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人們認為野駱駝早已消亡,直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學(xué)家在新疆的羅布泊發(fā)現(xiàn)了野駱駝的蹤跡,,后來經(jīng)過四十多年的艱苦調(diào)查,才摸清了野駱駝的生存情況,。野駱駝的學(xué)名叫野生雙峰駝,,現(xiàn)存種群數(shù)量不足1000峰,其中中國大約600峰,,蒙古國大約有350峰,,數(shù)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已經(jīng)把野駱駝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野駱駝在損失占體重30%水分的情況下仍然能存活,,被認為是適應(yīng)沙漠環(huán)境最為成功的有蹄類動物。
2014年12月,,中國林科院的科考專家和西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的隊員進入庫姆塔格沙漠尋找野駱駝的蹤跡,。庫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國西北新疆和甘肅兩省境內(nèi)、羅布泊東南,,東西長約380公里,,要想在如此廣闊的沙漠中尋找野駱駝的蹤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跋奶焯珶?,冬天太冷,不冷不熱就刮風(fēng)沙,?!绷挚圃嚎瓶缄犕ㄟ^分析近幾年收集的野駱駝糞便、紅外線拍攝,,掌握了大量的野駱駝數(shù)據(jù),。
備足沙漠用的汽油、淡水,、食物,、帳篷和睡袋,考察專家和志愿者從敦煌市區(qū)出發(fā),,開一百多公里進入西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從這里,正式進入了沙漠野駱駝保護的禁地,。冬日的沙漠下起了雪,,平均氣溫能達到零下16度,。對于經(jīng)驗豐富、常出入沙漠的科考隊員來說,,方向不是問題,,但也難免幾次車陷沙中。黑色的沙灘不能走,,太軟,;顏色太暗的黃沙也不能走,濕度很大,,也會陷車,;有些淺沙地沙上布滿了尖利的碎石,必須低速直線行駛,,避免輪胎劃傷而爆胎,。
進入發(fā)現(xiàn)駱駝腳印的核心區(qū),隊員開始安營扎寨,,在天黑之前安頓下來,,生火做飯。沙漠中用水洗臉刷牙是大家默認的忌諱,。夜晚大家不分男女,、不分教授和隊員,圍著火爐,,鉆進睡袋席地而睡,。“人多的時候還是輕松一些,,很多時候出來考察都只有兩輛車,,帶的補給也不多,帳篷也是小帳篷,,風(fēng)大的時候,,我們的考察隊員經(jīng)常追著被風(fēng)吹走的帳篷跑?!眳⒓哟舜慰疾斓牧挚圃号畬<覄⒎疾┦拷榻B說,。
穿過下雪的沙漠,在離駐地三十余公里的一處開闊沙地,,尋找駱駝的車隊沿著更深的庫姆塔格沙漠前行,,領(lǐng)頭車的老段發(fā)現(xiàn)了一只站在高處的野駱駝,開闊的沙地是追逐駱駝的好時機,,不到10分鐘,,坐在頭車的老段和其他4名隊員利用繩索、以車為墻將這峰約有兩歲的野駱駝逼入死角,,順利抓捕到這峰公野駱駝,,逼其臥倒在地,,科研團隊迅速上前為其戴上GPS項圈和取樣,不到20分鐘結(jié)束戰(zhàn)斗,,放歸沙漠,。老段說,今天真是運氣,,一早就碰到一峰,,而且性情溫順。要是碰上成年野駱駝估計要費點勁,,冬季的成年野駱駝是發(fā)情期。下個目標是找到不同群的下一峰駱駝,。冬季是野駱駝集群活動的時期,,一個群落能有一個GPS項圈跟蹤效果最佳。通過為駱駝戴GPS項圈的方式記錄駱駝的遷徙規(guī)律,,能為更好地保護野生駱駝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老段全名段海林,家中排行老二,,外人稱段老二,。80年代初,聽人說沙漠中有寶貝疙瘩——水晶礦石,、金疙瘩,,在沙漠中穿行數(shù)年,一無所獲,,卻對當(dāng)?shù)厣衬疇顩r摸了個熟,。2002年至2006年,隨著各科學(xué)部門專家對沙漠的科考增多,,熟悉沙漠地形的老段成了專家們的向?qū)?,?jīng)常出沒沙漠中協(xié)助科考。一次,,科考人員在取樣返回的途中,,發(fā)現(xiàn)一峰小駱駝獨自躺在沙地上,無母駱駝陪伴,,隊員接近觀察時,,沒想到這峰小駱駝直接跑了過來,一頭扎在了老段的懷里,。事后西湖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的局長吳三雄說,,這駱駝和老段有緣。
