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在白夜酒吧里鼓搗微信,。我給他逐一介紹了這件神器的各種功能,,例如支付各類賬單、轉賬購物,、語音發(fā)送,、朋友圈等,,我說目前大部分中國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信,睡覺前最后一件事也是,。他聽得興奮異常,,直呼:“Wechat is the shit!”在他看來,微信似乎要統(tǒng)治中國人的生活了,,以后你只需要這一個端口就能好好活著,。
跟同行的另外15個人一樣,Josh第一次來中國,,他們都是一個錄取率只有0.7%的獎學金的獲得者,,而他們讀的也是西方排名前三的大學,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一群碩士和博士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有非洲村落里拼搏出來的經濟學專業(yè)碩士,有來自印度,、主修城市規(guī)劃的博士,,其中還有一個聾子,主修英國文學,,這次旅行特地為她配備了兩個手語翻譯,,本來的配置是4個——但最后因為支出實在過高而縮減。
盡管專業(yè)各有不同,,但他們的簡歷都有共同之處,,一是豐富的實習或者正式工作經驗(全是行業(yè)內的頂尖公司),二是他們至少正在運作一個以上的NGO項目,,最后當然是完美無瑕的學習成績,。
在成都茶館里,他們就NGO項目跟當地的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進行了交流,。講完PPT之后,,你能明顯感覺到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很多經驗和建議似乎顯得過于初級,,那基本上只能在一個成熟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與此同時,現場翻譯竟然在聽不懂原文的基礎上,,自由發(fā)揮了起來,,以至于臺上所講跟底下觀眾聽到的完全是兩個版本。當得知這個翻譯還是很多跨國商業(yè)合作的翻譯時,,精英們驚呆了,。
這也許是初來乍到的外國人最搞不清楚中國的一點——這個國家顯得心不在焉,可發(fā)展卻依然迅猛無比,。
一個億萬身家的矮個子老板全程承包了他們的食宿,,把他們從學生宿舍和食堂解放了出來(這是他們在上海的待遇),,住進了星級酒店,大巴上甚至為他們準備了面包和啤酒,。經歷了當地政局這幾年的動蕩,,他認為中國人最偉大的智慧是首先能活下來,對于個人和企業(yè)都一樣,,而他喜歡在飯桌上用四川話講葷段子,。我跟精英們介紹,這個人代表了四川人的3個典型性格:堅韌,、樂天,、知命。他們似懂非懂,,我只能說有些類似美國的德州牛仔,。
一個與政府打過30年交道的智庫創(chuàng)始人這樣回答:“我在新華社時,能獲取第一手的,、帶有情報性的絕密新聞,。因為新華社有派駐世界各地的記者發(fā)回來的內參,外國學生對中國社會的質疑,。但是,,伴隨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一體化,尤其是互聯網的產生,,我發(fā)現不需要那種壟斷渠道,,就能獲得幾乎所有想要的信息,。問題不是信息有限,,而是面對泛濫的信息,人們如何篩選,、如何規(guī)避謠言式的信息,。而中國人對于世界的好奇心遠超全世界任何國家,我們的老百姓對美國的了解如數家珍,,同時每年又有大批中國人在國外以各種形式游歷,,反而是西方國家對中國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p>
這樣的回答給這群西方的精英帶來了新的困惑,,為何每個他們在中國訪談的成功人士,都對這個國家充滿了信心和驕傲,,而如果發(fā)展中國家并沒有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又該去拯救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