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人世間》這部劇很火,,豆瓣評分高,,我看了前十集后不以為然,覺得時代濾鏡重,,上山下鄉(xiāng)拍得太歡樂了,,沒有苦。編輯靜茹看完整部劇又推薦說,,后面的家庭戲份好看,,能看出編劇功力。
我拖到5月份才再次打開,,看到十幾集果然漸入佳境,。我尤其喜歡過年的群戲,周家給親家送禮,,打掃了屋子等著對方來拜年,,沒等到,發(fā)現(xiàn)送過去的茶葉又被秘書誤送回來了,。周父和兒子,、周家兩兄弟、周秉義和省長丈人之間的矛盾,,一個個顯現(xiàn),,一個個解,不知不覺,,幾集已經過去了,。
王海鸰寫家庭戲好看。這次為了采訪我重看《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感嘆那時候的電視劇,,短小精悍,攝影,、收音有粗糙生澀處,,但大家住胡同、用痰盂,,比后來的都市劇樣板間真實很多;人物也更有灰度,,沖突有鋪墊,,結尾也不給出答案,。
《人世間》放在中國電視史上,可能算不得最出色,,但在近年的電視市場環(huán)境里,,應當算佳作。采訪時我問王海鸰,,感覺《人世間》比她的前作都要溫暖,。她說,一個是時代背景緣故,,想表現(xiàn)面對苦難時的樂觀一面,;還有一個,她本人有點“盲目自信”,,受到打擊反而沉靜,、越發(fā)要做事——這從她的人生經歷也可看出。她上世紀50年代生:“經歷了翻天覆地,、劇烈的變化,,也是幸運的,雖然有很多痛苦,,但不是說人生就是不公,、無望、不公平,。我經常跟我兒子說,,得用哲學家的頭腦去看這個世界。這幾十年,,歷史長河中的一分一秒都算不上,,對吧?”
第一次采訪完,,我讀了她的半自傳體小說《大校的女兒》,,有點能和她踐行的達觀態(tài)度共情。里面的韓琳很苦,,但都挨過來了,。就像《人世間》里周秉昆說的,有苦,,嚼嚼咽了,。
從業(yè)這幾年,社會大環(huán)境,、行業(yè)小環(huán)境都在不斷變化,,我經常感覺步步后退,難以找到準繩,,工作疲軟,,隨之而來的是整個人郁郁不樂,。看到王海鸰近70歲,,腦力工作強度遠超過我,,心下愧疚。這次采訪,,她好像提供了一個范本(她本人并無好為人師之意,,我采訪時也并無此目的),關于普通人在變動的大時代里可以怎么過,。她說,,講命運在自己手里,這是毒雞湯,。人只能在大環(huán)境下談自己的努力,。
從時間線看,1999年有《牽手》,,21世紀前十年又有《中國式離婚》《大校的女兒》《新結婚時代》,,她在行業(yè)內的地位已經穩(wěn)固。但放大去看她的工作和生活,,“快樂就是一瞬間的事兒,。”看起來再平順的職業(yè)生涯,,過起來也是這樣:一段段焦慮—平靜快樂—焦慮的循環(huán),。
王海鸰說,要充實愉快,,前提就是得把活兒干完,。她容易受干擾,遇到事情最好的辦法是逃,,比如這次,,不和原作者梁曉聲談改編,也不去片場,,埋頭創(chuàng)作,,做好自己最要緊的事。
影視劇創(chuàng)作是團隊作戰(zhàn),,王海鸰說,,要善于妥協(xié),不是說哪兒黑了給弄淡,,哪兒缺了給糊上一塊兒,,而是要在善于思考的情況下謀求變局。但是,也不能沒有自我,,“沒有了自我,,劇本絕對難看?!痹诙喾皆V求間找到一條通路,聽上去很難,。不過,,從結果來看,她是做到了,。
最近我總想起本刊的鄧郁老師采訪作家劉恒的報道,,劉恒說,不要埋怨環(huán)境,,不要在意競爭的姿勢,,不要關注別人的缺點。勢比人強,,個人能決定的太有限,,但還是要做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減少消耗,。我想,這是王海鸰鼓勵到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