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視覺中國/圖)
2025年3月31日,法國極右翼政治領袖瑪麗娜·勒龐因涉嫌挪用歐盟公款,,被巴黎法院宣判有罪,,罪名是將歐盟公款挪用于她的政黨“國民聯盟”。她被判處4年監(jiān)禁(其中2年緩刑,,2年可在家服刑),,罰款10萬歐元,并被禁止在五年內參選任何公職,。
當天,,勒龐出席了這場審判,并堅稱自己受到了政治迫害,,不會認罪,。“今晚,,數百萬法國人民感到憤慨,,憤怒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因為在法國這個人權之國,,法官們施行被認為是威權主義政權的做法,。”
這一判決無疑將對法國和歐洲的政治走向造成重大影響——意味著這位目前在民調中領先的民粹領袖無緣202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這也將會影響歐洲極右翼運動的未來,。
勒龐的出局,也激起了其政治盟友們的強烈反應,,他們指責這是一場旨在壓制反對派的“政治迫害”,。
美國總統特朗普率先在自家社交媒體上力挺勒龐,稱這是一場“獵巫行動”,,將她的法律困境與自己遭遇的“司法不公”并論,。近年來常為極右翼出錢出力的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稱:當激進左翼無法通過選舉獲勝時,就會濫用司法來干掉對手,,他在其擁有的X平臺上煽動道:“釋放勒龐,!”
比起在國外激起的動蕩,法國朝野對這一判決反應冷靜,。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法國的司法系統是獨立的,,必須受到尊重,同時表示法官需要得到保護,??偫砀ダ仕魍摺ぐ汪攧t在國民議會中發(fā)表演,,呼吁大家無條件支持司法獨立。他還回應了特朗普的指責,,譴責美國是在“干涉法國內政”,。
2011年1月16日,法國圖爾,,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第十四屆大會,,瑪麗娜·勒龐(右)接替父親讓-馬里·勒龐成為新任領導人,,讓-馬里·勒龐被任命為名譽主席(視覺中國/圖)
“我吃飯,、睡覺都離不開政治”
現年56歲的瑪麗娜·勒龐可謂“根正苗紅”。她出身政治世家,,是法國極右翼政治人物讓-馬里·勒龐最小的女兒,。
讓-馬里·勒龐,又稱老勒龐,,在法國幾乎就是極右翼的同義詞,。1972年,他和幾名同道共同創(chuàng)立了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并擔任黨魁長達四十多年,。他曾五次參選法國總統大選,2002年一度還曾進入第二輪法國總統選舉,,最終敗給右翼共和聯盟黨的候選人,、時任總統希拉克。
老勒龐一生充滿爭議,,他以鮮明的,、毫無顧忌的反猶、反移民和親納粹言論著稱,。2025年1月7日他辭世的消息傳出,,反感他的左翼人士聚集在巴黎的共和廣場開香檳慶祝。法國《世界報》則做了相對公允的蓋棺定論,,稱老勒龐是一個“走在時代之前的特朗普”,,因為他比特朗普、魏德爾等其他西方政客更早感知到本國勞工階級和中產階層在全球化時代的恐懼——外來移民,、不安全感和對自身階層滑落的焦慮,,并肆無忌憚地利用了這種情緒。
作為極右翼政治家的女兒,,瑪麗娜·勒龐和兩位姐姐自童年起就生活在緊張的政治氛圍之下,。從小,她們就因為自家姓氏在學校遭到排擠和孤立,。1976年,,老勒龐在巴黎的家遭遇炸彈襲擊,。當時一家人正在睡覺,炸彈在公寓的外墻上炸開了一個洞,,但瑪麗娜和父母,、兩個姐姐都幸運地沒有受傷。這起爆炸事件被認為是針對老勒龐的政治活動,。當時,,瑪麗娜年僅8歲,早早就感受到政治斗爭之殘酷,。
與此同時,,在老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她從小就對政治辭令和政黨的運作諳熟于心,。她在自傳中寫道:“父親把政治病毒遺傳給了我,,我吃飯、睡覺都離不開政治”,。
政治帶給小瑪麗娜的,,除了來自外界的敵意和孤立,還有家庭內部的不和,、彼此傷害與報復,。
