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一:AB站:A站是 Acfun,,B站是 BILIBILI,。它們都是中國大陸ACG相關的彈幕視頻分享網(wǎng)站,。
鏈接二:“特攝”:原文“特撮”,,原義泛指為各種電影拍攝的特殊技。現(xiàn)在的特攝片是特指由日本拍攝的以《奧特曼》,、《假面騎士》,、《超級戰(zhàn)隊》、《金屬英雄》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在中國有《聯(lián)盟戰(zhàn)士》、《鎧甲勇士》,、《巨神戰(zhàn)擊隊》系列等,。
看慣了演員狀態(tài)下的孔連順,,尤其是“女神”戲,不少觀眾都忘記他本來是特效師了,??走B順自己也偶爾忽略特效師的身份,只有在AB站視頻中垃圾特效出現(xiàn)時,,彈幕齊齊飄過“這個特效一定是孔連順做的”和潮水般的@消息提醒時,,職業(yè)的認同感才會從骨髓深處涌起。
“我在業(yè)界已經(jīng)出名了,,現(xiàn)在再倒回去做正兒八經(jīng)的特效,,會被笑的,大家都知道,,孔連順做的是什么樣的特效,。”《萬萬沒想到》第一集《低成本武俠劇》,,主角打boss,,發(fā)出冰山和火焰絕技,為了契合主題,,孔連順在主角左右手打上了藍色的“冰霜特效”和紅色的“火焰特效”4個大字,,宋體,稍微帶了點兒馬賽克,,寒酸到了極點,。這反倒成為觀眾追劇的理由之一,而其制作者孔連順也被大家記住了,。他很無奈,,畢竟,他也是曾憧憬成為特效大師的人,。
特效師工作指南
沒進大學前,,孔連順和大多數(shù)高中應屆畢業(yè)生一樣,覺得做特效是一件很酷的事,。他的專業(yè)是數(shù)字媒體藝術,,最初連合成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些年動畫軟件更新迅速,,別人花幾年學一個合成技術,,突然冒出一個軟件,一個禮拜就搞定了,。他學著那些新軟件,,幾星期搞會了別人幾年的活兒,自詡是“中國第一批合成師”,。
實習期間接的第一個特效任務是給《鎧甲勇士》做怪物設計,,這是2009年國內(nèi)出品的一部真人版特攝片,,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創(chuàng)造出了金木水火土五俠,打怪,、拯救世界,。臺灣老板從小看日漫里的奧特曼和假面騎士長大,做《鎧甲勇士》只為圓夢,。第一部52集,,要湊夠52個怪獸,每個怪獸的形態(tài)和招數(shù)都不一樣,,孔連順絞盡腦汁,,吐毒物的、發(fā)射光球的,、射光波的,、扔炸彈的,能想到的他都用了,。
與大部分特效師不同,,孔連順并沒有報名“火星時代”之類的特效訓練班,經(jīng)過《鎧甲勇士》的磨練,,他掌握了一系列特效軟件,,“報班要一年才能出師,他們像預備役,,訓練一段時間再上戰(zhàn)場,,我是雇傭兵,給一把槍就上去了,。不能說輕車熟路,,但找到門道了?!?/p>
畢業(yè)了,,《大兵小將》所在的電影公司拋來橄欖枝,請他去做特效,。擦鋼絲,、摳人像,開始的活兒極度枯燥,,一個月后轉(zhuǎn)正測試,,總監(jiān)要求孔連順用特效合成片子中的千軍萬馬。
電影里,,成龍以為回到了祖國,,爬上岸,眼前一片大霧,。一個小孩看著他——身上穿著陌生國度的鎧甲,,大霧緩緩散開,,鏡頭移向遠方,浮現(xiàn)出千軍萬馬,。孔連順不眠不休了一個禮拜,,終于把幾百個三維素材組成的小人理順了,,讓他們乖乖在畫面上整齊地跑,又研究了戰(zhàn)爭中爆破燃燒的火苗與煙塵,,深淺不一淡入淡出的大霧,,每個鏡頭預覽一遍都要一個多小時,機器險些崩潰,。驗收時,,總監(jiān)很滿意,孔連順也成功轉(zhuǎn)正,。
作為一名特效師,,在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他已經(jīng)達到“只要不想讓你看出來,,你就看不出來”的水平,。《大兵小將》中,,特效鏡頭有一百到兩百個,,可是觀眾基本都看不出來。大到尸橫遍野,、千軍萬馬,、城樓墻壁,小到演員的刀鋒,,都是特效,。影片中一個蠻族女戰(zhàn)士揮鞭,鞭子虎虎生風,,整個鞭打的軌跡都是特效,。一只熊猛撲上來,血盆大口,,滿嘴獠牙,,其實那只熊是沒有牙的,也是特效,。
