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
同濟大學云通樓,,最早是經管學院地盤。一個長方體連接一個圓柱體,,法國人的設計,,孫周興覺得蠻好。人文學院搬進來后,,一眾師生最喜五樓露天中庭,,一度興致勃勃說要在這兒種菜,。十多年過去,菜是一天沒種,,木柵欄隔起的方寸之地,,落得雜草叢生,庭院荒蕪,。倒也不失為野蠻生長的自然之風,。
曾有好事網友指著大樓內部的旋轉結構,猜測“云通”有“平步青云”的意思,。2006年同濟百年校慶那會兒,,孫周興主持的校園建筑命名方案要是成了,赤峰路南校門這一側,,就該是“陽明”對著“歌德”(人文學院對面中德學院)了,。八年后有過一次重啟討論,到底還是不了了之,,留下“彰顯大學之道,,匯通中西文化精神”的初衷,擱在方案設計書開篇,。
“農民”是個他常掛嘴邊的詞兒,,自我解嘲調侃他人兩相宜。公開演講,,不管是吐槽自己的紹興口音,,還是看不慣別人的套路,都大可蓋上“農民”的戳記——在他來說,,農民嘛,,好壞都有,就是個“中性詞”,。
“現在不少人說西方完了,,馬上輪到我們中國人了,只有儒家能救世界了,。不能這樣想的?,F在文化現實依然是歐洲科學文明決定。正是因為他們的主導性,,當代思想才說要尋找多樣性,,在科技工業(yè)之外開辟新的思想可能性,因而關注東方,。這個時代需要多元思想,,我們也應該采取開放的姿態(tài)?!?/p>
孫周興是1960年代生人,。紹興老家留給他的童年記憶,,只有山村夜間的狗吠、不充足的口糧和墻上反復涂抹的標語,。第一年沒考上中專,,母親讓他去找泥水匠拜師,他要求復讀一年,,臨近高考胸前被毒蚊子咬了個包,,嚴重到撐破后背,高燒不退,,卻意外讓他超常發(fā)揮,。數學三道大題不會,如有神助地寫下正確答案,,中間毫無論證,。考分足以任挑大學和專業(yè),,他填了浙大地質系,。
1984年畢業(yè),分配到山東礦業(yè)學院教書,,對本專業(yè)興趣寥寥,,日子也乏善可陳。昔日的校園詩社青年,,連詩都寫不下去了,。在圖書館翻看60年代舊雜志,偶然讀到北大熊偉先生翻譯的《論人道主義的信》,,孫周興開始驚異于哲學的奧妙。這篇海德格爾寫給崇拜者的信,,批判了薩特的存在主義學說,,標志著海德格爾的思想轉向,其中已透露出其有關“遮蔽-解蔽”的存在本質的玄思,。
也正是這篇文章,,開啟了孫周興與熊先生的通信。孫周興發(fā)狠自學德語,,考上浙大哲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解讀海德格爾后期思想,熊先生只用了一句話評閱,,表示“足供論文得以通過”,,私下卻來信指出幾處十分細微、不易發(fā)現的錯訛,。孫周興論文中提到一本海氏遺著,,以為尚未整理出版,,80高齡的熊先生親自跑去復印給他寄去。
熊先生曾留德,,親聆海德格爾授課,,卻不愿自稱其門生。去世前,,這位中國海德格爾研究奠基人對學生陳嘉映等人說,,“孫周興是我的學生?!彼趯O周興身上留下的影響,,是詩與思的通達之境,是課堂上和學生拿著自己的譯文逐字推敲研討,。
想起浙大導師劉錫光先生,,孫周興也悲嘆不已。劉先生講學神采飛揚,,吸引一眾理工學子,,落筆表達卻邏輯不清而難解。他后來才驚訝地得知,,劉先生曾在離他家不足五公里的采石場勞動,,說不定他曾經路過并見到他,還罵過幾聲“臭老頭”,。熊先生也幾乎是“述而不作”,,二人都堪稱時代悲劇下的“失語者”,錯失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年華,。
海德格爾是當代國際顯學,,著作和二手文獻汗牛充棟。如今放在漢語學界,,孫周興是繞不過去的名字之一,。除了最早的《存在與時間》,海氏著作大多數中譯本出自他手,,“孫譯海德格爾”名聲遠揚,。
同濟人文學院教授張永勝寫過一篇《哲學農民孫周興》,正是借這個詞稱道他在哲學領域的辛勤耕耘,,“且不說他的這個‘夫子自道’與海德格爾對大地和農人的推崇有無關系,,農民性格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信邪,同時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獲,?!?/p>
今年6月,歷時六年組織編譯出版的30卷總計1100萬字的《海德格爾文集》發(fā)布。孫周興辦公室的墻腳堆了一排,,“中文世界的海德格爾研究終于有了一個比較完備的文獻積累,,從而有了一個比較堅實的討論基礎”,最多再補個十卷就夠了,。
“德語太難了,,我還是沒學好?!睂O周興自謙,。工作任務還剩一套《尼采全集》,“海德格爾算是大概把握了,,尼采還得深入,,每個領域都至少得花十幾年功夫才行……”張永勝于是說,“像孫周興這樣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哲學農民’,,在當下的中國學術界,,大概還真就他這么一個?!?/p>
?