她的母親是老勒龐第一任妻子皮埃蕾特·拉拉納。皮埃蕾特是個典型的法蘭西美女,,當過模特,,婚后為老勒龐生下三個女兒。在這段婚姻的早期,,她常以夫人身份,,陪伴老勒龐進行各種公開的政治活動。
然而隨著老勒龐政治立場越發(fā)極端,,夫妻之間開始有了難以彌合的裂痕,。
1984年,皮埃蕾特竟愛上為老勒龐寫傳記的法國記者讓·馬西利,,隨后離家出走,。當時,瑪麗娜還是一個不滿16歲的中學生,。她后來回憶說:母親的出走,,留給她“最可怕、最殘酷,、最令人心碎的痛苦——我的母親不愛我”,。
更痛苦的記憶,是三年后的裸照事件,。1987年,,老勒龐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自己為何拒絕向分居的妻子支付贍養(yǎng)費,。他說:“如果她需要錢,只要干點清掃家務活就行了,?!逼ぐ@偬仉S后進行了報復——她接受《花花公子》提議,以半裸女仆裝的形象登上該雜志法國版封面,,標題為“勒龐夫人赤身裸體做家務”,。
“《花花公子》裸照”事件讓老勒龐顏面掃地,更讓當時19歲的瑪麗娜大為震驚,。她憤怒宣告說:“今天,,在這些照片之后,我們不能再將她視為母親,。這比真正失去她更糟糕,,因為母親本該是秘密花園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一個公共垃圾場,。”
皮埃蕾特后來和馬西利在一起生活,,兩人最終分手,。晚年時,她因為沒有養(yǎng)老金,,靠親友們接濟生活,。后來,她設法和三個已成年的女兒們逐一取得聯系,、彼此和解,,尤其是和自16歲就再也沒相見的瑪麗娜。三姐妹為她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在女兒們游說下,,老勒龐最終原諒了給他帶來丑聞的前妻,把自己名下的一套豪華別墅提供給她居住,。皮埃蕾特隨后托女兒發(fā)表一份新聞稿,,說自己對過去關于前夫的言論感到“后悔”。
政治選擇也波及手足之情,。跟小妹妹一樣,,老勒龐的長女卡羅琳自年輕時就投身政壇,加入了“國民陣線”,,1992年至2004年在法蘭西島議會擔任議員,。1998年“國民陣線”內部爆發(fā)危機,她和丈夫一道追隨該黨二號人物布魯諾·梅格雷(Bruno Mégret),,加入其新創(chuàng)立的“共和國民運動”黨(MNR),。這一叛黨行為,,造成了她與父親、妹妹的決裂,。
2000年代后期,,在母親皮埃蕾特的調解下,卡羅琳和瑪麗娜修復了關系,,勒龐家的兩位女政治家重新親密起來,。卡羅琳于2016年重新回到“國民陣線”,,2021年再次當選為法蘭西島地方議員,。
如今,勒龐家族第三代也進入了政壇,。老勒龐的外孫女,、瑪麗娜的外甥女瑪麗昂·馬雷夏爾-勒龐也加入“國民陣線”,成為年輕一代的政治新星,。2012年,,年僅23歲的瑪麗昂當選為法國國會議員,是法國現代政治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
背叛,、決裂和報復的戲碼,在這個政治家族里更為激烈地繼續(xù)著,。
2022年6月21日,,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在愛麗舍宮會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視覺中國/圖)
一場“去妖魔化”的政治弒父
瑪麗娜·勒龐有一種流淌在血液里的對政治的熱衷和勇猛好斗,。
1986年,,年僅18歲的瑪麗娜正式加入“國民陣線”,一邊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律,,一邊開始政治生涯,。她逐步在黨內嶄露頭角,2003年至2011年擔任黨的副主席,,2007年開始負責老勒龐的總統競選活動,。2011年,她以絕對優(yōu)勢擊敗黨內元老布魯諾·戈爾尼施,,獲得“國民陣線”的領導權,,接替父親成為黨魁。
接手“國民陣線”后,,勒龐開始調整策略,,對“國民陣線”黨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品牌重塑。
