課程,。在他的學校,音樂老師只負責教會他們唱歌,,而這里的老師還會為他們播放音樂視頻,引導他們捕捉,、體會音樂劇里不同角色的心境,,這讓一向喜歡音樂的馬一卜拉心潮澎湃。
他將對這些課程的喜愛歸因于能為他“增加技能”,。對他來說,,這是最實在的理由,因為唯有增加技能,,才能在未來幫助他更好地考入大學,、找到工作,從而終結他和他家庭的困難處境,。他第一次體驗到“玩”和“學習”可以結合到一起,。分享學習經驗的學長向他們介紹,,自己每天一下課就會“玩飛鏢”,,“怎么可以每天花那么多時間玩呢?我覺得玩也要有限制”,,馬一卜拉像大人教育孩子一樣對我說道,。
這些話照搬自他的父母。他告訴我,盡管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但父母仍然會時常責怪他偷懶,、不夠努力,因為他們對兒子用學習改變命運寄予厚望?,F實更需要他犧牲玩樂的時間,。
但這里倡導的價值觀與他相同——“成績和名次不是最重要的?!?/p>
從他口中說出這句話令我感到驚訝,。我問他:“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友情和親情,?!彼芄麛嗟馗嬖V我,家鄉(xiāng)的老師曾對他們說,,“學習要和伙伴一起學,,如果學到最后只剩下一個人,,那這樣的學習終歸是孤獨的,。”
他想得很清楚,,在學校,,交到朋友很重要,而在家,,替父母分擔憂慮最重要,。達成這兩個目標,他的“高空挑戰(zhàn)”就完成了,。
?
天賦與命運
和馬一卜拉不同,同樣來自東鄉(xiāng)的馬良外向開朗,,在帶隊志愿者謝志鵬看來,,馬良的性格更像典型的東鄉(xiāng)孩子,他將這一特質稱為“暖人”——就是天生地招人喜歡,。
馬良與謝志鵬
?
旅途中,,謝志鵬不止一次看到馬良幫同伴撿起掉落的物品:“他反應很快,很聰明,,也顯得家教很好,。”這些特質同樣體現于馬良在夏令營義賣現場的表現,。旅程第四天,孩子們擺攤義賣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馬良熱情,、俏皮、會說話,,手里舉著由東鄉(xiāng)羊和江西興國魚絲合制的小火鍋“魚羊鮮”,,拉著路過的行人就推銷,“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羊肉,,是好吃到不能形容的羊肉!”許多客人被打動,,他很快成為當天的“義賣冠軍”,。
“東鄉(xiāng)人有做生意的天賦?!痹诋數卮艘荒甓?,謝志鵬對東鄉(xiāng)人的熱情好客和生意頭腦了然于胸。他是蘭州七里河人,,在蘭州讀書,、工作,東鄉(xiāng)位于蘭州的鄰市臨夏市,,但謝志鵬過去對東鄉(xiāng)的了解也僅存于風聞和想象中,。2018年4月,謝志鵬跟隨碧桂園東鄉(xiāng)縣精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項目部入駐東鄉(xiāng),,開始走訪東鄉(xiāng)縣24個鄉(xiāng)鎮(zhèn)的近萬戶家庭,,這時他才接觸到東鄉(xiāng)人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東鄉(xiāng)人好做生意,,但也疏于對孩子的教育”,。謝志鵬向我介紹,東鄉(xiāng)有特產叫“碗子茶”,,茶里放冰糖,、棗、枸杞,、桂圓,,喝時需要用碗蓋由里向外刮,撥去浮在茶湯表面的泡沫,。東鄉(xiāng)人永遠不會讓碗里的茶水下降,,“茶湯少一點,他們就會給你添滿,,服務非常好”,。但也正因為他們擅做生意,,東鄉(xiāng)人喜歡在孩子剛懂事就讓他們做家里的伙計、跑堂,,大量適齡失學兒童正是由此而生,。
針對這種情況,東鄉(xiāng)縣政府正通過推行“控輟保學”措施,,以保證適齡兒童都能正常上學,。作為企業(yè)駐地扶貧人員,謝志鵬的工作更多是對這些措施的鞏固和補充,。一年來,,碧桂園東鄉(xiāng)縣扶貧組通過走訪摸排,結對幫扶了187名高中及以上在讀貧困生,,除了為他們提供學費資助,,小組也結合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等措施為學生家庭減少負擔,。
