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采訪對象只接受書面提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文子
張雄:報道面前讀者的體驗比作者重要,。不過寫完稿之后作者也變成了讀者,他認(rèn)為遲子建訪談(本刊第433期《遲子建 慣于長冬》)的作者下次不得不面臨書面采訪時應(yīng)該會多點信心,。話說回來這事還是看運氣,,也就是訪談對象的認(rèn)真程度決定筆談質(zhì)量。至于哪類人適合這種形式,,朋友圈里有個同行說得好,,作家玩的就是筆談,。
鄧郁:老老實實問就好了啊。有時候往往是這種對象更會仔細(xì)思考,,比如作家,、學(xué)者。觀點以外的部分,,只能靠外圍來補白,。我也有過,收到筆答之后,,說可以針對里頭的問題,,不明之處,再電話聊聊可以嗎,?你和他的郵件交流也不止于一封,,只要有touch,就有各種讓對方了解和接受的可能,。總之還是要問到對方心里去,,不因為是筆訪就故作深沉,。
張蕾:與影子作戰(zhàn),就是采訪對象在那里,,有基本的形狀和框架,,但你又看不真切,更是摸他不著的感覺,。想太多了不好,,想太周全了也不一定好。
Q 采訪如何擺脫挖故事和等觀點的窠臼,?@皮皮
張雄:為什么要不挖故事和不等觀點呢,?我聽說過一些“等”故事的記者,他們在采訪對象話音未落時就從喉嚨里哼出一串“嗯嗯嗯”讓其趕緊說點別的,,當(dāng)他們聽到可用素材時眼睛立刻放光并明示對方“這段挺有意思你慢慢講/你再講講”,。我覺得這樣可能確實比較高效,但我換位想了下如果我被人這樣采訪恐怕感覺有點怪,。所以我不這么問,。故事有很多種,尤其是你意料之外的故事一般會更精彩些,。比起提問技巧什么的我可能對跟對方建立信任更感興趣些,。
張蕾:我覺得寫特稿肯定得挖故事吧。不知道這種被當(dāng)作窠臼的做法具體的害處是指什么……能想到的就是太刻意地去挖,,有可能想當(dāng)然掉入自己的預(yù)設(shè),,忽略掉事情本真的走向吧,。
Q 有哪件事是你想做卻一直沒有做的?@龐胖不在意
李超:把英語單詞的小書從A看到Z,。
張明萌:減肥……以及旅游,。
趙佳月:尋找老手藝人,坐著看他們認(rèn)真干活,、聊天,、生活是一直最想做的事。
杜強:去喀納斯,??雌饋砗芎唵巍?/p>
馮寅杰:去安菲爾德,。
麻曉天:出國念書,,最近想去大英帝國扎帳篷。
王燕青:尼泊爾徒步旅行?,F(xiàn)在看來,,有些事,想到的時候就一定要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實施,。
黃劍:騎自行車或者摩托車穿越整個中國,。
Q 年輕的時候有沒有瘋狂迷戀過什么偶像?@龐胖不在意
張明萌:白娘子和小青……我現(xiàn)在也很年輕好嗎,?
杜強:我現(xiàn)在還年輕,,還是沒有瘋狂迷戀過偶像,今后肯定也不會有,。不過,,問題似乎認(rèn)為年輕人傾向于有此類行為,是覺得年輕人懵懂,?
馮寅杰:沒有,,那樣會掉粉。
麻曉天:我大概可能還算年輕吧,,但沒有過偶像,,自然也沒有瘋狂迷戀這回事兒了。
鄧郁:小學(xué)時用集郵本和家里的糧票,,去換翁美玲的不干膠,。覺得她梳什么古裝頭都好看,眼神賊有靈氣,。林青霞也曾是最愛啊,,可以看著圖片發(fā)呆很久——此人只應(yīng)天上有……
吳琦:戴錦華,至今依然迷戀她,。
黃劍:喜歡侯孝賢,,夢想有一天能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