她試圖“漂白”這個老牌極右翼政黨,,為之披上一件“溫和,、正?!钡耐庖拢詳U大其選民群體,,從而讓“國民陣線”從一個邊緣小黨成為“面向所有法國大眾的主流政黨”,。她稱之為“去妖魔化”。
這包括對政策的改革和人事變更,,遠離其父數十年來鼓吹的各種政治極端主義,,放棄反猶立場,放棄對“二戰(zhàn)”或法國殖民戰(zhàn)爭的提及和權力主張,。她還軟化了該黨在一些社會議題上的立場,,包括認為同性伴侶可結為民事伴侶關系、接受現行的墮胎法,,并從她的政綱里去掉了恢復死刑的訴求,。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勒龐聲稱:她的策略并非改變“國民陣線”的綱領,,而是展示它的“真實面目”,,她指責是媒體和政治對手傳播了對“國民陣線”“不公平、錯誤和諷刺性的”形象,。她還拒絕被貼上“極右翼”的標簽——“我不認為我們提出的議題是極端,,無論主題到底是什么?!?/p>
這把“新政”之火最終燒到了根子上。2015年,,已退居二線的老勒龐不甘寂寞,,繼續(xù)在媒體上重彈各種反猶和種族歧視的老調,說納粹黨在毒氣室中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只是“二戰(zhàn)史上一個小細節(jié)”,。這很大程度上毀掉了瑪麗娜·勒龐的努力。
最終,,瑪麗娜·勒龐痛下決心要大義滅親,。她在黨內啟動投票,把自己的父親,、該黨締造者開除出黨,。父女自此決裂,老勒龐隨后多次發(fā)起法律訴訟,,先是為了保住“名譽主席”的名號,,后來又向女兒和“國民陣線”追討所謂錢款,甚至公開要求收回女兒姓勒龐的權利,。
2017年,,“國民陣線”經歷了又一次內部震蕩后,,瑪麗娜·勒龐著手整理黨務,進一步肅清老勒龐的影響力,,將該黨更名為“國民聯盟”,。由此,該黨完全進入“小勒龐時代”,。
事實證明,,這場政治意義上的“弒父”成果卓越。到2013年,,一項民調顯示:半數左右法國人對“國民陣線”的看法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不再視其為極端政治勢力,而是“跟其他黨派一樣的普通政黨”,;而認為該黨“是法國民主制度的威脅”的人,,也從20世紀90年代超過70%的比例驟減到47%。此外,,法國主流媒體對瑪麗娜·勒龐的關注度也逐步提升,。她開始頻頻亮相于各大媒體,為自己和“國民陣線”進行辯護,,借機宣傳造勢,。甚至有知名媒體人宣稱,“國民陣線”是左翼政黨,。
2014年,,美國《外交政策》將勒龐列入該年度“100位全球思想家名單”,肯定她在“重塑政黨形象”上的作為,。
隨著歐洲內部移民危機的加劇,,以及法國頻頻發(fā)生伊斯蘭極端分子恐怖襲擊事件,勒龐領導下的“國民陣線”抓住反移民,、鼓吹“法國優(yōu)先”等當下議題,,穩(wěn)步擴大了自己的選民基礎。
如今,,“國民陣線”的支持者呈現出年輕化以及職業(yè)和社會階層多元化的趨勢,。這主要源于法國經濟的不景氣,青年失業(yè)率高達兩位數,,這使得越來越多不關心歷史的年輕人成為勒龐的粉絲,。在經濟危機沖擊下,一些中小城市的中產者,、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公務人員等群體因生活質量下降,、社會等級下滑,也加入了“國民陣線”的陣營。
2014年,,“國民陣線”連續(xù)取得兩大歷史性勝利——3月份,,先在法國地方大選中拿下11個市鎮(zhèn),擊敗執(zhí)政的法國左翼“社會黨”,;5月,,又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25%的選票和24個議席,遠超法國的兩大主流政黨,。
一年后,,勒龐宣布成立泛歐洲的極右翼政黨聯盟——“國家與自由歐洲”。這是一個由法國的“國民陣線”,、奧地利的自由黨,、意大利北方聯盟、荷蘭自由黨,、波蘭新右翼大會等組成的議會黨團,。
勒龐帶領“國民陣線”獲得的成功,也讓她成為歐洲其他極右翼政黨效法的一個典范,,如德國的政治明星,、“另類選擇黨”女黨魁愛麗絲·魏德爾也以她為榜樣。正如一位法國歷史學家所說:他們視她為指南針,,讓他們在保持自身地方特色的同時,,可以有所遵循。
