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日,,甘肅隴南禮縣,,劉家河木偶劇團上山游演祈福(童軍/圖)
木偶約一米高,臉龐上涂抹著濃艷的油彩,,身著戲服,,扎滿紅色絨球的盔頭,大紅大綠的衣袍,,這是甘肅隴南,、陜西漢中一帶秦腔木偶戲的杖頭木偶,色調鮮亮,,一如秦腔之豪放熱烈,。木偶由衣袍里的一根木頭杖撐起,另有兩根連接雙手的手桿,,演出時操縱者一手舉著支撐的“命桿”,,一手拉手桿,讓木偶變幻出身形和動作。
2023年2月9日,,陜西寶雞鳳縣河口鎮(zhèn),,甘肅成縣同樂木偶劇團在演出前排練(童軍/圖)
每年到了觀音誕、春節(jié)等宗教節(jié)慶和傳統(tǒng)節(jié)日,,木偶劇團就得忙碌起來了,。秦嶺山中的村莊多建神廟,道教,、佛教兼有,,舉辦廟會時便請來木偶劇團演幾場。木偶戲又稱“小戲”,,區(qū)別于秦腔演員演出的“大戲”,,木偶戲在服裝、扮相,、道具上成本更低,,演出人數更少,通常在十人左右,,因而演出費用低了許多,。一場木偶戲價格約600至800元,而一場“大戲”則要花費數千元,。
2019年5月12日,,甘肅隴南兩當縣,甘肅徽縣盧金良木偶劇團演員對唱 (童軍/圖)
廟會上演木偶戲,,通常一天唱兩場,,中午、晚上各一,,一場三四個小時,,一天唱下來,劇團演員能拿到100元酬勞,。如今的演員大多是業(yè)余的,,平均年齡五六十歲,從小在鄉(xiāng)里看戲記住了唱腔,,自學自練,再由老師傅點撥點撥,,就能登臺了,。
2023年2月9日,陜西寶雞鳳縣河口鎮(zhèn),,甘肅成縣同樂木偶劇團成員在演出間隙共進午餐(童軍/圖)
有廟會請戲時,,演員們跟著團長外出表演,沒有戲的時候在家務農或打工,一天零工的酬勞差不多也是100元,。團長會更操勞一些,,他們捏著一張秦嶺一帶村莊的廟會排期表,快到日子了就主動打電話詢問,。年景好的時候,,一年能接到上百場演出。近幾年有的劇團一年只能唱十幾場,。
2023年3月11日,,陜西漢中略陽縣西淮壩鎮(zhèn),甘肅成縣同樂木偶劇團受邀前來演出,,為漢中市油菜花旅游節(jié)助興(童軍/圖)
演戲的日子,,劇團一大早就得出門。戲臺子是劇團自己搭的,,棚子,、架子、話筒,、音響要自己帶來安裝,。觀眾席簡單得多,現場找來木板,、磚塊就行,。劇團在村里演出,伙食隨意,,住宿更隨意,,通常被安排在破廟和廢棄的學校里,寬敞的地上搭幾張簡易床或通鋪,。
2023年3月18日,,陜西漢中洋縣,國家非遺項目“漢調桄桄”聲腔傳承人李天明(木偶演員左一)在油菜花地里給村里的年輕人普及非遺知識(童軍/圖)
在廟會唱戲,,先要祭神,。有的村莊神廟在山上,戲臺在山下,。唱戲之前,,劇團成員要舉著木偶成列出巡,在山里走一趟,,一路走一路吹嗩吶,,游演祈福后再下山。村里留下的人少,,祭祀隊伍也顯得冷清,。
2024年4月27日,,甘肅隴南兩當縣楊店村廟會邀請木偶劇團來演出,村民在戲臺前一起做面點吃食(童軍/圖)
2023年5月9日,,甘肅隴南兩當縣,,村民一邊帶娃一邊觀看甘肅徽縣銀杏盧山樂安木偶劇團的演出(童軍/圖)
2023年2月9日,陜西寶雞鳳縣河口鎮(zhèn),,甘肅同樂木偶劇團團長呂海霞(右)教小朋友打鼓(童軍/圖)
2024年1月24日,,甘肅隴南西和縣石堡村,鐵勞鍋夫婦整理木偶戲演出道具,,準備正月里到各村演出(童軍/圖)
2023年2月11日,,陜西寶雞鳳縣河口鎮(zhèn)核桃壩村,甘肅成縣同樂木偶劇團在祈福游演返回途中路過銀昆高速田壩交通樞紐(童軍/圖)
2024年2月16日,,甘肅隴南禮縣,,鐘紫村木偶劇團(原劉河村木偶劇團)成員合影(童軍/圖)
2023年2月19日,甘肅隴南成縣沙壩村,,劉結紅木偶劇團一邊演出,,一邊用手機直播(童軍/圖)
2024年3月17日,甘肅隴南徽縣盧金良木偶劇團演出,,盧金良上六年級的女兒在后臺寫作業(yè)(童軍/圖)
2024年3月16日,,甘肅隴南徽縣吊溝村,大叔抱著鵝從木偶劇團隊伍前經過(童軍/圖)
2024年5月15日,,甘肅隴南兩當縣,,盧金良木偶劇團的演員手持道具準備演出(童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