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俊?/p>
——《匆匆》
1948年8月12日,,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教育家朱自清在北平病逝,,迄今整整70年。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長留。朱自清去世后,,門生故舊,、親朋好友、學界耆宿,以至蒙其著述恩澤的普通讀者,,都紛紛撰文悼念,,由此形成影響一時的文化事件。此后每逢周年都有追悼,、憶念浪潮,,回聲余響持續(xù)至今。
2018年恰逢朱自清誕辰120周年,,從揚州朱自清故居到北京清華大學,,甚至海峽對岸的寶島臺灣,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
“同樣談古論今,,陳獨秀獨斷,胡適之寬容,,聞一多決絕,,朱自清通達?!?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在近日發(fā)表的紀念文《于秋水長天處尋味》中評價朱自清,,說他“猶如一泓平靜的秋水,清澈,、寧靜,、澄明”。
“在當時作家中,,有的從舊壘中來,,往往有陳腐氣;有的從外國來,,往往有太多的洋氣,,尤其是往往帶來了西歐中世紀末的頹廢氣息。朱自清先生則不然,,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保ɡ顝V田)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淡遠,,自成風格。他用字洗練,,行文細膩,,情感真摯,作品有著“斯文通骨肉”的親切感,,“讀下去真像與他面對面坐著,,聽他親親切切地談話。”(葉圣陶),。
白話文能出口成誦者不多,,但凡念過朱自清散文的讀者,總可默誦幾句,,他的《背影》,、《匆匆》、《綠》,、《荷塘月色》等名篇皆屬文情并茂之作,,選入課本,流傳至今,。
朱自清字佩弦,,取自《韓非子·觀行》:“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毕遥嚲o,,性剛勁,。雖然朱自清性格溫和內(nèi)斂,但他的一生與其所處時代卻有一種劇烈的張力,,他有獨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憂國難的愛國之情。
朱自清筆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國的血雨腥風和戰(zhàn)爭硝煙,,除了散文大家,他也是民國知識分子的良心,,見證了時代的病癥,。抗戰(zhàn)軍興是朱自清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的生活,、治學都烙上了戰(zhàn)火的印記。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出淤泥而不染。人們追念朱自清,,也是在尊崇他的這種風骨,。他有文人的才華,但無半點文人的陋習,,實實在在做學問,;他教書非常認真,,對待學生慈和,不像有些教授,,以才名自矜,,或有種古怪脾氣。他的潔身自好與嚴于律己,,令后人景仰,。“他的逝去……是苦難的中國失去了一個最有良心的好人和學者,?!保ㄠ嵳耔I)
“平生六男女,晝夜別情牽(朱自清詩《憶諸兒》),?!敝熳郧遄吆罅粝滤膬喝.敃r,,長子朱邁先在軍隊中服務(wù),,次子朱閏生在《中央日報》工作,留在揚州的三女朱效武小學畢業(yè)后因家境困難無力升學,,朱喬森和朱思俞尚在念中學,,大女朱采芷大學畢業(yè)出嫁了,小女朱蓉雋尚在念小學,。
朱自清和葉圣陶,、夏丏尊合稱“三大國文教育專家”,他將大半生獻給教育,,但他眾多子女中,,只有長女朱采芷和幼子朱思俞、幼女朱蓉雋讀過大學,,其余都沒有機會,,長子同次子中學畢業(yè)后就各自負起生活的擔子,因此朱自清在給子女的信件中,,常表示歉意,。??
1921年12月31日,歡送俞平伯赴美國考察時在杭州合影,。右起:俞平伯,、朱自清、 葉圣陶,、徐昂若
朱喬森曾撰文悼念其父:“他從幼年到壯年,,又到老年,一直承受著家庭給他的痛苦,,以長子身份負起沉重的擔子,,供養(yǎng)兄弟,而現(xiàn)在卻又要養(yǎng)活我們一家,。他這樣忙忙碌碌地過了一生,,卻又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p>
?
長向文壇瞻背影
揚州,,古運河畔,文昌閣旁,,青石鋪就的皮市街上有兩家雅趣小書店,,沿對面小巷往深處走,蜿蜒曲折幾步路,,便到了朱自清故居(安樂巷27號),。
四方小院,青磚黛瓦,,清清明明,。11月22日這一天是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空中飄著蒙蒙細雨,,滴落在古舊的院墻上,,生出幾分蒼涼。
朱自清一生清貧短暫,,僅活了“匆匆”50個年頭,,他大半時間在外奔波勞碌,但總稱“我是揚州人”,,曾以此著文,,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深情——“我家跟揚州的關(guān)系,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p>
朱自清的舊居不大,,一進院子,幾間廂房,,屋內(nèi)陳設(shè)簡單,,甚至有些簡陋。每間廂房除了墻上掛著的舊照,,便是褪了色的老式家具,。
“這種凄清正是當年他病逝前后朱家生活的寫照?!?/p>
朱自清嫡孫朱小濤,,現(xiàn)任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的“閏兒”便是其父朱閏生。帶領(lǐng)本刊記者參觀舊居時,,朱小濤頗為感慨,。
舊居別院小屋內(nèi)有張稍微像樣的桌子,案上有一只筆筒,、一個筆架和一支毛筆,。
“那是祖父用過的一支毛筆,雖不是什么上品,,卻勾勒著他最初的人生,。”
在一塊素樸的“朱自清家世簡表”前,,朱小濤說起了祖父和朱家的往事,。
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祖上本姓余,。朱自清高祖余月笙在揚州為官時因醉酒不慎墜樓身亡,,他夫人跳樓殉夫,留下一子余子擎,,由紹興同鄉(xiāng)朱氏收養(yǎng),,由此改姓朱,朱子擎后娶蘇北漣水灌南縣花園莊首富喬氏為妻,,得子取名朱則余(大意為不忘本姓),,這便是朱自清的祖父。
朱則余為人謹慎,,出任海州(江蘇東??h)承審官(地方法院院長)十余年,積累頗為可觀,,至1898年朱自清出生時,,朱家亦算得家境殷實、衣食無憂,。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字小坡,八歲即能記賬,,被鄉(xiāng)鄰稱為“神童”,,早年曾在江西任鹽務(wù)官,后任徐州煙酒公賣局長,,但后來仕途不順,,長期賦閑,晚年貧困潦倒,,脾氣暴躁,。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揚州鎮(zhèn)守使徐寶山趁機組建“軍政府”,,借“革”滿清舊吏的“命”敲詐勒索,。徐寶山以逮捕和殺頭要挾,,到朱家“索餉”,。驚懼交加之下,朱家掏空了積蓄,,還賠上了朱則余的性命,,自此家道中落。?
