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今年74歲了,。除了微微駝背和頭頂多出的幾綹灰白發(fā)絲,,他與照片上精神抖擻的狀態(tài)并無兩樣。
6月1日,,周六下午,,葛劍雄比約定時間早半小時到達復旦大學歷史學院的辦公室,他穿著淡藍色Polo衫和卡其色西裝褲,,弓身于身后兩米高的書柜旁,,忙著整理歸類古書,一部分即將送給學校圖書館,,剩下的分批運回家,。
五年前《南方人物周刊》采訪他時,他剛卸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同一間辦公室里,,請教他學術問題的學生一撥撥地進來,他戲稱自己是公共產品,。今年,,他已迎來退休,下半年正式結束在復旦大學的教書生涯,。
“響應國家70歲以上兩院院士分批退休的要求,,我是文科類資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那么我這個年紀,,也早該退了,所以去年開始我停招博士生,,辦公室也準備盡早騰出來,,”葛建雄和顏悅色地說。
隨著年歲漸長,,崗位一個個被剝去,,葛劍雄卻沒有半分松懈,他像一顆勻速旋轉的陀螺,,不知停歇。
來辦公室前,,他剛結束復旦大學MBA課程的講座,,前一天,,他上午忙完杭州西湖大講堂的活動,下午又趕到上海市金山教委講課,,討論中國的“文化自信”,。接下來,葛劍雄將連續(xù)去往深圳,、珠海,、南寧、北京,、成都,、西安。他把大半個月的時間安排在外地講學,,7月的日程也只剩兩天沒有排滿,。
葛劍雄不僅勤于學術交流,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一有空,,他總會用電腦與網(wǎng)友交流,問題從歷史,、地理延伸至工作,、情感、家庭關系等,,五花八門,,龐雜瑣碎。
他從不用手機,,也沒注冊微信,,郵箱和微博是他最認可的聯(lián)絡渠道。他把問題按照時間和重要性排序,,有問必答,。“我曾在電視節(jié)目里答應觀眾,,只要別人有求于我,,恰巧我有能力解答,那么我知無不言,,或者我推薦他找專業(yè)人士再請教,。”
他依然保持每天六七點起床,,不午休,,有時回復完郵件已經(jīng)夜里1點左右。他尚未感到疲憊和老態(tài),每個月下水三四次,,游個一千米也算不上挑戰(zhàn),。
他不忘制定今年的旅行計劃,五一假期他剛去約旦參觀了佩特拉古城等世界文化遺產,。暑假他又和家人約好一起去瑞士欣賞自然風光,。這些年,獨行戈壁中一度迷路,,半夜汽車陷于西藏阿里高原沙石中不得解脫,,一時失控從懸崖下滑……多次驚險之旅沒能讓他停下腳步,只是成為他充盈人生的一段注腳,。
這確實與葛劍雄敢言,、犀利且像馬達一樣高速運轉的形象完美契合。正如他擔任第十一屆和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期間,,曾直言投為考研泄題事件追問時任教育部部長,,痛斥科研經(jīng)費濫用現(xiàn)象……
談起那些牽動他心緒的“家事、國事,、天下事”,,葛劍雄眼睛閃光,聲調起伏跌宕,,從一個提問延展開來,,舉一反三,不再是往常歡愉的神情,。
他的學術熱忱通過研究成果和言論心得逐漸收集成冊,,有《普天之下》、《冷眼熱言》,、《中國人口史》等,,既包括學術專著、研究隨筆,,又有時事熱評,、讀書筆記,最受歡迎的是《統(tǒng)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商務印書館已重印第八次,。
過了古稀之年,葛劍雄不再追求具體的目標,??鬃诱f,“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他常掛在嘴邊,,叨念著,自己怕是達不到那種狀態(tài),,但七十而思,,不斷反思自我,總結經(jīng)驗與對錯,,他有這樣的底氣了。
?
