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英國人在白節(jié)島上建成燈塔,,漁民葉來榮成了中國第一代燈塔工,;1959年,從小由爺爺撫養(yǎng)長大的葉中央,,繼續(xù)守望著東海,,四十年如一日,輾轉8座燈塔,;2013年,,孫子葉超群在他的召喚下,又走上了守塔之路……
兩千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12座燈塔,,見證著屬于葉家五代人的“百年孤獨”,。歲月風干的印痕,寫在葉中央古銅色的面龐上,。再次踏上白節(jié)島時,,年近八十的他,用手緩緩撫過燈塔塔身,,仿佛游子歸家,,重新?lián)肀Ь眠`的親人。
“燈塔在風浪天氣里尤其重要,。漁民出海捕魚,,回來的時候,看到燈塔的燈光,,他心里就放下了,,家的方向就找到了?!比~中央說,。
?
風中守塔,生死茫茫
1944年,,4歲的葉中央和父親葉阿岳,,一起生活在魚腥腦島上,父親是守塔的燈塔工,。已經10月份了,,半夜突然刮起了大風,。一艘燈塔補給的駐船想要進港躲避,,父親趕去幫忙??耧L暴雨中,,小船翻了。船上的老人和孩子被海浪拍到了礁石上,,爬上了岸,。父親卻再也沒有回來。
那時島上沒有通訊設施,,爺爺葉來榮在白節(jié)島上守塔,,知道消息已經是五六天后。年幼的葉中央記得,,爺爺帶他和弟弟妹妹找去船民住的島上,,打聽到3天前海上漂來一個人,埋在了山上。跑去一看,,人和衣服在海水浸泡下都已認不出來,,唯有一根皮帶,葉中央還記得,。那是父親每天午休時他的“玩具”,。
?
白節(jié)燈塔
?
27年后,也做了守塔人的葉中央,,再次面對茫茫大海無情吞噬他的親人——妻子和五歲的小女兒,。一年只有20天休假,春節(jié)前夕他申請留守,,捎信讓妻女前來探望,,孰料中途遇上了海難。
九歲那年,,葉中央就聽爺爺講起過“太平輪船難”,;此后守塔的很多年,也聽過其他燈塔的工人海邊釣魚失蹤的事故,。然而幾十年過去,,家人的逝去始終是心底難以排解的隱痛。在只有海風海水相伴的日子里,,孤寂一點點滲透,,化作工作上的執(zhí)著堅守。
葉中央是全國勞動模范,。葉超群直到小學三四年級讀了鄉(xiāng)土教材課文,,才知道爺爺?shù)氖论E。在他的童年記憶里,,爺爺有些嚴肅,、沉悶,“老同事說起爺爺,,燈塔上他的房間沒人敢進去,,煙一根接著一根,整個煙霧騰騰,?!?/p>
常年的守塔生活落下的“海島病”,除了肺炎,,還有腰痛,。但葉中央毫無怨言,他笑言,,“在島上,,一根草,,一根木頭,隨手都可以拿得來,;下了燈塔回到家,,柴米油鹽在哪里,還要各種問問摸摸,?!?/p>
?
堅守誓言,“人在燈亮”
葉超群有時候覺得,,對爺爺來說,,燈塔才是他的家?!耙驗橛H人的去世,,爺爺對燈塔的感情,跟我們只是‘做好一份工作’不太一樣,。他覺得守好燈塔,,不讓像奶奶這樣的事故再發(fā)生,就希望自己的后代也做下去,?!?/p>
多年前,葉來榮在塔上工作時,,會讓葉中央幫他拿工具,,教導葉中央不要邊拿邊玩,“做一件事就要認真干”,;80年代,,看到島上年輕人很難沉下心工作,葉中央叫兒子葉靜虎來接班,,闖了禍每次第一個挨批的是他,;等到孫子畢業(yè),去了油庫做安保工作,,葉中央還是不忘旁敲側擊,,“別人做兩天就走了,,你去燈塔我肯定放心,。”
守塔工作繁瑣單調,,主要是機器定期保養(yǎng),、維修,以前為了保持燈塔發(fā)光,,每小時要上一次弦,。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是在1986年,,燈塔電器被雷電擊壞,葉中央頂著12級強臺風,,抓著一根“安全繩”,,從值班室匍匐100米爬到燈塔,重新把燈“點亮”,。
以前葉超群“沒有想過守塔是為了什么”,,直到2015年8月在七里嶼燈塔上親歷了一次“兩小時搶險”,才有所悟,,“燈塔不亮修不好,,整個寧波港口,船只就拋錨進不來,。雖然有導航和航海通告,,船也不敢開,停一天船就是幾十萬的經濟損失,?!?/p>
葉中央和葉超群供職的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寧波航標處介紹,隨著航海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航標上的廣泛應用,,許多條件艱苦的有人值守燈塔改為無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燈塔,燈塔工也隨之減少,,例如有無風三尺浪之稱的東亭燈塔和猶如籃球場大小且無泥土的半洋燈塔等早已無人值守了,。在葉家人心目中,燈塔不再只是人們目力所及的航標,,更是國家的標志,。
葉家五代,繼續(xù)守護著“風雨燈塔人”的誓言:“人在燈亮”,,為千萬航船指引方向,。
?
?
美的空調 愛在無風時
人物點評
他們在風暴中與巨浪搏斗,只為迎接每一個無風的黎明,。五代人,,一百年,于茫茫大海中守護一盞明燈,,他們的姓名或許無人知曉,,但遠航的人們曾看見他們點亮的希望。大愛無聲,,化作無風,,有一種愛,從不渴望被聽見,,卻一直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