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深海文物保護實驗室,,考古隊員董佳馨(左)和王萬峰在探討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文物的堆積情況(張茂/圖)
2024年10月,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展廳,,408件(套)精美的奇珍異寶大放光彩,,吸引著眾人駐足觀賞。這是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的出水文物,,它們曾經(jīng)在深海1500多米處沉睡了五百多年。
2024年6月2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深海文物保護實驗室,,工作人員運送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出水文物(張茂/圖)
2022年10月,,在距海南三亞市大約150公里處,,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首次被發(fā)現(xiàn),。2023年至2024年,,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lián)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組織實施了三個階段的水下考古調(diào)查,完成遺址的初步探測,、詳細勘測和文物提取工作,。
2023年8月17日,文物保護工作者陳子晗(左)和文洋正在對出水文物進行編號(張茂/圖)
這次深??脊乓饬x重大,,遺存文物數(shù)量龐大、品類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shù)價值,,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2023年8月17日,工作人員李媛使用超景深顯微鏡觀察明青花罐釉面的病害情況(張茂/圖)
在深海中,,考古人員無法用手,,只能借助潛水器的機械手提取文物。為確保文物安全,,科技人員將潛水器過去用的金屬材料機械手替換為柔性材料機械手,,既不損害文物,,又具備足夠的握力。
2024年6月3日,,考古隊員開箱取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出水文物:明素三彩鷺形執(zhí)壺。據(jù)考古隊員介紹,,為了防滑,,在操作瓷器過程中可以不戴手套(張茂/圖)
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從深海成功帶回了瓷器,、金屬器、原木等928件(套)出水文物,,包括琺華貼金鏤空孔雀牡丹紋大罐,、琺華貼金鏤空應龍云海紋梅瓶、琺華綠釉獅子花卉紋大罐……這些出水文物經(jīng)過清洗,、加固,、脫鹽等程序的精心修復,首次展示在公眾面前,。
2024年6月28日,,工作人員吳偉義正在繪制器物圖??脊牌魑锢L圖是考古資料整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以便更加直觀地了解文物紋飾、塑造等工藝(張茂/圖)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shù)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不僅是我國深??脊诺闹卮蟀l(fā)現(xiàn),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填補了我國古代南海離岸航行路線的缺環(huán),,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mào)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2023年8月17日,,工作人員萬鑫(右)和薛亞維對明青花人物故事紋大罐內(nèi)部殘存的水銀進行清洗(張茂/圖)
目前,,兩處沉船遺址后續(xù)還有挖掘、調(diào)查,、文物修復等工作,,展覽采取動態(tài)更新模式,不定期更新深??脊判掳l(fā)現(xiàn),。
2024年6月2日,,考古隊員觀察文物分類脫鹽浸泡情況(張茂/圖)
2024年9月24日,即將展出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出水文物(張茂/圖)
2024年9月26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南區(qū)三層6號展廳,工作人員對上展文物進行最后的位置調(diào)整(張茂/圖)
2024年9月29日,,觀眾觀賞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出水文物:明琺華貼金鏤空孔雀牡丹紋大罐(張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