難保證絕對真實
我喜歡到外面給大家講歷史,,小到街道,、中學,大到部委,,只要時間允許,,我就給大家做歷史科普。上個月我還去了新疆石河子大學,,講一天,,就和學生聊聊現(xiàn)在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歷史。
中國非常重視歷史傳統(tǒng),,“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孔子的價值觀念就是該記的就記,不該記就刪掉,,如果正史有缺陷,,要幫他改寫。春秋筆法就是這樣,,編寫歷史要順從主流價值觀,,讓大家知道,這個朝代的興盛是得天命,,有上天庇佑,,自然就有天然的合法性,這就是歷史哲學,。
所謂歷史的真實性,、真相就像絕對真理一樣,可望不可及,。歷史本身由留下來的史料拼湊而成,,是一種有選擇的記錄,即使你沒有私心,,如果個人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不同,、經(jīng)歷和視野不同,記錄的內容都會千差萬別,。在古代,,對民間生活記錄相對又少,,記錄手段和技術粗糙,更難保證具體事件的絕對真實,。但作為研究者,,我始終捍衛(wèi)“學術無禁區(qū)”,只要我們不放棄對真實的追求,,至少可以慢慢逼近它,,如果放棄,那么只會越來越遠,。
2018年2月于智利百內國家公園登山 圖/受訪者提供
比如我講“一帶一路”與“古代絲綢之路”,講到第六年,,大家才慢慢接受與想象中差距甚遠的絲綢歷史,。之前人們總以為絲綢之路是中國人起的名字,是我們主動開創(chuàng)的,,都不對,。“絲綢之路”的概念是1877年由德國地理學家李?;舴艺教岢龅?。他考察發(fā)現(xiàn),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存在一條從中國古都洛陽到中東撒馬爾罕的路線,,他認為這條路線的貿易主要是絲綢,所以命名為“絲綢之路”,。但我們后期的研究表明,,早在三千甚至四千多年前,小麥,、黃牛,、青銅等已經(jīng)從西亞、中亞傳入中國,,中亞通向黃河流域的路已經(jīng)存在,。這些史料證明,絲綢之路是別人主動進來,。借鑒這段歷史,,我們謀劃互利共贏的方法,對我們推動“一帶一路”才是有利的,。我們現(xiàn)在時常提“文化自信”,,并不是肯定我們的文化最先進、最發(fā)達,,而是認識到什么是最適合我們的國情民情,,并植根本土長期發(fā)展下去,,又能夠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這才是真正的自信,。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美人之美,各美其美,?!?/p>
很多人接著會問,那要如何貼近真實,?近現(xiàn)代的史料多,,古代的史料少,但基本規(guī)則一樣,,根據(jù)邏輯推理和常識,,也查看細節(jié)和用詞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時期,,所謂去偽容易,求真難,。歷史發(fā)生的當事人都由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支配,,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也許后人作為旁觀者,,會看得更清。
我講這些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正確認識歷史?,F(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戲說歷史的書籍,,講故事的能力很強,,這是種商業(yè)需要,,滿足大眾的好奇心,不是歷史本身的發(fā)展趨勢,。比如《明朝那些事兒》,明朝留下來的史料多,,歷史學家負責研究哪個是真的,,寫書的人可能三條材料里面選一個最好玩的,也算有依據(jù),,他適應大多數(shù)非專業(yè)者的閱讀水平和興趣。從歷史角度出發(fā),,要先考慮歷史的真實性,,再考慮可讀性,。講歷史故事做得好對普及歷史知識很好,學術含量不一定高,。但是沒有好的研究,,普及歷史是做不好的。不能忽視二者的區(qū)別,。 ?
我鼓勵真正的學者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普及工作,,像我這樣,寫書或講講課?,F(xiàn)在社會分工如此精細,,不公開展示你的才識,影響面太小,,很可惜,。公眾和你專業(yè)以外的專家都不知道(你的研究成果),也就談不上為社會做貢獻,。
不管是出于個人興趣還是豐富精神世界的需要,,歷史都是一種知識養(yǎng)料。過度追求物質目標只會讓人窮奢極欲,、盲目忙碌,,人的貪欲永遠得不到滿足。學習歷史也許看不到現(xiàn)實意義,,但如果我能幫助大家從觀念上糾正一些錯誤的歷史看法,,讓人能夠清醒、理性地看待歷史,,就可以從歷史中更好地理解現(xiàn)實生活,。如果哪天我講不動了,就自娛自樂,,也很知足,。
?
