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眼淚之可怖”
今年是波蘭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80周年誕辰,。這位導演只活了54歲,,但給后世影迷留下了大量頗具思考和討論空間的經(jīng)典影像。本屆北影節(jié)“重磅影人”單元放映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陣容之強大在國內(nèi)影展中應(yīng)屬前所未有(包括了導演最早的故事片,、幾部最重要的政治片,、獲得國際贊譽的《殺人短片》《愛情短片》、總時長接近10小時的《十誡》,,以及著名的《藍》《白》《紅》三部曲),。
北影節(jié)放映的《生命的烙印》(1976)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生涯的第一部故事片,講的是一個小鎮(zhèn)要建設(shè)大型化工廠,、有豐富企業(yè)管理經(jīng)驗的男主角在政府與小鎮(zhèn)居民間試圖調(diào)停而逐漸心力交瘁的故事,。該片開拍不久,基耶斯洛夫斯基覺得自己拍的東西非?;闹?,從頭到尾都不可信。當時的華沙電影制片廠廠長羅茲威茲很明智,和他說,,不喜歡就停下來吧,,我們覺得膠片不差,但你可以停下來,,回華沙去,。
短暫的停歇讓基耶斯洛夫斯基得到了反向鼓勵,他最終拍完了這部至今看來仍有現(xiàn)實意義的電影——這讓人想起他少年時一度厭學的經(jīng)歷:父親說,,“好吧,,那停下來吧”,讓他去了消防員訓練學校,,三個月后他回來了,,知道自己做不了任何受制于規(guī)定的事,后來愛上了戲劇的目眩神迷,,進入華沙戲劇技術(shù)學院,,但很快興趣又轉(zhuǎn)向紀錄片,;1969年,,他從洛茲電影學校畢業(yè)。
1970年代,,波蘭鼓勵創(chuàng)作者拍藝術(shù)片,,認定展現(xiàn)普通人及其生活條件沒什么意義,但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法相反:“我們想知道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人們是怎么生活的,?人們?yōu)槭裁床荒苌畹帽痊F(xiàn)在更好?為什么人們的生活不像紙上寫的那么容易,?”早期的紀錄作品里,,他常常把鏡頭對準電車、嘈雜的辦公室,、工廠,、罷工的工人、值班24小時的醫(yī)生,、待產(chǎn)的女人,。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拍攝對象是“老人,和被扭曲的人們,。他們凝視遠方,,在想事情怎么能是這樣?但又必須向?qū)嶋H情況妥協(xié)”,。
他拍紀錄片非常耐心,,被當時的同伴們戲稱為“工程師”或者“鳥類學家”。讓他拿到電影學校畢業(yè)證的《洛茲城》(1969)拍的是小城里努力工作的女人和不工作的男人?!坝行┤斯ぷ?,其他人卻在閑逛,尋找一些只有上帝才知道的東西,,”他說這是他想表達的主題,。《我是個士兵》(1970)聚焦的是二戰(zhàn)中失明的士兵,,基耶斯洛夫斯基坐在攝影機前,,問他們還有什么夢想。
但70年代的幾次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讓基耶斯洛夫斯基最終徹底放棄了紀實,。例如他關(guān)注波蘭某市罷工的《工人的71年》(1972),,他想真實地展現(xiàn)波蘭人民的生活。在拍攝《守夜人的觀點》(1977)時,,他的主角是工廠的一名狂熱信徒,,堅持以規(guī)則統(tǒng)治所有人和事。但基耶斯洛夫斯基發(fā)現(xiàn),,這個人與其說是在被記錄,,不如說是在對著鏡頭模仿自己的姿態(tài)。他反思,,紀錄片不應(yīng)該影響拍攝對象的生活,,也不能如實呈現(xiàn)所有事情。他創(chuàng)作的一些紀錄片從來以任何途徑被放映過,,我們只能在他極少的訪談中看到他對片子的介紹,。他說,他怕對那些普通人造成傷害,?!拔冶徽鎸嵉难蹨I嚇壞了,事實上,,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權(quán)利去拍攝他們,。在那種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像一個跨入禁區(qū)的人,。這就是我逃離紀錄片的主要原因,。”
齊澤克的著作《真實眼淚之可怖》研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這一書名精準表達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對紀錄片與故事片,、真實與虛構(gòu)的態(tài)度。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解決辦法是,,轉(zhuǎn)向虛構(gòu),,讓演員表演真實,。本屆北影節(jié)放映的《影迷》(1979)有趣地呈現(xiàn)了導演這一重要的轉(zhuǎn)變期:《影迷》的男主角是個熱愛紀錄片的業(yè)余導演,堅持要通過攝影機記錄所謂的現(xiàn)實,,為此毀掉了自己的家庭——當他妻子離開時,,他竟然將攝影機轉(zhuǎn)向妻子,記錄妻子的離場,。
?
