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系列(節(jié)選)(藝術家提供/圖)
這是一個你可以擁有一件藝術品,、卻無法擁有這件藝術品之實體的奇幻世界。
2021年,,佳士得于2月25日開始拍賣數字藝術家Beeple(本名Mike Winkelmann)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3月11日結標時創(chuàng)下6934.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拍賣紀錄,,Beeple因此一躍成為全球最昂貴的三位在世藝術家之一,僅次于大衛(wèi)·霍克尼和杰夫·昆斯,。也是在這一刻,,人們不得不起立,,迎接數字時代創(chuàng)立的新標準,。
3年后,,已然“頂流”的Beeple來到南京。2024年11月13日,,他的全球首場個人大展“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Tales From A Synthetic Future)在德基藝術博物館啟幕,展覽集中呈現了他最受矚目的《每一天》《人類一號》《S.2122》等前衛(wèi)數字藝術作品,,Beeple借此傳遞了他對未來世界人類,、科技與生態(tài)平衡的詰問和思考。
“‘人造’概念似乎和有機,、自然二元對立,,但在我看來,一個物體可能既是人造又是有機的,。AI也許是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有人性的東西,,因為人類所有創(chuàng)作的DNA都深深融入其中,從這個角度看,,AI也是非常有機的,。我認為‘人造’和有機之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界線也愈發(fā)難以區(qū)分,,這也是我希望今天通過藝術去探討的議題,。”
Beeple(藝術家提供/圖)
17年日更不斷“每一天”,,捕捉時代精神
“69346250(美元)”
2021年3月11日,,Beeple一大家子都聚在客廳,。他和妻子端坐沙發(fā),緊盯著電視直播的佳士得拍賣進程……當他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6萬美元最后落槌時,,Beeple和妻子完全傻眼了,,無以形容自己的驚詫,他嘴里連連爆了好幾句“What The Fuck,?,!”(“真他媽見鬼了!”)
當那個天文數字出現在屏幕上時,Beeple身后的父母老淚縱橫地抱在了一起,,只有遠處幾個年幼的孩子,,仍專注地圍著一臺iPad玩涂鴉游戲?;蛟S感知到大人的反常,,最小的娃娃蹣跚著走到電視機前,Beeple摸著他的小腦瓜問:“你覺得這作品咋樣,?”咿呀學語的娃娃發(fā)出兩聲似是而非的“嗯,、啊”,便頭也不回地歸入孩子們的游戲隊伍中……也許,,這就是Beeple兒時的樣子,。
Beeple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1981年6月20日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在養(yǎng)老院工作。Beeple出生這年,,IBM公司發(fā)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個人電腦,,等他擁有個人電腦時,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fā)展,。
“我10歲那年,,家里買了第一臺電腦,我對這個方方正正的盒子特別著迷,,覺得它有無限可能,。我最早接觸的軟件Microsoft Paint不過是Windows系統中一個非常基礎的繪圖工具,。從那時起,,我努力嘗試最先進的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每次新技術誕生都代表著新的機遇,。”
1999年,,少年溫克爾曼進入普渡大學修習計算機專業(yè),,同年開始使用索尼迷你攝像機拍攝短片,,次年與童年好友成立了一個實驗性新媒體團體。2003年大學畢業(yè)時,,他開始使用藝名Beeple構建新身份,,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數字音樂、器樂視頻和墻紙海報等,。Beeple的名字源于1980年代一種“丑萌”的絨毛玩具,,“它會發(fā)出‘嗶嗶’聲,還會發(fā)光——但從沒真正流行過,?!?/p>
“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展覽現場,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