《時代》周刊兩度將勒龐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2016年,,Politico網站將她列為第二位“最具影響力的歐洲議會議員”,僅次于時任歐洲議會主席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2024年1月,,根據《費加羅》雜志的民調數據,勒龐第一次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一切看起來,她和她的“國民聯盟黨”進一步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勒龐共三次參與競選法國總統,。2012年,她在總統大選的第一輪得票17.9%,,排名第三,;2017年,她順利殺進第二輪選舉,,得票33.9%,,輸給了來自中間派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2022年,,她再次進入大選第二輪投票,,得票率已提升至41.4%,。雖然最終仍不敵老對手、現任總統馬克龍,,但她的影響力毫無疑問在穩(wěn)步增長,。
馬克龍兩任十年總統任期將滿,無法在2027年參選,,而左翼和傳統中,、右翼政黨目前仍未推出具有足夠競爭優(yōu)勢的候選人。如果對現實不滿的法國選民想有一些新的可能性,,勒龐將是他們唯一“真正的選擇”,。
事實上,她也在為坐上總統寶座做著精心的準備,,近兩年來一直謹言慎行,,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總統的樣子。在她號令之下,,“國民聯盟”的88名國會議員也小心行事,,避免口爆過于極端的言論。
2017年3月24日,,莫斯科,,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視覺中國/圖)
歐洲的焦慮癥
2024年,法國政壇發(fā)生了第五共和國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動蕩:一年內,,四屆政府如走馬燈般更換,。到2025年1月16日,新任總理貝魯再度面對國會里極左派發(fā)動的不信任案,,盡管最終順利過關,,但陰影仍籠罩在巴黎上空。
當特朗普2025年再次上臺,、歐洲呈現出整體“向右轉”的趨勢,,勒龐和她的“國民聯盟”越來越接近法國最高權力的前景,引發(fā)了歐洲政治,、社會精英們的深深憂慮,。
讓歐洲深為擔憂的一點是,她與俄羅斯之間在政治,、金錢上的勾連,。
勒龐的親俄立場可追溯至其早年政治生涯,她曾多次公開表達對普京的欣賞和支持,,批評歐盟對俄的“妖魔化”,,并強調雙方在反同性婚姻、敘利亞等議題上的共同價值觀。她還多次訪問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等問題上對俄羅斯表達了支持,,直接挑戰(zhàn)歐盟共識。2017年,,她在競選法國總統期間,,前往莫斯科與普京會面,這被輿論普遍認為是想要獲取普京的支持,。
除了“共同捍衛(wèi)”的保守主義價值觀,,勒龐及其政黨面臨的最大質疑是“通俄”。作為一個邊緣小黨,,“國民陣線”長期受困于資金問題,。2014年該黨從莫斯科一家銀行借貸了900萬歐元;2016年2月,,該黨又向俄羅斯請求獲得另一筆貸款,,金額達2700萬歐元。外界因而抨擊她是俄羅斯所扶持的代理人,,一旦手握權力就會出賣法國和歐洲的利益,。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勒龐開始轉變態(tài)度,,與普京保持距離,。她譴責了這場發(fā)生在“歐盟門口的戰(zhàn)爭”,但仍保留了對俄羅斯的潛在友好態(tài)度,,聲稱如果戰(zhàn)爭結束,,俄羅斯可以再次成為盟友。她支持歐盟對俄的經濟制裁,,但又反對其中的能源制裁,,認為這會給法國民眾帶來痛苦。