朱鴻鈞娶妻周氏,,生有五男一女,,其中長子、次子相繼夭亡,,僅留下四兄妹:朱自清,、朱物華、朱國華,、朱玉華,。朱鴻鈞對兒子期望很高,朱自清原名“自華”,,父親取意“腹有詩書氣自華”,,希冀兒子長大后能詩書傳家。
客廳正前方掛有康有為手書對聯(lián)“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可見朱鴻鈞對后輩寄予厚望,盡管家道中落,,他還是供朱自清讀最好的私塾,。
朱小濤比劃道:“晚飯后,小坡公就讓我祖父站在餐桌旁,,照例拿出先生批改過的作文本,,搖頭晃腦低吟起來,邊讀邊看,,看到作文本上先生的飛圈多,,后面有好評,就大加贊賞,,把餐桌上的花生米或豆腐干拿給我祖父,,以示獎勵。但若看到這個作文沒有飛圈,,或是后面有差評,,他就會發(fā)脾氣,,大聲呵斥,甚至把作文揉成一團給扔了,?!?/p>
在父親近乎嚴酷的教育下,朱自清15歲考入揚州第八中學,,級任老師李芳謨后來回憶:“他(朱自清)的個子不高,,圓圓的臉長得很結(jié)實,不茍言笑,,不曾缺過課,,他在那時喜看說部書,便自命為文學家,。畢業(yè)后校中給予品學兼優(yōu)狀,,其時另有一位同學表示不滿,怨校方獎狀給朱不及己也,。這位同學各科成績均好,,惟英華外發(fā),與朱之渾厚不同耳,?!?/p>
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yù)科,。這年寒假,,他回到揚州,遵父母之命迎娶揚州名醫(yī)武威三之女武鐘謙,。結(jié)婚滿月后20天,,朱自清動身北上求學。
關(guān)于改名之事,,朱自清侄女朱韻(朱國華之女)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特意強調(diào),,他改名“自清”,并非要與父親撇清關(guān)系,?!按蟛甘罴倩氐綋P州,看到父親已賦閑,,家里經(jīng)濟情況急轉(zhuǎn)直下,,他思忖著如果按部就班讀書會有問題。當時北大規(guī)定,,新生要念完兩年預(yù)科方得報考本科,,最少六年才能畢業(yè)。所以,他改名‘自清’,,投考北京大學本科,。考場上,,有個監(jiān)考人員認識我大伯父,,便遠遠舉手示意另一位監(jiān)考。那位監(jiān)考看錯了手勢,,查驗坐在我大伯父前排的一位考生,,結(jié)果人家預(yù)科已修滿,證件也齊全,,頓時,,一陣騷動,。為保持考場秩序,,監(jiān)考便不再追究,于是大伯父得以提前一年順利考入北大本科哲學系,,也從此由‘朱自華’改名為‘朱自清’,。”
1917年冬,,朱自清祖母病逝,,因姨太間紛爭,在徐州任官的朱鴻鈞也丟了工作,,回到揚州,,他設(shè)法典當了些家產(chǎn),又借了筆高利貸才勉強辦完喪事,?;丶冶紗实闹熳郧逡姷綕M院狼藉,景況凄涼,,廳上只剩下幾幅字畫和一張竹簾,,原來擺在案上的巨大古鐘、朱紅膽瓶,、碧玉如意及掛在壁上的鄭板橋手跡等都已送進了當鋪,。面對年邁的父母及尚未成年的弟妹,朱自清心情沉重,,暗下決心盡早挑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
料理完祖母喪事,朱自清要趕回北京,,朱鴻鈞則要前往南京謀事,,父子倆在南京浦口火車站作別,朱自清在車廂放好行李,這時父親忽然看到對面月臺上有小商販在賣橘子,,于是蹣跚地穿過鐵道,,由此留下了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那個“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1917年浦口火車站這一別,,經(jīng)過整整8年埋藏,,最后沉淀為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期間那些年,,父子倆有過不少矛盾,,直至1925年朱自清初任清華教授,在京收到老父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到此處,,朱自清淚水奪眶而出,,當年分別時那個肥胖的、黑布大馬褂的背影再次浮現(xiàn)在眼前……
1921年,,朱自清與晨光文學社友人合影,。前排右起:朱自清、汪靜之,、張維祺,、劉延陵,,后排右起:陳學乾、馮雪峰,、程仰之,、陳昌標、潘漠華
《背影》最初發(fā)表于1925年11月22日《文學周報》第200期,,文章發(fā)表后,,朱自清把這篇作品寄到揚州家中。朱韻補充道:“根據(jù)我父親的回憶,,當時祖父由于經(jīng)濟困窘,,已從有幾進庭院的平房遷到一棟二層樓的房屋里,祖父住樓上,,由于腿腳不便下樓動作緩慢,,就在窗口系了根長繩,掛上一個籃子,,用于接收信件,。那一天,當祖父像拉漁網(wǎng)似的將籃子收上來時,,發(fā)現(xiàn)了兒子給他的這本雜志,,他坐在樓上光線最好的南窗前,一字一句地閱讀起來,,情到深處,老淚縱橫……從此父子關(guān)系徹底修復(fù),?!?/p>
?
低調(diào)的理想主義者
1919年新年剛過,一首小詩在北大悄悄流傳,。
“睡吧,,小小的人”
你滿頭的金發(fā)蓬蓬的覆著,
你碧綠的雙瞳微微的露著,,
你呼吸著生命底呼吸,。
呀,你浸在月光里了,,
光明的孩子,,——愛之神!
