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9日,,基輔,,民眾用沙袋將奧麗哈雕像及其他歷史建筑圍起來,以防這些文物在沖突中被毀壞? 圖/人民視覺
?
第聶伯河上的維京王公
860年6月8日,,一群維京人沿著第聶伯河南下,,橫渡黑海,進入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了拜占庭帝國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在劫掠一番后,入侵者于8月4日離開,。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大牧首佛提烏把這群入侵者稱為“羅斯人”,。在瑞典語中,Ruotsi是指“劃船的人”,。
“羅斯維京人”是一個由來自挪威,、瑞典或許還有芬蘭的諾斯人組成的集團。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中葉,,歐洲進入了“維京時期”,。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們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他們曾遠赴地中海和里海沿岸,,其中一支渡過波羅的海,,并遠征俄羅斯,到達今天的基輔和保加爾,。
佛提烏所說的“羅斯人”,,在這個時期征服,、控制了基輔城和今天的大諾夫哥羅德之間的東歐森林地區(qū)和生活在那里的斯拉夫部落,并建立了政權(quán),。代表留里克家族的赫爾吉后被視為基輔的第一位大公,。據(jù)一位生活在12世紀的基輔修道士考證:公元882年,多個來自北歐的維京人爭奪基輔,,最終其中一支從建城者“基”的后裔手中奪走了基輔城,。
在個人著作《帝國行政論》中,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如此描述這群來自北歐的“野蠻人”:在每年11月,,首領(lǐng)就會帶領(lǐng)所有羅斯人一起離開基輔城,,在他們的領(lǐng)土范圍“巡視”,向斯拉夫人索要貢品,。一些部落會向他俯首稱臣并交付貢品,,而另一些則會抗爭,譬如生活在第聶伯河右岸的德烈夫里安人,。這個部落一度攻占基輔,,此時卻要按人頭每年向羅斯人進貢一張貂皮,而且貢賦擔子一年比一年沉重,。最終,,他們奮起反抗。
在首領(lǐng)瑪爾的帶領(lǐng)下,,德列夫里安人殺死了前來巡視的英格瓦一世,。然后,瑪爾做了一件相當魯莽的事——向英格瓦一世的遺孀奧麗哈求婚,。在烏克蘭傳說里,,奧麗哈有著驚人的美貌。但真正讓瑪爾垂涎的,,是羅斯人的領(lǐng)土,,他想通過婚姻,控制并取代英格瓦一世的兒子——年幼的斯維亞斯托拉夫王子,。
聽到如此羞辱性的要求,,悲痛中的奧麗哈表現(xiàn)出了異常的冷靜。她順勢提出邀請,,讓瑪爾和他的部下來基輔城堡商談親事,。她設(shè)計把他們燒死在來時乘坐的船上,又從反叛部落邀請來第二批求親者,,先請他們?nèi)フ羝∈依镢逶?,說是來客必須沐浴后才能見到她,然后令人用高溫把他們燙死在浴室里,。如此這般,,她一共用計謀消滅了三批求親者,,以折損叛亂部落的精英。然后,,她率領(lǐng)羅斯的將士們在戰(zhàn)場上與叛亂部落對決,,最終鎮(zhèn)壓了這次叛亂。
斯維亞斯托拉夫王子成年后,,從母親奧麗哈手里接過權(quán)柄,。他繼續(xù)圍繞著基輔取得了許多了不起的軍事勝利,包括消滅了突厥人建立的哈扎爾汗國,,大大地擴張了領(lǐng)土,。他的驍勇善戰(zhàn)為他博得了“勇者”之稱,周邊部落紛紛向基輔公國俯首稱臣,。972年,,在一場針對拜占庭帝國的軍事行動后,他在回基輔的路上被黑海大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騎兵殺死,。他被后來的歷史學家稱為“最后的維京人”。
他的繼承者將在東歐歷史上繼續(xù)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后兩代基輔王公——“大帝”弗拉基米爾,、“智者”雅羅斯拉夫——把基輔羅斯打造成為一個真正的中世紀國家。慢慢地,,“羅斯”和“斯拉夫”這兩個名詞變得可以互換,。“羅斯”成為公國全部子民的稱呼,,不再區(qū)別他到底是維京人(王公),、斯拉夫人(受教育的精英階層)還是本地其他部族。
“大帝”弗拉基米爾? 圖/視覺中國
弗拉基米爾在第一個十年繼續(xù)用戰(zhàn)爭鞏固,、擴大父祖?zhèn)兞粝碌慕?,并展現(xiàn)出不同的政治眼光。他通過一番軍事行動加威脅等軟硬兼施的辦法,,逼迫拜占庭帝國皇帝巴西爾二世把皇妹安娜公主嫁給了他,。
拜占庭皇帝和君士坦丁堡教廷都不喜歡和“蠻族酋長”聯(lián)姻的想法,所以提出的條件是弗拉基米爾和他的子民必須改宗基督教,。弗拉基米爾大公欣然接受了,。等迎娶安娜公主的隊伍一回到基輔,他就移除了斯拉夫人原始信仰的神祇——雷神佩倫的神廟,,并讓教廷差遣來的傳教士為所有基輔人施洗,。羅斯的基督教化由此開始,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佛提烏為此派出了他最優(yōu)秀的學生西里爾前往基輔,,并在那里創(chuàng)建“羅斯都主教會”,。
憑借這樁政治聯(lián)姻,,弗拉基米爾由此成為該地區(qū)政治、宗教和文化第一強國的皇親,,使基輔羅斯從“蠻族部落”之列擺脫出來,,大大提升了他的家族和國家的地位。他的選擇也將對整個東歐隨后一千年的歷史產(chǎn)生重大影響:基輔加入歐洲乃至當時世界文明軸心之一——羅馬帝國繼承人的聯(lián)盟,,并向地中海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影響敞開大門,。
