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往馬市口方向走的路上,,有一段延綿好幾公里的大斜坡,,張健展開雙臂,伏下肩膀,,使勁讓輪椅往上走,。坡太陡了,如果不奮力前進便會有后溜或翻倒的危險,。坡上到一半,,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濕滑的地面加大了前進的難度,,還好有同伴幫助,,他最終征服了這個陡坡。雖然如此,,他卻不敢松一口氣,,因為上坡之后的下坡,對他來說是更大的難關(guān),。
這些挑戰(zhàn),,只是張健今年7月徒步500公里前往北京途中的一個小片段,卻足以讓人震驚了,。每當(dāng)有車輛駛過,,司機都會盯著他一看究竟,;在小村莊修輪椅,更是吸引了全村村民的圍觀,。即使在城市里,,能看到輪椅的機會也不多,更別說是在國道上,、在鄉(xiāng)村土路上,、在草原上……這不是因為殘障人士數(shù)量少,而是城市缺少能讓他們輕松出門的連貫的無障礙設(shè)施,。盲道修一半就消失了,,供輪椅進出的斜坡缺乏或設(shè)計不合理等等狀況,無論是在現(xiàn)實中還是在心理上都阻礙了他們走出社會,。正因如此,,張健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別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張健是山東臨沂人,,1981年出生,,那是小兒麻痹癥高發(fā)的一年,因為疏忽,,他沒有吃上預(yù)防小兒麻痹癥的“糖丸”,,在一次感冒后便再也站不起來了。經(jīng)歷了兩年的針灸,,3次大手術(shù),,他總算可以蹲著用手撐著雙腳走路。父親一直鼓勵他與四肢健全的人接觸,,而奶奶每天幫他洗在地上蹭臟的褲子,,親人的關(guān)愛讓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張健到廣州讀書后,,因為手長適合打籃球,,被領(lǐng)進了輪椅籃球的訓(xùn)練場,場內(nèi)五花八門的運動輪椅仿佛給他的人生打開了另一道大門,。從那以后,,張健把輪椅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動輪椅十分昂貴,,于是他開始自己學(xué)習(xí)改裝,,在徒步時使用的三輪輪椅正是他依據(jù)馬拉松用的輪椅DIY而成。
7月12日,,張健與雷闖、潘龍飛等公益人士從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出發(fā),,沿著國道110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北京前進,。這是他辭掉五星級酒店主管工作投身公益行業(yè)后,,向自己發(fā)起的第一個挑戰(zhàn)。一路上有驚險的彎道,,有看不到頭的上坡,,有泥濘的土路。在廣闊的內(nèi)蒙古,,往往走了大半天都沒有飯館,,沒有住宿的地方,到了河北則是連日狂風(fēng)暴雨,。漫長的路途伴隨著各種困難,,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也遇到了無數(shù)好心人,有在半路把我們攔下來請我們吃飯的,,有給我們買水買干糧的,,有無條件邀請我們到家里住宿的。
經(jīng)歷了18天的艱難旅程,,張健和隊友終于在7月29日到達首都北京,,完成了這趟常人不敢想的冒險。他希望通過這次“壯舉”讓“無障礙出行”的理念深入到更多人的心里,,“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殘障人士的出行條件,。”
小鄉(xiāng)村的五金店最終沒有找到能修補輪椅輪胎的物料,,勉強修補過后,,張健繼續(xù)按十幾分鐘打一次氣的節(jié)奏往前方的鎮(zhèn)上趕,希望在那里能找到補救方法,。在公路邊上,,隊友為他的輪胎打氣
我們停在高廟子鄉(xiāng)修輪椅。聽說村里頭來了這么一群“奇葩”,,不少村民趕來看熱鬧,,他們圍著干癟的輪胎討論了一下午
徒步途中突降暴雨,隊友們在國道邊上一個候車亭里避雨
徒步第14天,,張健和隊友終于越過北京界
路上的飯館都沒有無障礙通道,,張健只能下了輪椅,蹲走進去,,他說換作以前,,他是不愿意別人看到他蹲著走路的
盡管住宿條件很差,但大家都累了,,吃完飯張健倒頭就睡
呼和浩特大清真寺,,看到有小孩打球,張健興沖沖地過去找他一起玩。小孩有點遲疑,,直到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坐著輪椅的大叔籃球技術(shù)很好,,才開始認(rèn)真地比賽
國道上,張健騎著改裝后的運動輪椅快速經(jīng)過,,總會收獲很高的回頭率,。路人好奇地張望,或上前拉開他的旗幟看看,,這種關(guān)注度讓張健倍受鼓舞,,他說自己正在做一件別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大貨車和爛路讓我們徒步的速度大大減慢,大伙都變成了“人肉吸塵器”
7月12日,,張健開始了一趟為期18天,、歷程500公里的輪椅徒步,宣傳殘障人士無障礙出行的理念,。這是他辭掉五星級酒店主管工作投身公益行業(yè)后,,向自己發(fā)起的第一個挑戰(zhàn)。在出發(fā)前我們特意去了一趟草原,,這是張健第一次到大草原,,他時而興奮地推著輪椅沖上土坡,時而走下輪椅躺在草地上,,有機會與世界面對面地接觸,,對殘障人士來說特別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