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關山月》
李白的詩以整體的氣韻高昂見長,不爭一字之奇,??催@首樂府詩《關山月》的前四句,就能感受到一股凌跨百代的氣勢,,更為可貴的是,,這種氣勢又能以從容的意態(tài)出之,不咄咄逼人,。在李白的筆下,,這一類的詩句可謂不勝枚舉??梢赃@樣說,,就“韻格高”這一點來說,古今詩人罕能與李白并肩,。
胡應麟說,,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骨力豪上,、句格天成,,但與王維的輞川諸作比起來,便覺得太“鬧”了,;若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則是“渾雄之中,,多少閑雅”,。
這個評價很見識力。王維的《輞川集》里,,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堵共瘛罚骸翱丈讲灰娙?,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對比之下,,柳宗元的《江雪》確實不如它安靜,。值得一說的是,這不意味著《江雪》不如《鹿柴》,王維的一些詩,,其弊處恰恰就在于太安靜,,缺乏搖動人心的力量。
李白的《關山月》,,將征人的情緒,、古今的變幻,熔鑄在廣闊的天地里,。與《鹿柴》相比,,《關山月》有人趣,更能打動人心,。與《江雪》相比,,兩詩同樣韻格極高,但《關山月》用筆自在,,而《江雪》不免顯得吃力了些,。
歷來李杜并稱,這是就他們身后的詩名而言的,。杜甫在世的時候很寂寞,,遠遠不如王維、王昌齡,、李白等人的詩名大,,然而論及對后世詩人的影響,杜甫遠遠超過了他們,。在宋代,,以黃庭堅為核心人物的江西詩派籠罩詩壇,宋末詩人方回是這一詩派的殿軍,,他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說法,,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這個說法有商榷空間,,比如把陳與義放進來是否恰當,歷來頗受爭議,,但方回把杜甫安放在這三個人前頭的舉動,,則折射出了宋代江西詩派共同的尊杜心理。
與杜甫相比,,李白在宋代不免顯得寂寥,。在北宋的名家中,歐陽修不喜歡杜詩,,但他更多地以文章見重于宋代,,至于在詩方面的影響力,,則不如他的門生王安石和蘇軾。王安石推尊杜甫,,不喜歡李白,,《苕溪漁隱叢話》鈔錄了王安石這樣評價李白的話語,“(李)白識見污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然其才豪俊,亦可取也,?!?/p>
這段話很嚴厲,可謂頗具王安石特色,。說李白“識見污下”,,顯然是苛刻了。性情是詩的根本,,在這一點上,,適宜與杜甫分別而論的,其實是王維,,不是李白,,因為李白與杜甫在這個根本點上沒有異致,兩人都獨具深情,。
不過,,王安石說李白的作品“十首九說婦人與酒”,這個表述可能夸張了些,,但不得不說是指出了李白詩集里的一個弊?。簝?nèi)容重復。如果我們只是在選本里讀李白的詩,,不會有這種感覺,,然而若是翻看李白的詩集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李白不僅頻繁說酒與婦人,,就連一個功名富貴不長在的意思,,也在不同的詩中多次表達。
變化太少,,是李白詩集的一個瑕疵,。這個情形,或許對于李白來說也是正常的,,因為韻格高的詩,,往往顧不上做太多細密功夫。話說回來,就作品而言,,李杜難分優(yōu)劣,,也不必分優(yōu)劣。后世詩家主張學杜甫的多,、學李白的少,,不是因為杜甫的詩比李白好,而是因為杜詩風格多元,,內(nèi)容包羅萬有,,能為后學提供更多可行的途經(jīng);至于李白,,其人天分太高,,其詩特征太明顯,如果沒有他那種天分而強學其詩,,則容易舉鼎絕臏,,不自覺其面紅耳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