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外,絕無第二條道路,,如果我們還想阻止氣候變化的話,。一項新研究認為,所謂減少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它溫室氣體排放也可以延緩全球變暖的說法,,至少有一部分的理論基礎(chǔ)是錯誤的,。這項研究的成果令今年的IPCC強調(diào),人類必須在2100年之前停止的工業(yè)二氧化碳排放,。今年的IPCC報告于上周周日亮相,,它將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對人類和自然起到的影響形容為“廣泛、嚴峻且無可逆轉(zhuǎn)的”,。
這次報告由起草到完成共用了十四個月,,內(nèi)容主要是對氣候變化現(xiàn)象的科學解釋,、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其可能的延緩趨勢的評定。今年的報告在科學上沒有新意,,不過它言辭強烈地建議委員會各成員支持聯(lián)合國出臺新的措施對付氣候的變化,,該輪談判將于明年在巴黎取得成果。
報告出臺前,,有超過一百個政府的代表團參加了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會議,,會議持續(xù)了一個星期。所有政府代表最后在報告上簽字,,一位委員會副主席表示:“報告出臺得益于所有政府代表的貢獻,這也是IPCC能夠運轉(zhuǎn)的基礎(chǔ),?!?/p>
二攝氏度是“死線”
這份長達100頁的報告強調(diào),二氧化碳排放必須立刻減低,,并且必須“于2100年基本停止”。2013年,,這個委員會曾公布過一份科學評估,,認為人類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最多只能上升至二十九萬億噸。如果控制得法,,人類有66%的幾率將氣溫升高的平均額度控制在2℃以內(nèi),,2℃被認為是氣溫升高足以造成危害的最低門檻。
然而,,據(jù)委員會估計,僅僅在2011年,,人類已經(jīng)排放了約二十萬億噸二氧化碳?,F(xiàn)在,唯一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技術(shù)手段阻止十億計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而將它們以無害的方式埋在土地里,。該項技術(shù)被稱為“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
“我們始終未走上將氣溫上升額度控制在二攝氏度以內(nèi)的正軌,。越是這樣拖延下去,,我們將要面對的危險也就越多?!?德國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首席經(jīng)濟學家Ottmar Edenhofer對此如是評價,。
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一些科學家及政府的發(fā)言人都曾公開認為,除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延緩氣候變暖還有第三條道路可走:既然二氧化碳并非唯一一種溫室氣體,控制其它氣體的排放可能成本較小且更加快捷,,為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留出空間,。美國的相關(guān)政府部門和聯(lián)合國都特別鼓勵過控制甲烷氣體和煙塵排放的相關(guān)措施。
然而,,IPCC最近的另一項研究成果認為,,控制類似的污染物排放對于將額度控制在二攝氏度內(nèi)的幫助,原是被“長期嚴重地高估”了,。這項成果的作者是Joeri Rogelj,,他就職于位于奧地利拉克森堡的國際應(yīng)用系統(tǒng)分析研究所。
這項研究成果有兩個層次的論述,。首先,,類似的污染氣體在大氣中轉(zhuǎn)化所需的時間較短,有些僅需幾天,,或者十數(shù)年,。因此,,它們不會像二氧化碳那樣,在大氣中大量累積起來,,也就不具備后者的危害性,。其次,這些氣體在很多情況下是與二氧化碳一同排放的,,例如在化石燃料燃燒的過程之中。因此,,原先的預(yù)測之中,,減少類似氣體排放所能取得的成果部分其實是由減少相關(guān)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類似氣體排放減少的貢獻被算了兩遍”。
對于所有這些,,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發(fā)布報告的哥本哈根年會上這樣表示:“科學已經(jīng)清楚地向我們說明,各國的領(lǐng)導(dǎo)人必須采取動作,。隨著時間流逝,,事態(tài)將對我們更加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