……
寫下這首詩時,,朱自清20歲,,加入新潮社后,他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朱自清讀北大時,,蔡元培任校長,北大乃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朱自清讀哲學系,,有同窗回憶,,那時的他整天埋頭苦讀,胖胖的,、壯壯的,,個子不高卻很結(jié)實,不太喜歡說話,。到了冬天,,朱自清只有一床棉被,為了御寒,,他將被子一端捆住,,做成個大口袋,鉆進里面,,縮成一團,,宛如一只大蝦。
清貧大約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不少人記得《背影》里父親給的那件“紫毛大衣”,。據(jù)朱小濤介紹,北大求學期間,,朱自清看上一本14塊錢的《韋伯斯特英語大辭典》,,14塊錢的售價相當于他當時一個月的生活費,買不起書的他最后忍痛割愛,,將這件御寒的紫毛大衣拿去了當鋪,。
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時間修完四年課程,,從北大提前畢業(yè),。畢業(yè)時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學,迫于囊中羞澀,,這個夢想變得遙不可及,。當時江浙一帶中學教師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結(jié)伴南下執(zhí)教,,雙雙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經(jīng)北大代理校長蔣夢麟推薦,1920年7月,,朱自清來到杭州省立第一師范,,開始了他的中學教員生涯。此后5年,,他又輾轉(zhuǎn)杭,、揚,、滬、溫,、甬多地執(zhí)教,。朱自清外表敦厚,講臺上,,他矮胖的身體配件青布大褂,,一口揚州官話不甚好懂,但他教學認真,,備課充分,,這位“小先生”頗受學生歡迎。
1921年夏,,朱自清受聘揚州八中教務(wù)主任,,實現(xiàn)了回家的愿望。然而,,他在揚州僅待了半年,,就辭職攜妻兒前往浙江臺州任教,其間的真正原因,,只有朱家人最清楚,。據(jù)朱韻透露:“大伯父有難以啟齒的苦處,祖父失業(yè)后心緒不寧,,家中人口眾多,,開銷用項一時很難縮減,捉襟見肘的他竟尋到揚州八中,,托了熟識的前任教務(wù)主任,,悄悄把兒子的月薪給領(lǐng)走了,以致半年里大伯父沒領(lǐng)到分文薪金,。大伯父是孝悌之人,他默默地承受了,,但畢竟有妻兒,,還有朋友間的應(yīng)酬,日子沒法過,。此外,,婆媳糾紛也常令他頭痛。大家都知道,,大伯母武鐘謙是祖母親自選定的,,但其實她老人家相親時看到的是另一位姑娘,比大伯母漂亮,,直至媳婦娶回家拜堂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搞錯了,,或許因為這一點,,祖母對大伯母總看不順眼,總愛挑刺,。揚州當?shù)赜芯渌自挘侯^頂藍尿布,,到處說媳婦。年輕的大伯母也不大會討好人,,一次,,婆婆又指責她把小孩的尿布堆桌上,屋子太凌亂,。她竟反唇相譏:‘我先生不嫌,,朱自清不嫌就不要緊?!蟛鸽m應(yīng)父母之命成婚,,娶了位才貌平平的女子,但他真心待她好,,疼她愛她,,從沒嫌棄過她,所以武鐘謙才有底氣這樣來回答婆母,?!?/p>
朱自清既孝敬父母,又體恤妻子,,無奈之下攜著妻子和兩個幼兒,,前往臺州教書,在那里他才算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家人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學生們常到他樓上來坐,。入冬了,,朱自清給俞平伯寫信:“弟雖潦倒,但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卻頗積極,;丟去玄言,,專崇實際,這就是我所企圖的生活,?!?/p>
此前的1922年1月,朱自清與好友葉圣陶,、俞平伯創(chuàng)辦了《詩》月刊,,這是新文學史上第一份詩刊,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朱自清新詩四首——《轉(zhuǎn)眼》和《雜詩三首》,。創(chuàng)刊號不久即售罄,,兩個月后再版,。同年6月,朱自清與俞平伯等人在杭州西湖暢游三日,,感觸頗深:“因湖上三夜的暢游,,教我覺得飄飄然如輕煙、如浮云,,絲毫立不定腳跟,。常時頗以誘惑的糾纏為苦,而亟亟求毀滅,?!薄?/p>
同年年末,,在臺州教書時,,朱自清撰寫了他人生宣言式的長詩《毀滅》?!皬拇宋也辉傺鲅劭辞嗵?,/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毀滅》甫一發(fā)表便引起詩壇廣泛關(guān)注,,被時人譽為新文學中的《離騷》、《七發(fā)》,,由此奠定了朱自清在新詩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葉圣陶評論道:“這種入世的實際的剎那主義,當時有些人頗受感動,。這詩與他的兩篇散文《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哪里走》充分表現(xiàn)出近幾年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tài),不是他一個人如是想,、如是說,,是他說了一般知識分子所想的。這所以引起多數(shù)的共鳴,,這所以有他不低的價值?!?/p>
這一年,,朱自清和妻兒在臺州的冬天過得頗為順心自在,他的散文《冬天》中記述了這樣溫馨的場景:“一家四口子……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他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
1923年春,,朱自清離開臺州,,應(yīng)聘到溫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教書。初夏時節(jié),,他創(chuàng)作了以妻子為原型的小說《笑的歷史》,,描述舊式家庭對女性的束縛和對人性的扭曲。當年暑假,,朱自清回揚州看望雙親,。8月的一個夜晚,他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兩人同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作白話散文,,成就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段佳話,。
1924年春至1925年夏,朱自清應(yīng)夏丏尊之邀來到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任國文教員,,期間兼任省立四中國文教員,,常在寧波與上虞之間奔波。
