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模特国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_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_激情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_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_CHINESE国产HD中国熟女_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少妇风流做爰全过程,极品91尤物被啪到呻吟爆白浆喷水,japanese from色系,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下载

極端氣候下,舍不得開空調真的會死人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實習記者 陳詩雨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楊楠 日期: 2024-09-20

在極端氣候的作用下,,開不開空調,、怎么吃藥、喝什么水等生活細節(jié),,對生命健康安全已經構成直接影響,。我們過往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都要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 (本文首發(fā)于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8月23日,,重慶市氣象臺連續(xù)三天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在G50滬渝高速公路重慶江北出入口附近測溫時溫度計“爆表”(視覺中國/圖)

2024年9月8日下午,上海徐家匯氣象測溫站測得最高氣溫超過35°C,,是上海今年第51個高溫日,,刷新歷史紀錄。

就在幾天前,,四川盆地仍在經歷罕見的高溫,連續(xù)多日出現40℃以上的極端酷熱,,自貢,、瀘州、遂寧等多地宣布中小學延遲開學,。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統(tǒng)計,,剛剛過去的2024年夏天(6月-8月)是史上最熱夏天,全球平均氣溫比1991年-2020年同期平均高出0.69℃。而上一個最熱夏天就在2023年,。

全球變暖從來就不只是紙面數據的變化,,我們的身體會直接感受到它的影響——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因熱射病造成死亡,。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闞海東于2018年刊發(fā)在《柳葉刀》上的調查顯示,,中國北方每年夏天因高溫死亡的人數高于南方。這是因為北方升溫速度比南方快,,而長期生活在相對低溫中的北方人對高溫的缺乏準確的判斷和應對,,空調使用意識不強。

在闞海東參與的其他課題中,,研究結果則顯示,,氣溫上升對自殺率有顯著影響,且熱浪可顯著增加因冠心病,、缺血性中風等心肺系統(tǒng)疾病的死亡風險,,而老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往往會更脆弱,。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wèi)生與健康學院黃存瑞的研究指出,,在1980年-2019年,熱浪歸因死亡的負擔增加了4倍,。世界衛(wèi)生組織則估計,,2000-2019年間,全球每年有49萬人死于高溫,。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高溫死亡未能計入官方數字。比如,,許多高溫相關死亡并不是熱射病,,而是高溫給心臟造成壓力——身體需要更強的冷卻動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變得尤為脆弱,。

而在統(tǒng)計數據之外,,臨床醫(yī)生盧輝在醫(yī)院的急診室里更直觀地見證了氣候變化:異常天氣之下,急診出車量明顯增多,。這些看似分散的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中暑,、登革熱、急性關節(jié)炎等等,,其實都可以劃入“氣候敏感性疾病”,。

盧輝在廣東肇慶市一家公立醫(yī)院工作了16年,,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出急診。他于2022年發(fā)起了一項老年群體“氣候適應能力提升”項目,,團隊走訪了肇慶幾家養(yǎng)老院和鄉(xiāng)鎮(zhèn)上的老年家庭,,他們發(fā)現老人們雖然已經明顯感到氣候變化,但仍照往常的習慣生活,。

舉例而言,,盧輝走訪的半數老人都堅信風扇可以撐過酷暑,不開空調,。有一回,,盧輝跟隨救護車到達一個老人的家里時,老人中暑已經失去意識,,只有吊扇吱呀作響,。

最終老人不治身亡,對于50歲以上的患者,,熱射病的死亡率超過70%,。

事實上,當氣溫超過35°C,,風扇就失去了作用,。因為風扇降溫的原理是通過帶動空氣流通,幫助人體散發(fā)熱量,。而當周邊環(huán)境的溫度已經高過了體溫,,熱量散不了,再怎么開風扇也沒用,。

2024年9月6日,,重慶持續(xù)晴熱高溫天氣,銅梁區(qū)南城街道的工作人員為用水困難的居民送水上門(視覺中國/圖)

在這個史上最熱夏天的尾聲,,《南方人物周刊》同盧輝聊了聊高溫給脆弱人群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高溫,保護自身,。以下是對話內容:

風扇不管用了

南方人物周刊:2023年你在廣東鄉(xiāng)鎮(zhèn)做了氣候變化與老年人適應力的調研,,這個調研的主要發(fā)現有什么?

