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脫歐困局里掙扎了兩年多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站在首相府唐寧街10號的門前,,宣讀了簡短的辭職聲明,回顧了自己的首相生涯,,她承認“我傾盡全力,,說服議員支持脫歐協(xié)議,遺憾的是,,我還是沒能成功說服他們”,,因此決定在6月7日辭職。最后,,梅哽咽著說出“為國家效力九死不悔”,,之后就轉身進入了唐寧街10號,并未回頭,。
梅的辭職,,固然悲情,卻說不上意外,。2016年7月英國公投宣布脫歐,,這一結果震驚了世界,首相卡梅倫隨即引咎辭職,,梅在7月13日接任后,,其主要任務就是讓英國順利完成脫歐。應該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梅本人是留歐派,,脫歐違背她的理念,,卻不得不承擔起來,人神交戰(zhàn)是免不了的,。其次,,梅是技術官僚出身,雖然衣著華麗,,不落俗套,,性格上卻是中規(guī)中矩,缺乏一言九鼎,、縱橫捭闔的領袖氣質,,既不能團結眾人,也無法讓他們屈從,,閣僚一個個離她而去,,局面漸漸不可收拾。
更根本的是,,脫歐公投當初以52%的微弱優(yōu)勢通過,,說明英國社會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共識。近三年來,,英國社會圍繞著這一問題的撕裂變得越來越嚴重,,人們的立場越來越南轅北轍。對這一局面的形成,,特蕾莎·梅難辭其咎,,她沒能疏導和凝聚民意,身段不夠柔軟,,但另一方面,,形勢比人強,面對亂成一鍋粥的局面,,誰在臺上也難說能比她做得更好,。也正因為競爭者有畏難情緒,特蕾莎·梅的首相生涯才延續(xù)了這么久,。事實上,,自她2017年6月貿然宣布大選導致保守黨失去下院多數(shù)議席那一刻起,她的首相生涯就進入了倒計時,。過去兩年,,她走得踉踉蹌蹌,險象環(huán)生,,最終難逃敗局,。因此,值得驚訝的不是她的辭職,,而是她怎么現(xiàn)在才辭職,?
特蕾莎·梅是英國的第二位女首相,和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相比,,梅顯然要平庸很多,,脫歐這樣一件偏技術層面的事情,她都沒有辦好,。英國歷史上偉人頻出,,每到重大歷史時刻,,都有人應運而生挽救危局,然而,,面對脫歐這樣一個歷史轉折時刻,,英國領導人的表現(xiàn)卻讓人如此失望。在這樣匱乏的領導力之下,,左右為難的脫歐進程,,恐怕要以最糟糕的無協(xié)議脫歐告終。
2017年6月17日,,倫敦火災受害者,、遇難者親屬、志愿者及當?shù)厣鐓^(qū)負責人在唐寧街10號合影
三個錯誤
62歲的特蕾莎·梅畢業(yè)于精英輩出的牛津大學,,1986年就開始從政,,曾經是保守黨的首位女主席,擔任過六年多的內政大臣,,從政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也一直備受贊譽。但一開始擔任首相,,她就動作變形,,昏招迭出。事實證明,,她作為一個下屬是稱職優(yōu)秀的,,但不適合承擔首相那么重大的責任。這也是彼得定律的一個范例:每個人都會被晉升到無法勝任的位子上去,。
特蕾莎·梅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貿然舉行大選,。卡梅倫2016年7月因為脫歐引咎辭職時,,剛剛率領保守黨在2015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大勝,,獲得議會過半數(shù)席位,得以單獨執(zhí)政,。按照英國法律,,下一次大選應該在2020年5月舉行。有這么好的基礎,,本來不應該輕舉妄動,。但特蕾莎·梅因為脫歐進程不順,為了獲得更大的民意授權,,決定提前三年在2017年6月舉行大選,,結果弄巧成拙,保守黨的得票不進則退,,失去了議會多數(shù),,不得不拉攏小黨來保住執(zhí)政地位,。這樣一來,黨內噓聲四起,,梅的權威直線下降,,號令開始不行,,無法服眾,。原本只需要一心對外的局面變成了內外不是人,要應付脫歐就變得越發(fā)力不從心,。