?
“反常的,、糊涂的愚蠢上帝,他把創(chuàng)世工作搞得一團糟”
北影節(jié)放映的最后一部電影《機遇之歌》(1987),,實際拍攝完成時間是在《影迷》的兩年之后,,但當時正值波蘭戒嚴,該片沒能得到上映批準,。片頭,,一位青年的父親因病去世,他感到喪失了繼續(xù)在醫(yī)學院讀書的力量,。在男主角恐懼的面孔特寫和尖叫聲之后(在萬達CBD影城的巨幕廳,,他面部的驚恐被放到了最大),是三段重復的開頭:他跑到火車站,,買一張去往華沙的火車票,,沖向站臺,撞了一個鐵路警察,,在火車已經(jīng)發(fā)車后盡力地追,。接著,,影片呈現(xiàn)了這個青年可能的三種人生:
他坐上火車,,遇到一名黨員,以此為信仰,,入選中央委員會,,但最終幻滅;他錯過火車,,在公園接受強制勞動時遇到一名反對派成員,,他也成為激進的持不同政見者,但最終被同伴懷疑為舉報者,;他錯過火車,,繼續(xù)醫(yī)學院生涯,與同學結(jié)婚,,坐上去法國參加研討會的飛機(機上有第二個故事里他的反對派同伴),,飛機爆炸。
《機遇之歌》有一定的政治性指涉,,之后的《無休無止》(1984)也是,。該片以戒嚴后的波蘭為背景,,片頭,一位年輕的律師死了,。這位律師“內(nèi)心極其干凈,、極其純潔并且絕對清晰”,留下了愛他的妻子,,以及他本來要為之辯護的反對派工人,。基耶斯洛夫斯基說,,他想反映的是在當時的波蘭,,一個有良心的人如何無能為力,純潔如何不見容于那個年代,,所以只能死去,。當局、反對黨和教會都不喜歡這部電影,,對《無休無止》評價惡劣,。因為它既反對戒嚴,但也展示了反對黨的失敗,。
在這以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與政治一刀兩斷。他后來說,,“戒嚴期間,,我認識到政治并不真正重要,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重要問題……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問題:生活的意義是什么,?為何早上要起床,?……政治不能回答這些?!?/p>
以《舊約》的十誡為創(chuàng)作基礎(chǔ)的十集電視劇《十誡》在1989年播出,,那正是波蘭政治最為動蕩之時,但劇情卻和政治完全無關(guān),?;孤宸蛩够谠L談中說,他特意在劇中省去了許多波蘭人日常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困難,?!?0年代中期的波蘭到處充滿了混亂的無政府狀態(tài)……緊張、幻滅感以及對更糟的事情的恐懼非常明顯……即使這時候我想到的也不是政治,,而是普通的日常生活,。我能感覺到在政治微笑背后人們相互之間的冷漠,并且強烈意識到我越來越經(jīng)常在觀察那些不知道為何而活著的人,?!彼X得人們的迷惘需要一種普世準則來干預(yù),。
波蘭電視臺一直是青年電影導演初執(zhí)導筒的平臺,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來想找十個青年導演,,給他們機會拍電影,。但寫完劇本第一版,他意識到,,他自私地喜歡這十個故事,,想自己導演?!妒]》的拍攝花了11個月,,第一集收視率是52%,到第十集上升到64%,。大約1500萬波蘭觀眾看了《十誡》,。
《十誡》與《舊約》摩西十誡的關(guān)系在評論界有多種推測,我們不妨暫且粗暴地用“十誡”條律來對應(yīng)每一集:
“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钡谝患赣H尊崇科學的神,,對計算機指令高度信仰,。通過計算冰塊厚度,他確認冰層能承受兒子的體重,,讓兒子出去滑冰,;但冰面反常地解凍了,他的兒子不幸溺亡,。父親向計算機提出發(fā)問指令,,沒有得到任何回應(yīng)。他的信仰崩潰了,。
“毋呼天主圣名以發(fā)虛誓,?!钡诙?,懷了情人骨肉的女子需要知道罹患癌癥的丈夫是否會死,以決定她是否墮胎,。難題被拋到她的醫(yī)生那,。醫(yī)生為了阻止墮胎這一道德罪行,撒謊并發(fā)誓說,,她的丈夫快死了,。最后孩子留下來了,丈夫也沒有死,。
“守瞻禮主日,?!钡谌フQ夜男主人為了前情人的請求離開家,,幫忙尋找她的丈夫,。一夜過去,我們才知道,,前情人的所謂丈夫早已離開她,,她說謊不過是想得到一點陪伴。