1924年,,朱自清(左二)在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時與友人合影
“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驛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xiāng)下地方……據(jù)說從前有個姓周的,騎白馬入湖仙去,,所以有這個名字,。”
在溫州浙江十中任教時,,朱自清已育有二女一子,,十中每月薪資僅30元,養(yǎng)不了全家老小,。當時春暉中學剛創(chuàng)辦不久,,國文科僅夏丏尊一人擔任,急需增聘教師,,夏就想起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相識的比自己小12歲的朱自清,。
1924年3月2日,,一個“微風飄蕭的春日”,朱自清告別十中來到春暉中學,,10月他將家眷也遷來,,與夏丏尊成為鄰居,兩家人其樂融融,。經(jīng)夏丏尊,,朱自清結(jié)識了豐子愷和朱光潛,幾人在白馬湖畔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文藝圈子,。
“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
夏丏尊,、豐子愷,、朱自清的住處背靠象山,面臨白馬湖,,幽靜怡適,,“山的容光,被云霧遮了一半,,仿佛淡妝的姑娘……湖在山的趾邊,,山在湖的唇邊;他倆這樣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他們幾家雖居獨家小院,,卻只有一墻之隔,。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取名都很有意趣,。
《兒女》插圖。朱自清女兒阿菜四歲時,,豐子愷作畫,,夏丏尊題字
朱自清曾撰文深情回憶:“我們幾家接連著;丏翁的家最講究,。屋里有名人字畫,,有古瓷,有銅像,院子里滿種著花,。屋子里的陳設(shè)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受用,。他有這樣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上他家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調(diào)也極好,,每回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空空的收回去,?!?/p>
朱光潛憶及這段生活亦十分懷念:“我們吃酒如吃茶,慢斟細酌,,不慌不鬧,,各人到量盡為止,止則談的談,,笑的笑,,靜聽的靜聽。酒后見真情,,諸人各有勝概,。朱自清紅著臉微笑不語,豐子愷雍容恬靜,,一團和氣,。夏丏尊則縱聲大笑,笑聲響徹整個屋子,,形成一片歡樂融洽的氣氛,。”
一次,,夏丏尊,、豐子愷同在朱自清家,豐子愷見桌上有現(xiàn)成肇墨,,便為朱自清剛滿四歲的女兒阿芷畫了幅肖像,,朱自清見畫得實在可愛,愛不釋手,,就請夏丏尊題寫幾個字,,因而畫的上方有“丫頭四歲時,子愷寫,,丏尊題”,。朱自清后來將此畫制版,作了散文集《背影》的插頁。
也是在白馬湖畔,,朱光潛因夏丏尊,、朱自清的鼓勵寫成處女作《無言之美》。他們幾人意趣相投,,結(jié)下的情誼比白馬湖的水還要深醇,。難怪朱自清感嘆:他在這里享受到了“一生中難得的愜意時光”。
陳平原在紀念文中評述總結(jié):“朱自清始終穩(wěn)扎穩(wěn)打,,有堅守有追求也有收獲,。平常心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和他那批在立達學園,、春暉中學,、開明書店共同奮斗過的朋友,如葉圣陶,、豐子愷,、朱光潛、夏丏尊等,,都是低調(diào)的理想主義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短期看,,并非耀眼的明星,但放長視野,,不能不佩服其精神與毅力,。世人多喜歡絢麗的彩虹,那固然搶眼,,可也迅速消逝,;另一種景色,秋水長天,,看似平常,,但更恒久,也更耐人尋味,?!?/p>
?
外面和光同塵,里面是一團火
初到春暉中學,,朱自清的日子頗為順心,,但1924年底,春暉中學起了風潮,,匡互生,、豐子愷,、夏丏尊、朱光潛等人集體辭職離開,。雖然朱自清仍然留在白馬湖,,但他在日記中寫道:“此后事甚乏味,半年后仍須一走,?!?/p>
1925年2月,迷惘彷徨的中學教員朱自清給俞平伯寫了一封信:“我頗想脫離教育界,,在商務(wù)覓事,不知如何,?也想到北京去……如有相當機會,,當乞為我留意?!贝卧?,他又給俞平伯去信:“弟頃頗思入商務(wù),圣陶兄于五六月間試為之,。但弟亦未決,。弟實覺教育事業(yè),徒受氣而不能受益,,故頗倦之,。”
這一年,,正巧清華托胡適物色教授,,胡適找到俞平伯,俞平伯一下就想到朱自清,,將他推薦給了胡適,。1925年8月,朱自清受聘出任清華學校國文教授,,9月4日,,他致信胡適表示感謝:“承先生介紹我來清華任教,厚意極感,!自維力薄,,不知有以負先生之望否!”
1925年8月暑假過后,,朱自清一人匆匆趕往北京,,結(jié)束了長達5年輾轉(zhuǎn)不定的中學教員生涯。1928年清華改為國立大學后改任中國文學系教授,。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成立時由朱自清好友楊振聲任系主任,,兩人一起規(guī)劃奠定了辦學思想:新舊文學接流與中外文學交流并重,,要求中文系學生同時打下中國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基礎(chǔ),著眼于創(chuàng)造新文學,,課程設(shè)置上保持古代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課,,開設(shè)幾種外文系課程。
緊接著,,就是朱自清的大動作,,他自告奮勇,1929年春季開設(shè)“中國新文學研究”,,秋季講授“中國歌謠”,,前者年幼而朝氣蓬勃,后者悠久但下里巴人,。兩門新課,,關(guān)注當下,著眼民間,,努力介入思想建設(shè)與文學革命,,讓清華中文系迅速獲得生機與活力。
據(jù)浦江清《〈中國歌謠〉跋記》:“‘歌謠’這課程……在當時保守的中國文學系學程表上顯得突出而新鮮,,很能引起學生的興味,。”常風曾在回憶文中記敘,,“他講授‘歌謠’,,自己編有講義,把對詩歌的發(fā)生和生長最有關(guān)系的歌謠給了我們一個極有條理,、極有系統(tǒng),、極扼要的敘述?!?/p>
朱自清是受過舊式傳統(tǒng)教育而又參加過新文學運動的人,,在與現(xiàn)代青年接觸中,他感覺到他們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鴻溝,。他在語文方面的研究工作如《經(jīng)典常談》,,與葉圣陶合作的《文章精讀舉要》、《國文教學》幾部書都是為了填平這一鴻溝,。