弗拉基米爾也因此博得了“大帝”的稱號,而他的兒子,、繼承人雅羅斯拉夫則有“智者”,、“立法者”之名。在位35年中,,雅羅斯拉夫為基輔羅斯的文化,、國家和民族構(gòu)建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jù)《古編年史》記載,,“智者”在基輔修建了大城堡,、金門和圣索菲亞大教堂。人們注意到,,他有意效仿君士坦丁堡那些標志性的宏大建筑,。學者們認為:“智者”不僅借鑒了君士坦丁堡建筑的名字和主要設(shè)計元素,很可能是直接從那里請來了負責的建筑師,、工程師和工匠們,。
除了城市建設(shè),這位大公還大力推動基輔的教育和文化事業(yè),?!豆啪幠晔贰啡绱嗣枋龅溃骸八麑W⒂陂喿x,焚膏繼晷”,,“召集了許多抄寫員,,并讓人將希臘文翻譯成斯拉夫文,他還寫作并收集了大量書籍,,讓虔信者得享宗教啟迪,,并受到教益?!痹谒闹卫硐?,基輔羅斯接受并掌握了一種書寫文字——“教會斯拉夫語”。這是拜占廷的教士西里爾,、美多德專門為斯拉夫人設(shè)計的,,目的是為了翻譯希臘文本的圣經(jīng)和相關(guān)經(jīng)典并傳播到基輔公國及其四周。
在更高文明的“教化”之下,,基輔人的原創(chuàng)作品也很快涌現(xiàn)出來,。首先是最有條件接受教育的神職人員,。雅羅斯拉夫后來任命了本地出生的伊拉里翁為都主教,這位主教寫了一部布道作品《律法與神恩訓》,,這也是目前存世的,、最早的斯拉夫語文本之一。在布道中,,他對統(tǒng)治者雅羅斯拉夫進行一番大大的溢美,,甚至把他和君士坦丁大帝相提并論,理由是他幫助剛剛基督教化的基輔羅斯加入了基督教國家的“國際大家庭”,。除了神學作品,,到1030年代,基輔誕生了第一部編年史,。
此外,,雅羅斯拉夫還有“立法者”的美號——他很可能主持編撰了古羅斯第一部法典《羅斯正義》,這是一部習慣法,、王公法令和司法判例的匯編,,也是古羅斯最重要的法律文獻。
基輔成為羅斯世界的文化輻射中心,。公國的其他城市也開始紛紛模仿基輔,,從今天白俄羅斯的波洛茨克,到俄羅斯境內(nèi)的諾夫哥羅德,、弗拉基米爾城,從教堂,、城市建設(shè)到知識和讀寫能力的傳播等等,。
在“智者”的統(tǒng)治下,基輔羅斯也正式被其他歐洲基督教國家接納為群體的一員,。雅羅斯拉夫的父親當年是靠軍事訛詐才把拜占庭的公主強娶到手,,而“智者”通過外交手段,很順利地娶到了瑞典的公主,,并陸續(xù)把自己的妹妹和三個女兒嫁給了歐洲的君主們,,因而博得了一個名號——“歐洲的岳父”。他的兒子們也都娶了重要王國的公主,。
或許,,我們可以從“智者”的女兒、法國王后安娜的婚姻和家書里一窺基輔在當時歐洲所達到的文明水準:她的丈夫亨利一世是個文盲,,但她能夠閱讀和在文書上簽名,。在給父親的書信里,她提到她在巴黎的新家,,抱怨說“屋宇昏暗,,教堂簡陋,,習俗令人厭惡,是一片荒茫之地”,,無法跟基輔相提并論,。
“智者”雅羅斯拉夫于1054年去世,遺體被安放在他主持修建的圣索非亞大教堂,。
基輔古城門“黃金之門”旁,,“智者”雅羅斯拉夫的雕像? 圖/視覺中國
“二戰(zhàn)”期間,烏克蘭被納粹德國占領(lǐng),。1944年,,在蘇聯(lián)軍隊逼近基輔時,智者的遺骨卻從大教堂里消失了,。東正教大主教在逃離烏克蘭時帶走了遺骨,,并把它帶到了美國,戰(zhàn)后遺骨一度在曼哈頓現(xiàn)身,。有人相信,,它如今存放在布魯克林的圣三一教堂里。
此后數(shù)十年里,,烏克蘭政府多次向該教堂索要“智者”遺骨,,但布魯克林教堂一直拒絕就此事進行任何商談。布魯克林的東正教堂出于什么樣的心結(jié)拒絕歸還,,當年東正教大主教為何要帶走“智者”的尸骨,?
這其實和一場對民族身份、歷史建構(gòu)的激烈爭奪有關(guān)——到底誰才是基輔羅斯的繼承人,,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雙方都聲稱“智者”是他們民族在中世紀時期的杰出領(lǐng)袖,并都把他的頭像印在自己國家的紙幣上,。在烏克蘭的紙幣上,,雅羅斯拉夫留著烏克蘭式的唇須,是我們在中世紀油畫里經(jīng)??吹降母缢_克軍人的傳統(tǒng)式樣,。而在俄羅斯的紙幣上,智者則留著和同時代俄國沙皇們一樣的大胡子,。
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去世前留下遺囑,,把羅斯國土分封給他的四個兒子。長子繼承基輔公國和周邊領(lǐng)土,,其他幾位則各有公國和封地,,并宣誓效忠基輔大公。此后數(shù)十年,他的兒孫們?yōu)闋帄Z基輔公國的權(quán)力和領(lǐng)土,,頻繁地上演政變,、奪權(quán)的戲碼。但等羅斯王公們在各自的領(lǐng)地上變得越來越強大,、富有時,,他們開始不再效忠基輔公國,并從中獨立出去,。1169年,,領(lǐng)地在今俄羅斯境內(nèi)的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派兵攻占了基輔,在野蠻地洗劫了三日后揚長而去,。他的父親,、老王公尤里,則是莫斯科城的開創(chuàng)者,。
在現(xiàn)代民族起源的歷史敘事里,,俄羅斯人都把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當作近代俄羅斯的前身,白俄羅斯人則在波洛茨克公國上尋找他們的根源,,烏克蘭人從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看到民族的近代建構(gòu),。
但所有這些民族身份,最終都要歸根于基輔——“羅斯眾城之母”,。這讓烏克蘭人天然有了一種可以驕傲的資本:他們根本不用離開首都就可以對自己的民族進行尋根,。
?
?
