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模特国产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_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_激情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_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_CHINESE国产HD中国熟女_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少妇风流做爰全过程,极品91尤物被啪到呻吟爆白浆喷水,japanese from色系,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下载

正義的社會不應該“內卷” | 紀念羅爾斯誕辰百年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特約撰稿 惠春壽 日期: 2021-10-21

正義的社會還會“內卷”嗎,?如果人們不再僅僅迎合社會需求,,可以真正致力于發(fā)掘自己擅長和喜歡的特質,如果人們的努力不是相互為敵,,而是相互促進,,那么答案是否定的。兩個“如果”必須同時實現:自我的解放只有在同時也服務于他人的解放時,,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1971年,50歲的約翰·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1921-2002)出版了個人學術生涯的第一部著作《正義論》,。拿到打印出來的書稿,他被這本厚達六百頁的書嚇了一跳——他最開始交給秘書的打印稿只有兩百多頁,,多出來的部分,,都是他自己之后不斷完善和填補進去的。

和他許多才思敏捷,、口才一流,、在講壇和公共場合光彩奪目的哈佛大學同仁不同,羅爾斯個性嚴肅,、不善言辭,、為人謙和,總是在認真聽取同行對他的學術批評,。他思想深刻,、學術地位崇高,為人卻如此謙卑,,一些熟悉羅爾斯的人甚至認為他是一個典型的impostor syndrome患者(“冒充者綜合征”,,一種個體心理特征,是指個體按社會客觀標準評價已功成名就,,但本人內心卻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的成功只是碰上好運氣、好機遇而已,,總覺得自己配不上所處的地位),。事實上,,他這種極為特殊的心理,和他童年至青年的經歷,、學術思想有著莫大相關性,。

這本包裹在綠色封皮里的《正義論》一經出版,可謂“橫空出世”——“綠魔”風靡哈佛校園,,迅速成為經典,,被譽為復興西方政治哲學的扛鼎之作。當時,,羅爾斯最重要的思想論敵之一,、現代國際哲學界標桿人物羅伯特·諾齊克如此預言道:“從今以后,政治哲學要么在羅爾斯的理論內里做,,要么必須解釋為什么不這樣做,。”

之后發(fā)展的一切確實印證了諾齊克這一預言——自1971到2021年整整半個世紀,,在思潮涌動,、群星璀璨的全球思想學術界,無論是諾齊克,、法學大家羅納德·德沃金,,還是以“公共交往理論”揚名天下的尤爾根·哈貝馬斯等一干重量級思想人物,都緊緊圍繞著羅爾斯的議題展開討論,,提出質疑和挑戰(zhàn),。羅爾斯的另一位哈佛同事、以公開課《公正》火爆全球的“超級學術明星” 邁克爾·桑德爾,,在1980年代初正是因為提出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而完成個人的巔峰之作《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此后在學術創(chuàng)見上再無真正突破,。

曾有人統計:自1971年,,全球共有約五千余部論著專門對羅爾斯的學說進行研究討論。大部分學者都認可一個結論——約翰·羅爾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有評論家甚至把他與柏拉圖,、阿奎那和黑格爾這些西方2500年來思想史上的泰斗相提并論。

在東方,,羅爾斯和他的《正義論》也同樣深刻影響著中國思想界和公共領域,。只要稍稍對思想、文化議題有關注的讀者,,大多聽說過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差別原則”,乃至正義的“兩個原則”等思想概念,。

作為一名業(yè)余學術愛好者,,我仍記得第一次閱讀紹介羅爾斯思想的書籍時,,那種觸電般的震撼——譬如,羅爾斯認為:在家庭出身,、教育之外,,人們的天賦、努力也都屬于命運的“彩票”,,由此獲得的獎賞和成就,,也非個人的“應得之物”;以及從著名的“無知之幕”推導出的結論——一個社會的公平狀況,,取決于這個社會中生活處境最差的那個人……

