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前的導(dǎo)師請我給她的學(xué)生做督導(dǎo),。一開始是不收費的,最近按照要求開始收費了,,自然是象征性的,,比我實際工作的價格低很多。但這樣之后,,我的體驗并不好,,經(jīng)常有一種被“剝削”的感覺。每每出門之前,,想到這一個小時花出去,,換來的是幾十塊酬勞,就有一點懶懶的,,覺得沒勁頭,。
這很奇怪。不收費的時候,,我并沒有那樣的失落,,反倒是收入從無到有,才有了不平衡的感覺,。是因為我變得貪婪了么,?我仔細(xì)回想了不收費那時的心態(tài)。當(dāng)時我感覺整件事很有意義,,一方面幫助了別人,,另一方面教學(xué)相長,我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良多,。何況每周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但當(dāng)我從這件事里賺了錢,這些好處立刻被遮蔽了,。它單純成了一件“賺錢”的事,。而作為一件賺錢的事,它的回報就乏善可陳了。
有一個經(jīng)典的心理學(xué)實驗,,讓兩組被試者完成同樣枯燥的任務(wù),給他們的報酬不同,,然后讓他們反饋對這個任務(wù)的評價,。拿到更多報酬的被試者顯然更高興,他們付出時間,,得到了足夠的補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對這個任務(wù)更加厭倦,,反倒是拿錢少的一組在趣味性上的評分更高一些,。這個現(xiàn)象叫作“認(rèn)知失調(diào)”,是說當(dāng)一個人賺不到很多錢的時候,,他要向自己解釋“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就必須腦補出其他意義。這些意義會讓他以為剛才的事沒那么糟,。
但這個角度太消極了?,F(xiàn)實生活中,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很多原本有更多意義的事,,因為我們賺了錢,,所以就只看得見最醒目的利益交換。賺錢的人得了實惠,,但他們相信自己只是看在錢的面子上,,勉為其難而已。
錢就是有這樣的魅力,。這當(dāng)然不是說賺錢不好,,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賺錢都是好事,??赡苷驗樘昧耍砸矔兂梢粋€麻煩,,就是讓事物的其他方面顯得毫無光彩,。它是如此吸引眼球,把其余一切襯托得黯然失色,。它幾乎是自動化地成為情境中的惟一焦點,,然后,人們就很難再看到其他,。
我有一個來訪者,,前段時間沉迷于炒股。一開始行情很好,他每天都開心地看盤,,算自己又賺了多少錢,。這種數(shù)字按說看一次兩次就夠了,但他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興奮:“我又賺錢了,!”這個想法像是帶著甜香味的,,讓他目眩神迷。一旦價格出現(xiàn)波動,,不用說,,他會坐立不安,只有等重新回到陽線他才會露出笑臉,?!百嶅X”兩字已經(jīng)牢牢地俘獲了他,就像上癮一樣,,每過一段時間,,他都需要再用這個想法刺激一下自己,別的事情他一概沒興趣,。
即使沒有后來的大跌,,他的那種狀態(tài)也很讓人擔(dān)心。
我一開始在網(wǎng)上寫文章,,沒有想過賺錢,,純粹是以文會友,圖個好玩,。有的文章被媒體轉(zhuǎn)載了,,發(fā)來一兩百塊稿費,像是額外的獎賞,,讓我很開心,。后來就有媒體找我約稿,錢是稍微多了一點,,但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像一個任務(wù),,枯燥無味的一面日漸體現(xiàn)出來。我有時坐在電腦前,,花費好幾個鐘頭,,刪來改去,費盡心思寫成一篇文章,,心里就覺得說不出的沮喪,。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我花這些工夫絕不只是為了拿“稿費”。不然,,我豈不是虧大了,?
我也計劃寫本書,。這事本來也是多年的夢想,但一旦想到將來有人問:“你寫這本書,,總共能賺多少錢,?”我就覺得有點泄氣。因為我?guī)缀跄芟胂笙乱粋€問題是什么樣子:“就這么一點,?天啊,,那你干嘛還寫?”
我認(rèn)識一位同行,,他也給學(xué)生提供低價的督導(dǎo),,但這部分收入他都捐給慈善基金,。他解釋這件事時說,,只有捐了心里才會舒服。我有點理解他是怎么想的,,而且也打算學(xué)他這么做,。從賺錢的角度來講,當(dāng)然是賺得越多越好,,但那是出賣時間,、換取收入的市場行為。有時候我們也要不賺錢,,惟有如此,,我們才是擁有自由意志、掌握自己生活的人類,,而不僅僅是一個被定價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