未來
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手,,孫周興自認,論哲學譯著,,孫周興在中國可能是數一數二的,,讀者也最多。1996年他出版《海德格爾選集》(兩卷本)被評為年度“十大好書”,,后來成為學界外國哲學著作引用率第一名,。目前,《海德格爾文集》商務印書館首印4000冊已告售罄,。
在電腦前擺弄學術翻譯,,曾是孫周興最大的“快感”來源,因為有種平安的感覺,。在他眼中,,反復敲打詞語,純屬“職業(yè)良心”,。他推崇魯迅先生所說的“硬譯”,留下“本有”(Ereignis),、“集置”(Ge-stell),、道說(Sage)等等生詞,匯入哲學常用語庫,。
如今他保持著每天寫作的習慣,,翻譯則偶爾為之,新技術開始動搖他對這項事業(yè)的熱情,,“有人說,,孫老師我們還等著讀你的翻譯呢,,我說對不起啊我馬上不譯了,這個時代馬上過去了,,我跟機器人怎么斗,?”
“現在是專業(yè)和專家時代,一般人會守住自己的地盤不放,,成了某某或者什么專家,。我如果能做好海德格爾和尼采研究,應該也差不多了,。這時候再去拓展什么,,實在是不無冒險的。沒想到我接著去搞藝術哲學,,現在又搞技術哲學去了,。”孫周興笑說,,“千萬不要把我塑造成一個德國哲學權威,,海德格爾、尼采權威,,那很傻啊,。”
順著尼采和海德格爾的思路,,他提出“未來哲學”,,簡而言之:哲學在“完成”意義上達乎“終結”的過程,與技術工業(yè)的擴張一體,。藝術和政治將代替哲學和宗教,,和技術一起成為時代決定性的命題。未來哲學首先是一種科學批判,,必然要與藝術聯(lián)姻,。
最近,他剛剛和一家高科技企業(yè)合作,,在浦東張江成立一個未來研究機構和藝術空間,,預計每年舉辦一次“未來哲學論壇”,預計一年搞六到八次研討會,,八個展覽,,他一個晚上就把主題給編了出來。11月23日開幕的首屆未來哲學論壇,,請來斯蒂格勒等歐洲哲學明星,,還有生物技術專家裴剛院士和人工智能專家陳小平壓陣。孫周興正考慮去某個機器人實驗室學習兩個月,加深對技術前沿的理解,。
他兩年前出版的一本解讀尼采思想的專著,,被他取名為《未來哲學序曲》,副標題是“尼采與后形而上學”,。他希望接著尼采來思考未來,。
“現代大學制度問題繁多,實際上演變成一種無奈的抵抗,。對個人來說,,更多是對日常生活的無聊、重復,、無意義的抵抗,。尼采說,我們每天都在重復,,why,,徹底一點來說沒意義,哲學要論證這個過程,,這個論證本身也是一種抵抗,。人生很多面向,都有抵抗的主題和要求,,對學哲學的人來說可能更強烈,。”
孫周興過去常說,,尼采“太野”,,還是喜歡海德格爾的沉穩(wěn),更合他的心性,。但走出書齋,,公共領域中的他,更像忍不住要戳皇帝新衣的頑童,、大戰(zhàn)風車的堂吉訶德,。“我算是善于抵抗的人,。但我有紹興人的特點,,打不過趕快跑。(笑)雖然嘴上說,,等我脫件衣服再跟你打,。”
?
肉搏
采訪這天,,孫周興一身深藍襯衫牛仔褲,一件皮衣外套。常戴的白色貝雷帽,,壓過眉梢,。單眼皮和眼角向下耷拉,躺在陰影里,,略一嚴肅,,似有睥睨萬物的神氣。帽子遮掩下的頭發(fā),,同胡茬一般短,,灰白相間如兩塊山水相隔的鹽堿地,又為他素有的粗獷加上一分,。
?
?
