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正在熱播,,盡管突破禁區(qū),、尺度極大,,但仍然被一些觀眾定性為“宣傳大戲”,。
《鄧小平》制片人有些不忿地告訴我,,“外國人搞起主旋律來比我們更夸張,!”他舉例說,,《巴頓將軍》一開始,,老巴頓就慷慨陳詞,,背后掛著一面巨大的美國軍旗?!暗覀円且策@么拍,,準給有的人罵死,!”
即使觀影經(jīng)驗不深厚如我也知道,老美的確拍了不少主旋律,,比如《愛國者》(《The Patriot》,,光這名字擱中國可能都沒人用),簡直就是一部北美人民英勇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壯麗史詩,,家仇國恨全在里面了,。更夸張的《獨立日》,總統(tǒng)大人竟然親自駕駛飛機與外星人作戰(zhàn),,《空軍一號》里總統(tǒng)又幾乎成了動作片影星,,跟劫機者斗智斗勇;至于《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林肯》等一眾影片,雖然包含反戰(zhàn),、平權等諸多元素,,但仍舊是濃濃的主旋律氣息,訴說著美國人的正直,、勇氣、責任感,,以及對自由民主的捍衛(wèi),。
在二戰(zhàn)時,美國政府出資拍攝過一部《我們?yōu)楹味鴳?zhàn)》,,完全服務于戰(zhàn)爭動員,,除此之外,政府項目的主旋律極少,。因此,,當看到《獨立日》這類商業(yè)影片的價值傾向,難免會產(chǎn)生“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感覺——思想的統(tǒng)合度極高,,隨便編劇怎么編,、導演怎么拍,總還在美國價值觀的圈子里,。作為政治和文化規(guī)訓的一種形式,,大概古今中外皆然。
只是,,更多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套路,、更普遍的套路。比如《生化危機》,,邪惡的陽傘公司研制出T病毒,,意欲把士兵變成超人類的戰(zhàn)爭機器,,結果病毒失控人類遭殃;比如《血鉆》,,唯利是圖的鉆石產(chǎn)業(yè)打造了強大的鉆石貿(mào)易網(wǎng),,無視非洲的殘酷生產(chǎn)鏈條和惡劣人權狀況。這類電影從好萊塢娛樂工業(yè)的傳送帶上源源不斷地制造出來,,“資本之惡”成了迷人的故事和話題,,觀眾、電影商都樂此不疲,。
1954年,,美國中情局曾主導拍攝過一部政治諷喻電影《動物莊園》,改編自奧威爾的同名小說,,意圖當然是冷戰(zhàn)背景下的國際政治需要,。不過,即使沒有政府助力,,好萊塢對這類題材也十分熱衷,,最著名的莫過《V字仇殺隊》,其影響之大,,凡有反政府示威的場合總能見到那副獰笑的面具(2012年,,這部電影曾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作為好萊塢影片的母題之一,,“惡猜公權”類題材歷來風靡,,最近于中國內(nèi)地上映的《暴力街區(qū)》也是同樣的故事框架——臥底警察幾番纏斗,最終發(fā)現(xiàn)政府竟想用炸彈徹底清除暴力街區(qū)里的人渣,,于是和人渣們聯(lián)手挫敗邪惡市長的圖謀,。
從個人經(jīng)驗來看,在好萊塢電影里,,后兩種模式較之主旋律要流行得多,。在商業(yè)原則主導的文化市場里,影視公司追隨觀眾喜好是文化權力歸屬狀況的自然結果,。
時下有不少對主旋律影視劇的反思,,有學者甚至觀察到了“從教化到迎合”的趨勢變化,宏大的革命歷史敘事逐漸讓位于英雄傳奇,、諜戰(zhàn)等題材,。也許有一天中國的影視劇也會在商業(yè)原則下發(fā)展出一套“主旋律”,成為我們社會文化的“生產(chǎn)與再生產(chǎn)”,。雖然還不能想象那套主旋律的中心是什么,,但這個前景本身就足以令人懷著樂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