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的天賦
嗩吶吹戲被稱為“絲弦”,,大嗩吶模仿男聲,小嗩吶模仿女聲,?!敖z弦”與“鑼鼓”結合,建始藝人大多兼有這兩種本事,。根據(jù)曲牌和演奏方式的不同,,藝人們可以營造出氣勢磅礴或輕吹細打的不同感覺。
絲弦鑼鼓有很多說道,,“干牌子”是純鑼鼓樂,,“坐堂牌子”是以嗩吶為主吹奏的鼓吹樂,“吹打牌子”是嗩吶與鑼鼓的合奏,,“戲曲牌子”是由嗩吶吹奏戲曲曲牌或模擬男女聲腔,。絲弦鑼鼓中囊括的樂器極多,,鼓、鑼,、二胡,、京胡、京二胡,、月琴,、嗩吶等,絲弦管竹門門都有,,可以用打擊,、輪奏、混合吹打等形式奏出一曲“土家交響樂”,。張祥美說,,里面最具特色的是夾鈸,兩個人各拿一對大小不同的鈸,,在鑼鼓演奏中交替打擊,,打出緊湊的節(jié)奏。
張祥美與絲弦鑼鼓處了一輩子,,最初的緣分卻是無意間開始的,。
他3歲時生病,沒有及時治療,,一只眼睛失明,。讀二年級時,從武漢來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其中有人會吹笛子,,他就跟著人家學笛子,對音樂的喜愛從那時開始,。別人打連響或耍獅子跳儺舞的時候,,他就在一旁用笛子伴奏。一天,,有一個老師傅跟他說,,“張祥美,你這么會吹笛子,,為什么不學嗩吶呢,。”
他動心了,,跟著一個吹嗩吶的師傅,,一晚上就學會了一個曲牌,師傅說,,“你這么聰明,,我教不好,,我給你介紹一個師傅,他蠻出名的,?!?/p>
那一年他9歲,被帶到樊振榮師傅面前,,蘭鴻村離家七八里路,,他就住在師傅那里,每天看著他們練絲弦鑼鼓,,學吹嗩吶,。
他還記得學的第一支曲牌是《道師令》,師傅預留了一天時間,,師兄弟們有些沒學下來,。他掌握了,只用了一個小時,。
“焦師傅”的張家班
后來就不只靠天賦了,。
12歲學鑼鼓前,他一直跟師傅學絲弦,,也就是吹嗩吶,。學嗩吶有一門基本功叫運氣,需要運氣不斷,,嗩吶吹響,聲不能停,。張祥美說,,有些人吹了一輩子嗩吶,都沒掌握運氣方法,。
當時他們的練習方式是,,拿一根竹枝,插在水杯里吹,,要吹得出氣泡,,且氣泡不能斷。他最開始只能吹30秒,,最多一分鐘,,天賦在這里不大管用,只能下功夫去練,。從細竹枝練到粗竹枝,,從一分鐘練到十分鐘,張祥美進步很快,。
他邊學絲弦鑼鼓邊讀書,,讀到初中畢業(yè),,想要考建始一中,卻因為眼睛,,卡在了體檢這一關,。他想通了自己的路,一只失明了的眼睛不允許他出去打工掙錢,,唯有一件事是他做得好并且也喜愛的,,該一門心思走這條路,走得敞亮點兒,。
絲弦鑼鼓難度最大的是吹拉彈,,他最先掌握。這之后,,吹拉彈唱打跳,,張祥美樣樣都可以做到。即使在“絲弦”與“鑼鼓”都能掌握的藝人們眼中,,能夠做到樂器全能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兒,。
他的師傅不止一位,,凡是名師,,張祥美都去討教過,一項項地學,。他自己當師傅,,是從教比自己年紀大的徒弟開始的。二十出頭的時候,,能得到徒弟們足夠的尊重,,蓋因當?shù)貙Α白饚熤氐馈彼淖值闹匾暋?/p>
他教過十幾班鑼鼓,大一點的班30個人,,小一點的班十四五人,,農(nóng)村人以種田為主,一般會在臘月或正月拿20天出來學習,,因此每班的教學時間并不長,。從小牌子、干牌子到絲弦三條路,,徒弟全部掌握需要四五個階段的課程,。總共學習過程雖只有百余天,,但每個階段中間都有大量時間自行練習和磨合,,全部學完需要好幾年。張祥美帶第一班徒弟,用了4年,。
他在教學時歸納出了一個要素:耐心,。在徒弟學不會的時候要慢慢教,有徒弟學了10天,,一支曲子都沒學下來,,他不著急也不催,在徒弟進入不了狀態(tài)的時候,,會讓他們休息,,開玩笑讓他們放松,度過疲勞期再開始教學,。他還會把徒弟家人的工作做好,,告訴他們,一定不能拖后腿,,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徒弟學習絲弦鑼鼓,。
他對徒弟有說不完的夸獎,他覺得跟自己相比,,徒弟們要輝煌得多,。在世界硒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就展上,表演絲弦鑼鼓的7個人中有3個是張祥美的徒弟,。
2005年3月24日,,張祥美一直記得這個日期,那是肖茂榮先生紀念碑揭碑儀式的日子,。肖茂榮是絲弦鑼鼓大師,,83年的人生歲月中,從藝七十余年,,弟子三千余人,,遍布鄂渝湘黔邊區(qū)。揭碑儀式當天有件重要事——絲弦鑼鼓展演大會,,建始只有6班人被選上去展演,而且,,按理說只有肖茂榮的第一代弟子有資格參加,。張祥美作為第二代,拿到了這個機會,,他格外看重,,為此,他帶著自己的徒弟們成立了陽坡絲弦鑼鼓團隊,,狠下功夫準備節(jié)目,。