蒙古人入侵
1240年,存在了兩百五十多年的基輔公國慘遭解體,。這一年12月7日,,在經(jīng)過一番徒勞的流血抵抗后,基輔被來自歐亞大陸東部的侵略者攻陷,。
侵略者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和他的大軍,。1227年成吉思汗臨死前,把廣袤的領(lǐng)土分給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們,。其中兩個孫子拔都、斡而答分到了最西的部分,,即金賬汗國,。但拔都不滿足于這一遺產(chǎn),他繼續(xù)一路向西推進,。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蒙古入侵”,。
1240年,蒙古人的騎兵開始逼近基輔,,他們的龐大軍隊令城里的守軍膽寒,。一位編年史作者寫下了他所知道的戰(zhàn)場:“他(拔都)那些大車的吱呀聲、他那些多到數(shù)不清的駱駝的叫聲,加上他的馬群的嘶鳴,,蓋過了一切聲響,。敵人已遍布羅斯的土地?!钡o人拒絕投降,,于是拔都下令用投石機摧毀了基輔的城墻。那是建于“智者”雅羅斯拉夫時代,、用原木和石塊修筑的城墻,。恐懼的市民們涌向圣母安息大教堂,,那是弗拉基米爾大帝為慶祝自己受洗而修建的第一座石質(zhì)教堂,,然而教堂的墻因避難者和他們的行李太重而倒塌,把人們活埋在地下,。圣索菲亞大教堂得以幸存,,但同城里其他教堂一樣,其珍貴的圣像和器皿被洗劫一空,。勝利者在城中大肆劫掠,,所剩無幾的幸存者則藏身在基輔的廢墟中。
基輔圣索菲亞大教堂于1990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圖/視覺中國
基輔淪陷后,,基輔大公米哈伊洛因為拒絕放棄信仰而被拔都下令殺死,,后被東正教封為圣人、殉道者,。
這座輝煌一時的都城,,曾讓其王公們夢想能夠比肩君土坦丁堡,如今卻徹底淪為一片廢墟,。時隔五年半后(1246年2月),,若望·柏郎嘉賓奉羅馬教皇之命前往蒙古覲見大汗。經(jīng)過基輔時,,他描述所目睹的荒涼,,“在穿越這片土地時,我們看見死者留下的數(shù)不清的骷髏和尸骸,,遍布原野,。”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這座羅斯世界曾經(jīng)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都沒有恢復昔日的繁榮和地位。
在蒙古人帶來的浩劫中,,羅斯政治世界里的幸存者之一是王公丹尼洛,,他之前統(tǒng)治著基輔以西的全部羅斯領(lǐng)土,即加利西亞和沃里尼亞地區(qū)。相比殉道的基輔大公米哈伊洛,,他選擇了向蒙古可汗宣誓效忠,、飲下對方所賜的黑馬奶,接受“雅爾力克”(即許可)以獲得對自己領(lǐng)土的統(tǒng)治權(quán),,并向蒙古人納貢,。
在蒙古人治下,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公國又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至公國領(lǐng)土被新興的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瓜分,。
1385年,33歲的立陶宛大公約蓋拉簽署了一份文件,。這是一份經(jīng)過層層外交談判而商定的婚前協(xié)定,。按該協(xié)定,他將迎娶波蘭女王,、年僅12歲的雅德維加,,并獲得波蘭的王位。相應地,,身為異教徒的約蓋拉和他的公國必須皈依天主教,,并推動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的合并。
一年后,,約蓋拉被加冕為波蘭國王,,和新婚妻子實行“雙王共治”。經(jīng)過最終達成的“盧布林聯(lián)合”協(xié)議,,一個新的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成立了,。按此協(xié)定,聯(lián)邦中的兩國對領(lǐng)土進行一次重新劃分,,波蘭王國占據(jù)了烏克蘭的大部分領(lǐng)土,,而白羅斯地區(qū)則留給立陶宛大公國。
這是兩個東斯拉夫人地區(qū)第一次出現(xiàn)行政邊界,。1569年的盧布林聯(lián)合協(xié)議使得近代烏克蘭的版圖成型,,也將成為該地區(qū)未來的政治、文化精英們可利用的重要知識資源,。
?
?
文明的沖突
1595年,,一樁宗教改革和教會的紛爭,讓荒蕪數(shù)個世紀的基輔城得以重新繁榮起來,。
在當代政治學經(jīng)典《文明的沖突》一書里,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地圖上畫下了一條關(guān)于東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分界線,,它正好穿過今日烏克蘭的領(lǐng)土,。這條線以西的烏克蘭地區(qū),如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屬于天主教的陣營,;這條線以東的部分,,即余下烏克蘭屬于東正教地區(qū)。
16世紀晚期,,東正教的高層精英們嗅到了某種嚴峻的危機:一方面,,他們過往所依仗的“世界中心”君士坦丁堡在奧斯曼人的圍攻下,走上了日薄西山的道路,;另一方面,,因著馬丁路德等人的挑戰(zhàn),天主教被迫自我再造,,由此煥發(fā)出一種新的生命力, 進一步擠壓了東正教的生存空間,。
為挽救頹勢,基輔都主教區(qū)的幾位大主教提出了一種非常激進的方案——和羅馬天主教聯(lián)合,,并接受羅馬教廷教皇的領(lǐng)導,。這包括在重要的宗派分歧上做出讓步,譬如接受天主教的“和子說”——即圣靈不僅來自圣父,,也來自圣子耶穌——同時保留東正教的一些傳統(tǒng),,譬如教士可以結(jié)婚。
1595年10月,,在布列斯特舉行的教會會議上,,“聯(lián)合教會”的提議得到了波蘭國王的有力支持,然而一大批貴族階層的東正教信徒,、東正教修士和神職人員堅決反對,,并拒絕加入聯(lián)合教會。在激烈的對峙中,,基輔都主教區(qū)由此分裂:一部分倒向羅馬,,一部分繼續(xù)效忠君士坦丁堡。
在西烏克蘭,,波蘭宮廷迫使東正教和羅馬教廷合并的壓力與日俱增,,加利西亞地區(qū)的一些東正教知識分子于是來到基輔避難。此外,,基輔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基輔的洞穴修道院是烏克蘭乃至白俄羅斯地區(qū)財力最為雄厚的教會機構(gòu),,遠超其他修道院。
1615年,,該修道院院長葉利謝·普列捷涅茨基把印刷所從利維夫遷到了基輔,,同時也把校勘者,、印刷工和知識精英們帶到了基輔,。很快,,這個已經(jīng)冷落了幾個世紀的古城取代了奧斯特里赫和維爾紐斯,成為新的思想學術(shù)中心和東正教出版活動大本營,。
在修道院院長的引導和庇護下,,這些拒絕“聯(lián)合教會”的宗教異見者成立了東正教兄弟會,開辦了自己的學校,,隨后將之發(fā)展成為一所西式學院,。直到普列捷涅茨基去世(1624年),修道院的出版機構(gòu)在九年間共出版了11部書,。
基輔的再次復興并成為能與波蘭天主教權(quán)威相抗衡的思想文化重鎮(zhèn),,也得益于新興的哥薩克軍人用刀劍為他們帶來的軍事庇護。這種庇護是多方面的:一是幫助基輔防御來自南方草原韃靼人的威脅,;二是保護他們免受華沙統(tǒng)治者的高壓控制,。一位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曾親筆寫下承諾:處死一名“聯(lián)合教會”派到基輔監(jiān)督當?shù)亟虝淖诘拇怼0四旰?,他把這個人淹死在了第聶伯河里,。
到1632年春,這一場宗教政治危機因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去世而有了轉(zhuǎn)機,。華沙方面提出了一套新的解決方案,,他們承認東正教會為一個合法實體,享受與“聯(lián)合教會”同樣的權(quán)利和待遇,。
波蘭當局和東正教會握手言和后,,共同推選了一位新的都主教彼得·莫西拉? 圖/視覺中國
波蘭當局和東正教會握手言和后,共同推選了一位新的都主教彼得·莫西拉,。莫西拉出身貴族階層,、當過軍官,他抵達基輔后,,以霹靂手段迅速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后以復興羅斯時期的教堂為己任。他“重建”了圣索非亞大教堂,。這座“智者”建造于10世紀的的教堂是以拜占廷為模仿對象的,,但莫西拉賦予它當時歐洲流行的巴洛克風格。教堂內(nèi)部仍保留拜占廷的壁畫裝點,,但如果從外觀看,,它就像一座巴洛克風的歐洲教堂。
2022年3月26日,,基輔,,工作人員查看圣索菲亞大教堂內(nèi)的壁畫? 圖/視覺中國
面對時代的挑戰(zhàn),莫西拉迎難而上,。1632年,,他在基輔建立了第一所東正教學院,,對天主教耶穌會學院的課程內(nèi)容進行改造、利用,,還把基輔兄弟會學校和洞穴修道院學校合并進來,這就是后來的基輔莫希拉高等學院,。今天,,它仍是烏克蘭最好的大學之一。此外,,他效法新教,,起草了第一部東正教的《正教信條》。
莫西拉也繼續(xù)鞏固基輔作為東正教區(qū)一流文化出版中心的地位,。在基輔,,印刷、出版的神學和經(jīng)典書籍源源不斷地被傳播到整個東方基督教世界,,其中包括《圣禮儀軌》,、《正教信條》,都是東正教大牧首欽定為權(quán)威的神學著作,。
這個原本幾乎在東正教版圖上“消失”的古城,,如今卻取代被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君士坦丁堡,扮演著東正教改革運動領(lǐng)袖的角色,。在時代的挑戰(zhàn)下,,面對天主教、新教的競爭,,基輔探索的這一場東正教自我革命——“莫西拉模式”取得了勝利,,并將在未來150年中對東方基督教世界產(chǎn)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回望烏克蘭歷史,,在亨廷頓所畫出的這條“文明沖突”線上,東西基督教文明之間的對立,、論爭和實質(zhì)性的暴力千年來從未停息過,,但也由此孕育了一種新的多元政治宗教文化。
身為“歐洲大門”之鑰的基輔城,,則成為這種充滿張力和豐富性的多元政治宗教文化的溫床以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風暴眼”,。
?