1930年8月,,楊振聲赴青島大學任校長,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一職由朱自清代理,。自1930年主持清華大學中文系,,及后來主持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和師院國文系,朱自清都繼承發(fā)揚著“注重新舊文學貫通與中外文學融會”的辦學傳統(tǒng),。
可以說,,朱自清后半生的生活,、思考和命運,都與清華大學緊密相連,,除1931至1932年間短暫訪學英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因病有幾年不能料理教務(wù)外,清華的中國文學系基本都由他主持,。像這樣,,一個學系由一個人規(guī)劃、創(chuàng)始,、主持達二十余年之久,,在國內(nèi)大學中頗為少見。他為清華大學乃至整個現(xiàn)代中文學科的奠定發(fā)揚作出了杰出貢獻,,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對中文學科影響深遠。
朱自清早年寫詩,,后轉(zhuǎn)向散文創(chuàng)作,但他卻不曾放棄詩的研究,。在清華教書他能專心做學者工作,,嚴肅的著作如《詩言志辨》中那類論文是在探尋古人立言立意之所在,較為輕松的批評如《新詩雜話》,、《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等幾部書,則引導(dǎo)讀者直面現(xiàn)實,,看清時代病癥,。
“氣節(jié)是我國固有的道德標準,現(xiàn)代還用著這個標準來衡量人們的行為,,主要的是所謂讀書人或士人的立身處世之道,。但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代倒像不大理會這種傳統(tǒng)的標準,,他們在用著正在建立的新的標準,,也可以叫做新的尺度。中年代一般的接受這傳統(tǒng),,青年代卻不理會它,,這種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是這種變的時代或動亂時代常有的?!?/p>
《標準與尺度》中,,朱自清寫下名篇《論氣節(jié)》,如今讀來仍具深意,,這也印證著他本人的自清精神,?!皻馐歉易鞲覟椋?jié)是有所不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不合作,。這敢作敢為是以集體的力量為基礎(chǔ)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氣’與世俗所謂‘義氣’只注重領(lǐng)導(dǎo)者的個人不一樣……在專制時代的種種社會條件之下,集體的行動是不容易表現(xiàn)的,,于是士人的立身處世就偏向了‘節(jié)’這個標準,。”
民國的政治風云,,朱自清是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拔遑Α睉K案發(fā)生后,,他寫過一篇《血歌》,狂吼著“血是紅的,!血是紅的,!”;“三·一八”慘案,,他曾親歷,,當他看見眾人紛紛逃避時,一個衛(wèi)隊已裝完子彈,!躲避之間,,朱自清被人擠倒,此時已聽到噼噼啪啪的槍聲,?!拔疑绞堑谝淮温牁屄暎鸪踹€以為是空槍呢,。但一兩分鐘后,,有鮮紅的熱血從上面滴到我的手背上,馬褂上了,,我立刻明白屠殺已在進行,!”他以極悲憤的心情寫成《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和《哀韋杰三君》;1927年,,上海發(fā)生“四·一二”政變,,國民政府的屠刀讓共產(chǎn)黨人血流成河,3天之內(nèi),,三百多人被殺,,五百多人被捕,三千多人失蹤,,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驚,,這年仲夏,清華園月色中的荷花池觸發(fā)了文學家銳敏的情思,,有感于軍閥征戰(zhàn)的國內(nèi)時局,,朱自清寫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有評論家認為,,《荷塘月色》表面繪景,,實則抒志,朱自清獨自一人在蒼茫月色下散步,,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心境,這與他后來遁入書齋鉆研學問,、不再過問社會風云的選擇興許有關(guān),。
在時代巨變的撕扯中,朱自清確實感到內(nèi)心覆著巨大的陰影,,在翌年撰寫的《哪里走》中表達過自己的迷茫與惶急:“這時代如閃電般,,或如游絲般,總不時地讓你瞥著一下,。它有這樣大的力量,,決不從它巨靈般的手掌中放掉一個人;你不能不或多或少感著它的威脅,?!?/p>
朱自清的人生年輪濃縮著民國的政治邏輯和沉疴重疾。他有隱士性格,,但實則血性,,外面和光同塵,里面卻是“一團火”,。知交聞一多之死對于他的刺激,,比早前“三·一八”屠殺更深也更痛,,由此激發(fā)了他的戰(zhàn)斗性。
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貪婪致使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內(nèi)民不聊生,,1947年1月,,全國十個城市50萬余學生示威游行,要求撤出駐華美軍,,廢除《中美商約》,,國民黨政府僅在北平就逮捕了兩千多人,朱自清對此深惡痛絕,,在抗議宣言上簽了名,。報紙發(fā)表后,有朋友看到國民黨黑名單,,上面第一個就是朱自清,,陳竹隱(朱自清第二任妻子)得知后頗為焦急,要他小心些,,朱自清卻是輕輕冷笑,、毫無懼色:“不用管它?!?/p>
朱自清一生踐行他在《論氣節(jié)》中所指的“敢作敢為”與“有所不為”,,直至最后拒食美粟而歿。朱自清去世后,,陳竹隱在整理遺物時看到,,他的錢包里,整齊地放著六萬元法幣,,這點錢連塊小燒餅都買不到……清華大學破天荒降半旗致哀,;追悼會上,校長梅貽琦致辭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數(shù)月之內(nèi),,社會各界紀念詩文多達160余篇,形成影響一時的文化事件,。
人們憑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種氣節(jié),,一種風骨,,一種精神。1948年8月20日,,上?!缎旅駡笸砜房穷}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來備嘗清苦,家累又重,常捉襟見肘,,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為苦。朱氏與朱光潛為舊友,,而道不同,,朱光潛已貴為監(jiān)察委員,而佩弦清貧依舊,。朱光潛離職后,,曾邀佩弦出任,謂可于教部中謀得要職,,而佩弦婉謝之……”,。
朱自清逝世前最后一次出席座談會講話表示:“過去士大夫的知識都用在知識上,用來做官,,現(xiàn)在則除了做官以外,,知識分子還有別的路可走,除了勞心以外,,還要同時動手,。”這也可以視為一代文宗對于后代知識分子的遺言,。
?