《變形金剛》里擎天柱周身裝甲滑片和強力粒子炮,、大黃蜂導彈發(fā)射槍,《阿凡達》潘多拉星球上274米的參天巨樹,、色彩斑斕的茂密雨林和散發(fā)熒光的各種動植物……在孔連順的認知中,,特效的巔峰應該是這樣的,。剛?cè)胄械臅r候,他買了一大箱光碟,,清一色特效片,,每天都看,看了之后上網(wǎng)搜集特效大片的花絮,,看國外的特效操作細節(jié),。
但是他漸漸知道,這種特效國內(nèi)是不可能做到的,。國外特效大片團隊擁有龐大的工作體系,,每一個鏡頭背后是成百上千人的專注,以《變形金剛》為例,,除去聘請四五家世界頂級特效公司,,每家公司還有旗下的若干工作室輔助特效制作,一個攝像機房都有美國一個農(nóng)場大,,里面擺滿了全世界性能最高的計算機,,沒日沒夜地渲染。
人工資源更為重要,,簡單做一個三維鏡頭,,模型師、材質(zhì)貼圖師,、動畫師,、特效師、渲染師,、合成師……一個三維團隊,,最簡陋的也要10個人。以變形金剛的尺度,,人數(shù)指數(shù)級往上翻,。“那個完全是燒錢燒出來的,。國內(nèi)不可能做成這樣,,只能望而生嘆?!?/p>
《萬萬沒想到》的低成本特效
從“執(zhí)行”到“好玩”
華麗的特效背后是枯燥的流程,,在公司時間久了,孔連順覺得特效制作太工業(yè)化,,所有的內(nèi)容都設計好,,特效師只需要執(zhí)行,按照設計做出來。
做《大兵小將》里大霧的時候,,孔連順給導演提過意見,,霧的形態(tài)如果彎曲一些會更好看,彌漫的氣勢也會更豪邁,。導演拒絕了,,因為和插畫的設計不一樣。千軍萬馬跑動的人物,,他希望可以精細到每一個士兵的動作,,有的跑,有的走,,有的揮武器,有的會受傷,。導演也拒絕了,,千軍萬馬整齊地跑就可以了,有規(guī)模在那兒擺著,,其他不需要,。
“他們不會給你太多的空間,你照著做就行了,,直到導演滿意為止,。”孔連順很討厭流程化的工作,,“你就是一顆螺絲釘,,只負責執(zhí)行?!币虼?,面對《大鬧天宮》特效制作機會和萬合天宜的邀約時,孔連順選擇了后者,,招他過去的“叫獸易小星”不會實行工業(yè)化操作,,而是將劇本給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做出來大家商量,,標準是“好玩”。
“好玩”就是有槽點,,“看完之后覺得你二也好,,搞笑也好,就是想吐槽,,就能調(diào)動觀眾的興趣,,他覺得有意思。”設計火焰特效和冰山特效,,核心是配合《低成本武俠劇》的內(nèi)容,,突破觀眾的下限。叫獸的想法是:好萊塢特效已經(jīng)充斥電影院了,,無法超越,。反其道行之,做得特別low,,看完以后觀眾會有不同的反響,。
孔連順最初的想法是把火做得很蹩腳,冰做得很傻,,制造出用鉛筆畫出來的粗糙效果,,叫獸嫌下限不夠,提出將鉛筆畫也剔除了,,直接換成文字,,帶點兒馬賽克,類似像素畫的感覺,?!斑@真的是突破下限了,”孔連順的思維受到了沖擊,。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萬萬沒想到》其中一集,即將進入打斗場面,,屏幕一黑,,出現(xiàn)的不是滿屏幕光影魔幻的飛沙走石,而是一張白紙,,上面手繪素描,,簡陋地完成了打斗片段。另一集,,王大錘飾演的阿斗被摔死了,,他做了個粗糙的懸浮效果,讓王大錘的臉飄在了屏幕上,。
技術要求降低了,,腦力要求卻大大提高了。傳統(tǒng)特效師考慮做不做特效,,大多從物理方面著手,,如果是攻擊,在現(xiàn)實中打斗應該是怎樣的,,需要觀察和還原?,F(xiàn)在的要求則是刷新觀眾的常識,,考慮觀眾的反應,埋梗進去,,“做完之后,,你自己要覺得想吐槽,如果自己看完說嗯,,那么觀眾看完可能也是這種反應,。”
《萬萬沒想到》做完,,孔連順覺得自己對特效好壞的界限已經(jīng)完全模糊了,,“我們不是靠高畫質(zhì)或大場面取勝,所以核心是內(nèi)容,。怎么能讓大家看完了受不了,,看完后覺得萬萬沒想到,這樣也行,,這就是我們的點,。”從模式化到主動尋找好玩的點,,孔連順覺得生活都美好多了。
多年以后,,他再看到《鎧甲勇士》里的怪獸,,就像見著小時候?qū)戇^的作文,或是第一次寫的情書,,“翻出來有一種想死的感覺,。”跳出了特效師的思維框,,孔連順學會了從觀眾的角度去做特效,,“特效和劇情不是剝離的,需要有代入感,。特效師本身也應該是觀眾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