陽坡絲弦鑼鼓團隊選擇表演的是《上路絲弦鑼鼓》,那是張祥美初學絲弦鑼鼓就聽到的“三條路”之一?!吧下贰庇伞八拇ò鹱印绷鱾餮莼鴣?,來自于建始西邊;“下路”是從長江下游流入的“西皮”,;“南路”是從湖南流入的“二黃”,。為加大音域的厚實度,陽坡絲弦鑼鼓團隊中除鑼鼓外,,京胡,、京二胡、月琴等通通在列,,10個人操10件樂器,。
他們悶著頭,練了10天,。據(jù)張祥美回憶,,演出效果不錯,整齊劃一,,配合默契,,他說,他聽到印象最深刻的評價是“絕無僅有”,,樂器組合很“豐盛”,。
后來,他一直教絲弦鑼鼓,,帶出了許多徒弟,,徒弟們會到外面演出,很多人叫他去,,他不去,。除了傳統(tǒng)的、原本就需要絲弦鑼鼓出現(xiàn)的場合,,其他的演出不管給多少錢,,他都不參與。他說,,因為眼睛的關系,,自己演出時會自慚形穢。
他一早明白,,自己掙不了錢,,因為“有殘”;自己上不了臺,也因為“有殘”,。但是憑借絲弦鑼鼓,,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佩服和尊重,。他的技藝得到了肯定,培養(yǎng)出來的弟子也遍布各地,。
張祥美表演照 副本
“天鳴”的轉(zhuǎn)機
以前,,迎親、送梁,、招郎嫁女,、過生日都要請絲弦鑼鼓,隨著木質(zhì)結構住房的慢慢消失,,送梁這種行為也就隨之消失了,。加上現(xiàn)代音樂的逐漸引進,絲弦鑼鼓的表演頻率和場所越來越少,,唯獨喪葬文化沖淡不了,。
土家族的喪葬文化講求氣氛,尤為隆重,,去世當天晚上絲弦鑼鼓打小夜或大夜,,要熱熱鬧鬧,吹吹打打,,跳撒葉兒嗬(土家族民間歌舞,,是土家族民間悼念死者的一種隆重的送葬儀式),轉(zhuǎn)喪(土家族在喪祭時圍繞棺材打轉(zhuǎn)并歌舞的一種祭悼活動形式),,生養(yǎng)死葬,,死后用隆重的方式祭奠。
請絲弦鑼鼓,、請先生做法事,、請撒葉兒嗬,這些都會被認為是孝順的體現(xiàn),,大家會說,,“后人好孝順吶,他死后給他辦得熱熱鬧鬧的,?!?/p>
在張祥美看來,其他地區(qū)的現(xiàn)代喪葬文化缺了點什么,,“他們死后沒有好多人曉得,,直接拉到殯儀館,燒完抬上坡埋了,,我們做不到?!?/p>
七八十年代,,絲弦鑼鼓藝人們演出都屬于無償幫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才開始有了收入,。因生計所迫,,張祥美專門請了先生來學習當?shù)朗孔龇ㄊ拢偌由夏軌蛟谌鋈~兒嗬中執(zhí)鼓,,這么趕下來,,他能在一場喪事上拿三份錢。
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一家的兒子媳婦都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一個老奶奶和她的孫子,看到這個場景,,任何人也打不起精神來打絲弦鑼鼓,,心里很寒?!?/p>
遇見這樣的情況,,他們就會義務服務,少要錢或者不要錢,,把喪事辦熱鬧,,“其實我們不是以金錢為主,還是想要把事情辦好,?!背T趩试釄龊涎莩觯鲆姳瘧K的人家,,他的情緒還是會受到波動,。
過去,因為經(jīng)濟效益不高,,掙不著錢,,少有年輕人學習絲弦鑼鼓,張祥美的徒弟大多都四五十歲,,二三十歲的不到20個,,“打絲弦鑼鼓的經(jīng)濟效益,不如打一盤麻將,,不如斗兩盤地主”,,這是之前年輕人的看法。
如今,,絲弦鑼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發(fā)展走向了蓬勃。單發(fā)源地長梁鄉(xiāng),,就有幾十支絲弦鑼鼓表演隊,,藝人上千,,他們會被周邊鄉(xiāng)鎮(zhèn)請去表演。絲弦鑼鼓還走進了校園,,在長梁鄉(xiāng)民族小學有絲弦鑼鼓培訓基地,,甚至成立了絲弦鑼鼓藝術團。
對于未來,,張祥美也有自己的想法,。建始絲弦鑼鼓從第一代李家天下,到了第二代湯家,,再到第三代尹家,,然后是肖家,現(xiàn)在,,他想把它改成張家,,他說這是句狂話,但就是有這么大的夢想,。
“建始四鄉(xiāng)六鎮(zhèn),,現(xiàn)在三里鄉(xiāng)、紅巖鎮(zhèn),、茅田鄉(xiāng),、長梁鄉(xiāng)都有我的弟子,”張祥美談起這個,,語氣得意,,與之前大相徑庭。
兩百多個徒弟,,優(yōu)秀的有幾十個,,各個年齡段都有。他們在建始很出名,,在絲弦鑼鼓的舞臺上很受認可,,這給張祥美帶來了很強的信心?!氨緛砦也辉撨@么講,,我本身這么一個人,別人是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