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的離去,讓人們爆發(fā)式地緬懷起了上個世紀70年代,,悲傷又沮喪——好吧,,接下來地球真的什么都不剩了,。
大衛(wèi)可能會覺得世人的反應不太有想象力,,畢竟他早就坦然面對了時間逝去這件事。2004年他因為心臟病縮短演出行程,,同年做了心血管手術(shù)并退休,,和第二任妻子伊曼住在曼哈頓,。
偶爾他會陪妻子出席重要的社交活動,,當妻子站在鏡頭前綻開笑容時,,他會謙虛地避開鏡頭。
大衛(wèi)·鮑伊的意志比許多天才要強,。2013年,他發(fā)布了新專輯《The Next Day》,,唱道:“我還活著,,一息尚存。我的身體等待腐爛于圣樹之上,。”聽起來并不陰暗,,反而生機勃勃,。離世的背影也很酷,。去世前3天,,他在最后一支叫《拉撒路》的MV里(《圣經(jīng)》中,,拉撒路被耶穌從墳墓里復活)給世人留下永恒的幻想,。
這位20世紀極具前瞻性和敏銳度的文化探索者這樣看待年老:“當你年輕的時候,,你就還會‘變成什么’,;現(xiàn)在到我這歲數(shù),,更關(guān)心‘是什么’,。不久以后,,我就只能‘茍且偷生’。我非常懷念‘變成什么’的階段,,那時候你真的不知道在拐角處會發(fā)生什么,。”
1947年1月8日,,大衛(wèi)·鮑伊出生在倫敦,除了一雙因打架變成一藍一褐的眼睛,,他毫無特別之處。22歲那年以一曲《太空怪人》一舉成名。到后來他的音樂混淆了各種風格:搖滾,、卡巴萊特、電子樂以及他所謂的“塑料靈魂樂”,。1999年他進入搖滾名人堂,共售出1.4億張專輯,。
對年輕人來說,,他是現(xiàn)代主義自由意志的引領者。1970年,,在第三張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的封面上,他留著長長的鬈發(fā),,穿黑色長靴和絲緞長裙,胸口低開,。從此成了雌雄莫辨的變色龍。他是男人也是女人,,還是電子人和外星人,。他一次次殺死舊我再重新誕生:從雌雄同體的火星人Ziggy Stardust(1972年)到神經(jīng)質(zhì)敏感者Aladdin Sane(1973年);從反烏托邦鉆石狗(1974年)到優(yōu)雅的蒼白公爵(1976年),。
變化源于他的自我懷疑,。他反思自己缺乏幽默感,過于嚴肅,,還有些優(yōu)越感。他的困惑包括性取向,。1972年大衛(wèi)·鮑伊宣稱自己是同性戀,;4 年后,他又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名雙性戀,;到了1983年,大衛(wèi)再度澄清:“宣布自己是雙性戀是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我一直是一名隱藏的異性戀?!?/p>
但他又說,“我并不是反復無常,,只是在做大衛(wèi)·鮑伊,。”
出于對叛逆的尊重,,他反對被闡釋,,尤其反感被當作搖滾樂典范。他相信人格重要過所謂的音樂作品,,而人格最好是“不斷地變化,,隨時隨地都有點小區(qū)別”。他小心翼翼地不給自己下任何定義,,更像個充滿不合理性和不確定感的巨大容器,,這也是他創(chuàng)造力的來源。
他的志趣從不在搖滾樂上,。他一直想成為電影導演(他的大兒子鄧肯·瓊斯是著名導演),。演唱會舞臺上,通過音樂以及啞劇表演動作和舞臺燈光,,他創(chuàng)造的不只是人格,,還有一個個超現(xiàn)實的宇宙。他在 1976 年的電影《天外來客》里飾演了外星人,。在 1983 年的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飾演同性戀。他還畫畫,,畫風有強烈的主觀性,,怪誕又神秘。
很難找到第二個人像他那樣將大眾偶像與時裝偶像結(jié)合到如此的高度,。他是時尚本身,,是時裝大師的靈感繆斯。
1973年,,《Aladdin Sane》中的鮑伊延續(xù)了Ziggy的形象,,頭發(fā)火紅,,臉上畫出一道彩色閃電——至少有1000本雜志照葫蘆畫瓢借鑒此法去拍人物照片。但沒人比他活得更像閃電——耀眼又變化多端,,在地球留下美和想象力,。很可能到了22世紀,你還是可以在搖滾,、宗教,、性別和時尚領域看到他,。這道閃電永遠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