?
一個近代國家的誕生
——哥薩克人傳奇和悲歌
在烏克蘭的民族構(gòu)建史上,哥薩克人和哥薩克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古基輔羅斯,。
“哥薩克”這個詞來源于突厥語,可理解為“護衛(wèi)”,、“自由人”或者強盜,。歷史上,,第一批哥薩克人身兼以上三種身份,他們是結(jié)成小規(guī)模群體的游牧者,。在草原上以搶掠商旅客為主,,在草原之外就以捕魚、狩獵和搶掠為生,。
和古羅斯王公們不同,,哥薩克人并非外來入侵者,他們大多來自立陶宛公國境內(nèi)的定居點,。當時,,一位立陶宛人士對這些人的來歷作出解釋:“一些人或為了逃離父輩的威權(quán),或為了逃離奴役,、兵役,,或為了逃離犯罪(的處罰)、債務或其他什么,,還有一些人則是受到(此地的)誘惑而來,,以春天為甚,因為這里有更多的獵物和更廣闊的土地,。另外,,在此地的要塞中碰過運氣之后,他們就再也不愿回去,?!?/p>
根據(jù)他的記述,哥薩克人以搶劫手段來補充他們的漁獵收益,,一些破敗骯臟的哥薩克棚屋里卻“裝滿昂貴的絲綢,、珍稀的寶石、黑貂皮和其他毛皮,,還有香料”,,在這里“絲綢比在維爾紐斯更便宜,胡椒價格比鹽還低”,。這些精美奢華的物品正是商人們從奧斯曼帝國運往莫斯科大公國或波蘭王國的貨物,。
到16世紀中葉,基輔南部已經(jīng)遍布哥薩克人的定居點,,人丁興旺,、欣欣向榮,第聶伯河和它的支流兩岸到處都是人口繁盛的城鎮(zhèn)和村莊,。越來越多的本地農(nóng)民為了躲避沉重的稅賦,,離開他們所依附的大大小小的貴族,加入到哥薩克群體中,。
面對境內(nèi)這么一個迅速壯大又桀驁不馴的群體,,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當局采取既遏制又利用的策略,,把他們招募過來,組織成聽命于軍官的部隊,,派到邊境去打仗,。這些“在冊哥薩克”除了可以拿軍餉,還可以享受免繳稅賦的特權(quán),,且不受地方官員管轄,。但王室招募的人數(shù)有限,一些哥薩克一開始就沒能入冊,,或是在某次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又被注銷了冊籍。他們拒絕放棄在冊的身份和特權(quán),,于是和邊境官員之間矛盾,、沖突不斷。
自1591到1647年,,為了追求身份和自由的權(quán)利,,哥薩克人先后發(fā)起了六次暴動。到1648的春天,,一場史稱“大叛亂”的爆發(fā),,最終宣告了一個近代國家——哥薩克國的誕生。
1648年12月,,一場盛大的入城儀式正在進行中,,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赫梅爾尼茨基帶著部隊進入了基輔城?;o的都主教為他舉辦了這一儀式,,來迎接他的教士、基輔學院學生和市民激動地歡呼,,稱他為拯救他們民族命運的英雄,。
基輔索菲亞廣場,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赫梅爾尼茨基的雕像? 圖/視覺中國
這份突如其來的巨大榮耀,,讓53歲赫梅爾尼茨基喜悅的同時,,也讓他為不明朗的未來憂心忡忡。這一年春天,,這位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發(fā)動并領(lǐng)導了東歐歷史上著名的哥薩克人“大叛亂”,。
赫爾梅尼茨基原是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下層貴族,同時也是驍勇善戰(zhàn)的哥薩克高階軍官,。在服役生涯中,,他多次為國王和聯(lián)邦參戰(zhàn),可謂盡心盡職,。然而,,當他的莊園被一名聯(lián)邦權(quán)貴的屬下奪走后,,他的申訴不但沒有得到波蘭宮廷的回應,自己反而因此蒙冤入獄,。越獄之后,,他逃到了哥薩克人在第聶伯河下游的扎波羅熱營地,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并被推為統(tǒng)領(lǐng),。
和之前叛亂的統(tǒng)領(lǐng)們不同,赫梅爾尼茨基在起兵前聰明地運用了外交手段,。他前往南方拜見了克里米亞大汗,,和這位成吉思汗后裔達成了對付共同敵人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協(xié)定。當他于1648年發(fā)動叛亂時,,如約得到韃靼騎兵在邊境上的助攻,。
波蘭立刻派兵鎮(zhèn)壓,然而六千多名在冊哥薩克官兵臨陣倒戈,,他們加入了赫梅爾尼茨基的叛軍,。波蘭常備軍全軍覆沒。在叛軍的捷報頻傳中,,本地農(nóng)民和市民們也起來奪權(quán),,他們趕走了波蘭地主。
隨著哥薩克人的軍事勝利一個接著一個到來,,赫梅爾尼茨基開始有了新的政治訴求——在和波蘭的談判中,,他宣布自己是羅斯唯一的統(tǒng)治者,并視自己為基輔羅斯王公們的繼承者,,并威脅要把波蘭人趕到維斯瓦河以西,。
赫梅爾尼茨基進入基輔城后,基輔學院的學生來迎接他時,,把他比作《舊約》里希伯來人的先知和領(lǐng)袖摩西,,稱頌他把羅斯民族從波蘭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位于耶路撒冷的東正教牧首也為他祝福,。
自此,,這位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不再僅僅為了哥薩克人的身份和權(quán)利而戰(zhàn),他肩負起了整個民族的命運,,并提出了創(chuàng)建一個新國家的要求,。事實上,無論對赫梅爾尼茨基本人還是哥薩克群體,,這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哥薩克人的社會角色是軍人,并長期處于社會邊緣,缺少建設(shè)和管理一個成熟政體或國家的經(jīng)驗和智慧,。
更為艱難的是,,哥薩克國(或譯為“哥薩克酋長國”)從誕生那一刻起,就處在極其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之中——在它四周的,,是有著擴張傳統(tǒng)的強鄰,,克里米亞汗國、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奧斯曼帝國和莫斯科沙皇國,。