更年輕時,,他披著一頭過肩長發(fā),烏黑,、濃密,、微卷,朋克氣場更足,。幾年前他還會跟人打架,。茅臺喝過四兩,老男人哭著抱上來,,管他什么人物,,一巴掌就扇了過去。唯一一次清醒狀態(tài)下打人,,也是在飯局上,,則是為一位受壓制的年輕教師出氣。
?
?
“學術的本質是自由,,應該有一套與之相應的管理方式,。”當院長11年,,孫周興最得意的,,就是建立起一套教授治校的學術民主規(guī)則。一個教授委員會對接學校層面七八個委員會,,決定人事,、職稱評定等重大事項,院長也只有一票,,因此從沒有教師給他遞煙送酒,。這聽起來很荒謬:好像行事粗放,但又特別在意規(guī)則,。
?
?
孫周興說,,紹興人的性格綜合魯迅的陽和周作人的陰,,他兩點都沾一些,被朋友評價為:外表粗獷,,做事卻細膩周到,。他寫紹興“師爺鼻祖”徐渭,證明文化基因里內在的剛烈性格,。
去年年初,,他在個人博客上踢爆核心期刊(“C刊”)合作互相引用以提升“影響因子”的潛規(guī)則,戲言將按“市場規(guī)則”對其主編的《同濟大學學報》進行整改,。早在2012年,,有同行邀請座談共商“合作引用”大計,他果斷拒絕,,回頭就發(fā)了文章批判,。但荒誕之事不絕于耳:一個大學兩本雜志辦公室門對門互相引用;一個省的十家學報形成省內引用同盟,,于是全成了C刊,;一些雜志一條引用甚至內部標價500元。
“為什么人文學者對今天的技術時代沒有反應,?”孫周興轉而體恤當今學人,,“學哲學的人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利益的要求,如果連做學術的尊嚴都沒有,,那他連最初的夢想都沒了,,看到的都是虛偽和骯臟。如果整個社會都處于虛假中,,大家就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判斷一個事物,我們就處于傻逼狀態(tài),,和今天的技術現實格格不入,。”
孫周興將在同濟的創(chuàng)業(yè)史稱為“肉搏”,,根本問題是一所工科院校的評價體系與人文學科格格不入,。眼下讓他頭疼的是,校方對職稱評定用論文數一刀切,,文科學者的專著不算數,,令學者們有苦難言?!坝械娜宋膶W者只寫書而不寫論文,,不行嗎?”
孫周興寫下一本《欠改革的中國大學》,,留下若干思索與實踐,。從一個人的研究所,,到邀請陳家琪教授加入,三年時間完成碩博點,,兩人一個往前沖,,一個往回拉,性格剛好互補,。每當陳家琪嘆氣,孫周興就勸他“不要緊張”,,慢慢地這成了他的口頭禪——與海德格爾所謂“泰然任之”(let be)異曲同工,。
拿自己和周邊人事打趣,算得上孫周興不自覺的樂事,。不久前的一個周四,,一位臺灣學者在云通樓報告廳做完報告,孫周興致謝總結,,“難得今天是周末”,,在座者無不竊笑。他似有所感,,轉移話題怪起麥克風來,,“同濟設備不大好,自從我不當院長以后越來越差……”笑聲終于抖落一地,。
?
沉潛
荷爾德林詩云:“我們每個人走向和到達,,我們所能到達的地方?!睂O周興的哲學之路充滿際遇的偶然,,他極認真地說,他的人生軌跡本該是一個泥水匠,、包工頭,、建筑商,搞得好的話今天也在上海,,該是他來給高校捐款才對,。
六七年前,他當院長時,,有幾位企業(yè)家給學院5000多萬的贊助款,,多半是沖著他來的,他在學院設立人文基金和理事會,,補貼院內學者的囊中羞澀,,這才有了人文學院這些年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他定下一條規(guī)矩,,凡老師們爭取來的贊助,,都有獎勵,。但院長除外?!艾F在想想有點傻啊,,不是自虐么?”
