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1930-2025),,山東,,演員、導演
演員于洋演過各種各樣的英雄:《山間鈴響馬幫來》里英勇頑強的苗族青年黛烏,、《英雄虎膽》里忠誠機智的偵察科長曾泰、《青春之歌》里敦厚質(zhì)樸的江華,、《暴風驟雨》里敢于揭露地主陰謀的肖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于洋的照片懸掛在大大小小的影院里,是不折不扣的“男一號”,?!拔覀兊那啻哼^得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們追求的是過好日子,,是讓廣大人民群眾都過好日子,?!?/p>
那個年代談不上科班出身,,12歲經(jīng)人介紹去一部兒童片試鏡時,于洋只是為了賺點錢,,減輕母親的負擔,。1930年他出生在山東黃縣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父親闖關東病死關外,,母親帶著他顛沛流離,,在東北靠幫傭度日。接觸電影后,,于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947年參演《留下他打老蔣》,他才正式成為一名演員,。
那個年代條件有限,,冬天時睫毛上都粘著冰花。也沒錢做特效,,煉鋼爐里的火光只能用紅綢布代替,,紅綢布結了冰,于洋就赤腳一遍遍在上面走,,血泡磨破后,,雪地里都是紅腳印。
于洋能吃苦,,性格也剛猛,。拍攝《橋》時,朝鮮族同事喜歡玩摔跤,,一連贏了好幾個人,,于洋不服氣,上去一決高下,,結果同事被摔到板凳上斷了三根肋骨,。后來于洋用兩塊五的月津貼給同事買了花生和水果,,還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我一輩子都在和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作斗爭?!?/p>
1977年,,于洋轉(zhuǎn)行做導演,之后十年拍攝了《萬里征途》《戴手銬的旅客》等作品,。在后者中,,警察成逃犯、昔日同事反目成仇,,好萊塢式的劇情搭配火車追捕,、山野格斗的武打場面,既有傷痕文學的反思精神,,又超前地探索了商業(yè)類型片的可能,。“好的電影,,要有好的故事,,好的情節(jié),好的風光,,好的動作,,好的音樂?!庇谘笠猿綍r代的敏銳,,將故事地點由西北搬到了云南,將原作中的小男孩換成了傣族小女孩,,還邀請作曲家王立平創(chuàng)作了至今流傳的片尾曲《駝鈴》:送戰(zhàn)友,,踏征程……
1990年代之后,于洋逐漸淡出了銀幕,,退休的他愛上了釣魚,。開始時常常枯坐一天,,毫無收獲,,后來釣多了,慢慢上道,。有一回在頤和園,,于洋和榮高棠、謝添,、馬季一起釣魚,,兩個小時,榮高棠釣起來好幾條魚,,其他三人卻兩手空空,。謝添開玩笑說要下去撈,,馬季當場說起了相聲:這兒的魚也會拍馬屁,總往當官兒的那兒跑,!老朋友們相繼離世,,于洋也進入生命的暮年。他寫了首詩:“春天后面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fā)愁,?只要在秋霜里結好果實,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025年3月1日,于洋在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去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