為了保全新生的哥薩克國,赫梅爾尼茨基四處周旋,,尋找盟友,,甚至曾期待通過投靠宗主國以得到軍事上的庇佑——他想和波蘭王國達成聯(lián)邦內(nèi)平等國家地位關(guān)系,后被證明是不可能的,;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只想把他們當作和波蘭人的緩沖,;他一度選擇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國,但在危急時刻,,宗主國根本不出兵相助。
在莫斯科人,、波蘭人和奧斯曼帝國人對烏克蘭展開的爭奪中,,哥薩克人每更換一次盟友,都發(fā)現(xiàn)自己損失得更多,。無論哪一方在混戰(zhàn)中獲勝,,他們都是輸家。
1654年1月8日,,赫梅爾尼茨基做出了一個給烏克蘭未來命運帶來數(shù)百年深遠影響的舉動——在佩列亞斯拉夫城,,他向莫斯科沙皇國君主阿列克謝·羅曼洛夫宣誓效忠,請他做哥薩克國的庇護者,。
赫梅爾尼茨基想給哥薩克國爭取到相對最有利的生存條件,,但他很快發(fā)現(xiàn)愿望又一次落空了——他以為這是一份有條件的協(xié)議。但莫斯科沙皇并不認為自己對哥薩克人負有任何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他不過是接管了一份自己祖?zhèn)鞯倪z產(chǎn)——古羅斯的領(lǐng)土和臣民,。
這份簽訂于1654年的“佩列亞斯拉夫條約”,開啟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長達368年糾纏不清的關(guān)系,,直至今日,。
單憑哥薩克自身的軍事力量,無法保住哥薩克國,,所以每一任統(tǒng)領(lǐng)都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平息內(nèi)部紛爭,、同族相殘,一是不停地在地區(qū)強權(quán)之間周旋,包括克里米亞人,、奧斯曼人,,莫斯科人、瑞典人和波蘭人,。
幾乎沒有一位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能完成這兩個任務:無論是哥薩克國的創(chuàng)建者,、被贊譽為“烏克蘭民族之父”的赫梅爾尼茨基,還是他的兒子尤里,,或是一心想重新統(tǒng)一哥薩克國的彼得羅·多羅申科,,以及在歐洲戲劇舞臺上留下浪漫多情形象的傳奇人物伊萬·馬澤帕。
22歲的尤里在心力交瘁之后,,宣布退位,,歸隱于一座修道院;而強人多羅申科在被沙皇的軍隊和部分哥薩克軍隊打敗后,,不得不向沙皇投降,、效忠,然后被“流放”到莫斯科以東近九百公里的維亞特卡當總督,。他有一位在俄羅斯文學史上留下艷名的后裔叫娜塔莎,,她是莫斯科頭號社交名媛,是著名詩人普希金的妻子,。1837年,,普希金為她在和情敵的決斗中中彈身亡。
在波蘭人和莫斯科人對烏克蘭的爭奪戰(zhàn)中,,哥薩克人完全無力招架,。1667年,莫斯科和來自華沙的外交官們簽署了一份停戰(zhàn)協(xié)定,,他們以第聶伯河為界,,把哥薩克烏克蘭分割成東西兩部分:左岸是莫斯科沙皇國的勢力范圍,右岸歸屬于波蘭王國,。
自此,,第聶伯河兩岸的哥薩克人都開始用“烏克蘭”這個詞來稱呼被俄、波協(xié)定分割成兩半的祖國,。在18世紀早期留下的哥薩克文書里,,“羅斯”、“羅塞尼亞”,、“小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可以彼此替換的詞,。
2022年2月13日,基輔,,“祖國母親”雕像? 圖/人民視覺
?
?
夾縫中的生長
1834年,,一所新的帝國大學在基輔創(chuàng)辦,,這是奉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欽命而建造的。
此時的歐洲被一股自由民族主義的思潮所點燃,。在19世紀第一個十年,,拿破侖·波拿巴和他的士兵把民族和人民主權(quán)的觀念散播到了整個歐洲。1807年擊敗普魯士后,,拿破侖幫助波蘭人成立了華沙公國,。
一個被俄魯奧于18世紀瓜分、在地圖上徹底消失的國家竟然有了復國的可能性,,這使得波蘭人的民族主義熱情和復國運動越發(fā)蓬勃,。這在烏克蘭人中也激起了同樣的情感。和歐洲其他民族一樣,,烏克蘭的知識分子,、藝術(shù)家等知識精英們率先投身到這一民族認同建構(gòu)的工作中去,他們紛紛開始收集和整理語言,、民間故事,、文學,以及構(gòu)建近代民族認同的最重要的磚瓦——民族歷史,。
在這股浪潮中,,哥薩克人的歷史成為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磚瓦——一部號稱由18世紀東正教大主教赫俄希·科尼斯基撰寫的《羅斯歷史》,,成為這一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歷史著作,。該書把哥薩克人刻畫為一個獨特的民族,并通過統(tǒng)領(lǐng)們的英雄事跡,、戰(zhàn)斗歷程和英勇就義的故事來贊美哥薩克人的歷史。
為了抵擋這一股源自歐洲的民族獨立意識浪潮,,沙俄在烏克蘭和原波蘭屬地上推行“俄羅斯化”的文化教育,,包括俄羅斯愛國主義、俄語和俄語文化的教育,。1832年,,幾所由波蘭人管理的大學被先后關(guān)閉。在政府命令下,,沃里尼亞一所大學的圖書館藏,、雕塑藏品甚至校園里的草木都被搬到了基輔,為一座籌備中的大學做準備,。
1834年,,一所以基輔羅斯公國開創(chuàng)者弗拉基米爾大帝命名的帝國大學(全稱:圣弗拉基米爾·基輔帝國大學,以下簡稱“基輔大學”)建成,。在這所大學里,,俄語是唯一的教學語言,其辦學的目的是為沙俄帝國培養(yǎng)骨干,讓他們成為俄羅斯影響力的代表,。
國立塔拉斯·舍甫琴科基輔大學,,兩位女大學生在交談?;o大學的初始命名為圣弗拉基米爾·基輔帝國大學,,后多次改名? 圖/視覺中國
此時的基輔僅有3.5萬人口,被俄國詩人普希金稱為“老朽”一枚,。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用20年時間把哥薩克國廢除并整合為俄羅斯帝國的省份后,,大量的本地烏克蘭精英都去彼得堡和俄羅斯的其他城市謀求更好的個人發(fā)展,其中包括教士,、軍官和知識精英階層,。在彼得堡的師范學院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都來自原哥薩克國,。
