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賣布的攤位(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月亮還掛在天上,,照著屋檐的白雪,,雞已經在打鳴了,,伴隨著狗吠和遠處的深藍色的天空,,汽笛聲響起,,從周圍村鎮(zhèn)來趕集出攤兒的第一批商販已經抵達,。
村莊的一天總是開始得很早,,春節(jié)的集市尤其如此,。
天還沒亮,,賣豆腐的姚姐已經起床,,不需要鬧鐘,多年的習慣已經讓她能在凌晨5點鐘自動醒來,。穿上一件鮮艷的紅襖,,涂上口紅,畫了個妝,,臉頰處的腮紅下手重了些,,紅彤彤的有些喜感,但已經顧不上那么多了,,她要驅車半個多小時,,趕往有集市的這個村莊,占一個最佳位置,。她把前一晚做好的豆腐摞在一起,,19筐整整齊齊地擺在三輪車上,出發(fā)了,。
買糖葫蘆(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凌晨6點半,,她抵達集市,順利“占領”了這個村莊的最中心——集市的丁字路口,,車來人往總要經過她這兒,,有人調侃著喊她:“豆腐西施來啦!”她則用大喇叭吆喝著回應:“賣豆腐,,豆腐皮兒哩,!”
斜對面賣衣服的何姐也已經抵達,她家不遠,就在本村,,但賣衣服的攤位更復雜,,需要忙活1個多小時才能擺好一個像樣的攤位。地上放著一捆鋼管,,車里躺著幾十個穿著衣服的塑膠“模特”,,等她一個人把鋼管組裝好,把“模特”一個個,、一排排掛上鋼架后,,天已經亮了。
賣鞋的老張到了,,還有賣糖葫蘆的,、賣魚的、賣年畫的……攤販各就各位,,集市熱鬧了起來,,村民也漸漸變多了。來逛集市的人大多都認識,,“回來了,?”何姐問一位路過的人,“對,,剛回,。”對方答,。人們的對話大抵如此,。
何姐在集市賣衣服近20年,每個村的集市通常3~5天一次,,所以她就在附近的多個村鎮(zhèn)之間來回跑,,只要想出攤兒,每天都有集可以去,,只是近三年生意不好,,出攤兒的頻率也在下降,“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最多時能掙個一兩千,,現(xiàn)在能有一兩百就不錯了?!彼貞浺郧?,攤位競爭很激烈,家家生意都好,,誰起來得早誰擺攤,,占到好位置十分重要,,那時候的集市往往持續(xù)一天,后來就變成只有一上午,,吃罷中午飯就沒生意了,。
村醫(yī)何守孔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之前有疫情不讓出攤,外邊兒的人過不來,,外村也去不了?,F(xiàn)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買,,這些東西也就慢慢淘汰了,。”她提起,,生意差的時候一天還有過收入只有二三十塊錢,,有時候就干脆不出攤兒了。她現(xiàn)在已經不再進新貨,,希望能把手上的貨品先賣出去,。臨近春節(jié),村里的人越來越多,,生活漸漸恢復,,她才開始重新來到集市,希望趁著此時多賣一些——畢竟好久沒這么熱鬧了,。
在奧密克戎襲卷鄉(xiāng)村的這段時間,,整個村莊陷入了寂靜,賣鞋的老張也已經1個月沒有出現(xiàn)在集市了,。
村醫(yī)何守孔才剛剛閑下來,,他的村衛(wèi)生站甚至還沒來得及收拾,輸液的鐵架擺放在椅子旁,,近幾日,,已經少有人來看病,只是偶爾有人來買感冒藥,,屋子空蕩蕩的,。他得知我的來意,想換上白大褂,,卻發(fā)現(xiàn)因沒來得及洗,,衣角還沾著灰塵。他有些不好意思,,到樓上換了件新衣,。
空蕩蕩的村衛(wèi)生室(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歲末,他經歷了從業(yè)四十多年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村級衛(wèi)生系統(tǒng)在疫情中的鄉(xiāng)村起到了很大作用,。凌晨5點多,,開始有病人在樓下喊,一直忙碌到晚上11點鐘,。他發(fā)燒38度5還要堅持給村民們看病,,有天實在扛不住也只停了一個上午,下午便爬了起來,。
“沒有辦法,,從事這一行,他們都在喊‘給我們看看吧’,,我下午必須要起來,。”何守孔今年68歲,,父親也是老中醫(yī),,他不到20歲就從事了這行,2005年回村做了村醫(yī),?!澳菚r候你們還都是個小孩呢?!彼Φ?。
衛(wèi)生室座位不夠,后來的全都站著,,有時候要等上兩個小時才能排上輸液的隊伍,,有的就只能讓他們先回去。那段時間,,配藥室的藥水箱總是堆得很滿,,因為之前購買的藥充足,沒有出現(xiàn)藥品斷供的情況,,但仍需要每天去采購補充藥品,,因為一次買不了太多,藥企也都很緊張,,每次只能采購一點點,。
對于重癥患者,只能讓他們去鄉(xiāng)醫(yī)院,、去縣里或市區(qū),。“有輕癥有重癥,,每個人都不一樣,,大部分兩三天會有好轉,重癥還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焙问乜渍f,,有位重癥老人到現(xiàn)在還在市區(qū)醫(yī)院沒有回來。
麥垛(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度過了難熬的歲末,,村莊下了新年的第一場大雪,。
這個河南中部偏東的小村莊蘇醒了過來,人們打開大門,,清掃門口的積雪,,小朋友堆起了雪人。太陽升起,,雪開始慢慢融化,,屋檐如下雨一般。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劉強和村民們一起做起了村播,,“陽過”之后,,他的創(chuàng)業(yè)也正式開始了。鎮(zhèn)上的粉條在周邊很出名,,粉條和紅薯粉是家鄉(xiāng)特產,他想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把家鄉(xiāng)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捌鋵嵰彩黔h(huán)境不好,之前在廣東做女裝,,開淘寶和天貓店,,家里有小孩,父母也老了,,要是能在家里掙錢又能帶動一方經濟就更好了,,其實這就是最真實的想法?!彼f,。
在廣東做服裝電商越來越難,近兩年工廠也常面臨招工難,,“招人多怕接不到訂單,,訂單來了,又招不來臨時工,,現(xiàn)在去人才市場,,招工的人比應招的人還要多?!眲娞岬?。
劉強團隊里有位主播是村里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從開播開始,,一天都沒有停下來,。這位老太太之前自己在家開直播,,不帶貨,就是在網上找人聊天,,自己每天下午1點半開播,,竟堅持了半年。
村民選購春聯(lián)(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起步總是艱難的,,劉強想起自己2016年最早開始做服裝電商時,,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翻看旺旺,“睡覺別人喊不醒我,,但是旺旺的叮咚聲一響,,立馬就醒了?!眲娪浀卯斈曜约嘿u出第一單的時刻,,緊張又興奮,“那是超乎賺錢的快樂,,是做成功了一件事的激動,。”
賣鞋的人(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村口集市越來越熱鬧了,,人們帶著新年的希望買年畫,、買對聯(lián)、買魚,、買新衣……或許因為人們紛紛從外地的回來,,用電量劇增,村里突然停電斷網了一陣子,。
正在直播的老人(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圖)
夜晚,,有人家放起了煙花,走在路上的人們回頭欣賞,,“放花啦”,,小孩子興奮地叫喊道。煙花穿過干枯的樹枝,,穿過空曠的矮房,,綻放在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