“孝敬父母,?!钡谒募畠簩Ω赣H有亂倫的欲望,,編造了一封以母親口吻寫就的道明父親與女兒并無血緣關(guān)系的信,,父親逃離,但承認自己對女兒也有不倫的欲望,。
“毋殺人,。”第五集,,青年毫無緣由地殘忍殺死了一位司機,,在一位剛獲得律師資格證的理想主義律師的辯護后被判死刑。
“毋行邪淫,?!钡诹?9歲的郵局男孩偷窺,、跟蹤,、打擾對門大樓的成熟女人,愛上了她,。不相信愛的女人用欲否定了他的愛,,在他對愛的幻想破滅、割腕自殺后又對他產(chǎn)生了愛,。
“毋偷盜,。”第七集,,年輕的女人從自己的母親那偷走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她懷上的是老師的孩子,為了遮丑,,她女兒的身份被登記為她母親的女兒,。但在火車站,她的女兒還是回到了她媽媽的懷抱,。年輕女人獨自上了火車,。
“毋妄證,。”第八集,,倫理學教授四十年前拒絕庇護一名猶太女孩,,理由是女孩并不真的信天主教。四十年后猶太女從美國來到她的大學課堂質(zhì)問,,她給出的解釋是,,她懷疑那次庇護行動的參與者是納粹的告密者。她的職業(yè)生涯也許就是從那一次拒絕開始的:她獻身倫理學研究,,要為自己當年作出的懦弱選擇找到理由,。
“毋愿他人妻?!钡诰偶?,性無能的丈夫鼓勵妻子找情人,但在發(fā)現(xiàn)妻子真的有一個年輕物理系學生情人后無法接受,,最后妻子決定離開情人,,但丈夫差點騎自行車身亡。
“毋貪他人財物,?!钡谑粋€獨居老人去世,,給兩個兒子留下一本價值連城的郵票,。他們不可避免地利令智昏,為了收到缺失的一張寶貴郵票,,大兒子甚至割了個腎,。但這之后,父親的所有郵票都被偷走了,,兩兄弟互相懷疑對方是賊,。
我們可以看到,道德的禁令在劇集中都導向了違反禁令的欲望的施行,。這十個故事都不怎么令人愉快,,在這里不妨挪用齊澤克的概括:“創(chuàng)造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世界的是一個反常的、糊涂的愚蠢上帝,,他把創(chuàng)世工作搞得一團糟,,生產(chǎn)出了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然后想要通過重復的新努力來盡量地修修補補,。”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這么總結(jié)《十誡》的主題的:他想拍十個人的故事,?!八麄儭∏∫驗檫@些處境而不是別的,,陷入了掙扎,這些處境是虛構(gòu)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可能發(fā)生——突然意識到他們在圈子里打轉(zhuǎn),,根本無法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p>
《十誡》每個故事都發(fā)生在一棟平凡的波蘭居民樓里,。每一集都出現(xiàn)了玻璃瓶裝的牛奶。幾乎每一集都出現(xiàn)了一個長臉金發(fā)的青年男子,,如幽靈般在場,。第一集,他在冰湖邊看著小男孩,;第二集,,他是實習醫(yī)師;第四集,,他兩次在女兒要作出決定——把父親當作父親還是情人的關(guān)鍵時刻——時出現(xiàn),;第六集,男主角送牛奶時撞到了他……
基耶斯洛夫斯基說,,他也不知道這人是誰,,“也許就是來觀察我們,看看我們的生活,?!遍_拍前,他的文學經(jīng)紀人看《十誡》劇本時覺得少了點什么,,但說不上來,,最后經(jīng)紀人說了個故事:波蘭作家威勒姆·馬什在某部電影拍攝過程中和年輕的導演說,他很喜歡葬禮那場戲里穿黑衣服的小伙子,。導演說,,電影里沒有這么個人。威勒姆·馬什說,,他在鏡頭的左邊,,最引人注意的位置上,穿黑西裝,、白襯衫,,戴黑領(lǐng)帶,走到鏡頭的右邊才離開,。導演說,,沒有啊。馬什說,這是電影里他最喜歡的地方,。
基耶斯洛夫斯基知道《十誡》里少了什么:一個四處游蕩的,、旁觀的、對故事發(fā)展沒有任何影響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注意到他,,但如果注意到,他可能意味著某種暗示或警告,。有人稱他為天使,。在劇本里他被寫作“年輕人”。
?