但到沙皇尼古拉斯一世,,他想把這座位于歐洲邊緣的古城改造成一個俄羅斯帝國認同的“堡壘”,以抵抗來自歐洲的日益洶涌的自由民族主義,。他們重建了基輔的東正教教堂,,趕走了城里的猶太居民,修建了新的街道,,并冠以新名字,,譬如“憲兵街”這樣帶有震懾力的名詞。
新任的總督從彼得堡帶著“融入帝國”的使命來到基輔,。他在1833年向沙皇提議修建一座弗拉基米爾大公紀念碑,,得到尼古拉斯一世的贊賞。此外,,當局還成立了一個歷史委員會,,負責管理手稿和文件的搜索和出版,目的是建構(gòu)一種適應帝國擴張需要的歷史敘事——右岸烏克蘭,、波里多亞和沃里尼亞“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的領(lǐng)土,。
一開始,當局的融入政策進展得頗為順利,,大量出身于哥薩克軍官家族的年輕人來到基輔求學,、接受教育,他們在帝國設(shè)在基輔的機構(gòu)謀職,,并投身于和波蘭人有關(guān)宗教,、民族和文化的論戰(zhàn)。然而,,到1840年代,,情形變得不妙起來,。帝國官員們發(fā)現(xiàn):肩負“融入”使命的帝國大學和這個歷史委員會慢慢地成為危險思想的溫床——一種和帝國意識形態(tài)相抵觸的民族身份認同和民族主義在孕育、生長,。
1847年,,一名基輔大學的法學生走進基輔教育主管機構(gòu)的辦公室。他是來告發(fā)一個想把俄羅斯帝國變成共和國的秘密社團,。
根據(jù)他的告密,,政府當局立刻調(diào)查,由此挖出來一個叫“圣西爾和美多德兄弟會”的地下組織,,成員包括基輔帝國大學的一名歷史教授米克拉·克斯托馬羅夫,,以及一個叫塔拉斯· 舍甫琴科的美術(shù)教師。
當時,,30歲的克斯托馬羅夫剛剛到基輔大學任教,。他是一名烏克蘭民族自治主義分子,出生于俄羅斯貴族家庭,,但常常自豪地提到他的母親是一名烏克蘭農(nóng)婦,。這代表了19世紀中葉基輔知識分子們的典型心理:盡管他們絕大多數(shù)出身社會中上層,但都有背叛自身階級的強烈沖動,,希望自己和“人民”能融為一體,。
而33歲的美術(shù)教師舍甫琴科經(jīng)歷頗為傳奇。他原是烏克蘭右岸的一個農(nóng)奴,,因為有繪畫天賦,,被主人送到圣彼得堡學藝。在那里,,年輕的舍甫琴科展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shù)才華,,并得到當時俄羅斯帝國最有聲望的藝術(shù)家們的賞識。在他們的熱心相助,、尤其是一些烏克蘭藝術(shù)家的幫助下,,24歲的舍甫琴科贖得了自由之身。獲得自由后,,他開始用烏克蘭語創(chuàng)作詩歌,并對著名作家果戈里身為前哥薩克人卻用俄語寫作——即使是以烏克蘭為主題的作品——感到不滿,?!斑@個人根本不用自己的語言寫作,卻用俄語,?!彼u說,“我們是多么可悲,!然而,,同胞們,,不要絕望。我們要用智慧為我們不幸的母親烏克蘭工作,?!?/p>
塔拉斯·舍甫琴科? 圖/視覺中國
克斯托馬羅夫為這個秘密組織起草了章程,題目為《烏克蘭人民起源之書》,。在該文的歷史敘事里,,他賦予烏克蘭一個基督教文化里的“救世主”形象:因著哥薩克起源,烏克蘭人是天生的民主主義者和平等主義者,,“與俄羅斯人不同,,烏克蘭沒有沙皇;和波蘭人不同,,烏克蘭沒有貴族,。”他們把哥薩克人的歷史視為寶貴的遺產(chǎn),,他們追求廢除農(nóng)奴制,,希望把俄羅斯帝國改造為成員國地位平等的共和國聯(lián)邦,而烏克蘭將是其中一員,。
帝國的官僚們迅速對兄弟會成員展開了抓捕行動,。當時,克斯托馬羅夫正好要在基輔舉辦婚禮,,而舍甫琴科則為參加婚禮來到了基輔,,于是,成員們被一網(wǎng)打盡,。
從這個兄弟會查抄來的材料,,讓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感到極大的不安,他認為這些嫌疑犯是“分裂主義者”,,受到了流亡巴黎的波蘭民族主義者的影響,。最終,帝國當局決定盡可能低調(diào)地處理這件案子,,避免引發(fā)更多的社會關(guān)注,。克斯托馬羅夫被判處一年的監(jiān)禁并流放到薩拉托夫,,其他成員入獄或被流放,。舍甫琴科因為抨擊了沙皇家族,受到的刑罰最重,,他被發(fā)配到中亞的帝國部隊服役10年,,其間不得從事任何繪畫和寫作。
在烏克蘭近代歷史上,,圣西爾和美多德兄弟會是第一個利用考古研究,、民俗學,、語言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來構(gòu)建烏克蘭民族自治方案的群體,他們的政治方案最終催生了一個民族社群,。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這個政治社團有關(guān)政治和民族的理念,將通過舍甫琴科的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傳播到更廣大的群體當中,并因此深深影響了烏克蘭地區(qū)人們的頭腦和心靈,。在今天“基輔國立大學”的主樓前方,,矗立著舍甫琴科的紀念碑。此前,,占據(jù)這一位置的是該大學創(chuàng)立者,、俄國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的雕像。
差不多同時,,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加利西亞地區(qū),,另一群烏克蘭人在利維夫成立了第一個公開、合法的政治組織——羅塞尼亞最高議會,。雖然彼此存在著種種差異,,他們和基輔的烏克蘭愛國者彼此呼應、互相激發(fā),,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的渠道聯(lián)絡,、交流與合作:譬如,基輔的愛國知識分子幫助加利西亞的同人們成立了面向東西兩個烏克蘭人群的烏克蘭語報紙和雜志,,而加利西亞則用更西化,、更激進的思想影響了基輔,幫助他們逐步擺脫對“大俄羅斯帝國”的依賴和忠誠,。
一種對烏克蘭文化,、民族身份和政治行動主義的認同,開始跨越宗教以及被俄,、奧劃分的地緣政治界限——一個東西統(tǒng)一,、獨立于泛俄羅斯帝國藍圖之外的烏克蘭未來圖景逐漸浮現(xiàn)。
?
