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英國首相似乎開始養(yǎng)成一個習慣,,喜歡邀請到訪的外國元首到當?shù)鼐瓢珊壬弦槐?,當年有布萊爾邀請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如今有卡梅倫先后邀請過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以及這次的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或許當啤酒下肚,,多了幾分酒意,人也較為放松,,彼此間的隔膜就容易打破,,較易拉近雙方的距離,并且?guī)С觥拔也话涯阋曌魍馊恕钡男畔?;而到訪的外國元首,,也樂于表現(xiàn)自己平民化的一面,融入當?shù)氐木瓢晌幕?,與民同樂,。于是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酒吧外交便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英國媒體則慣將之稱為“啤酒外交”(Beer Diplomacy),。
在英國的城鎮(zhèn),有3個地方可說是最重要的,,是大家生活的中心,,那就是教堂、球場以及酒吧,。它們同時代表英國人性格上的兩個矛盾面——遵守禮教的一面以及渴望擺脫約束,、盡情發(fā)泄的另一面。
每個年代,、每處地方都有讓民眾談天說地,、交換信息甚至議論政治的公共文化生活場所,德國是啤酒屋,,法國巴黎是咖啡館(cafe),,中國人在民國年代有茶館,至于英國,,則是酒吧(pub),。這些地方不同于餐館,雖然也會提供簡單食物,,但人們來此的主要目的不是吃什么佳肴,,而是但求一杯在手便可口沫橫飛、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因此,,社交才是主菜。
酒吧,英文稱作“pub”,,那是“public house”的簡稱,,無論在英國城市的橫街窄巷還是市郊的窮鄉(xiāng)僻壤,總能在幾分鐘的腳程內(nèi)找到一間,。酒吧歷史悠久,,是大家日常聚聚喝上兩杯、閑話家常的場所,。英國人可能因為當?shù)靥鞖怅幊量嗪?,生性比較冷漠,所以只有當兩杯下肚,,多了幾分酒意,,人比較放松,話才會多起來,。所以,,酒吧在英國扮演重要的社交功能,補充了一個偏向冷漠的社會的不足,。
在這里,,大家也可以擲擲飛鏢,打打桌球,,玩玩紙牌,,今天當然是看看足球比賽的電視直播,捧捧各自擁護的球會,,便可以打發(fā)不少閑暇時間,,更可以交朋結友,把工作和家庭上遭遇的不快拋諸腦后,。
于是,,大家下班后都愛往酒吧去,酒吧文化遂成了了解英國不能不體驗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18世紀英國大文豪塞繆爾·約翰遜曾說:“人類還未曾發(fā)明過任何東西,,比酒吧更能帶給人們這么多歡樂?!?/p>
這次,,卡梅倫邀請習近平去的酒吧名叫“The Plough at Cadsden”,這是他最愛去的地方,,還會帶上太太和孩子,,舉家前來用餐?;蛟S這里真的能讓他非常放松,曾經(jīng)有一個星期日,卡梅倫帶著家人在這里吃午飯,,飯后甚至把小女兒Nancy遺留在這里,,忘記把她帶走??穫惻c習近平在這里小酌時,,甚至把這件“糊涂事”也一并告訴后者。
傳統(tǒng)上,,pub很多時候都由與啤酒制造商有密切關系的商人開設,,所以在這里力推啤酒多于烈酒。當然,,啤酒比烈酒便宜,,亦更易為勞苦大眾所接受。
那么,,又有哪些傳統(tǒng)的酒吧食物呢,?
英國以往有句俗語,“Pub grub:a pie along with a pint”,,意思是進得酒吧,,就不要期望那么多,吃和喝的就是“一塊餡餅再加一品脫啤酒”,,就是那么簡單,。當然還有三文治,吧臺上也會有其他小食,,如薯片,、花生、腌蛋甚至炸豬皮(pork scratching),。這些小食的特征都是偏咸,,吃后會讓顧客喝更多啤酒。
也有一些酒吧會賣所謂的農(nóng)夫午餐(ploughman’s lunch),,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能猜到不是什么精致的食物,就是面包再加泡菜和幾片干酪,,都是冷食,。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酒吧食物隨著社會富裕而有所改善,,例如籃子炸雞(chicken in a basket),、習近平這次特別點名要品嘗的炸魚薯條、香腸薯蓉(bangers and mash)以及只在星期日才供應的“星期日烤肉餐”(Sunday roast),,就連餡餅也變得較以前多元化和可口,,如以牛肉為餡的農(nóng)場餡餅(cottage pie),、以羊肉為餡的牧羊人焗餡餅(shepherd’s pie)和以魚肉為餡的魚肉餡餅(fish pie)。
90年代開始,,愈來愈多酒吧與時俱進,,轉型為酒吧餐館,今天的酒吧餐館大都有午餐和晚餐的正式菜單,,就如“The Plough at Cadsden”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