提意見要有底線
我一直強調批評、提意見要有底線和方法,。首先,最大的前提就是明確發(fā)言的目的,,我的出發(fā)點一向是讓相關部門做得更好,,完成我們每個人在職在位的使命。
研究歷史的人看得很明白,,每個國家都有言論底線,,斯諾登的例子就很清楚。如果我出于好意,,說話的方式合理,,那么對方還是有接納提議的可能性,。我向教育部反映過很多問題,多數(shù)都是直接在政協(xié)會議上向相關領導反映,,高校退休教師的經(jīng)費發(fā)放,、考研泄題、學術腐敗問題,,也有一些是內部提交,,部分提案有關部門也會認真討論、采納甚至在實際中改進,。
其次,,要考慮清楚與你對話者的身份和立場。有的提議或批評不宜在公眾場合說,,對大學生的教育不能講給初中生聽……避免產生誤解,,因為網(wǎng)上歪曲、偽造信息的情況很多,,會給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當然,有關部門尚未采納也不代表你要放棄對正確的堅持,,這又是個人內心的底線。
2014年,,葛劍雄
在復旦大學圖書館做館長七年,,因為懂得嚴守界限,我沒有讓人在學術上干預我們,。有一次,,外面寄來一批民國時期的刊物,有關部門忽然來沒收,,被我拒絕,。我告訴了學校黨委,交給他們處理,,這才是正常途徑,。后來雙方解釋清楚了:我們當時準備擴大圖書館館藏,把書交給北京的一個單位幫忙復印,,對方私自售賣復制品,,文化執(zhí)法部門查處違規(guī)沒問題,但我們用于研究收藏是兩回事,,我們也有原則,,之后對方也沒再為難。 ?
普通人要從理論上服從大的歷史規(guī)律,,這個容易,,但要真正解決問題,,又涉及小的具體規(guī)律,另外還有機遇,,這才是比較難得的,。這種規(guī)律、趨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取決于你的社會經(jīng)驗、學科基礎,、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某種靈感和天賦,還需要自己能有自知之明,。
我對自己有信心,,一是我有職業(yè)道德,每項工作都保證守住底線,。擔任圖書館館長,,我每天抽空看微博@我的問題,或者請大家來辦公室咨詢,,第二天我就吩咐圖書館相關部門去解決學生的訴求,;政協(xié)開常委會,出席率和提案我都認真按指標完成,,從不請假,;學校歷史地理研究所的工作量,我也超額達標,。該做的事我都做到,,說話自然有底氣和分量。
二是我能很好的理解國家發(fā)展形勢,。我們這些老人,,經(jīng)歷過幾個時代,看透了個人命運的沉浮,。我這個人關注的事很廣泛,,既然個人的安全、自由是建立在國家制度和公共利益上的,,我不如做些維護公共利益的事,。
我出版過很多書,反映社會病灶,,比如人口史等,。有的書有很多發(fā)行量,有的沒有多少人看,我也平靜地接受,。但它留下來了,,萬一可以對未來產生一些積極影響,那就功德無量了,。
作為知識分子,,自帶公共屬性,應該以專業(yè)知識去關注和分析社會問題,,但我如今從很多職位上退下來了,。2018年初,我在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會常委的任期結束,。我個人沒有那么崇高的使命感或者信仰,,只希望自己一生過得有趣、有意義,,如果小我和大我能因此有一些契合,,小我變大了一點,我就很知足快樂了,。
?