從Microsoft Paint,、手持錄影設備到迪士尼動畫軟件,再到Photoshop,、Creative Commons及Cinema 4D,,計算機技術不斷迭代更新,Beeple將這些新興技術和形式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拔乙恢睂⒆约旱淖髌范x為藝術創(chuàng)作,我認為數字藝術是一種可以被納入正式藝術范疇的媒介,,我不太在意藝術是否會成為我的職業(yè),,更關心的是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創(chuàng)作讓我感到快樂,?!?/p>
展覽現場最先呈現的板塊,回溯了Beeple默默無聞時代的各項嘗試:涂鴉手繪,、敘事短片,、海報設計、器樂視頻……“基于Beeple的早期藝術實踐,,我們提出‘數字考古’的概念,。從藝術家的舊工作室出發(fā),通過其20世紀末至今的創(chuàng)作演變,,展示技術如何推動數字藝術的發(fā)展,。”作為此次展覽的藝術顧問,,國際知名策展人漢斯-烏爾里?!W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評價道,“Beeple在科技領域的實驗推動著他運用多元媒介創(chuàng)作,,他重視通過不同傳播媒介使藝術家的概念變得大眾化,,并將創(chuàng)作的開放性作為日常實踐,。”
步入展覽現場屏幕與鏡面環(huán)繞構成的酷炫場域中,,一個近5米高,、20米長的巨型屏幕循環(huán)播放著Beeple創(chuàng)作的《每一天》系列的精選作品——自2007年5月1日起,他堅持每天完成一件新作,,并將之發(fā)布在個人網站上,,迄今為止《每一天》系列已超過6000件作品,而且還在不斷增加……Beeple 的“每一天”是捕捉當下時代精神的視覺日記,,也是他突破自身技能和想象力界限的藝術探索,。
“我決定開啟‘每一天’項目,是受到英國插畫家湯姆·賈德(Tom Judd)的啟發(fā),,他每天創(chuàng)作一幅插畫,,我當時希望繪畫能有進步,所以最初的‘每一天’作品都是手繪,,我自己從中也學到很多,。差不多一年后,我覺得可以嘗試每天渲染一幅作品來學習Cinema 4D,,因此后來的作品都是完全數字化的,。”
起初,,這只是一次旨在精進技藝的不懈堅持,,后來,《每一天》系列成了Beeple捕捉社會百態(tài),、呈現他對各類議題個人化詮釋的手段,,他常將超現實與高度寫實混搭,在奇幻的未來場景中推演當下事件(包括諸多新聞熱點),。在他那些充滿賽博朋克風的數字作品中,,機器與生物并存,特朗普,、希拉里,、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現實人物與皮卡丘,、加菲貓,、玩具總動員、星球大戰(zhàn)等流行文化元素并置——Beeple試圖以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回應數字時代的混亂和反烏托邦,。
“通過藝術來詮釋這些信息,,對我來說是日復一日的無盡挑戰(zhàn)?!边B續(xù)17年日更不斷,,《每一天》系列證明了Beeple持之以恒的決心,,行旅中國期間他仍在創(chuàng)作,展覽開幕當天還在現場完成了《每一天》系列的第6406件作品,,向全球觀眾呈現了一件數字藝術作品“生長”的全過程,。Beeple推了推他的金絲邊眼鏡,微微泛白的鬢角訴說著這個80后工科宅男的勤勉自律,,“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也是我堅持至今的原因,?!?/p>
“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展覽現場,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
“盒子”里孤獨的“人類一號”走向不確定的未來
Beeple的工作室內懸掛著6個電視機屏幕,,全天候不間斷播放著諸如CNN,、FoxNews等各個頻道的全球時事新聞。他的創(chuàng)作深受急速變化的時代的影響,,在《每一天》系列中,,就有多件作品回應當下,同時想象未來,。
2020年10月,菠蘿幣(MEME)橫空出世,,并在群起追捧下急速升值,,許多人受風潮影響裹卷其中。Beeple曾創(chuàng)作隱喻現實的《明日》:畫面中身著白衣如幽靈般的人們排著隊走向一顆“巨型菠蘿”,,在集體無意識中喪失了自我……
“未來無法預測,,正如NFT加密貨幣技術的出現,它本與藝術無關,,卻徹底改變了藝術界,,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未來或許還會發(fā)生更多瘋狂的怪事……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欣賞生活中這些荒謬的奇跡,。”