而在選戰(zhàn)的50天里,,梅更是像個政治生手。為了討好年輕人,,她在選前突然宣布一項福利削減計劃,,要求部分老年人自掏腰包,負擔更多養(yǎng)老費用,,這幾乎可以說是自殺之舉,,因為老年人是重要的脫歐支持群體,保守黨的民調自此開始急轉直下,。而工黨領袖科爾賓承諾的取消大學學費,、提高工資、增加社會福利,、增加對學校和醫(yī)療機構投資等政策,,雖然不見得有可行性,卻激發(fā)了年輕選民的政治熱情,,選前六周內,,工黨在臉書、推特和Instagram上的粉絲數(shù)量增長了61%,,而保守黨的粉絲僅增長了6%,。
特蕾莎·梅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應對突發(fā)事件不力。2017年6月14日,,倫敦西部的一座廉租大樓發(fā)生火災,,大火焚燒逾31小時才完全熄滅,79人遇難,。這座大樓剛剛在一年前花費了納稅人1000萬英鎊(約合8749萬人民幣)進行翻修,,大火暴露出英國安全監(jiān)管方面的諸多漏洞,民眾的怒氣一觸即發(fā),。剛剛在大選中失去多數(shù)席位的梅私下巡視火災現(xiàn)場,,與救災人員交談,卻拒絕會見任何災民,,并不準媒體采訪,,對外宣稱是基于“安全理由”,,這一下子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怒火。梅公開承諾在三周內讓受害者搬進新家,,然而到當年年底,,大樓210戶住戶中只有45戶搬入固定新居,54戶搬進臨時公寓,,其他人仍然住在狹小的賓館里,。這些事經媒體報道后,梅冷漠無情,、處事不力的帽子就再也甩不掉了,。
失去了黨內信任,失去了民心,,梅的處境已經很糟糕了,。而她缺乏溝通能力的性格缺陷,則讓情況雪上加霜,。每回的脫歐談判,,她都是和歐盟達成協(xié)議后再試圖讓民眾和黨內同僚接受,事先根本不進行深入的討論,,這讓脫歐派很抓狂,,他們總覺得梅在搞見不得光的勾當,在試圖“賣國”,,因此反擊起來毫不留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大臣選擇辭職以和梅劃清界限,。去年12月保守黨內的逼宮,,雖然沒能成功,但所有人都明白,,她在這個位子上待不了多久了,。
導致梅下臺的直接導火索,也和她這種性格缺陷有關,。5月21日,,梅推出“新版脫歐方案”,納入“二次公投”,、“臨時關稅同盟”等“重大讓步”,,以圖最后一搏,但這同樣是一個缺乏廣泛協(xié)商基礎的個人方案,。做出巨大讓步又不與人商量,,這一點徹底激怒了保守黨內的硬脫歐派,他們要求她立即下臺。反對黨也落井下石,,以“不相信弱勢政府會兌現(xiàn)諾言”等理由,,表示將否決這個方案。手段上梅能試的都試了,,已是山窮水盡,;內閣里能辭職的都辭職了,可謂眾叛親離,。梅宣布辭職,,是必然的結果。
?
嗜血的同僚????
英國實行的是西敏寺體制(Westminster System),,由國王授權在下院占據(jù)多數(shù)議席的政黨或政黨組合的領導人擔任首相,,組織內閣。因此要成為首相,,首先要成為某個政黨的領袖,接著要帶領這個政黨贏得大選才有可能,。當了首相后,,挑戰(zhàn)更大,首先要在議事廳里隔著窄窄的桌子和反對黨短兵相接,,座位也只是一個長條椅的中間位置,,并不會因為是首相而得到優(yōu)待。而因為是首相,,反對黨的挑釁都是沖著你來的,,躲都沒地方躲,得現(xiàn)場做出反應,,所有一切都會被電視直播出去,。還得時刻注意黨內的動向,把逼宮這類陰謀消弭在萌芽狀態(tài),,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如果被黨內趕下臺,你就連跟反對黨較量的資格都沒有了,。
近代以來,,保守黨內最著名的一次逼宮發(fā)生在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后期。從1979年開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連續(xù)三次帶領保守黨贏得議會選舉,,出任英國首相達11年之久。到了1990年,,過于自信的撒切爾堅持推行不分貴賤貧富,、只按人頭承擔的“人頭稅”,閣僚們多數(shù)不贊成,但敢怒而不敢言,。前國防大臣邁克爾·赫塞爾廷應勢而出,,挑戰(zhàn)撒切爾的領袖地位,第一輪撒切爾領先,,但未能取得15%的優(yōu)勢,。在第二輪舉行前,幾個忠實支持者撤回了支持,,撒切爾選擇了辭職,,梅杰繼任首相。
