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福賽思(1938-2025),,英國,作家
戴高樂還活著,,寫一本刺殺他的小說有什么意義呢,?第一章,讀者就知道刺殺肯定沒有成功。沒有懸念,,推理小說還有什么吸引力,?英國人弗雷德里克·福賽思用35天時間寫了這樣一個“注定失敗”的刺殺故事,四家出版社都以前述理由拒絕了他,。福賽思當然不服氣,。這個出生于1938年的硬漢,6歲就試圖搭載美軍坦克去諾曼底,,16歲能駕駛雙翼飛機,,19歲就擔任英國皇家空軍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退役后,,他成為記者,,在歐洲、中東和非洲追蹤國際熱點,,暗殺,、爆炸、綁架,,哪里有“陰謀”就往哪里鉆,。同時,他寫作,。
終于,,第五家出版社看中了他的書,不過首印只有八千冊,?!鞍屠瑁?963年3月11日,,早上6點40分,。天很冷,特別是當一個人即將被行刑隊槍決之時,,更顯得寒氣逼人,。”這本書就是《豺狼的日子》,,1971年甫一出版就登上各大暢銷書榜單,,1973年被導演弗雷德·金尼曼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收獲了1605萬美元的票房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七項提名,。
福賽思一躍成為英國最炙手可熱的作家,,他嚴密的邏輯、冷峻的筆觸如尖刀,,將20世紀的風云詭譎寫到了極致,?!栋降滤_檔案》以調查前納粹黨衛(wèi)軍犯罪為背景,《魔鬼的選擇》則以美國,、英國,、蘇聯(lián)的間諜戰(zhàn)為焦點,呈現(xiàn)各國在糧食和裁軍問題上的勢力對決……軍隊建制,、間諜手法,、軍械性能,福賽思全部通曉,,因為內容過于寫實,,甚至有不法分子根據書里的描寫嘗試犯罪,有美國書評人發(fā)出疑問:這真的是虛構的嗎,?
每本小說動筆前,,福賽思都會去實地考察,真實的街道,、建筑被鑲嵌在情節(jié)中,,讀者仿若身臨其境,小說也具有了一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迷幻色彩,。70歲時,,福賽思主動披露自己曾為軍情六處(英國秘密情報局)工作二十多年,在冷戰(zhàn)期間為英國提供尼日利亞內戰(zhàn)的報道,。這件事倒沒引來讀者太多的驚詫,,因為英國情報部門的確盛產作家,薩默塞特·毛姆,、格雷厄姆·格林,、約翰·勒卡雷都是由情報界轉向文學界的“叛徒”。
晚年的福賽思住在倫敦郊區(qū),,不用手機,,沒有電腦,仍然以打字機寫作,。他固執(zhí)地守衛(wèi)著20世紀的傳統(tǒng),,認為小說在硬盤里可能會丟失,也可能被黑客竊取,。他多次宣布停筆,,卻又多次以“賺錢”為借口說服自己復出,他說自己“唯利是圖”,,直到2018年,,他說對寫作實在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趣。
2025年6月9日,,弗雷德里克·福賽思去世,,享年86歲,。2024年11月,出版后五十多年一字未改的《豺狼的日子》還被改編成電視劇,,在英國天空大西洋臺和美國流媒體“孔雀”上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