?
“尋找最基本的問題的答案”
我們很難說清這個在《十誡》中到處竄的年輕人意味著什么,,不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不同作品中也會出現(xiàn)相似元素的呼應(yīng),,我們可以試著習慣。如齊澤克所說,,基耶斯洛夫斯基“各個影片之間一直有著反復出現(xiàn)的怪異交叉回應(yīng)……在傳達單調(diào),、偶然的日常生活現(xiàn)實時……他的影片充滿了敘事外事物的不詳入侵”。
電影《紅》(1994)的開場,,一只手撥了電話號碼,,鏡頭從電話線轉(zhuǎn)到底座,到海底電纜,,到遠端目的地,。而那一頭,電話占線了,。這個鏡頭正體現(xiàn)了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里個體與個體之間一些難以解釋的隱秘的聯(lián)系:
比如《紅》中的老年法官和青年法學生奧古斯特是同一時空出現(xiàn)的一個人的兩個版本,,后者是前者的“現(xiàn)時閃回”(flashback in the present)。他們都被女人背叛,?!胺ü俚牧硪粋€過去、他所喪失的機會,,表現(xiàn)為另一個人(奧古斯特)的現(xiàn)在,。奧古斯特所處的困境,正是法官三十年前的困境的精確重復,?!保R澤克語)法官覺得,自己年輕時如果遇到女主角瓦倫蒂娜,,他的靈魂會獲救,;而奧古斯特最后與瓦倫蒂娜結(jié)合,得到了愛情,?!端{》(1993)的故事前身可以追溯到《無休無止》,,它們都是講一個女人在丈夫死后想與過去一刀兩斷的故事。只不過《無休無止》中的烏蘇拉求助催眠師將丈夫安塔克的記憶祛除,,但最終失敗,,她開煤氣爐自殺,。
又比如《十誡》第一集開篇,,小男孩去學校的路上看到一只僵死的狗躺在馬路(鏡頭給了狗一個特寫),他回家和爸爸哭著說:活著有什么意義,?最后,,小男孩溺斃在冰湖之下,尸體凍僵,?!妒]》第八集開頭,倫理學教授的課堂上討論的案例,,正是第二集女人懷了情人骨肉的故事,。
《十誡》第九集,性無能的男人羅曼差點兒死于車禍,,在《藍》的開頭,,女主角朱莉的丈夫確實死于車禍;羅曼通過反復翻看車里妻子情人的物理課本,、監(jiān)聽電話,、躲在樓梯和衣柜監(jiān)聽妻子和年輕情人的情事,對妻子的出軌堅持在場,,這一元素后續(xù)在《白》(1994)與《紅》中分別展現(xiàn)(《白》是男人在地鐵站觀察臥室窗簾背后前妻和其他男人的性愛,;《紅》中的退休法官,第一次出場就在監(jiān)聽鄰居的電話性愛),。還是《十誡》第九集,,羅曼在醫(yī)院碰到一名年輕的女病患,她問羅曼,,是否應(yīng)該因為心臟病而放棄歌唱夢想,?這個橋段在這一集中出現(xiàn)三次,在捉奸的主線中似乎有些奇怪,,基耶斯洛夫斯基將女孩的故事移植到了《兩生花》(1991)中,。波蘭的維羅妮卡擁有醇美的歌喉,但在一次樂團演出中心臟病發(fā)突然倒地而亡,;法國的維羅妮卡(她們均由貌美的演員伊蓮娜·雅各布扮演)感受到了遙遠的悲傷,,并突然決定放棄歌唱事業(yè),到小學當音樂老師,。她仿佛能感知到另一個自己的存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說,,《兩生花》他想拍的是“一些難以名狀的不合理的感覺、預(yù)感及各種關(guān)系”。
在《兩生花》之前,,有評論認為基耶斯洛夫斯基只從男性視角拍電影,。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沒有錯,他的早期電影里甚至根本沒有女人,?!稒C遇之歌》里在男主角的不同命運故事中出現(xiàn)的女性只履行伴侶職責,和男主角發(fā)生性關(guān)系,?!妒]》的故事幾乎是從男性視角講述,里頭的女性不忠,,無理,,挑釁,變態(tài),,“擾亂了男主人公的平靜……是過度的,,對她們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險?!?/p>