活在當下的智慧
這幾年,,我外出講座,常有人問我怎么抵制手機的誘惑,,這個問題有點可笑,,手機只是工具,我傾向于不用24小時和別人保持聯(lián)系,,我也沒有從事需要一直保持聯(lián)絡狀態(tài)的工作,。使用情況因人而異。就像剛開始有了汽車,,人們擔心走路少了,,影響健康,,現(xiàn)實是如今開車的人依然會跑步,,他節(jié)省出更多時間,健身方式也更多樣,。你學習使用電腦,,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讓你有更多時間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比如練書法,,不妨礙你寫一手好看的字。
2019年5月新書發(fā)布會為讀者簽名 圖/受訪者提供
還有人抨擊讀書的功利性,,這是瞎說,,應該強調別過度功利,但沒有功利怎么會有動力讀書,,沒有好處的事人會做么,?批判碎片化閱讀也不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接受到的信息量急速增長,,難道你看到量子力學你也要系統(tǒng)地學習么,?當然是簡單查看網(wǎng)上量子的介紹就可以,接受知識碎片是沒問題的,,包括在手機上聽一些課程也很好,,需要警惕的是垃圾,編造出來的東西就沒意義了,。輕閱讀也是好的,,圖畫書籍刻畫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但很多議題是輕松不起來的,,比如南京大屠殺。如果你做研究,,則要培養(yǎng)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必須系統(tǒng)學習,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諸如此類的問題反映我們的年輕人很焦慮,。雖然社會充滿不確定性,但在我看來,,改革開放讓更多人平等接受教育,,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我們是幸運兒,。年輕人的問題在于沒有很好地定位自己,,好壞要學會比較,橫向縱向,,恰當?shù)乇容^,。年輕人買不起房,現(xiàn)在哪個國家的年輕人一畢業(yè)就買房了,?恐怕沒有吧,。日本很多高校的教授一輩子都租學校的房子,有的人退休了才有錢買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屋,?;蛘吣憧梢再I其他城市的房子,我有個山東的學生,,一畢業(yè)回了濟南,,他就說上海房價太貴,認為沒必要留在這里,負擔太大,,很果斷地回老家了,,現(xiàn)在結婚生子,過得很幸福,。
如果你個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一個地方的平均水平,,那是不是可以考慮降低標準,如果認為自己技不如人,,那就理性分析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的目標和心態(tài),去一個更適合你的地方,。有的人很執(zhí)著,,那就付出多一點代價,不要抱怨,,也可以,。
社會依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總體進步了很多,,什么身份做什么事自己要權衡清楚,,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能力和收獲,,要把握好相互關系,,不管在哪個國家,要想生活愉快,,就要遵守社會運行邏輯和規(guī)則,。
以前我們有個同事,為了考博,,中午也不吃飯,,拿兩個饅頭就去圖書館讀書,還到處打聽別人的復習情況,,把自己弄得非常緊張,,后來畢業(yè)論文都沒通過。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比我還小一歲,,我要是也這么想不開,,心里裝著包袱,,難道日子就不過了么,。社會上誘惑很多,今天有人做證券,,你看他發(fā)財了,,也許明天就破產了,人的天賦、條件和運氣都沒法比,,你沒有能力改變,,就要想辦法合作,找準自己的位置,。拼得你死我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有些人的心態(tài)和體力都不適合競爭,我以前每天忙到夜里兩三點,,早上六七點就起床工作了,,我身體沒有問題,但我從不鼓勵大家學我,,該休息要休息,,找準自己的節(jié)奏就足夠了。
現(xiàn)在老齡化也很嚴重,,這是全人類面臨的難題,,亟待解決。中國的城市,、發(fā)達地區(qū)和知識分子群體的老齡化最快最嚴重,,是未富先老,就業(yè)是延遲退休還是鼓勵早退給年輕人機會,,政府都要慎重決策,。我做人口史研究,知道關鍵要有精確的人口數(shù)據(jù),,有了數(shù)據(jù)才能正確分析,,還要防止民粹化傾向,比如全民醫(yī)保,,人的欲望總是無限的,,而醫(yī)保覆蓋越廣,人民的負擔越大,。進養(yǎng)老院是個好辦法,。但是在北方城市,送父母去養(yǎng)老院是不孝順的做法,,這樣的觀念要改變,。養(yǎng)老的設施條件更要改進,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開始注重養(yǎng)生,、保健,,未雨綢繆,老年人也應該這樣,,努力延緩衰老,,加強自我保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為兒女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