無限的隱痛,,凄愴眷戀的氣息
對于朱自清的人生,他的摯友俞平伯曾作概括:“家庭的貧困和社會的壓力使他感受無限的隱痛,,養(yǎng)成他的一種幾乎過敏的感受性和凄愴眷戀的氣息,。”
1929年初冬,,朱自清的發(fā)妻武鐘謙病故于揚州,。朱自清因為有課,沒回家給妻子料理后事,,直到第二年暑假,他才來給妻子上墳,。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這樣的做法都令人費解,但于費解之中,,人們或可解讀出俞平伯話語中的深意,。
武鐘謙樸素、溫柔,、嫻良,,她與朱自清結(jié)婚12年,但夫妻共處時光滿打滿算不足五年,。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她都任勞任怨,,骨子里認定嫁給才華橫溢的丈夫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分,偶爾朱自清發(fā)脾氣,,她也不會吵鬧嚎啕,,只是抽噎著默默垂淚。朱家逃難時,,武鐘謙不忍舍棄朱自清的書籍,,別人都說她傻,但如果拿書來衡量她對朱自清的愛,,便可知書有多重情有多深,。
1928年底,武鐘謙生下她和朱自清的第6個孩子,,身體每況愈下,,她以為是痢疾。為了不影響朱自清工作,,她就一直忍著繼續(xù)操持家務(wù),,忍不住了就躺下,聽見朱自清歸來的腳步聲,,她又一骨碌從榻上坐起,。朱自清發(fā)現(xiàn)后帶她去醫(yī)院檢查,才查出肺部已爛了個大窟窿,!1929年10月間,,武鐘謙帶著孩子回到揚州,一個月不到就撒手人寰,,年僅31歲,,留下了從十余歲到不滿周歲的三子三女。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武鐘謙離世后三年,朱自清寫下《給亡婦》,,細訴往事,,寄托哀思。
1930年,,朱自清已是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朋友們見他孤身一人,勸他及早續(xù)弦,,經(jīng)清華大學教授葉公超作媒,,沒多久,陳竹隱走進了朱自清的世界。
陳竹隱原籍廣東,,1904年生,,16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生活清苦,,后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后開始獨立生活,繼后又考入北平藝術(shù)學院習練工筆畫,,曾受教于齊白石,、肖子泉、壽石工等人,,又師從浦熙元學習昆曲,,常到浦家參加“曲會”。
1932年,,上海,,朱自清與夫人陳竹隱
1931年4月的一天,浦熙元帶陳竹隱等幾個女生下館子吃飯,,在座便有朱自清,,兩人就此見了面,但席間很少說話,。據(jù)陳竹隱在《追憶朱自清》中回憶:“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黃色的綢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挺文雅正派,,但腳上卻穿著一雙老式的雙梁鞋,又顯得有些土氣,?!?/p>
飯局散去,同席別的女生嘲笑朱自清老土,,自小獨立的陳竹隱卻很有主見:“佩弦是個做學問的人,,他寫的文章我讀過一些,我很喜歡,?!睆拇藘扇碎_始通信,感情不斷發(fā)展,。“那時我正住在中南海,,佩弦常常進城來看我,,我們共同游覽瀛臺、居仁堂、懷仁堂,;有時共同漫步在波光瀲滟的中南海邊,,有時清晨去釣魚。一次我居然釣到一條半尺長的魚,,還請佩弦喝了魚湯,。”
隨著感情升溫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唯一的矛盾也暴露了,,那就是朱自清的6個孩子,陳竹隱在回憶中坦承:“那時我才24歲,,一下子要成為6個孩子的媽媽,,真不可想象!一時我很苦惱,。要好的朋友勸我:佩弦是個正派人,,文章又寫得好……是的,我與他的感情也已經(jīng)很深了,。像他這樣一個專心做學問又很有才華的人,,應(yīng)該有個人幫助他,與他在一起是會和睦和幸福的,。而6個孩子又怎么辦呢,?想到6個失去母愛的孩子多么不幸而又可憐!誰來照顧他們呢,?我怎能嫌棄這無辜的孩子們呢,?于是我覺得作些犧牲是值得的?!?/p>
兩人終于在北平訂婚,。1931年,朱自清獲得出國訪學機會,,西行游歷歐洲多國,,1932年7月由威尼斯回國,8月4日,,他與陳竹隱在上海結(jié)婚,。
1932年,朱自清與英國友人在倫敦
陳竹隱和武鐘謙完全不同,,她是新文化培育下的新女性,,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朱自清的性格也不太一樣,,兩人的結(jié)合曾有一段適應(yīng)過程,,新婚后感情的摩擦與矛盾在所難免,。也許朱自清潛意識中用前妻的標準去衡量陳竹隱,曾在日記中表露過不滿,,“隱好動與余異……結(jié)婚以來,,隱對清華孤寂之生活終覺不習……說起來隱的情形……現(xiàn)在卻覺得瞭解太少……此或許是四川人與江浙人不同處……心中非常gloomy?!?/p>
盡管如此,,朱自清并沒一味責怪,而是極力調(diào)整兩人的生活習性,,他在日記中寫道:“隱的好處不少,,如知甘苦,能節(jié)儉等,,非常令人感念,。又非常大方,,說話亦有條理,。她唱戲的身段也非常美妙靈活,畫雖非上上,,工力也還可觀,。”朱自清盡量抽時間陪陳竹隱看書展,、參加昆曲票友的活動,;陳竹隱也照顧到他的情緒,盡量不在城里多耽擱,,這常令朱自清感動不已,。兩人的互諒互讓,化解了原先的一些矛盾與分歧,。
1933年,,朱自清和陳竹隱的第一個孩子朱喬森在清華園降生,一家人的生活平靜而愜意,,但美好的生活轉(zhuǎn)瞬即逝,。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朱自清教授證書
1937年7月,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8月5日,,日本侵略軍開進清華園,清華師生在日寇刺刀的脅迫下紛紛整理行裝,,準備南下長沙,。朱自清在陳竹隱的幫助下收拾衣物,因動亂中攜帶家眷不便,,他只得告別妻兒,,獨自前往長沙,。9月22日,朱自清戴著一副眼鏡,,提著一個舊皮包,躲過日本人的搜查,,擠上了去天津的火車,,而后幾經(jīng)波折,于10月4日到達長沙,。然而,,戰(zhàn)火紛飛,日本人的飛機又追到了長沙,,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決定西遷昆明,,成立西南聯(lián)大。
新學年開始了,,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登臺講授宋詩,,他的授課照例認真嚴格,學生都要背默研讀,。離開北京后,,朱自清一直記掛著妻兒。1938年5月底,,朱自清得到消息,,陳竹隱將帶著孩子們從北平來到云南,心中大喜,。 1940年,,昆明物價暴漲,朱自清家中人口眾多,,陳竹隱這時又已懷孕,,生活十分困難,夫妻商量后,,朱自清將團聚不久的妻兒送到陳竹隱的娘家成都,。
