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以智商平平見稱(這是比較謙厚的說法),,讀大學(xué)時只知搞party(對不起,是舞會,,不是政黨),,后來浪子回頭,踏上家族為他鋪排的從政之路,,先當(dāng)父親老布什的助手,,后來在一片爭議聲中,險勝克林頓的副手戈爾,,入主白宮,,為當(dāng)年連任失敗、被克林頓擊敗的父親報了一箭之仇,。
來自德州的他被稱為“牛仔總統(tǒng)”,,世界觀非黑即白,正邪誓不兩立,,更是強(qiáng)硬派,。他任內(nèi)發(fā)生了“9﹒11”事件,讓他出兵阿富汗,后來又以藏有大殺傷性武器為由,,再次出兵伊拉克,,誓要除去“邪惡軸心”,可謂窮兵黷武,。
但隨著伊拉克局勢陷于膠著,,美軍死傷數(shù)目不斷增加,又找不到大殺傷性武器,,而美國經(jīng)濟(jì)持續(xù)不振,,油價高企,大量工作和職位流失,,不少人起初對小布什謀求連任并不樂觀,,但他的幕僚卻兵行險著,揀來了道德及倫常議題,,如同性戀婚姻,、干細(xì)胞研究以及墮胎問題等作為選舉議題,讓他成為宗教及道德價值的捍衛(wèi)者,,穩(wěn)住了教徒和保守選票,,連任成功。
這位德州牛仔被譽(yù)為最易伺候的總統(tǒng),,端上什么他就吃什么,,既不挑剔,也不抱怨,。
事實上,,除了白宮膳食都由第一夫人拍板外,小布什和克林頓的其他要求都南轅北轍,。小布什夫婦吃東西并不講究,,不是克林頓夫婦那種愛在味覺上不斷追求新鮮和滿足感的美國新中產(chǎn)階級,而是老派南方人,。在小布什的年代,,白宮廚房可以長期端上大同小異的菜式,不像克林頓年代,,廚房要不斷動腦筋,,搞搞新意思。一次,,廚房端上簡單的薄荷青豆湯,,竟得到小布什夫婦好評,從此成了餐單上的臺柱,。白宮總廚Walter Scheib說,,希拉里視他為味覺老師,,帶領(lǐng)她進(jìn)入味覺之旅,不斷嘗新,;相反,,布什太太勞拉則完全無意被人“教化”,她的口胃老早已經(jīng)定了下來,,亦打算繼續(xù)故我,,不會因旁人而改。
其次,,比起克林頓夫婦的新派美國口味,,小布什夫婦的口味也更傳統(tǒng),被稱為最喜歡“鄉(xiāng)村俱樂部食物”(country club food),,即保守,、傳統(tǒng)、盡量少花費(fèi)和修飾的食物,,與克林頓夫婦那種追求時尚和賞心悅目的菜式截然不同,。布什太太最討厭的就是花巧和賣弄。這就是典型美國南方人的傳統(tǒng),、保守和視野,,更完全反映在他們的口胃之上。
對于廚房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倒退,,讓他們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每天的工作由充滿挑戰(zhàn)變得缺乏干勁,,只需做一些傳統(tǒng)口味的簡單食物便可,。Scheib甚至說,他常常被叫去做蕃茄凍糕和白烚鮭魚之類的菜式,,這都是他離開烹飪學(xué)校后幾乎沒有再煮過的ABC菜式,,甚至是“史前”菜式,但作為專業(yè)廚師,,他說他始終會努力去做,以求“顧客”開心,。
又例如小布什的午餐,。偶爾他會喜歡漢堡,但更多時候,,一份BLT——Bacon(煙肉),、Lettuce(生菜)和Tomato(西紅柿)三文治便可以,甚至花生醬蜜糖三文治,、烤奶酪三文治也沒問題,,而后者的奶酪甚至可以只是一片卡夫切片奶酪,。
小布什對其午餐最常吃的BLT有沒有特別要求呢?倒是有的,,包括:要把方包烘成吐司,、涂上由蛋黃醬和芥醬泡制而成的醬料以及拿Lay’s的薯片作side dish。為了健康一點(diǎn),,廚師需用焗爐把煙肉烤脆,,而非用平底鍋煎香。由此可知,,小布什對吃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快,,他最討厭等,所以一旦入座,,便希望食物同一時間立即端上,,不要耽擱他一分一秒。
Scheib說,,他永遠(yuǎn)記得,,一次,侍應(yīng)長Gary Walters氣急敗壞地沖進(jìn)廚房,,說總統(tǒng)和嘉賓已經(jīng)就座,,要求他“快把食物端出去!快把食物端出去,!”Scheib問:“難道你不想食物好看一些,、新鮮熱辣一些?”
侍應(yīng)長沒那么好氣地說:“不,!我只想它們立即上桌,!”
Scheib說對方絕對不是開玩笑。
不單上菜要快,,小布什吃得也一樣快,,Scheib計算過,從廚房把菜端出去,,到把空碟收回來,,通常不會超過12分鐘。
對于小布什來說,,吃,,不是為了享受,只是填飽肚子而已,。
(本文部分取材自白宮總廚Walter Scheib所著回憶錄《White House Ch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