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圖)
王紹強
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中國藝術家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廣東美術館的誕生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嶺南畫派的發(fā)源地,,廣東人民對美術文化的需求似乎萌生得更早一些。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沒有正式的展館,,一些美術展覽可能在圖書館、文化館或者某些??圃盒U钩?。比較正式的展覽需要向廣州文化公園、廣東省博物館等租借場地,。廣東美術界迫切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美術館,。1983年,《美協(xié)廣東分會關于今后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初步計劃》提出了“爭取兩三年內建成‘廣東省美術展覽廳’”的計劃,。1985年7月18日,,在廣東美協(xié)第三次美代會閉幕式上,,時任副主席湯小銘宣讀了《籌建廣東藝術博覽中心倡議書》,,正式公開提出希望有一個可以展覽、收藏,、存儲廣東美術藝術品的場館,。
在各方呼吁和支持下,1988年,,廣東美術館項目正式立項,,選址二沙島,,于1990年12月28日正式奠基動工。王紹強記得,,當時建筑的設計方——廣州市設計院還請教過貝聿銘先生應該怎么建,?“因為大家建美術館都沒有經驗,需要多大的地方,?怎么做,?其實大家心里都沒有數?!?/p>
經過將近7年的建設,,廣東美術館終于在1997年11月28日落成開館?!皬V東美術館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動建設的,凝聚了老一代美術家前輩的心血,。廣東美術館的建立是我們國家——特別是廣東省——(的美術館)邁向現代美術館的一個里程碑,。”現在提起來,,王紹強依然有些激動,,“當時在全國的影響非常大。建筑做得非常好,,它有東方庭院建筑風格的感覺,,注重光影,包括自然共生的理念,。二十多年過去了,,它還是非常美,還是一個很經典的建筑,?!?/p>
2022年9月,廣州市越秀區(qū)政府向館方發(fā)出預先保護通知,,廣東美術館成為廣州首例具有保護價值的現代主義美術館建筑,。
“我們這一代都是伴著廣東美術館成長起來的?!蓖踅B強跟很多同學通過美術館的展覽開闊了視野,,認知了藝術的規(guī)律,也受到一些藝術家創(chuàng)作觀念的影響,?!叭缃駨V東美術館影響了幾代人。我們也希望繼續(xù)把展覽做好,,把公共教育的層面做細,,把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繼續(xù)服務廣大的市民朋友、觀眾朋友,,不斷努力,,令到廣東美術館成為我們老百姓心中的藝術殿堂?!?/p>
王紹強介紹,,自成立以來,廣東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舉辦過近千場展覽,,創(chuàng)設并舉辦了7屆“廣州三年展”,。“我們舉辦過許許多多的展覽,,也迎接過無數的觀眾,。收藏也很豐碩,現在有4萬多件的藏品,,在省級美術館里面也是領先的,。我們作為曾經在這里奮斗過或現在還在奮斗的美術館人,還是很驕傲的,?!?/p>
2023年,“化作通變——第七屆廣州三年展”展覽現場(受訪者提供/圖)
“做老師對我來說是蠻好的職業(yè)”
身兼美術館館長,、藝術家,、策展人、教育家等多重身份,,王紹強覺得最自在的還是做藝術家,。“做藝術家,,能夠一個人在工作室里面進行創(chuàng)作,,這肯定是從小就夢想的狀態(tài)。但是人總歸是放在社會里,,從社會的角度來講,,還是作為教育者的身份比較符合我?!?/p>
“藝術創(chuàng)作的整個過程,,它是一個寂寞又能夠回歸自己內心的過程,個體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是自由的,。因為我們日常工作繁忙,,更加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空間,。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付出,,為藝術家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市民和觀眾服務,,以前在大學主要是培養(yǎng)人才,。唯獨創(chuàng)作是自己內心的自由,每個人到了一定年紀,,都希望能夠找回我們失去的一面,。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補償!”