?
再次被分割
1905年1月22日,,星期日,,圣彼得堡的沙皇冬宮門口爆發(fā)了一場有近兩萬工人參與的游行請愿。沙皇軍隊對游行隊伍開槍,,當場打死一百多人,,受傷人數(shù)超過五千,,史稱“流血星期天”,。
1905年1月22日(俄歷1月9日)星期日,,圣彼得堡的沙皇冬宮門口,沙皇軍隊對游行隊伍開槍,,當場打死一百多人,,受傷人數(shù)超過五千,史稱“流血星期天”? 圖/視覺中國
時隔三天,,這場革命的火焰燃燒到了基輔,。基輔的南俄羅斯機械制造廠的工人開始罷工,,隨后烏克蘭其他地區(qū)的冶金工人也加入了罷工,。農(nóng)民開始攻打貴族們的莊園。這年夏天,,帝國黑海艦隊的“波將金號”戰(zhàn)艦發(fā)生嘩變,。至10月份,罷工的浪潮席卷整個烏克蘭地區(qū),,從基輔到哈爾基夫,、卡特琳諾斯拉夫的主要交通樞紐全部“停擺”。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被迫做出改革讓步,,下詔書對信仰,、言論和集會等公民權(quán)利給予承認,許諾向君主立憲邁出真實的一步,。
在基輔,,人們興高采烈地涌向街頭,慶祝反抗斗爭帶來的勝利,,其中也包括猶太人,,因為他們一直是沙俄政府和保皇派勢力的迫害對象,。慶祝者開始了激進的舉動,,他們攻打市監(jiān)獄、釋放政治犯,,破壞基輔大學門前的尼古拉斯一世紀念碑,,摘下大學主樓正面的帝國國徽,毀壞國旗而代之以紅旗,,并要求絞死沙皇,。
形勢隨后急轉(zhuǎn)而下。到第二天晚上,,一些由外來工人,、東正教徒和犯罪分子組成的團伙開始襲擊猶太人和他們的財產(chǎn)。有暴徒高喊著:“來,,拿去你們要的自由,,拿去你們要的憲法和革命,,拿去你們要的皇冠,還有我們沙皇的肖像,!”
1905年,,在基輔爆發(fā)的迫害猶太人事件持續(xù)了三天,共有27人身亡,、近300人受傷,,約1800座猶太人的住宅和商鋪被毀。在基輔的主要街道赫列夏季克大街上,,28座猶太人商店中只有一家幸免于難,。而警察們一直袖手旁觀。
目睹這一事件,,20世紀最著名的猶太裔作家之一肖洛姆·阿萊赫姆動身離開了這座城市,,他去了紐約。烏克蘭地區(qū)猶太裔遭受的歧視,、迫害,,成為他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母題,其中包括他最為廣為人知的百老匯經(jīng)典名劇《屋頂上的提琴手》,,該劇后被改編搬上銀幕,,于1971年摘得四項奧斯卡大獎。
1905年,,發(fā)生在基輔的迫害猶太裔事件,,不過是同時期發(fā)生在烏克蘭諸多城市的類似事件的一個縮影。對猶太人施暴的人,,通常是來自俄羅斯貧窮地區(qū)的工人,,他們認為自己在城市里遭受了政府官員和企業(yè)老板的欺壓和盤剝,轉(zhuǎn)而把怨氣發(fā)泄到社會地位更為弱勢的群體——猶太人——身上,。在農(nóng)村地區(qū),,農(nóng)民們發(fā)起暴動時,也常常對生活在當?shù)氐莫q太人的財產(chǎn)打砸搶燒,。當暴力事件發(fā)生時,,警察很少出手阻止。
數(shù)百年來,,暴動和社會騷亂,,無論來自哪一方面,最重的拳頭最終都落在猶太人身上,。曾有猶太裔歷史學家研究,,在1648年哥薩克人的“大叛亂”中,約有1.5萬猶太裔喪命于本地暴動農(nóng)民的拳棍之下。
到20世紀,,針對猶太人的迫害活動,,在宗教、族群和經(jīng)濟等傳統(tǒng)因素之外還多了一層特殊的時代色彩,。參與迫害暴行的大部分是沙俄帝國的擁護者,他們認為當下的革命和猶太人有關(guān),。這些活躍在帝國境內(nèi)的政治組織的社會活動家和革命者中,,確實有一些猶太裔精英,最著名的如布爾什維克黨的領(lǐng)袖弗拉基米爾·列寧,,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烏克蘭猶太人,,而孟什維克領(lǐng)袖之一托洛茨基則出身于烏克蘭赫爾松的猶太裔富人家庭。然而,,當時俄奧邊界兩側(cè)的烏克蘭人都在忙著建立自己的政黨組織,,猶太裔其實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
?“一戰(zhàn)”結(jié)束后,,國際政治秩序發(fā)生了一次根本變動,,曾經(jīng)瓜分烏克蘭地區(qū)的兩大強權(quán)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土崩瓦解。
經(jīng)過一番政治和軍事角力,,1921年,,剛剛完成東西統(tǒng)一的烏克蘭再次被分割成四份,分屬于四個強鄰,。1922年12月,,占據(jù)原烏克蘭中部和東部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簽署了一份協(xié)定,成為蘇聯(lián)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
?
?