《每一天:前5000天》以天價落槌后,,Beeple成了數字藝術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他游走于技術與藝術之間,也試圖提升作品維度,,創(chuàng)造全新的視覺秩序,。展覽現場,3個高逾兩米的矩形玻璃柜尤為引人注目,,《人類一號》,、《S.2122》和《指數生長》三件作品,,將迷人的動態(tài)景觀封裝在旋轉的玻璃盒中。提及“讓三維的盒子旋轉起來”的想法,,Beeple坦言,,“因為我自己有兩個10歲不到的孩子,他們是使用iPad長大的一代,,說實話,,讓他們對博物館產生興趣并非易事。我想,,他們更愿意觀看動態(tài)的東西,。”
2021年,,Beeple創(chuàng)作了首件動態(tài)雕塑《人類一號》,,展示了一個身著宇航服的孤獨“旅行者”,永不停歇地走在變幻無窮的虛擬景觀中,?!啊度祟愐惶枴肥且粋€永無止境的旅程,在箱體中行走的人,,代表著它是誕生在元宇宙的第一個數字人,,正在虛擬空間探索世界。但更廣義地說,,這個作品的概念是持續(xù)的變化,,我一直在探索現實世界新的邊界,就像《人類一號》的探索一樣,,我也不知道終點在哪里,,能夠借由展覽讓它演化出新篇章,真令人興奮,?!?/p>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Elias Hassos/圖)
每次展出時,,Beeple都會根據當下議題為“人類一號”開啟一段全新旅程,,箱中人背負的裝備會隨之改變,四肢機械化程度亦不斷加劇,。此次展出《人類一號》,,Beeple以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為靈感?!叭斯ぶ悄艿陌l(fā)展速度令人咋舌,,我難以想象它能達到的高度,哪怕僅僅五年后,但這種未知和可能性正是激發(fā)我靈感和熱情的源泉,?!?/p>
2023年,Beeple參觀德基藝術博物館“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大展后獲得靈感,,創(chuàng)作了一件動態(tài)雕塑《指數生長》:一株巨型花藤旋繞著伸向天空,,無數花朵在其間周而復始地生長、綻放,、凋謝……
Beeple將經典靜物轉化為動態(tài)變化的視覺體驗,,讓自然之美與技術更迭并置?!吨笖瞪L》由基于4個不同基底生成的5個核心圖層組成,,通過編程,Beeple將這5個圖層隨機混合,,每個圖層透明度在0到100之間,,每隔0到30秒隨機變化,從而實時生成多達20億種可能的植物景觀,。這種超高密度的細節(jié)表現,,象征著技術的迅猛突變,也影射了錯綜復雜的現代生活節(jié)奏,。Beeple笑稱,,技術發(fā)展太快,自己的作品兩百年后可能被人視作“洞穴壁畫”,。
在小漢斯看來,,Beeple開創(chuàng)性的結合物質性與數字性的“盒子”作品,是隨著藝術家一生不斷變化的“生命體”,,在這種隨時間變化而不設結局的機制里,隱藏著Beeple對未來的好奇,、對時間的敬意,,以及對技術發(fā)展的樂觀英雄主義。
《人類一號》,,“Beeple:來自人造未來的故事”展覽現場,,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2024
2022年完成的動態(tài)雕塑《S.2122》是Beeple另一件重磅代表作,,呈現了他對于2122年人類社會圖景的設想:在這個被Beeple稱為“城市街區(qū)”的離散世界里,,一座座多單元高層建筑矗立于未來主義的大海上,船只在建筑中穿梭,,飛行器在天空盤旋,,植物附著在高聳入云的建筑上,身著制服的人類在建筑物中往返進出……“我用大量細節(jié)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完整的小世界?!?/p>
《S.2122》里的微觀圖景也會持續(xù)更新——海洋水位會不斷上升,,建筑中的人類會展開應對?!斑@件作品每5年更新一次,,因為我想用更長的尺度框架來探討時間的概念,人們習慣優(yōu)先處理眼前的事,,但氣候變化的問題被推遲,,它常被描述成不那么迫在眉睫的災難?!蓖ㄟ^這件作品,,Beeple試圖提示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同時展現人類生存的堅強意志,?!啊禨.2122》所傳達的信息是關于氣候變化,但它背后的靈感是一種更細致的審視:關于人類如何影響世界,。有種觀點認為人類即將毀滅世界,,我并不贊同,我想傳達出希望的信息:人類將隨著氣候變化繼續(xù)進化,,最終適應并生活在新的生態(tài)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