1994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王紹強從上海來到廣州,,彼時廣東美術館還在建設。由于分配的單位不對口,,王紹強轉到廣東省文聯(lián)屬下的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但也只做了半年就辭職。辭職后王紹強四處旅行,,回程接到廣州美術學院的電話,,請他到廣州美術學院任代課老師。
從那以后,,王紹強就成了廣州美術學院的一名老師,。2000年,他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yè)后正式留校當老師,,一直做到視覺藝術設計學院的院長?!八闶菆A了小時候讀書的夢,,這個圓夢的過程是很完美的?!?/p>
從1995年算起,,王紹強在廣州美術學院教了整整20年書。他教過工藝美術,、展示,、平面設計、寫生采風課,、設計史,、設計理論,很多講義都被整理成書籍出版,?!敖虝o我?guī)硐到y(tǒng)性的思維,還有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北M管現在仍然身兼幾所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但王紹強還是很懷念做全職老師的時候,,“很單純,,又能夠深入地做研究。做老師對我來說是蠻好的職業(yè),?!?/p>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學畫畫,、讀美術學院,,最大的愿望就是留校做老師,留校做老師就想干到退休,?!蓖踅B強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離開教師崗位,走向另一個舞臺,。
二沙島廣東美術館外觀(受訪者提供/圖)
怎么才能讓年輕人來看展
2015年11月,,王紹強調任廣東美術館,雖然不舍得廣州美術學院的同事和學生,,“但人總是要往前走,,總是要有所改變的?!?/p>
只身一人來到廣東美術館,,王紹強有些迷茫,團隊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性質的轉變對他來說是重大的轉變,。“在大學做老師很單純,,整天都在圍墻里面工作,。來到美術館變成社會性很強,要面對觀眾,、面對社會,,跟在大學完全不一樣?!?/p>
王紹強接手的時候,,廣東美術館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力,但“要建立工作團隊,,要規(guī)劃學術方向,,既要跟以前有傳承,,又要適合當下的時代要求,還要有新的突破,,這些都很難,。”
王紹強的學術經驗很快就派上用場,,他懂得空間的改造,、建筑學的關系和環(huán)境的營造,,了解人對視覺的感受,。“我覺得美術館的美,,要讓公眾在無意中感受到,。”基于這個理念,,王紹強和團隊著手對場館的園林,、空間和燈光做一些微小而有效的改造。原來廣東美術館外圍沒有燈光,,到了晚上是整個二沙島最黑的建筑,。改造之后,到晚上可以看到一個溫馨恬靜的美術館,。王紹強認為,,舒適的環(huán)境會讓人感受到溫暖與美。
廣東美術館的二樓原來有一個層高較低,、空調不足的空間,,很多藝術家都不愿去那里做展覽。王紹強將它進行改造,,命名為“7號空間”,,面向三十到四十來歲的剛剛成長起來又缺少展出平臺的藝術家,邀請了一批有權威,、有見解,、有影響力的學者來提名,目前已經做了超過30個展覽——在合理利用展館空間的同時,,也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了展出的平臺和機會,。
為了爭取年輕的觀眾來看展,團隊花費了很大的力氣研究觀眾的心理,?!澳贻p人對新的事物、對美的感受都很敏感,。你敲鑼打鼓叫他來他不一定會來,,但是他會通過傳播體系,、通過自媒體(被吸引過來)。如果一個展覽有一種美的感覺,、一種當代性,,有能夠直指他內心的東西,你不叫他,,他也會來,。”
2023年第七屆廣州三年展,,累計有近50萬名觀眾進入廣東美術館參觀,。“來館里看展的觀眾多了,,年輕人多了,,小朋友也多了。有時候下大雨,,觀眾還在廣場排隊,,排到廣東華僑博物館,排到路邊去,。這種場面對于一個藝術管理者,、一個美術館的館長來說,是最大的安慰,?!?/p>
白鵝潭廣東美術館新館(受訪者提供/圖)
王紹強總結經驗說,“為什么有些展覽年輕人會大排長龍,?他會感受到我們對藝術的基本的呈現,,能打動他。對于美術館的管理者也好,,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也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服務好觀眾,如何讓公眾看到展覽后有所收獲,、有所感染,、有所影響?!?/p>
經過八年的磨練,,廣東美術館的團隊也成長起來了?!艾F在全國也好,,我們省里也好,美術館事業(yè)發(fā)展得很快,,但人才還是缺的,,特別是缺高級管理人才,。最近八年跟我一起進出美術館的同事,有些已經成長為管理者?,F在我覺得最有自信的就是我們已經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團隊,。我們的人才成長起來了?!?/p>
作為一所免費向社會開放的省級國家重點美術館,,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國際友人都可以無障礙地進入展館,。“我們在策劃展覽的時候,,首先是帶有一種藝術的理想,,還有對審美的基本判斷,,盡可能讓觀眾來到我們美術館的時候能有所收獲,。我們在策劃展覽時總希望能夠深入淺出,在展覽的時候用盡可能多的手段——比如說講解公共教育的一些活動,、創(chuàng)作的說明,、互聯(lián)網的傳播——讓觀眾可以從多個角度來了解藝術。但是我們也不可能什么都把它講清楚,。我們希望藝術還是要讓觀眾用內心去感受,,去感悟?!?/p>
作為館長,,王紹強有一個理念:觀眾可以看不懂,但是不能說沒見過,。有些藝術家的作品,,王紹強也要交流過才知道藝術家的想法,但他希望觀眾來到美術館以后,,可以知道藝術家在想什么,、做什么,用什么材料,、用什么觀念,、用什么媒介、用什么空間關系來呈現自己的想法,?!拔矣X得公眾不一定說什么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但是潛移默化會形成一種(判斷力),,對藝術欣賞能上一個臺階,,視野會更加開闊,。”
“如果跟全國其他省的美術館有所區(qū)別的話,,我覺得廣東美術館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有一套學術體系,。我們每次做展覽,它的學術影響力會不斷地疊加,。比如說我們這幾年,,一方面繼承美術館長期以來一些重要的學術品牌,包括對廣州三年展的堅持,,對攝影,、影像的持續(xù)性地展覽和研究?!?024年,,王紹強策劃在廣東美術館舉辦首屆“廣州設計三年展”。
成立于1997年的廣東美術館曾經是廣州地標,,也是廣東省的文化地標,,舉辦過許許多多國內外名家的展覽,也迎接過許許多多的美術愛好者,。經歷了26年的洗禮,,館舍變得陳舊,部分設備設施老化,,當年的建筑標準已經滿足不了現在一些展覽的需求,。近年來,重建廣東美術館的呼聲日漸高漲,。
為了避免重復建設,,2018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合并建設,,選址于荔灣區(qū)白鵝潭。整個綜合體命名為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于2019年12月27日正式奠基,。截至2023年12月,工程已接近尾聲,,2024年將正式開館,。
廣東美術館的展覽(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圖)
再造廣東美術館
南方人物周刊: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來建一個新美術館?