聽說獲得《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魅力人物獎項,,太太跟他說,,應該學習薩特拒領。孫周興則戲稱自己也有虛榮心,,“但我當院長時規(guī)定,,學校里評各種獎,院領導一律不參加,,不能與民爭利,。”
青年時代,,孫周興曾對城市生活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自比“以進城農民的眼光窺視著城市”。討厭上街,,一進市場就發(fā)怵,,太太采取各種手段把他拉向鬧市商場,若干年后終于放棄了,。今年“雙十一”剛過,,太太網購的快遞件在自家門前堆積如山,他哭笑不得,,“怎么我們家變貨運公司了,?”他從中意識到,錢日益化身虛擬貨幣,,待未來社會物質極度豐裕,,或將失去意義。
“人,,詩意地棲居”被視為海德格爾廣為流傳的名言,,很少有人知道是引自荷爾德林的詩,前一句講的是“充滿勞績”,。孫周興以為,,隨著人工智能發(fā)展,未來世界的斗爭,,將在無業(yè)的普通人和技術專家之間展開,,為有沒有勞動的權利而斗爭。
最近他更感興趣于尼采的驚人預言:“末人”(最后的人)是對進入技術工業(yè)的自然人類之本質的規(guī)定,,他們被量化,、規(guī)劃,、計算,“超人”則是關于未來新人的天才般的預感,,他們引導人類文明的方向,,重新回歸自然。兩者之間糾纏著自然與技術的二重性運動,,尋找新的平衡,。
海德格爾的時代,已經見證自然物和手工物的退出,,工業(yè)制品喪失個性,、千篇一律,人的感知經驗逐步落空,,基因工程更可能在智力和知識結構上把人拉平,個體扁平化,、同一化,、集約化,個體自由解放的人類理想,,可能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面前被消滅,。孫周興感嘆,“如何保護個體自由以及讓個體有進一步創(chuàng)造的空間,,將變成以后人類文化的一個很核心的命題,。”
孫周興借用海德格爾思想,,認為未來哲學要協(xié)助喚醒一種神性敬畏,,“在一個后宗教的時代里,心靈的神圣之維依然留存,,我們依然需要一種‘后神性的神思’,。”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世界性的共同信仰力量,。當技術統(tǒng)治日益主導我們的生活,更應該推進重整全球性個體參與的討論,。正如基辛格呼吁的,,全球政治家、技術專家,、明星人文學者,,應該盡快坐下來共同商討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前年退休辭去院長職務,,孫周興慢慢淡出體制,,時至今日,,他的焦慮更多源于對未來技術的不可知?!昂5赂駹査^‘既驚恐又畏懼的壓抑’,,以及更后來的所謂‘泰然任之’,也是一個指向陰沉莫測的時代境況的訴求,,呼吁著思想之重量與生存之定力,。”由此,,孫周興呼吁“一種沉潛穩(wěn)重的思想姿態(tài)”,,“為的是告別,為的是期備,?!?/p>
堂吉訶德面對的風車,正在加速度膨脹,。藝術和神秘,,遂成最后的堡壘。
多年前,,孫周興便開始涉獵藝術現象學,,從瓦格納到博伊斯再到基弗,串成一條線,,均在發(fā)掘民族傳統(tǒng)神話和神秘主義元素,,重新激活當下的神秘感和意義感。這塊研究帶給他很大刺激,?!八囆g不再停留在繪畫、雕塑等傳統(tǒng)樣式上,,而是被賦予新的要求,,就是對技術世界進行抵抗和反思。當代藝術發(fā)展了觀念藝術,,觀念藝術就是哲學藝術,,新的樣式一出來,藝術一下子擴展了,,變得很有力量,。”
孫周興印象很深,,去年漢堡G20峰會期間,,有一個“千人行”(1000 GESTALTEN)的行為藝術表演,他認為是一個偉大的作品。200多個藝術家在網上發(fā)起民眾參與,,共有千人之眾,,都扮成灰色灰腦的僵尸,在街上走了好幾公里,,最后脫去偽裝,。“我想這個作品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沒有個性的人,,都變成了僵死,你們20個國家元首討論的政治跟我們有關嗎,?我們在哪里,,我們每個個體在哪里?我們的政治呢,?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太有力量了。這就是博伊斯的當代藝術,?!?/p>
孫周興說,當機器取代人做重復性勞作,,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和游戲性的活動還將保留,這里面就有哲學和藝術的用武之地了,?!叭擞行┬袨槭呛芄之惖模热缥以谶@兒跟你面對面聊天,,我心里其實在想我夫人或女兒,,或者別的什么事,我不告訴你,,你是不知道的,。這就是人類特有的大尺度的、跨越性的想象力,,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人的自由就保持在這種奇思妙想中,這種奇異性是人工智能目前替代不了的東西,。所以,,我在幾年前就說了: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p>
?
獲獎理由
歷時六年,,30卷 《海德格爾文集》 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中文世界海德格爾研究終于有了完備的文獻積累,主編孫周興居功至偉,?!皩O譯海德格爾”獨樹一幟,自上世紀90年代起便深刻影響中國知識界,。而他并未止步于此,,循著現象學的脈絡,轉向尼采研究,,藝術哲學,、技術哲學多點開花,探望未知的未來世紀,。在象牙塔內,,他用規(guī)則保障學術自由,用行動捍衛(wèi)學術尊嚴,,創(chuàng)造著這個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