回到昆明后,朱自清與聞一多搭檔上課之余,,把全部時間都用來寫作,,想以微薄的稿費彌補家用。朱自清患了胃病,,原本胖胖的臉漸漸消瘦下來,,單身一人的他隨大伙吃大廚房的糙米飯,陳年霉米里谷,、糠,、皮,、石、沙和老鼠屎應(yīng)有盡有,,一股霉味聞了就想吐,。胃病厲害時,朱自清連蔬菜都消化不了,,只好在嘴里嚼一嚼,,再吐出來。此時朱自清才四十來歲,,但長年辛苦伏案,,他的背也駝了,健康每況愈下,,然而,,他依然奮筆疾書,在抗戰(zhàn)中完成了《經(jīng)典常談》和《詩言志辨》等學術(shù)論著,。
抗戰(zhàn)中,,朱自清拖著病體堅持創(chuàng)作研究,幸運的是,,他身邊有朋友陪伴,,尤其是摯友聞一多。聞一多和朱自清在性情上有很大不同,,前者熱烈,,后者溫雅,但兩人在治學上都頗為嚴謹,。朱自清曾說,,聞先生是集中的人,他的專心致志很少人趕得上,,研究學問如此,,領(lǐng)導(dǎo)行動亦如此。
朱自清萬萬沒想到,,與自己惺惺相惜的摯友會遭逢一場浩劫,。1946年7月11日夜,中國民盟委員兼支部負責人李公仆遭到暗殺,,15日下午,,在李公樸葬禮上,聞一多憤怒地跳上講臺,,厲聲痛斥國民黨特務(wù)的無恥行徑,,在散會回家路上遭特務(wù)暗殺。
得知聞一多被害,,朱自清悲憤,、激怒,,那天,他在日記中寫道:“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樸被刺后,,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絕未想到發(fā)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
朱自清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聞一多追悼會,。二十多年沒寫新詩的他,悲憤地寫下《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據(jù)朱自清幼子朱思俞在《我隨父母南渡北歸》中回憶:“成都消息閉塞,,7月17日父親才從報紙上看到聞一多先生15日被暗殺的消息,。父親異常震驚,手里拿著報紙很長時間緩不過神,。夜間失眠……父親和聞一多先生有著十幾年的交往,,對他的學問和為人極為推崇……父親喜歡聞先生朗讀的聲音,喜歡看他的講稿,,喜歡他性格的豪爽,,佩服他潛學不下樓的精神。父親特別看重他的意見,,也了解他的心愿,。父親記得聞先生說過自己能活到80歲,可是在不滿48歲的時候,,一個鮮活的生命被這樣結(jié)束了,。”
1946年,,朱自清與陳竹隱,、朱喬森,、朱思俞、朱蓉雋在一起
梅貽琦請朱自清主持聞一多先生遺著整理委員會,,此后為亡友編纂全集成為朱自清余生的大事,。朱自清去世后,馮友蘭在《回念朱佩弦先生與聞一多先生》中稱呼這二人是“清華中國文學系的柱石”,,“他們二位先生文學的創(chuàng)作,,作風不同,為人處世,,風格亦異,。一多弘大,佩弦精細,。一多開闊,,佩弦謹嚴。一多近乎狂,,佩弦近乎狷,。二位雖不同,但合在一起,,有異曲同工,、相得益彰之妙。清華中國文學系何幸而能有他們二位在一起有十多年之久,,又何不幸而于正在發(fā)展的時候,,失去了他們?!?/p>
?
貧病交迫,,“我活著的興趣只剩下吃了”
許多人記得,朱自清走前歲月,,曾借用李商隱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反其意用之,,集成一副聯(lián)語——“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將它放在書桌玻璃板下,,以此鞭策自己,。
朱自清給人印象喜幽默、好熱鬧,,但據(jù)余冠英在《佩弦先生的性情嗜好和他的病》一文中回憶,,“……近十年來,他的心境卻是常常不舒,有時流露在他偶然寫作的舊體詩里,,例如這樣的詩句:‘圭角磨堪盡,,襟懷慘不溫?!置饕姵鏊木车年庽?、沉重……在他胃病較重的時候他常常想到死……有一次我陪他在黑龍?zhí)豆珗@黑水祠前小坐,他談到死,,說人生上壽百年也還嫌短,,百年之內(nèi)做不出多少事了。這也許是他抑郁的原因,?!?/p>
朱自清怕生命太短就竭力做事,他嫌百年太短卻只活了半百,。他生平喜進零食,,兼以常年累月周折勞頓,因而患有嚴重的胃病,。抗戰(zhàn)期間在大后方,,公教人員生活清苦,,貧病交迫又加重了病情。
1947年,,與家人在清華園北院宅前合影
1948年8月6日,,朱自清宿疾復(fù)發(fā),十二指腸潰瘍,,病況沉重,,進北平北大醫(yī)院開割,終以藥石不靈,,延至8月12日逝世,。
朱自清的胃病,可謂中國知識分子生存的一個隱喻,。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徐強近年對朱自清日記頗多研究,,在他看來,“朱自清日記是一部知識分子的貧困史,?!?/p>
翻開朱自清日記第一頁,就有觸目驚心的兩條借貸記錄:1924年7月29日“晚與房東借米四升,,舊歷年關(guān)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據(jù)而歸,甚矣?!?0日“午后向張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朱小濤提到:“我從他的日記里看到,,1924年,,在浙江溫州,有次葉圣陶去看他,,他沒錢無法請客,,就當了大衣四件,得二元五角,?!?/p>
1925年,朱自清成為清華教授,。按說,,清華教授待遇不薄,但因家累進一步加重,,仍時時捉襟見肘,。1932年12月9日日記中說:“錢與文字皆覺其少;錢宜少用,,文宜多作,,勉之?!迸e債,、還債的記錄在日記里俯拾皆是。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典當,、寄賣更成為朱自清在昆明的“家常便飯”。特別是1942至1943年間,,他隔三岔五跑寄賣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網(wǎng)球拍、大字典,、燈泡,、行軍床、被單,、橡皮管,、墨盒、皮外衣,、淋浴器具,、窗帷布。他和商人討價還價,有時為了一件物品的價格,,連續(xù)跑幾家寄售行,,還常受奸商的氣。1942年4月8日,,為行軍床估價事妥協(xié)于商家,,日記寫道:“估價者系一少年,其人極有口辯,,力言帆布已破,,僅可按床架論值。余擬售百二十元,,(……)少年僅允標五十元,。(……)事后思之,實所不甘,。而竟惑于該少年之妄說,,草草立據(jù)。(……)少年實奸商之尤,,侮余如玩之掌上,,可恨之至!”