盧輝:很多六七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他們會有長時間感受的對比,發(fā)現天氣越來越熱了,,夏天的時間越來越長,,極端的寒也經常會出現。還有要么是極端的降雨,,要么是極端的干旱,,這種情況較他們年輕的時候明顯不同。

他們也會發(fā)現,,隨著年紀增大,,極端的天氣對他們身體的影響也越來越頻繁。一些老人本身有基礎病,,這種影響也更明顯,。

老人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一樣,運轉了六七十年,,很多零部件老化了,,感知能力會下降,適應能力也不如年輕人,。夏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熱,會出汗,,老人可能待在房間里不太覺得熱,,也不太出汗。敏感度降低了之后,,很容易中暑,。

南方人物周刊:你提到過開空調的例子,在你的調研中,,老年人的空調使用率怎么樣,?

盧輝:空調的普及率在廣東其實是蠻高的了。現在空調也不貴,,很容易普及,,但很多更像一個擺設,一年都開不了幾回,。

在農村,,我們發(fā)現主動會開空調的老人,在人數上不到裝了空調的一半,。很多老人是想省電,、省點錢,有一位日本的法醫(yī)寫過一本叫作《不平等的尸體》的書,,里面有一章節(jié)提到了“孤獨死”,,他說在日本,中暑死亡是“孤獨死”中常見的死因,,原因也在于很多老人家省錢心理在作怪,,不舍得開空調。

有些老人覺得以前這么多年我都是這么過來的,,風扇就能過夏天,。還有些老人家覺得他的身體虛弱,,不能開空調,開了空調會對身體更不好,。這種觀念上的先入為主,,有時候很難改變。

一次我們的救護車接到電話,,到農村去接一個中暑的老人,。山路崎嶇,四周都是房子,,沒什么樹木,,非常不通風。他家中有空調,,但沒開,,只有吊扇在那里吹著。當時老人躺在床上,,渾身濕透,,一測體溫高達40°C,整個人是昏厥的,,神志不清,。

我們當即判斷老人的情況是熱射病。我們僅僅是進到房間都覺得特別悶,,他就一把吊扇這樣轉,,其實起不到什么作用。

到醫(yī)院ICU搶救一段時間之后,,老人一直不見好轉,,家屬就放棄治療了。熱射病的死亡率太高了,,可能達到60%以上,。

南方人物周刊:除了開空調,高溫之下還有什么細節(jié)容易被老人忽視,?

盧輝:喝水習慣也是個問題,。很多老人就喝白開水,覺得白開水比較好,,但是白開水缺少電解質,。高溫會導致身體脫水,既要補充水分,,也要補充電解質,。

有的老人習慣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其實這時已經是缺水的狀態(tài)了,,還有些老人會選擇時段喝水,,白天喝一點水,,晚上就不喝水了,因為擔心尿頻起夜,。但是如果在“熱夜”的情況下,,老人出汗,,水分又補充不夠,,非常容易導致中暑或其他問題。

還有些老人會喝濃茶,、喝酒,。其實濃茶、酒精類,、咖啡類也是不適合的,,會導致脫水。特別是咖啡類,,它本身又利尿,、又興奮中樞,更容易導致水分丟失,。有一部分老人家喜歡喝酒,,他說要補充水分,酒也是水,,喝多點酒不就行了,?但喝酒不是,反倒會加重脫水,。

南方人物周刊:不同老年人之間的氣候適應能力是否會有差異,?

盧輝:有沒有基礎病是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老慢支這類基礎病,就非常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另外,,像肇慶農村地區(qū)有很多獨居老人。他們說年輕人基本上都去到珠三角,,像深圳,、廣州、佛山打工,,只剩下他們,。獨居也會導致他們的氣候適應能力明顯下降,沒有人幫助他們去應對,。

很多老人由于自身疾病或者部分失能,,像殘障或者視力模糊,、耳背,會讓老人很少去戶外,,與人交往時間少,,信息獲取渠道也就少一些。有時候極端天氣來了,,比如說有橙色的,、紅色的高溫預警,或者是臺風,、暴雨這一類的情況,,他們獲知信息,或者提前應對的速度相對會緩慢一些,。

就算知道了高溫預警,,但這對普通公眾到底意味著什么,其實還是不太明確,。比如說橙色的預警或者紅色的高溫預警,,我們聽了可能覺得很嚴重,但到底對健康的影響會有多大,,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措施,,其實還是不太了解。

除此之外,,老人的經濟條件,、認知水平影響也挺大的。我所接觸的多是農村老人,,多是初中或小學文化,,經濟條件也不好,對氣候變化的調整和適應也更難,。

有個例子是一位不肯去養(yǎng)老院,、要待在自己小平房里的老人。他有120的電話,,天氣變化后,,腰腿痛、關節(jié)炎容易發(fā)作,,他就會直接叫120把他接到醫(yī)院,,調養(yǎng)一段時間,沒那么痛了再回家,。如果天氣再變化一下,,又不舒服了,他會再到醫(yī)院,所以一年有好多回,,要接他來醫(yī)院住院,。

盧輝在養(yǎng)老院調研時與退休老人交談(受訪者提供/圖)

高溫熱浪指南要更細

南方人物周刊:你們團隊編寫的《高溫熱浪老年人健康防護手冊》提到,高溫天氣時服用特定藥物可能會增加中暑的風險,。這點似乎少有人提到,,能具體說說么?