應該說,,這是讓“鐵娘子”不堪回首的一幕,,也顯示了保守黨內部斗爭的殘酷性。但從黨的整體利益出發(fā),,和不再受群眾歡迎的領袖進行切割,,又是有其必要的。因為任由她坐在位子上,,會把整個黨拖垮,。梅的下臺,也遵循著同樣的邏輯:你搞不定脫歐,,情況越來越糟,,得換人了。不過,,撒切爾時代的逼宮,,雖然不留情面,但仍是君子之爭,,按規(guī)則辦事,,事情都放在臺面上,愿賭服輸,。而梅所遭遇的逼宮,,要骯臟和卑劣很多。她的悲情謝幕,,同僚們可謂“功不可沒”,。
2015年5月8日,唐寧街10號前的卡梅倫和妻子薩曼莎意氣風發(fā),,剛從大選中凱旋的他,,成為了繼撒切爾夫人之后,首位成功取得連任的保守黨首相,。更重要的是,,他帶領保守黨贏得議會過半數(shù)席位,得以創(chuàng)建1992年以來首個全部由保守黨人組成的內閣。而在競選階段,,卡梅倫承諾一旦連任會在2017年底前就是否脫歐舉行全民公投,。卡梅倫這么做,,并不意味著他希望英國脫離歐盟,,而是和當年同意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一樣,以退為進,,希望用公投這種畢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對脫離歐盟的問題做一個了斷,堵住脫歐派的嘴,。
然而,,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后,事情很快就脫離了掌控,,卡梅倫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本來只是打算走過場的事,被很多人當真了,,特別是一些黨內同僚,。他的老同事、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首先選擇“反水”,,拉攏一百多位議員組成保守黨“脫歐派”,在執(zhí)政黨內鬧起了分裂,。一位支持脫歐的英國保守黨議員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時,,竟然做出露骨表態(tài):“我并不想從背后給卡梅倫一刀,因為我想從正面給他一刀,,這樣我可以看到他挨刺時臉上的表情……”一次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公投,,竟然成為私人恩怨的泄憤工具。
而約翰遜掀起內斗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要通過實行脫歐來羞辱卡梅倫,,逼他下臺后取而代之。為達目的,,他進行了一系列夸大其詞的動員,,比如宣稱英國每周要向歐盟上交3.5億英鎊,如果脫歐成功,,這筆錢就可以用于英國的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等等。事實證明,,這完全是不實之詞,。在脫歐已成定局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脫歐的代價遠遠高出預料,但為時已晚,。然而,,那些蠱惑人心的口號終究是發(fā)揮了作用,被認為絕不可能的脫歐,,以52%的微弱優(yōu)勢得以通過,。
但是,約翰遜沒能成為最終的贏家,,他遭到同屬脫歐派的同僚戈夫的背叛,,最先出局。在經過9周三輪的漫長選舉后,,臺上就剩下了梅和前能源大臣利德索姆夫人,,就在即將交付全體黨員表決時,利德索姆夫人在接受采訪時聲稱她這樣有三個孩子的母親才更適合管理國家,,這被認為是在暗示梅沒有孩子,,最終引發(fā)了眾怒。利德索姆夫人被迫退出,,梅就此成了首相,。
競逐失利的約翰遜并沒有就此消停,他的矛頭又指向了新首相梅,。梅為了團結黨內,,上任后把約翰遜和利德索姆夫人都延攬進內閣,但并沒有收獲感激,,而是一再遭到背叛和羞辱,。2017年9月,就在特蕾莎·梅將要于佛羅倫薩發(fā)表脫歐事宜的重要講話前,,身為外相的約翰遜卻就同一話題于《每日電訊報》上發(fā)表長文,,炮轟梅的脫歐方案就如“英國穿上自殺炸彈背心,并將引爆器交到歐盟手上”,,讓英國接受歐盟無窮無盡的政治勒索,。這番言論再次點燃了內斗的導火索。保守黨大佬肯尼斯·克拉克對此批評道,,鮑里斯·約翰遜應當遵守內閣的集體責任制原則,,不同意見應進行內部討論,對外應該維護首相,?!督洕鷮W人》雜志的評論則認為,約翰遜的爭議言論不僅意味著背叛,,也預示著更為險惡的爭斗的開始:抓住脫歐這一點,,在背后暗箭傷人,。
卡梅倫錯誤開啟了脫歐進程,同僚們的反水和背后插刀子,,則直接導致脫歐噩夢成真,。梅上臺后,一邊和歐盟艱難談判,,一邊還得時刻注意來自身后的冷箭,,同僚們要么對著媒體酸言冷語地批評她,要么發(fā)泄一通不滿后辭職不干,,全然沒有同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的責任感和擔當,。可以說,,卡梅倫和梅的下臺,,以及英國脫歐的艱難,和保守黨內部的不團結有莫大關系,。
