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彌合親子之間無法填補的代溝,?
這必定是令許多人頭疼的事。不然我們也不會擁有像《回到未來》和《你好,,李煥英》一樣,,讓孩子穿越回過去與父母做朋友的一部部電影了。
如今,,這個類型序列中又添了一部法國電影《小媽媽》,。這部在今年柏林電影節(jié)首映的藝術(shù)片,敘事手法不像前兩部電影那樣淺白通俗,,情感筆觸也比前兩部電影要朦朧含蓄得多,。
但在迥異的風(fēng)格與氣質(zhì)下,,《小媽媽》暗藏的同樣是兩代人試圖溝通的愿望,。它在對主題的挖掘方面,甚至走得更遠:在這個故事中,,擔(dān)任守護者角色的不是深陷悲痛的母親,,而是只有八歲的女兒。
《小媽媽》的首個鏡頭,,便奠定了全片在幻想與現(xiàn)實間游走的基調(diào):主人公奈莉與一位親切的老婦人一起玩填字游戲,,隨后向其道別。她穿過養(yǎng)老院走廊,,經(jīng)過一扇扇房門,,當(dāng)她進入另一個房間時,我們才得知她的外婆已經(jīng)離世,,而她的房間也已經(jīng)被清空,。
我們剛剛看到的老婦人,究竟是誰,?編劇兼導(dǎo)演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給出答案,,于是我們也無從得知,是誰占據(jù)了全片的第一幀畫面,。然而席安瑪在影片后半段有明確交代——奈莉的外婆同樣把玩填字游戲作為愛好,。所以在片頭出現(xiàn)的老婦人,很可能是奈莉的外婆,。通過這個長鏡頭,,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已隨著奈莉的感知,跨越了時間,。
于是,,當(dāng)奈莉在母親與外婆舊居旁的森林里突然遇見八歲版本的母親并與她成為玩伴時,大家不會感到驚訝。這場相遇既符合電影的敘述邏輯,,也符合主人公的認知邏輯,。在八歲女孩的眼中,夢幻與奇跡都是習(xí)以為常的伙伴,。所以在奈莉與“小媽媽”瑪麗昂的相遇中,,沒有驚奇、詫異和對不合理時空秩序的質(zhì)疑,,只有兩個小女孩順理成章的親密友誼,。
但這種友誼,卻是建立在現(xiàn)實中奈莉與母親有所隔閡的關(guān)系之上,?;氐接捌_場段落,母親在清空了奈莉外婆的病房后,,驅(qū)車帶她回歸舊居,,整理外婆的遺物。在車上,,奈莉向母親嘴里塞零食,,遞果汁,用小小的手臂環(huán)住母親的脖頸,,但分處前后座的母女二人,,始終沒有出現(xiàn)在同一景框中。當(dāng)她們在舊居中準備睡下,,母親問奈莉,,“為什么你總是在睡前問我這么多問題”,奈莉回答道:“因為我在這時候才能見到你,?!痹谄降恼Z句中,是女兒想要溝通卻又求之不得的苦澀,。
在《小媽媽》中,,成年版本的瑪麗昂,像是一個憂郁的幽靈,。她總是心事重重,,卻既不愿和丈夫分享——因為她覺得對方心不在焉,也不愿與奈莉分享——因為她覺得奈莉理解不了自己的心緒,。在面對沉重的悲痛時,,她做出的選擇是逃離?;氐脚f居的第二個早上,,奈莉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不辭而別,。母女之間剛剛建立的更深一層聯(lián)系,此刻又戛然而止,。
若換作一個成年人,,或許會對親密之人把自己一次次推開的舉動心生沮喪。但八歲的小女孩奈莉不會這樣,。她有決心,,有好奇心,也有很多很多對母親的愛,。她似乎相信,,僅僅憑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把愛逃跑的母親挽回身邊,。
果然,,奇跡發(fā)生了。瑪麗昂真的出現(xiàn)在了奈莉的眼前,,雖然是以同齡人的形象,。而在與同齡母親的共處中,奈莉也發(fā)現(xiàn),,八歲的母親與自己一樣天真,、頑皮,、懵懂,,卻多了幾分對死亡的恐懼。因為遺傳性的骨骼疾病,,奈莉的外婆在步入中年時就已經(jīng)拄上了拐杖,,而小小年紀的瑪麗昂也需要動手術(shù),以避免落入與母親一樣的境況,。
奈莉與瑪麗昂做著所有八歲玩伴會一起做的事,。她們一起搭木屋,一起嘗試做薄餅,,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戲,,并且向彼此透露心事。但在兩人的互動中,,似乎奈莉總是更沉穩(wěn)一點點的一方,。在游戲中,奈莉扮演的是追求者,,瑪麗昂扮演的則是被保護者,;兩人的穿著也暗示著這段友情關(guān)系的實質(zhì)——瑪麗昂總穿著鮮明的紅色和粉色,而奈莉穿的則是更顯成熟的藍色系服裝,。
奈莉很想守護母親,,或許在這段玩伴關(guān)系中,,她才是真正的“小媽媽”。她很想知道母親到底是如何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但只有八歲的瑪麗昂,,與奈莉一樣不知道答案。瑪麗昂只知道,,她的悲傷與淡漠,,和奈莉無關(guān)。她很愛奈莉,,即便在奈莉降生前,,她也清楚這一點。
作為擅拍女性題材的導(dǎo)演,,席安瑪此次對兩位女童之間情感的把握,,依然精準。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性,,純粹靠著迷人的日常細節(jié)和幾位主人公之間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掌握觀眾的注意力。兩位女主角的表演也同樣被她把控得近乎完美:飾演奈莉和瑪麗昂的小演員是雙胞胎姐妹,,她們在片中探討著自己的希望與困惑,,臺詞與情感的成熟度遠超一對八歲小女孩所應(yīng)有的水平,卻從不會令人感到出戲,。
《小媽媽》是一封寫給母親的情書,。它不含愧疚,也不含過多的感激,,卻在以篤定和真摯的小女孩口吻向母親訴說:你不必永遠扮演守護者角色,。如果你需要,我也可以守護你,;我窄小的肩膀不像它看上去那般羸弱,。它可以成為你依靠的港灣。
法國人有一句浪漫俗語:“夢中夢見的人,,夢醒后就該相見,。”奈莉在自己想象力豐富的頭腦中,,夢見了自己的母親,。當(dāng)她夢醒之后,母親真的會回到她身邊嗎,?
答案要從電影中找尋,。但席安瑪給大家準備的答案,大概不會令人失望,。
因為說到底,,這個夢境不僅屬于女兒,,也屬于那個偶爾想做回小孩子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