盧輝:我們臨床醫(yī)師平常在開藥的時候主要考慮病人的病情,,對癥下藥,,一般來說不會考慮到病人吃了會不會中暑,因為考慮太多東西你就開不了藥了,。(

訪談過程中,,老人也會反問我們,比如吃了某些降壓藥,,好像也沒有去外面待太長時間就中暑了?;蛘邽槭裁赐瑯迎h(huán)境,,自己不中暑,老伴吃了精神類藥物,,就會容易中暑,。

常見的有兩大類藥物確實會誘發(fā)、加重中暑,。一類是促進身體排液的藥物,,比如老人經常用的利尿降壓藥有促進尿液排出的效果,或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也會促進發(fā)汗,。人體在夏天出汗相當于一個水龍頭在排水,,利尿劑也在排水,同時還把血管里一些重要的電解質()也一起排出,。又發(fā)汗又利尿,,就導致中暑的風險增加。

還有小孩大人都常吃的解熱鎮(zhèn)痛藥,,比如美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它在退熱的同時也會大量發(fā)汗,,造成人體水分和鉀等電解質的流失,,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可能造成中暑,。

另外一類是部分精神類藥物,,比如氯丙嗪、奮乃靜等,它會抑制我們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這是讓我們體溫維持在一定區(qū)間內的神經結構,。而吃這類精神類藥物則會干擾到我們的中樞的工作,導致體溫調節(jié)失靈,,不會隨外界環(huán)境而變化,。在炎熱的夏季服用會導致體溫升高,也容易造成中暑,。

遇到這種情況,,一個是可以調節(jié)藥量,一個是要提前干預,。夏天服用利尿的降壓藥,,你要提前補充水分、電解質,,或者是換一個降壓藥,。原來可能喝一杯水即可,那現在吃了這個藥,,一杯水可能都不夠,,就得再多補充兩杯,而且還得補充一些電解質,,或者椰子水這一類天然的電解質飲料,。

南方人物周刊:很多學者提到,需要構建極端天氣事件健康風險預警技術體系,,在你看來當前的氣象預警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改善,?

盧輝:我國每年都會發(fā)高溫熱浪指南,但這還是有點泛,。之前我們開過很多交流會,,不少人提到,如果能夠在氣象預警里面,,把一些具體情況,、詳細建議列出來會比較好。比如說公眾在紅色高溫預警時需準備的物品清單,,或者需要預防什么樣的情況,。

另外,我覺得預警要細化到不同人群,。比如說紅色預警的時候,,老年人、兒童,、戶外工作的人,,他們要注意一些什么,要準備些什么,可能會受到怎么樣的影響,。

比如對于戶外活動的人群來說,,要告知這個城市會提供哪幾個納涼點、補充水分的點,,哪些地方相對陰涼,。這能幫助大家選擇出行的路段。也希望能詳細到大概什么時間段最熱,,建議這些時間段盡量不要出門,。

南方人物周刊:針對老人而言,這樣的預警體系有什么努力的方向,?

盧輝:對老年人群,,要更加詳細地跟他們講講高溫會導致的健康問題。比如說現在是紅色預警,,高血壓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容易受到影響,,以及有些藥物可能會誘發(fā)中暑。

國外有些城市的綠色屋頂,、防暑設施,、納涼點和補充水分設施的設計都值得我們借鑒。廣州的千禾社區(qū)公益基金會在做“氣候韌性的社區(qū)”的建設,,邀請了醫(yī)療、野生救援,、應急減災等專業(yè)人員,,加上社區(qū)的志愿者,做一些防治手冊和社區(qū)范圍內的科普行動,。

目前有一些機構希望通過穿戴設備,,監(jiān)測老人的血壓、心率,、體溫,,在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就能提前感知他們的健康體征,有針對性地預防問題,。因為基層醫(yī)務人員的診斷能力,、治療水平也良莠不齊,還有一個方向是通過人工智能結合氣象數據,,輔助基層醫(yī)生診斷和治療,。

在氣候與健康的科普培訓活動中,盧輝(左)指導護理人員做胸外心臟按壓(受訪者提供/圖)

無人能幸免

南方人物周刊:你提到對于氣候變化,,存在“認知和感知錯配”的情況,,能否解釋下其中的含義?

