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扎西達娃打電話的時候,,電話那頭傳來一個近似三十多歲人的聲音,我以為自己打錯了,,但是沒有錯,,接電話的就是扎西達娃,這是他的聲音,,他已經(jīng)58歲,。扎西達娃有差不多二十年沒有接受采訪了,。我對他說,既然這么久沒有接受采訪,,那就接受一次吧,。他想了兩天,答應(yīng)了下來,。我怕他反悔,,馬上買了機票,飛去拉薩,。在拉薩,,他的一個朋友專門來看看我長什么樣的,扎西達娃為什么要接受我的采訪,。她說,,她都想不起來扎西達娃接受過誰的采訪,許多人的約訪,,他都拒絕了,包括崔永元,。
我一直沒有問扎西達娃為什么接受我的采訪,。我怕一問,他仔細一琢磨:是哦,,我什么要接受采訪呢,,你還是回去吧。哈,,開個玩笑,。在西藏,跟扎西達娃聊了好幾次,,他帶我們走了一些地方,,邊走邊聊。地點包括布達拉宮廣場,、拉薩河邊,、辦公室、電影院,、餐館等等,。這是我喜歡的采訪,我希望看到人在不同場合中的表現(xiàn),,場景中的人會變得立體起來,,談話也更為輕松自然。
扎西達娃做封面的這期雜志出來之后,,我的大學(xué)老師看到預(yù)告,,向我要了一本雜志,,她非常感興趣。我大學(xué)讀的是中文系,,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在講到80年代的時候,,一定會講扎西達娃那一批西藏作家。那是扎西達娃備受關(guān)注的年代,。我在采訪的時候,,我們的副主編楊子給我發(fā)來微信,告訴我他在90年代初曾經(jīng)和新疆的一位畫家把扎西達娃《去拉薩的路上》改編成連環(huán)畫,。前同事鄭廷鑫給我發(fā)了作家馬原回憶當(dāng)年和扎西達娃這些西藏作家交往的文字,。前同事施雨華說,我們很多年以前就想寫扎西達娃了,。他們都是了解扎西達娃價值的人,。可是,,扎西達娃已經(jīng)好多年沒寫小說了,,他為人低調(diào),也不喜歡拋頭露面,,在大眾面前,,或者說在更年輕的讀者面前,他逐漸被淡忘了,。
張楊導(dǎo)演的《岡仁波齊》意外地獲得了高票房,,藏地和藏人又一次成為了大眾關(guān)注的話題。和《岡仁波齊》一起套拍的《皮繩上的魂》也緊接著上映,。扎西達娃是《皮繩上的魂》的編劇,,這是根據(jù)他的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jié)上的魂》改編,。他的這篇小說被研究者認為是1985年最重要的小說,,是中國作家在80年代小說寫作探究之路上重要的成果??墒?,扎西達娃的價值直到今天都還沒有獲得更為合適的評價。
我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想讓大家知道扎西達娃和他作品的價值,,這些價值應(yīng)該被重估和重視;另一方面,,我希望通過扎西達娃的寫作和經(jīng)歷讓大家了解一下西藏?,F(xiàn)在去西藏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是,,對西藏,,我們真的那么了解么,?
扎西達娃的父親曾經(jīng)是拉薩市委書記。扎西達娃從小到大,,跟著父親去過很多地方,。他對西藏的了解是切身的,深入的,,多層次的,,能知道許多人不知道的信息。而且作為一個杰出的寫作者,,他對所見所聞又有自己敏感而獨特的體悟,。
通過好幾天的采訪,事實證明也是這樣的,,扎西達娃是一位非常好的受訪者,,他能說出許多讓你意外的見解,他對一些經(jīng)歷的描述,,就是很好的故事,。
扎西達娃說,西藏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最接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里缺氧,,會產(chǎn)生高原反應(yīng),人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看待周遭萬物,感受會不一樣,。那些天,,我就是在缺氧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采訪,感受真是獨特,,我把這種感受寫到了文章里,,文章看起來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