而《兩生花》的維羅妮卡“不僅在本質(zhì)上就美麗,,而且被充滿愛意地拂過她們身體的攝影機如此看待”(愛麗佳·赫爾曼《基耶斯洛夫斯基晚期影片中的女人》)。她們都是電影故事的講述者,、洞察者和感受者,。
之后的《藍》《白》《紅》三部曲也是女性的故事。最典型的是《藍》,,其視角完全是朱莉的——車禍之后,,朱莉躺在病床,一個大特寫,,她的眼睛一度占滿整個銀幕,;當音樂響起,銀幕會變黑,,我們仿佛能感覺朱莉在逃避或者恐懼,。朱莉在和奧利弗做愛后,一個連續(xù)的長鏡頭展現(xiàn)了與朱莉有關(guān)的人:目睹她的丈夫和孩子喪命的男孩,,她坐在養(yǎng)老院房間的母親,,她在夜總會工作的朋友,她丈夫的情人,。完全是主觀視角,。然后又回到了朱莉眼睛的特寫。
《藍》《白》《紅》片名代表著自由,、平等,、博愛,。但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是從社會、政治或哲學層面,,而是從個人層面探討這幾個議題,。
《藍》(1993)的女主角朱莉的作曲家丈夫和女兒都在車禍中喪生,幸運生還的她得知丈夫有個懷了孩子的情人,;她想走向新生活,,不去墓地,不看舊照片,,搬到巴黎,。她丈夫的合作者,、她的暗戀者奧利弗懇求她譜寫完亡夫的樂章,,她拒絕了,但縈繞在影片中的樂章成為一個角色,,提醒我們她脆弱的新自由被不停干擾,,她想自由而不得;
《白》的男主角卡羅爾性功能失調(diào),,被妻子拋棄,,他在同鄉(xiāng)的幫助下偷渡回波蘭,帶著不要再低人一等的恨意努力致富,,假裝自殺,,甚至表演了一場葬禮,引誘前妻來波蘭,,然后現(xiàn)身,,與她做愛,再嫁禍其殺了自己,,用望遠鏡看拘留所里的她,。前妻作出手勢,似乎是把一個虛擬的婚戒套到手指上,。男主角以為他們平等了,,但他淚流滿面,他還是愛著他的前妻,;
《紅》的年輕女主角瓦倫蒂娜撞傷了一條狗,,狗的主人是年老的法官,以偷聽鄰居電話為日常,。他們成為了朋友,,最后法官匿名向警察檢舉自己?!拔覀冊陉P(guān)注別人的時候,,想到的還是自己,。”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要表達的博愛主題,。
到《兩生花》和《藍》《白》《紅》,,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波蘭電影評論界得到的評價友好了一些,但評論家們還是沒有放過那個很明顯的問題:“波蘭正在舉行這么重要的選舉,,電影根本一點都沒提,,為什么?”基耶斯洛夫斯基坦然回答:“這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我沒有涉及波蘭的政治,,是因為我對它沒有絲毫的興趣。選舉,、政府,、政黨,我一點興趣都沒有,?!?/p>
基耶斯洛夫斯基年輕時兩次從政的嘗試都失敗了。一次是1968年他參與洛茲電影學校罷課,,一次是80年代初他作為波蘭電影人協(xié)會副主席被小規(guī)模卷入政治活動,。他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快和痛苦的陷阱”,。
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訪時還在拍攝《紅》,,他說:“……到最近幾部,我所有的電影講述的都是一些個體,,他們不太清楚該怎么生活,,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在苦苦尋覓,,尋找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的答案:這一切是為什么?為什么早上要騎車,?為什么晚上上床睡覺,?為什么又要起床?兩次清醒之間的時間怎么過,?”