盧輝:很多坐在辦公室的人很關心氣候議題,但我們在空調房內,,受氣候變化影響是最小的,,也有更多知識和技能去應對極端氣候。

而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比較大的人,,比如老人,、戶外工作者,他們迫切需要獲取適應氣候變化的知識,,卻被排除在知識圈層之外,。

坐在辦公室的人對氣候變化有認知,但缺乏感知,,而老年人群體或戶外工作者對氣候變化有感知,,但缺乏認知。這種錯配造成那些最需要保護的人,,他們反而了解比較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少。如果要開展氣候適應行動,,卻沒有考慮到這類人群的特點,,效果不會太好。

比如要提升老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特別是部分失能老人,,不能去靠他們自身,而要提升他們的家人,,或者護理他們的工作人員,、志愿者的能力。

南方人物周刊:說到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的關聯(lián),,一個很關鍵的概念是“氣候敏感性疾病”,,什么樣的病例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

盧輝:醫(yī)學上將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疾病稱為“氣候敏感性疾病”,,涵蓋范圍很廣,,比如登革熱、流感等傳染性疾病,,以及哮喘,、中暑等非傳染性疾病。

現在是夏季,,與炎熱相關的疾病比較多,,常見的是中暑類疾病。像今年印度的選舉期間,,出現了大量選民和官員中暑死亡,,日本7月的“猛暑日”,,老人家死亡的病例也特別多。

除了我們常說的中暑,,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關節(jié)炎等慢性病受氣候變化影響比較大,。夏天高溫時,,人體水分蒸發(fā)快,血液的濃度,、粘稠度也就會隨之改變,,導致血流容易堵塞。如果堵在腦血管,,就是腦梗塞,,如果是堵在心臟冠狀動脈等細小的血管,那就是心梗,。

而氣候變暖,,花期延長,花粉的過敏季也隨之延長,,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患的者癥狀會更加嚴重,。

精神疾病也會受影響。高溫導致人體里中樞系統(tǒng)的五羥色胺等內分泌激素增多,,會導致暴力傾向,。韓國一份以幾十萬病例為樣本的報告顯示,高溫天氣增加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和情緒,,自殺,、他殺和暴力事件也會隨之增加。最直觀的感受是夏天特別熱的時候,,醫(yī)院接到打架斗毆傷害的門診量就會多一些。

在我看來,,有時候老人心理受到了氣候影響,,但外界比較難診斷出。像長期的陰雨天氣,,老人待在室內不見陽光不出門,,就躺著,不理人,,也不怎么吃東西,,就慢慢這樣消瘦。而且躺在床上時間長了,,有肺炎的老人可能痰就排不出去,,或者是長了壓瘡,。

氣候變化影響疾病不單單與熱相關,也與冷相關,。廣東這邊以往很少下雪或下霜,,碰到突然的降溫寒潮,有咳喘,、老慢支這類呼吸疾病的老人家,,病情會明顯地加重,還會急性發(fā)作,。這是因為冷空氣導致氣道痙攣收縮,,痰很多就堵在那里排不出來,導致咳喘加重,。

南方人物周刊:日夜復合熱與單純熱浪的區(qū)別是什么,,只是高溫時間的延長嗎?

盧輝:熱浪是指連續(xù)幾天氣溫都超過了35°C,,可能白天很熱,,但是晚上涼快。而日夜復合熱則是一整天的熱,,夜晚也在熱,。

晚上也熱了之后,我們的人體得不到休息,。像一臺車,,如果你白天一直開,但是你晚上停下來休息好了,,第二天還能繼續(xù)開,。在日夜復合熱的情況下,人體白天已經承受了這種超負荷的熱,,晚上又得不到休息,,繼續(xù)運轉,再超負荷,,那就會導致疾病,,失眠、焦慮也都比較容易發(fā)生,。

南方人物周刊:除了老年人,,氣候變化還對其他哪些群體影響比較大?

盧輝:對孕婦,、兒童,、戶外工作者、有基礎疾病的人,、殘障人士的影響都蠻大的,。

中國有8500萬以上的殘障人士,,他們不僅會在生理上受到氣候變化影響,他們的無障礙出行也會受到影響,。

炎熱天氣下,,路上缺少遮陰處。暴雨,、臺風天氣阻礙他們出行,。待在室內時間長了,他們也可能有心理方面的疾患,。

還有壓瘡的問題,,輪椅人士有很多都用紙尿片,熱天出汗增多,,導致他們壓瘡發(fā)生的頻率和程度增加,。

除了這些人群,年輕人也有可能變成脆弱人群,。像2022年鄭州暴雨,,普通公眾也都變成了脆弱人群。隨著極端天氣的常態(tài)化,,你我都可能變得很脆弱,。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1期 總第831期
出版時間:2025年05月12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lián)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