徐強點評道:“日記非為發(fā)表而作,,自可率直無拘,,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朱自清無需以‘天降大任必先餓其體膚’勵志,,也從未作瀟灑狀地自稱‘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相反,,他每每大嘆苦經(jīng),?!?/p>
1941年4月26日,朱自清在成都和經(jīng)濟條件較優(yōu)越的摯友葉圣陶傾談后在日記中寫道:“圣陶確有勇氣面對這偉大的時代,。但他與我不同,,他有錢可維持家用,而我除債務(wù)外一無所有,?!睅滋旌笥终f:“我嘗到經(jīng)濟拮據(jù)而產(chǎn)生的自卑感?!?/p>
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朱自清重返清華園,他在《回來雜記》中寫道:“想象中的北平,,物價像潮水一般漲,,整個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蕩著。”北平到底和從前不一樣了,,手頭不寬,,心頭也不寬。朱自清沒想到,,抗戰(zhàn)勝利后吃飯變得更難了,,沒飯吃的日子也更多了。
清貧,、壓抑,、自卑、神經(jīng)緊張,,這些大約都是朱自清胃病的病因,。
小說家吳組緗曾在清華大學修過朱自清三門課,他在《敬悼佩弦先生》中稱:“我現(xiàn)在想到朱先生講書,,就看見他一手拿著講稿,,一手拿著塊疊起的白手帕,一面講,,一面看講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總是不很鎮(zhèn)定,,面上總是泛著紅,。”
朱自清講課極為認真,,甚至到了有點拘泥的地步,。季鎮(zhèn)淮回憶在西南聯(lián)大念研究生時,旁聽朱先生講授“文辭研究”專題課,,臺下就王瑤一個學生,,他依舊認真板書。師生倆一個寫一個記,,此舉既見學風,,也顯性情。
朱自清自我要求甚高,,故內(nèi)心十分緊張,。雖長期擔當清華中文系主任,在學界及社會上聲譽日隆,,日記中卻是不斷自我檢討,。據(jù)其1936年3月19日日記:“昨夜得夢,大學內(nèi)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并且研究毫無系統(tǒng)。我承認這兩點并愿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p>
翻閱祖父日記,朱小濤發(fā)現(xiàn):“1931年至1936年的日記里有三篇都寫到他夜里做夢,,奇怪的是,,所記竟是同一個內(nèi)容:他夢見自己被清華開除,原因是他學識不夠,,或因研究精神不夠,,而且,三篇日記不是在一個時段,,而是跨年度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長時間以來,,他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壓力?!?/p>
朱自清為人治學極其嚴謹,,他總覺自己資質(zhì)一般,為此不斷學習,,大量閱讀,。他虛心向語言學家王力,詩詞專家黃節(jié),、俞平伯等人請教,,借來他們的著作閱讀。自己的日記他也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書寫,,以此鞏固提高自己的外語,。
據(jù)1935年1月17日日記:“浦告以昨晚我醉后大講英語和日語,這大概是自卑感的表現(xiàn),?!比绱瞬豢暗膲艟撑c醉態(tài),朱自清居然都記錄在案,,目的是自我警醒,,律己過嚴,,或與他的胃病互為因果。
朱自清活得太認真,,這認真也成了他的致命傷,。
1948年春,馮友蘭自美國回來,,據(jù)其回憶:“看見佩弦,,第一個印象就是太瘦。經(jīng)過幾個星期,,又發(fā)現(xiàn)他辦事比從前更謹嚴,,幾乎就近于拘謹了……我有次請他夫婦吃飯,他的胃病發(fā)了,,不能來,,還叫書記寫一封信,他親自簽名,,說明只有朱太太可來的緣故,。我想這表示他近來神經(jīng)過于緊張?!?/p>
對此,,余冠英也有憶述:“我們常見他為一點小事提心吊膽。他赴約會從不過時,,因為他時時看表……他的謹慎有時使人覺得過分,,以為他膽小。他托人做事,,有時叮囑得太仔細,,往往教人覺得好笑?!?/p>
謹嚴的工作之余,,朱自清其實也有不少閑情小嗜好,例如他愛搜集影印畫冊,,但因清貧,,未見多少收藏;年輕時他喜愛看電影,,余冠英初進清華,,禮拜天去影院十有九次會遇見他;去世前一兩年,,他還常常參加舞會,。1948年元旦晚會上,朱自清帶著病,,興致勃勃地和同學們一起扭起了秧歌,,據(jù)陳竹隱回憶,,“同學們給他化了妝,穿上了一件紅紅綠綠的衣服,,頭上戴了一朵大紅花,。他愉快地、興奮地和同學們扭在一個行列里,,而且扭得最認真,。”
但所有嗜好都抵不上他對飲食的興趣,,親朋好友都知道他“饞”,,筵席上常常見他最先伸筷子,這個嚴于律己的人,,唯獨對于口腹之欲不太能克制,。明知花生米對胃病不利,他見了總要吃幾顆,,有時聲明只吃三顆,,卻連吃了幾個三顆。他不喜被人管束,,如有人攔阻他吃不宜吃的東西,,他甚至會厲色道:“我活著的興趣只剩下吃了?!?/p>
朱自清酒量不大,,但喝起來興致很豪,早年他常喝醉,,這也許是他胃病的另一成因,。據(jù)余冠英描述:“朱自清一向愛喝酒,但深厭一般中國人宴會時強人飲酒和干杯時斤斤較量的習慣,。他自從有了胃病以后,,對喝酒很節(jié)制,但如有人強勸他喝,,他總不說什么,,舉起杯來一飲而盡……他這樣做并非因為面軟,不好意思推辭,,而是因為厭惡,,不愿多嚕蘇。那時的飲酒是賭氣,,不是痛快,?!?/p>
巨大的壓力,,清貧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體每況愈下,。1948年夏,,他的體重越來越輕,最輕時只有38.8公斤,。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在拒絕領(lǐng)取美援面粉的聲明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2008年,,朱自清之子朱閏生(左)向朱自清塑像獻花籃
“‘餓死’之說言過其實,,但又不能說和長期的窮厄無關(guān)。五十而歿,,正當人文學者的黃金年齡,,這自然是朱自清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文化的損失,?!毙鞆娫谄湔撐摹吨熳郧宓那遑毷贰肺哪c評道。
朱自清最后給兒子朱閏生的一封書信中,,提及還準備讀一讀舒新城編的一本《我怎樣恢復(fù)健康》,,豈知書剛寄去,他就與世長辭了,。有為之年,,抱負未伸,便離開塵世,,這讓人不禁想起《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的句子——“忽然仰頭看見依人的素月,,不覺深悔歸來之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