《經濟學人》毫不客氣地把保守黨的袞袞諸公稱為“各懷鬼胎的一窩毒蛇”,,保守黨也因此“正邁向黨毀人亡的道路”。這一點在最近的歐洲議會選舉和英國地方選舉中都得到了驗證,,保守黨在這兩次選舉中得票都跌出了前兩名,,面臨著泡沫化的危機。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保守黨,,歷史上人才輩出。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2/3的時間里組織了政府,,但這個有340年歷史的老牌大黨,恐怕正在失去領導國家的能力,。
2019年5月21日,倫敦,,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就脫歐問題發(fā)表演說
?
只有無協(xié)議脫歐一條路
卡梅倫的輕率,,梅的無能,同僚的自私冷酷,,不但害了保守黨,,也把英國推到了目前這種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境況里。在脫歐這樣的歷史轉折關頭,,英國政壇沒有涌現(xiàn)出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而是一群二流人物在爭權奪利。
政客你方唱罷我登場,,后果卻要全體民眾來承擔,。從2016年7月公投開始,,英國脫歐進程已經延續(xù)了近三年。原定2019年3月29日正式完成脫歐,,但因為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xié)議連續(xù)遭議會下院否決,,脫歐進程陷入停滯。英國脫歐期限已延至最晚10月31日,。但在脫歐的方式,、時間甚至是否脫歐等問題上,英國內部的分化和爭論仍在繼續(xù),,而且看不出達成協(xié)議的可能,。為了防止最壞的情況發(fā)生,英國議會下院今年3月以表決方式確認,,不允許英國在任何情況下“無協(xié)議脫歐”,。然而,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這是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結果,。
反對派工黨支持進行二次脫歐公投,梅在辭職前的最后一版方案有條件支持這樣做,,英國也一直有民意在進行推動,。但這是最不應該發(fā)生的情況。選民已經在2016年7月做出了決定,,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尊重,。萬一二次公投還是脫歐,只會增加脫歐派的氣勢,;如果結果是不脫歐,,脫歐派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勢必要求舉行第三次,。每一方都想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這樣會沒完沒了,社會會進一步撕裂,。而這個口子一旦打開,,蘇格蘭也可能會要求進行二次獨立公投,愛爾蘭,、威爾士也會蠢蠢欲動,。
而在如何脫歐問題上,目前的攔路虎是北愛爾蘭邊界問題,。脫歐就意味著要在愛爾蘭共和國和英國的北愛爾蘭之間設立硬邊界,,從現(xiàn)在歐盟內部英國與愛爾蘭的“兩國邊界”變?yōu)椤皻W盟區(qū)與非歐盟區(qū)邊界”,而這與當年的《北愛爾蘭和平協(xié)議》相沖突,,這里面看不到有什么兩全其美的方案,。
自從脫歐公投以來,,英國內部的撕裂分化日益嚴重,所有人火氣都愈來愈大,,越來越不愿意讓步,,無論哪個方案都有足夠多的人跳出來誓死反對。梅就是因此下臺的,,繼任者無論是誰,,也很難比她做得更好。按這個趨勢發(fā)展,,再吵多少年也吵不出共識,,倒不如一條路走到黑,無協(xié)議脫歐算了,。留歐派擔心脫歐后經濟會嚴重下滑,,脫歐派認為英國多的是選擇,沒有歐盟還可以和其他國家做生意,,這些都是想象,,不在現(xiàn)實中進行驗證,誰也不會服誰,。無協(xié)議脫歐可以讓英國切實體會到脫離歐盟后的處境,,在冷酷的現(xiàn)實面前,也許英國人才能形成真正的共識,。過幾年,,英國要求重新加入歐盟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