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彤/圖)
相關報道詳見《變局下的外企職場人:光環(huán)漸褪,,何去何從》
寫《變局下的外企職場人:光環(huán)漸褪,,何去何從》時,,我常會想起此前操作的《重啟人生:35歲后職場人如何應對裁員和轉(zhuǎn)型》。兩篇封面報道相隔半年,,竟有不少遙相呼應之處,。
在《重啟人生》中,,好幾位受訪者談到被裁,,都流露出濃重的悲涼和怨念,。裁員的發(fā)生幾乎都是措手不及的,影響心態(tài)的一個關鍵在于裁員補償是否合理,。比如,,文中的房平和徐海利,自認為對公司鞠躬盡瘁,,可實際得到的裁員賠償都遠低于《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水平(N或N+1),。后者的HR話術更是冰冷,“是你們工作沒做好”,,“如不接受,,勞動仲裁就在隔壁?!?/p>
面對不合理的待遇,部分職場人不惜耗時耗財耗力訴諸勞動仲裁,,大多只為“爭口氣”,,而更多的人選擇忍氣吞聲,甚至因此陷入無盡的內(nèi)耗,。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來因可觀的裁員賠償標準被貼上“良心”標簽的部分外企。我在《外企職場人》一文中的幾位受訪者,,裁員補償普遍在“N+3”或“N+4”的水平,。2024年9月,,思科大連分公司的裁員賠償方案更是引得社交網(wǎng)絡上贊嘆一片。如果被裁者愿意在接到通知后直接離職,,可拿到高達“N+7”的賠償,。
讓我頗有感觸的是,文中遭遇IBM“一刀切”的盧迪,,在文章推送后的留言區(qū)寫道:“雖然被裁,,但依然認為IBM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也許是企業(yè)文化,,也許是人文關懷,,我總結(jié)不出它的吸引力所在,但是它能讓所有離開的人都很懷念,?!?/p>
另一處是《重啟人生》中,在35歲那一年內(nèi)就經(jīng)歷了多次失業(yè)的房平感慨,,自己畢業(yè)時對考公全無興趣,,如今卻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山東老鄉(xiāng)們?yōu)楹文前銦嶂钥季帯?/p>
雖有溫差,但大環(huán)境的涼熱依然是同頻共振的,。這篇稿件發(fā)布后,,兩位久未聯(lián)系的微信好友也發(fā)來鏈接,和我聊起他們的感受,。
一位是此前工作中認識的朋友,,效力于一家全球財富榜前十的美資企業(yè)。她最初還調(diào)侃“希望有一天能被N+4”,,但這份爽朗稍縱即逝,,實話是“中年婦女哪兒能這么容易放棄”。兩年前,,她迎來了自己的二寶,。同為人母,我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另一位是我的研究生同學,。當年畢業(yè),我去了媒體,,他加入了一家全國前五的金融公司,。遙想9年前,媒體就已經(jīng)不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yè)生最主流的職業(yè)選擇了,。他吐槽自己遇到了一個典型的“NPD(自戀人格障礙)”領導,,常常將下屬貶得一無是處。最近他也在考慮“挪動一下”,,可既對求職市場不太樂觀,,也對是否要更改求職方向頗為迷茫,。
內(nèi)心難免有霧霾彌天的日子,是否能喚來一陣大風,,重歸天朗氣清,,因人而異。每次做群像采訪,,我都會遇到幾位樂觀主義者和行動派,。他們在采訪中常常點亮我?!吨貑⑷松分械鸟R穎兵就是其中一位,。幾日前,我偶然刷到了他發(fā)布的近況視頻,。在2023年末,,35歲的程序員馬穎兵被聯(lián)想裁員,此后他賣了43天烤地瓜,,屢屢求職無門后,,開始探索個人軟件外包業(yè)務。據(jù)他最近發(fā)布的那條視頻,,過去七個月間,,他接下了近十個項目,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起名“馬兒飛”,,也開始自己給自己發(fā)工資、交社保,。
同樣面對不確定性,,馬穎兵的樂觀和堅韌,總會給人鼓舞,。動蕩的職場故事還將繼續(xù),。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低沉時,喚來自己的清風,。沒人能給你托底,,唯一的底是你留給自己的樂觀和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