王紹強:廣東在全國美術方面是個大省,,現在廣東美術館超負荷運營,,展覽的頻率太高,,而且展覽任務太重,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研究,、收藏,、公共教育等需求。新美術館的建設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正好趕上了文化強省建設的契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新的美術館就提上了日程,。
南方人物周刊: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是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這是基于什么樣的策略和定位?
王紹強:“三館合一”的建設是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度規(guī)劃,。我個人的理解是希望能夠形成一個博物館群,,各個館的觀眾可以資源共享,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公共資源,。三館或多館的聯(lián)建目前在全國也是一個趨勢?,F在我們三館的落成,,可能會在南方甚至全國有一種引領性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節(jié)約管理成本,,能夠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滿足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南方人物周刊:新館是一個什么樣的規(guī)模,?
王紹強:“三館合一”的總面積是14.2萬多平方(米),,廣東美術館大概約占70%左右。新廣東美術館不算公共空間的實際使用面積大概是6萬平方(米),,所以“三館合一”是以美術館為主體的綜合體,。
南方人物周刊:作為普通的觀眾來說,在新館他們可以享受到哪些跟舊館不一樣的服務,?
王紹強:新美術館肯定是比老美術館更加完善,,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會讓你感到驚喜,。比如說新美術館的休閑空間更多,,觀眾可以坐下來看看書,喝杯咖啡,,甚至可以約一些朋友在這里聚會,、吃個簡餐,,這些配套都有。整個建筑里面有很多休閑露臺,,看完展覽后可以在戶外休息,,加上有面積很大的江面廣場,會給市民和觀眾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
南方人物周刊:現在的互聯(lián)網已經很發(fā)達,,AI繪畫得到廣泛應用,在新館的建設和設計當中,,怎樣體現科技與未來的因素,?
王紹強:新館科技含量會更高、服務體系也會更大,。展覽的內容可能也會借助一些新的手段,,比如說可能有一個展廳只是做科技的藝術,包括沉浸式的展覽,,可能對年輕的觀眾會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我們的三年展對藝術規(guī)律的探索也沒有停止,,也會探索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包括在教學里面的關系。
但是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說,,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個個體勞作的過程,。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科技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更多地保留一些勞作型的創(chuàng)作,,保留有藝術溫度的創(chuàng)作,,不會一邊倒地全部作為科技展覽的場所。
南方人物周刊:廣東美術館保存了很多“老廣”共同的記憶,,現在新館的建設快完成了,,舊館會怎么樣處理?
王紹強:新館的建設現在很順利,,按照規(guī)劃應該是2024年中開館,。國際性的大展、全國性的大展,、我們眾多品牌的展覽會放在新館,。
現在舊美術館里面的設備、設施老化嚴重,,有些建筑的標準已不能達到當下的要求,。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給老館做系統(tǒng)性的維修,用一種新的姿態(tài)重新迎接我們的觀眾。
舊館跟新館以后將會錯位發(fā)展,,新館面對當下跟未來,,舊館更多是做20世紀以來嶺南名家的展覽。觀眾,、市民包括外來的朋友來到二沙島廣東美術館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廣東藝術家的作品,,(體會)它的藝術思想,了解廣東過去歷史的輝煌,。二沙島舊館聚焦廣東的近現代藝術,,新館聚焦當代美術、國際美術的研究以及大型展覽的呈現,。兩個館定位不同,,但都是服務于美術強省、文化強省的建設,,各自發(fā)揮作用,。
南方人物周刊:新廣東美術館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展館?
王紹強:新美術館的體量巨大,,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綜合藝術中心,。大灣區(qū)是我們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很重要的構成部分,(國家)賦予“大灣區(qū)藝術中心”很大的歷史責任,?!按鬄硡^(qū)藝術中心”肩負著國家的文化戰(zhàn)略、廣東省文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同時也有服務大灣區(qū)的任務,。我們希望新美術館能夠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助推文化強省建設,,能夠帶動整個區(qū)域的發(fā)展,,同時能夠連接世界、走在全國美術館的前列,。
(參考文獻:《見證30年:廣東美術敘事史的幾個關鍵詞》《拓荒前行,追遠歷新:廣東美術館開館22周年》《文化巨輪揚帆起,!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明年開放打卡》《廣東美術館被列入預保護或入選改革開放優(yōu)秀建筑,、歷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