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著手主導俄烏停戰(zhàn)和談,其間對烏克蘭展開“極限施壓”、以逼迫烏對俄做出重大領土讓步,,手段包括突然叫停對烏軍援和軍事情報分享,,造成烏軍重大傷亡。勒龐隨后批評特朗普,,稱這一舉動是“殘酷無情的”。
此外,,勒龐一直持反歐盟的民族主義立場,。她主張法國脫離歐元區(qū)、進行貿易保護,與歐盟就各項條約重新談判,,如果不滿意,,法國將退出歐盟。2022年競選時,,她聲稱如果自己當選,,會讓法國退出北約。
事實上,,勒龐迄今為止拋出的幾乎所有經濟計劃,,以及她的大部分社會和移民政策,都是違反歐盟現行法律的,,這包括:通過憲法,,在就業(yè)、福利和住房方面實施歧視外國居民的政策,,為法國農民提供額外的補貼,,在所有公開采購中優(yōu)先考慮法國企業(yè);在法國與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西班牙接壤的邊界重新實施邊境檢查,。勒龐還表示,,她將扣留法國對歐盟預算的財政貢獻。這將引發(fā)來自歐盟和法國國內的一系列法律訴訟和經濟報復,,給歐盟帶來一場歷史性的危機,。
特朗普在卷土重來后的短短兩個月里,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對歐洲盟友進行全面施壓甚至霸凌,。在此背景下,如果勒龐在2027年大選獲勝,,法國就此走上一條反歐盟的,、孤立主義的道路,這顆“歐洲心臟”將給歐洲內部帶來更多的分裂,、動蕩與混亂,。在最壞的情況下,法國可能會退出歐盟,、北約,、七國集團,甚至放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
2025年4月6日,,巴黎,,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議會黨團主席瑪麗娜·勒龐(左)和“國民聯盟”主席喬丹·巴爾德拉在集會上向支持者揮手致意(視覺中國/圖)
瑪麗娜的抉擇
2025年3月,一紙“五年禁止參選公職”的法院禁令,,讓勒龐奪取法國領導權的美夢遭遇重大挫折,。
瑪麗娜·勒龐及其“國民陣線”非法挪用歐盟公款的消息,最早在2016年就有傳出,。簡單地說,,就是在賬目上作假、虛增該黨歐洲議會議員所雇助理的人頭數,,用歐盟公款報銷,,實際用于支付該黨干部的工資,類似吃“空餉”,。
2023年12月,,勒龐被正式提起訴訟,一同列入被告名單的,,還有她的父親老勒龐在內的27人,。2024年3月,該案進入法院審理流程,,同年9月至11月舉行庭審,,已95歲高齡的老勒龐被法院準許免于出庭。
2025年3月底,,巴黎法院作出判決,,裁定勒龐和該黨8名歐洲議會議員、12名助理挪用歐盟公款罪名成立,。勒龐本人被判處四年監(jiān)禁,,其中兩年緩刑,處以10萬歐元罰款,。
對勒龐最重,、最具殺傷力的懲罰,是禁止她五年內參選公職,。
當天,,勒龐及其盟友稱法院判決是民主丑聞,暗示她不會接受這一判決,?!敖裢恚瑪蛋偃f法國人民感到憤慨,,憤怒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因為法國這個人權之國,法官們實施了被認為是威權政權保留的做法,?!?/p>
這一回,,她將面臨一個兩難抉擇:是選擇一路上訴,希冀趕在2027年總統大選來臨前推翻法院判決,,從而對總統寶座發(fā)起最后沖刺;還是轉而推出一名新候選人代表“國民聯盟”為大選而戰(zhàn),。
目前,,最有可能的替代人選是她的副手兼門徒——年僅29歲的“國民聯盟”主席喬丹·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事實上,,這個野心寫在臉上的“95后”剛剛加入了勒龐家族——他新近娶了老勒龐的外孫女諾爾文·奧利維爾,,她是瑪麗娜長姐的女兒。
巴爾德拉的另一身份,,是在社交媒體上擁有170萬粉絲的超級“政治網紅”,。眼下,他正在網上發(fā)起支持勒龐的聲援活動,。
在公開場合,,勒龐目前沒有流露出會退出的打算,法院宣判日的當晚,,她氣沖沖地宣布——“我很好斗,,我不會讓自己被淘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