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一種認知活動。人們可以理解為什么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甚至可以明確地描繪出這個過程發(fā)生的化學公式,,這個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確定性的。
可人類的心理活動要復雜得多,,它是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現(xiàn)象,。我們在心理咨詢室里談“理解”,,就和認知上的“理解”完全不一樣。因為人們心理上需要的理解并非認知上的,,而是一種情感聯(lián)結(jié),,一種感同身受的理解。
這就像別人告訴你“冰淇淋真好吃”的時候,,在認知上我們會產(chǎn)生這樣的理解:冰淇淋是甜的,,而甜味會刺激我們的味覺系統(tǒng),讓人產(chǎn)生好吃的感覺,??蛇@個理解并不能達成一種確定性,因為對于同樣的“甜味”,,不同的人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評價,,不喜歡甜味的人也并不少見。于是,,除非你親自品嘗,,否則你很難“理解”別人告訴你的那句“冰淇淋真好吃”是什么意思。
感知覺的不可替代性,,是人們互相理解情緒的第一大障礙,。
有時親自品嘗了對方強烈推薦的冰淇淋,也無法理解那種“好吃”,。我有一位對咖啡頗有鑒賞水平的朋友,,給我寄了幾盒不錯的掛耳,除了覺得“很苦”之外,,我并沒有感覺到特別之處,。朋友從“醇厚度”“酸度”長篇大論地評價了該咖啡的品質(zhì),可我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味,。所以,,感知覺的細微差異是人們互相理解情緒的第二大障礙。
“理解”的背后其實蘊含了人們的一種需要——我希望明白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從而對未來有所預測,,或能夠改變或掌控情境。這種需要在情緒困擾的人們身上也時常發(fā)生,。當抑郁的來訪者尋求咨詢師的建議時,,他們其實在說:給我一個明確的公式,最好像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的化學公式一樣,,我可以確定性地理解抑郁情緒產(chǎn)生的公式,。這樣我就有把握掌控它了。若他人不能理解我的抑郁情緒,、給我支持,,而咨詢師能夠幫助我自己理解這種情緒,那也會是一個好的辦法,。
遺憾的是,,依然沒有一種公式,可以理解抑郁情緒產(chǎn)生的標準模式,。不同的抑郁患者背后是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甚至同一個患者,今天的糟糕情緒和上周的悲傷難過也有各自不同的來源,。
面對不可替代的,、人和人之間有細微差異的、在時間歷程上隨時在波動的抑郁感受,,惟一能夠?qū)λ_成理解的方法是——不斷感知并記錄它,,從記錄和反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過程,。面對糟糕的情緒,,人們很難欣然接受。就像知道良藥苦口,,可真正要喝下苦口良藥時仍需要勇氣,。堅持記錄并反思情緒體驗的人,都能從中收獲很多,。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認知情緒療法是目前主流療法中效率很高的一種,它很大程度上旨在教會患者一套用于記錄和反思情緒的工具,。在常用的三欄表中,,患者需要學會記錄情緒產(chǎn)生的具體情境與事件,記錄情緒產(chǎn)生時腦海里的自動化思維以及情緒體驗的強度,。當人們能夠全面地描述與情緒相關(guān)的這三個成分時,,他們總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反思自己抑郁處境的來源,。
每當我在咨詢室里詢問來訪者痛苦的體驗有什么規(guī)律時,,他們一時間往往很難回答。而隨著咨詢的進展,,來訪者在咨詢師的指導下嘗試記錄自己的情緒之后,,都能或多或少說出自己容易在哪些情境下發(fā)生糟糕的情緒體驗,以及這背后的原因,。捉摸不透的抑郁情緒既不能讓他人替代,,也無法用統(tǒng)一的公式去理解,甚至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打扮成不同的模樣。為了達成對它的理解,,人們需要不斷記錄和反思,。不曾被反思的人生,會重復陷入同樣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