2012年9月,,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準備在庫姆塔格沙漠東緣,、新疆與甘肅交界處建立三壟沙保護站,。管理局領(lǐng)導(dǎo)多方打聽之后找到老段,希望請他來做站長,??墒且粵]資金,二沒人員,,在條件極端艱苦的無人區(qū)想建立起一座保護站,,談何容易!老段便招募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硬是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現(xiàn)在保護站有4名工作人員,,實際上還缺差不多一半的人手,,另外,資金也是個大問題,。能在這里堅守下來,,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人與駱駝的感情,但是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崩隙尾幌矚g過多談?wù)撟约河龅降睦щy,但是一提到野駱駝,,他便會一下子精神煥發(fā),。
18歲的小胖是這個考察隊伍里最小的向?qū)В旒斡?,之前賣過自行車也修過汽車,。他說,在家是個調(diào)皮的孩子,,父母管不住他,。2012年,他跟隨老段第一次進入沙漠,,夜里就露天席地而眠,。“睜開眼,,滿天都是星星,,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鄙钊肓私獗Wo區(qū)工作后,,他決定跟著老段做保護駱駝的工作,“有意義,?!焙退g的朋友在一起玩,,他也不愿意多提起,他認為那些孩子太幼稚,,只知道打游戲,,“說了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毙∨指隙卧诒Wo區(qū)工作,,從搭帳篷、尋找駱駝行蹤到為科研紅外相機換電池,,他認為學(xué)到了不少,。他希望一直跟著老段干在沙漠中保護動物的工作,談及夢想,,他說自己以后想成為一個像老段一樣的護駝人,。
早上8時許,沙漠中還未天亮,,氣溫達到零下16度。一名考察隊員打著手電筒在一沙堆后快速解手方便
一名隊員將沒有用完的煤藏于沙坑,,以便過幾日補充了汽油和水再次進入沙漠尋駱駝
途經(jīng)彭加木墓地紀念碑處,,協(xié)助此次科考的西湖自然保護區(qū)的隊員向墓碑磕頭致敬。彭加木1979年任新疆科學(xué)院副院長,,他先后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xué)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不幸遇難
司機從峽谷地重新回到沙灘地,,一臉的疲憊,,作暫短休息,等待另一輛車,,一同再夜行沙漠4個小時到達駐地,。此地也是狼頻繁出沒的地方
上午8時,參加考察的隊員在帳篷里吃早飯,。沙漠里一般吃兩頓飯,,一早一晚。中午飯一般吃點冷饅頭加礦泉水
林科院博士后薛亞東驅(qū)車往返120公里,,耗時6個多小時從沙漠大峽谷地段的一個飲水點取回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駱駝?wù)掌?,用于分析和跟蹤駱?/p>
回到敦煌市區(qū)的賓館內(nèi),參加此次考察的林科院劉芳博士開始利用GPS項圈跟蹤駱駝的行蹤,。被戴項圈的野駱駝當(dāng)天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十余公里
工作人員在一片開闊地抓到一峰約兩歲大的野駱駝,,一名工作人員蒙住駱駝的眼睛避免其受驚嚇。林科院劉芳博士剪下駝耳尖,,用于取樣化驗分析,。取樣后會為其消毒包扎
隊員在烤紅薯當(dāng)早飯,。做飯的淡水已經(jīng)耗盡,只剩下從峽谷取水點運回的咸味水
東湖自然保護區(qū)的老段在敦煌郊區(qū)一農(nóng)家院子里喂一峰小駱駝吃苜蓿草,。這是他2014年4月在沙漠里救的一峰與母駱駝走散的剛出生的小駱駝,。這峰小駱駝現(xiàn)在一點也不怕人
車隊沿著河流沖刷的河溝行駛,經(jīng)常需要一邊人工開道,,一邊慢速找道行駛,,車速通常為20公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