他的電影里充滿難以解釋的曖昧性,、偶然性:《兩生花》里的維羅妮卡一直面臨選擇,是“向藝術(shù)的直覺屈服,,還是向和愛有關(guān)的一切屈服”,?《機遇之歌》里,個體命運的偶然性壓過了政治性,?!妒]》的每一集都從道德的誡命走向倫理問題,。主人公試圖作出倫理選擇,但留下的都不是肯定的答案,,而是一種妥協(xié),,一種以“還是不要知道”維持脆弱的日常生活平衡的智慧,一種兩敗俱傷后的和解,,或者一種撫慰性質(zhì)的謊言,。
第一集中,痛失愛子的父親跑進教堂,,掀翻祭壇,。翻倒的蠟燭蠟液滴在圣母瑪利亞的畫像上,瑪利亞虛假的眼淚好像給了他一個回應(yīng),。第二集,,我們不知道女人要如何面對同時活著的丈夫和她與情人的骨肉。第四集到最后我們才知道,,母親的那封信從沒被打開,,父女燒了那封能夠解答女兒到底是否為父親親生的答案的信,燒掉了亂倫的危險,,維持微妙的父女平衡關(guān)系。第八集,,猶太女人找到了當年決定庇護她的,、被教授誣陷為告密者的老裁縫。老裁縫拒絕談?wù)搼?zhàn)時的一切,,在第三者的沉默中,,猶太女人和教授達成了暫時的寬宥與和解。第十集,,兄弟倆失去了一切,,割了腎的大哥路過郵局,買了幾張郵票,,分給弟弟,,他們仿佛繼承了父親的愛好。
《紅》的結(jié)局是一場海難,,只有少數(shù)生還者,,正好包括了《藍》《白》《紅》的三對主角(到這時,我們才知道朱莉最終和奧利弗在一起了,,把前妻送進監(jiān)獄的卡羅爾也與之和好了),。還有一位,是《十誡》中的那個長臉金發(fā)青年,。
但這些個體選擇的故事最終指向的是什么呢,?在此我再一次挪用齊澤克的質(zhì)問:“偶然之下有著深層意義,,或意義自身乃是事件偶然轉(zhuǎn)化的結(jié)果嗎?它指向秘密地控制我們生活的深層命運嗎,?或者說,,命運觀念本身只是一個絕望的策略,用來應(yīng)對生命的徹底偶然性,?……除了奇跡般地將三部曲的所有線索合在一起,,《紅》的結(jié)尾還有其他作用嗎?”一些理論家將基耶斯洛夫斯基認定為新時代的蒙昧主義者,,這不是褒義詞,。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里,他說到,,在當時的波蘭,,電影人有三條路可走:一是不拍任何電影;二是拍經(jīng)過認可的電影,;三是后退一步,,拍有關(guān)愛情或大自然的電影。
而他選擇的是第四條路,,“試著去理解,。”盡管他認為他永遠也無法描述他所有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他只能不斷嘗試抵達,,不斷失敗。
那對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我們能做的也是,,試著理解,盡量抵達,,盡管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
完成《紅》后,基耶斯洛夫斯基想退隱鄉(xiāng)間,,他宣布不再拍電影,。1996年3月,他在心臟手術(shù)中去世,。去世之前,,他其實在醞釀創(chuàng)作新的三部曲——靈感源于但丁《神曲》的《天堂》《地獄》《煉獄》,但只有《天堂》拍出來了,。他就像《兩生花》里的維羅妮卡,,面臨兩種選擇,是要藝術(shù),,還是要生活,?他說他要第二種,,但他沒有放下第一種,然后他死于突發(fā)的心臟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