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一個朋友聊天,。她是兩個孩子的媽,,正負責一個新項目,家庭與工作加在一起,,最近壓力有點超出負荷,。
聽她這么說,,著實令我不安,。因為她的體力和工作能力一向令我暗自欣羨。假設我的戰(zhàn)斗力為0.5格,,則她的戰(zhàn)斗力至少在4格以上,。我心中的女超人尚且覺得難以兼顧,輪到我自己面對時又當如何,?
今年有篇經濟學論文《媽咪效應》,,說的就是許多職業(yè)女性低估了當媽的難度,都覺得自己肯定能做職場辣媽,,沒能正確估計娃出生后的兵荒馬亂,。那些為了養(yǎng)娃而辭職的英國媽媽里,有一半在僅僅一年前還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可以兼顧母職與工作。美國女性18歲時計劃做家庭主婦的只占2%,,真正到了30歲,,離開職場專心養(yǎng)娃的則高達18%。真是“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工作不負娃”,?
養(yǎng)娃跟工作之間,客觀存在著兩大類矛盾,。矛盾一是時間沖突,,這邊是工作的“死線”,那邊是一個分分鐘可能“真死給你看”的小娃,。一個嬰兒等于一枚吞噬時間的超級黑洞,。即使兢兢業(yè)業(yè)夙夜匪懈,Ta還不時生一場小病來費掉你更多時間,,簡直恩將仇報,。年齡大點的娃沒那么多生存危機,但爹媽的日程一樣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矛盾二是壓力溢出,。如今謀生不易,不管工作還是養(yǎng)娃,,不順時光總是多過華彩片段,。不說別的,就說每天下班時,,誰不是心枯身癱,,而娃還在等著你的“高質量陪伴”……只好今天拆工作的東墻,明天拆養(yǎng)娃的西墻,,壓力滿溢,,疲憊不堪。
在有些情況下,,養(yǎng)娃和工作之間的沖突還會尤其激烈:家里孩子多,、孩子不滿3歲、工作時間長且不靈活,、政府不支持,、管理不支持、配偶不支持,、配偶控制欲強,、家務分工和育兒分工明顯不公平……上述條件符合得越多,要想兼顧家庭與事業(yè)就越難,。
養(yǎng)娃帶來的麻煩,,工作狂體會得更深刻,。有孩子后自然不可能維持之前的工作投入,而一旦陷入困境,,男性往往請個短假,,回血后咬牙再戰(zhàn);女性則往往忍痛放棄事業(yè)辭工回家,,或者換個壓力較小的工作,。
實在舍不得怎么辦?2003年有個美國研究總結了應對家庭與工作沖突的四大策略:一是逃避,,少想那些痛苦,,對自己說“時間會解決一切問題”“熬到孩子大點就好了”。二是正面思考,,改變自己的認知與態(tài)度,,比如告訴自己“即使有壓力,也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三是尋求幫助,。四是直接行動,想出能緩和矛盾的各種解決方案,,立刻著手執(zhí)行,。
這四大策略雖然都很常見,卻不是個個管用,。效果最差的當屬逃避策略,。研究發(fā)現,逃避不但不能緩解矛盾,,反而會讓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感覺家庭和工作沖突得越來越激烈。說到底,,每一天,,養(yǎng)娃與工作都會帶來許多現實問題。無視這些問題,,只一味佛系地自我安慰,,是不可能起作用的。
真正有效的,,是后兩種策略,。尋求幫助在職場上起的效果不太明顯,,可能因為大部分人的職場影響力有限,,很難說服上級給予支持或者降低要求。不過,,在家庭環(huán)境里坦率求助,,則往往能帶來巨大回報,也許是親友每周分擔的幾小時,也許是伴侶的一句“你累了吧,,今天我來帶”,,有了這些情感慰藉和實在幫助,職場媽媽就可以繼續(xù)堅持,。
同樣能大大減輕沖突和壓力的,,還有直接行動——制定合理目標,找出達到目標的手段,,在實踐里確認是否可行,,能否繼續(xù)優(yōu)化,持續(xù)調整方案……說到底,,每個職場媽媽的工作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目標不同,、面對的狀況也不同。適合所有人的萬靈丹方案并不存在,。惟一相同的,,就是切勿低估難度,但也別急著放棄,。不要慫,,就是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