走訪過程中,,諸多見聞令謝志鵬深為感慨。2018年4月19日,,謝志鵬第一次見到馬良和馬一卜拉就讀的龍泉學校時吃了一驚,,眼前的學生宿舍是由舊教室改造而成,一間宿舍竟住了近30個女生,;那楞溝小學的教師辦公室僅幾平方米大,,辦公室僅由兩張桌子組成……走訪學生家庭時,有些家庭對孩子的“放養(yǎng)”程度更超出他的想象,,“有一戶人家,,今年出去了六個孩子,回來五個,,還有一個過了一個禮拜都沒回來,,家長說孩子到哪去了不知道”。
謝志鵬有時也會想,,如果自己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未來會是如何?!翱赡芪疫€不如這些孩子”,,他坦率地說,他感謝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感謝命運能讓他來幫助這些孩子改變命運,。在他看來,教育扶貧是一個長線事業(yè),,并非讓一個孩子上學了就是改變命運,。
“接受教育后,,思維的改變才是最主要的。知道讀書能讓他們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很多步,,但如果第一步都邁不出去,后面的路就會更難走,?!笨粗谝慌酝骠[的馬良和馬一卜拉,謝志鵬說道,。
?
“有點難度的東西是好的”
用教育斬斷代際貧困的鎖鏈,,這是謝志鵬和扶貧小組的共同心愿。這份心愿是否有希望實現,,廖平平廖寶寶一家的經歷或許能提供答案,。
平平和寶寶來自國家級貧困縣江西省興國縣,興國縣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縣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興國縣尚有23006人未脫貧,,貧困發(fā)生率為3.23%,。廖家正是興國典型的“深度貧困戶”:家中共八口人,其中5個孩子仍在上學,,平平和寶寶的父親因工傷不能干重活,,家里的主要收入只能依靠母親在外打工掙取。所幸廖家的幾個孩子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平平和寶寶參加夏令營前,二姐廖冬香剛剛以超過重本線90分的成績考取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
廖平平
?
“考上重點大學的王牌專業(yè),,以后就有技能了,自己的生活不愁,,也可以幫助他們的家庭脫貧”,,碧桂園贛州區(qū)域副總裁黃田從去年開始“一對一”結對幫扶廖家,不僅為五姐弟資助學費,,也通過就業(yè)扶貧將五姐弟的媽媽納入家門口的項目務工,,并通過產業(yè)扶貧帶動廖家從事竹貍分散養(yǎng)殖。廖冬香考上心儀大學,,黃田由衷地為這一家感到高興,。他對廖家?guī)讉€孩子都很了解,,廖平平廖寶寶雖然只有14歲上下,但兩個孩子都因為家庭原因顯得過于成熟和穩(wěn)重,,“特別沉穩(wěn),,跟同齡的孩子不一樣”。
去年廖冬香備考,,黃田和興國扶貧小組成員商量,,將遠在福建打工的廖媽媽接回興國,并為其在興國碧桂園設置一個崗位:“母親在身邊,,孩子們能安心一些,。”今年,,碧桂園繼續(xù)發(fā)起“感恩興國 接力2020”愛心結對計劃,,在第一個幫扶人完成結對后,邀請另一個愛心幫扶人接力,,希望在2020年前結對幫扶20名高中以上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yè),。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廖冬香見到了新的愛心幫扶人——碧桂園集團執(zhí)行董事長宋軍,,宋軍將接力幫扶她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yè),,并通過深入溝通更全面地參與她的成長過程。
看到姐姐的經歷,,廖平平也覺得高興,。她的目標是和姐姐讀一樣的高中,之后再像姐姐一樣考個好大學——姐姐是她生活的樣板,。聊起自己的夢想,,平平對我侃侃而談,她說理想和夢想是不同的,,理想必須實現,,夢想則因為有個“夢”字而變得夢幻?!暗珘粝胍?,萬一要是實現了呢?”玩過“高空挑戰(zhàn)”,,廖平平對挑戰(zhàn)的看法改變了,,“有點難度的東西是好的”。 ??
她的夢想是成為設計師,,理想則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問起為什么想成為老師,她有些害羞地告訴我:“希望以后能回到鄉(xiāng)村支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