戰(zhàn)爭狂人的烏托邦
1923年,,在巴伐利亞的一所監(jiān)獄里,希特勒寫下了《我的奮斗》,。
此時,,他因納粹分子在慕尼黑發(fā)動的啤酒館暴動而被判入獄,刑期為一年,。他在筆下如此發(fā)誓說:他要對抗所謂猶太人主宰世界的陰謀,,并提出建立一個能為雅利安種族在東歐提供“生存空間”的德意志帝國。
這一狂想之后給整個世界帶來一場難以估量的巨大浩劫,。但就遭遇的毀滅性沖擊和悲劇性結(jié)果而論,,很少有國家能與烏克蘭比肩——這位未來德意志元首心目中的“生存空間”的中心正是烏克蘭。烏克蘭一直享有“歐洲的面包籃”的美譽,,同時也是猶太人在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之一,。于是,它成為“第三帝國”擴張主義的首要目標。
1941年9月19日,,基輔落入納粹德國之手,。第二天,蘇軍指揮官米哈伊爾·基爾波諾斯將軍陣亡,。在基輔包圍戰(zhàn)中,,德軍圍困并俘虜了超過66萬蘇聯(lián)紅軍。
但在這個夏天,,許多烏克蘭人都在歡迎德軍的到來,。不僅是基輔,也包括烏克蘭的中部和東部,。他們期待這些“歐洲人”能帶來真正的社會主義,,或者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處境。然而,,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等來的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1941年,德國納粹別動隊屠殺烏克蘭的猶太人
9月底,,德軍在基輔散發(fā)通告,,命令:基輔城區(qū)及周邊的猶太人必須在星期一早上8點之前,帶上自己的財物,、文件,、細軟和御寒衣服到多洛霍茲希茨卡大街的猶太公墓旁集合,“未能到場者將被處死,?!贝藭r,留守在基輔的猶太人多為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以為這次集合只是為了遷居,不會受到傷害,。
那日正好是猶太人贖罪日,,基輔的猶太婦孺老弱們來到猶太公墓,被德國軍人要求交出財物和文件,,然后脫光衣服,。隨后,他們10人一組被槍殺在山谷的斜坡上,。在德國和當?shù)鼐斓膮f(xié)助下,,納粹第三別動隊用自動武器槍殺了33761名基輔猶太居民。
在基輔郊區(qū)發(fā)生的猶太人大屠殺事件,,是歐洲首個對主要中心城市的全部猶太人群體采取的種族滅絕行動,。在納粹占領(lǐng)期間,,無數(shù)恐怖事件發(fā)生在烏克蘭。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二戰(zhàn)期間死于種族大屠殺的猶太人中,,六分之一來自烏克蘭,共計一百多萬,。
當種族滅絕行動在烏克蘭進行時,,有許多人冒著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險,努力搭救他們的猶太裔鄰居——盡管按納粹的命令,,任何試圖幫助,、搭救猶太人的人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不僅會被捕,,還會被處死,并且牽連到全家,。到今天,,知恩圖報的以色列國已經(jīng)把超過2500名烏克蘭公民認定為“國際義人”,這個名單仍在補充增加中,。
被大肆戕害的不只是猶太人群體,。在希特勒心目中,要實現(xiàn)德意志民族的農(nóng)業(yè)烏托邦,,不僅需要占領(lǐng)更多的土地,,還需要對新領(lǐng)地進行“去城市化”和“去人口化”。在烏克蘭執(zhí)行掠奪資源和削減人口任務的是總督埃里?!た坪?,他曾揚言,“這些低劣的民族永遠不值得任何一個德國士兵為他們犧牲,?!?/p>
在納粹的政策下,處于封鎖中的基輔出現(xiàn)了自1933年以來的第一場饑荒,。德國人的目的是以饑餓為手段,,把城市居民驅(qū)趕到農(nóng)村,這樣就能為第三帝國提供糧草,。到1942年,,納粹對烏克蘭的資源掠奪已經(jīng)不限于農(nóng)產(chǎn)品了。當年1月,,第一列從基輔運送“東方工人”到德國的火車開動了,,他們用工作、優(yōu)越的生活和在歐洲旅行的廣告詞來誘惑烏克蘭的青年,??窃谝环莼o報紙上的廣告詞說:“德國在召喚你,!美麗的德國在歡迎你!”
被運送到德國后,,這些年輕人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奴工”:他們身上戴著寫有“OST”(東方工人)的牌子,,被當作劣等人對待,被送到德國人家中,、兵工廠和軍需廠,,受到血汗剝削。當這些消息傳到烏克蘭后,,當局就只能靠到處抓人以滿足對奴工的需要,。
從1942到1943年,共有近220萬烏克蘭公民被逮捕,、押送去德國做奴工,。他們中的許多人死于營養(yǎng)不良、疾病以及盟軍的轟炸,。
據(jù)歷史學家的數(shù)據(jù),,從1939年到1945年,烏克蘭損失了700萬居民,,其中近100萬是猶太人,。在希特勒為德意志拓展的“生存空間”里,只有白俄羅斯和波蘭的人口損失超過了烏克蘭,。
2022年3月14日,,市民在基輔獨立廣場跳舞
?
?
這個冬與春
1943年11月6日,蘇聯(lián)軍隊從撤退的德軍手中再次奪回了基輔,。
當天,,49歲的尼基塔·赫魯曉夫坐著車沿著他十分熟悉的道路進入基輔,一路上滿心欣喜,。赫魯曉夫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軍事委員,,在“二戰(zhàn)”前是烏克蘭的共產(chǎn)黨首腦。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基輔的建筑基本保留下來了,,尤其是城中心的那座基輔歌劇院,。人們從藏身之處走出來,一位留著大胡子的基輔市民走上前,,擁抱,、親吻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后來在個人回憶錄中說:他當時“受到極大感動”,。從1941年9月基輔落入德國人手中開始,,他一心想重返這座城市。
赫魯曉夫和他的門生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都是俄羅斯人在烏克蘭的移民二代,。
到1954年,,在蘇聯(lián)各加盟共和國里,,烏克蘭逐步取得了僅次于俄羅斯的光榮地位。這一年,,蘇共中央在莫斯科,、基輔安排了極其隆重的慶祝活動,,以紀念佩列亞斯拉夫會議300周年——1654年,,正是烏克蘭的“民族之父”、哥薩克統(tǒng)領(lǐng)赫梅爾尼茨基向沙皇宣誓效忠,,新建的哥薩克國置身于莫斯科沙皇的羽翼之下,。
1986年4月26日,距離基輔不到7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4號反應堆發(fā)生爆炸,。
事故發(fā)生后的第五天,,正是“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當天上午,,風向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輻射云在南風中飄向了基輔?;o方面向莫斯科提議取消活動,,但在戈爾巴喬夫的要求下,,由學生和工人組成方隊的大型游行慶?;顒诱粘_M行。
切爾諾貝利事故把約5000萬居里的輻射量釋放到大氣里,,這相當于500顆廣島原子彈所釋放的,,僅烏克蘭就有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輻射污染,2300個定居點和超過300萬人受到輻射塵的直接影響,。
1991年,,莫斯科發(fā)生反對戈爾巴喬夫的“八一九”政變。
8月24日,,在基輔,,也就是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接管“聯(lián)盟”的第二天,烏克蘭議會就獨立問題舉行投票,,以346票的多數(shù)贊成通過,。《獨立宣言》由議員列夫科·盧基揚年科起草,。他是在古拉格系統(tǒng)里服刑時間最長的政治犯,。12月1日,烏克蘭就議會提出的獨立問題進行了全民公投,。
烏克蘭的公投,,對蘇聯(lián)造成了致命一擊,。曾經(jīng)無比強大的蘇聯(lián)一周后迅速解體。
一面黃藍兩色的新國旗飄揚在基輔的廣場,,一個新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基輔這座1500年來在鮮血,、刀劍和炮火中不斷死而復生的古老城市,,這片在宗教沖突、強權(quán)政治夾縫中艱難求存的黑色土地會面臨怎樣的命運,?
?正在進行中的這一個冬與春,,基輔即將向我們揭示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