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橫空出世,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時代背景:20世紀上半葉是一個喧囂,、混亂而又殘酷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資本主義世界內部頑癥和國際問題的激化,,表明一個舊世界的秩序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在這種動蕩和混亂中,發(fā)生了一個被稱為“資本主義文明化”的重大轉折,,從經濟思想,、公共政策、國際政治,,到哲學,、政治哲學等,西方世界出現了全面的變革,,這種變革帶來的影響和后果也溢出,、擴散至全球范圍。

近十年來,,西方“硬政治”和新保守主義強勢崛起,,社會日益撕裂,特朗普等極右翼強硬派政治人物上臺,,并在其本國收獲不少于50%的民眾支持率,。在如此大環(huán)境下,羅爾斯關于“正義”的言說,,被一部分極右翼人士抨擊為“白左”觀念,,一種要被無情丟棄的虛幻道德理想主義。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引領全球思想界,、尤其政治哲學界半個世紀后,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真的已經失去往日光輝,、成為明日黃花么,?

當認真審視當下現實世界里的諸多沖突,、對立和撕扯時,我們看到的是美國鐵銹地帶“紅脖子”階層的憤怒,、有色種族的騷動,、各國貧富懸殊繼續(xù)擴大,以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疫苗在富,、窮國之間的分配不均,民粹主義的極速蔓延,。

在一片喧囂和混亂之中,,“公平”和“正義”仍是最牽動普羅大眾心理的重大社會議題。正如羅爾斯早年所指出的:政治哲學的角色之一,,乃是化解撕裂性的政治沖突,,解決秩序的問題。

2021年正值羅爾斯誕辰百年之際,,本刊邀請青年政治學者,、羅爾斯思想的研究者、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惠春壽撰文,,帶領我們廓清,、深入這位現代思想巨子的正義論內核,以及在“拒絕內卷”,、“消滅貧困”,、“共同富裕”等時代關鍵詞之下,,它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

(本刊記者 徐琳玲)

?

2021年的春天,恰好就在羅爾斯誕辰一百周年之時,,我開始要講授一門名為《<正義論>導讀》的課程,。課上課下,學生們問得最多的就是:羅爾斯有沒有想到今天中國的年輕人正在面臨“內卷”,?《正義論》能不能解決“內卷”的問題,?于是,帶著他們的疑惑,,我開始了重讀羅爾斯之旅,。

20世紀曾經被認為是一個缺乏倫理反思的時代——在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絕大多數哲學家卻依然只醉心于抽象的概念分析,,對真實的社會生活無動于衷,。很多學者甚至驚呼:政治哲學已經死了!但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要到黃昏的時候才起飛。1971年,,50歲的約翰·羅爾斯力挽狂瀾,,用一部《正義論》開啟了政治哲學的復興之旅。在之后的50年里,,不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政治哲學都已經成為一門顯學。人們或沿著羅爾斯的路徑繼續(xù)思考各種社會問題,,或反思和批判羅爾斯的方法和主張,,就像有學者在《正義論》出版沒多久時所預言的:“現在,政治哲學家要么必須在羅爾斯的框架內進行思考,,要么必須解釋為什么可以跳出這種框架(諾齊克語),。”還有人甚至套用一首童謠來描述羅爾斯的巨大影響,,說《正義論》把政治哲學變成了“杰克建造的房子”(羅爾斯的昵稱是“杰克”),。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有人開始想要走出“杰克建造的房子”。他們懷疑《正義論》已經變成了一個沒有附體的幽靈故事,,擔心羅爾斯在二戰(zhàn)的陰影下提出的觀點可能無法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各種正義問題,。



“公平地對待命運中的偶然因素”

羅爾斯1921年出生在美國東海岸的一個港口城市巴爾的摩。巴爾的摩現在經常因為兩個原因出現在新聞頭條:它是霍普金斯大學所在地,,霍普金斯擁有美國最好的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自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世界各大媒體采納的主要疫情統計數據都是由這個學校的研究團隊發(fā)布的,;它也是美國種族沖突最為尖銳和社會治安最為混亂的城市之一,,各種騷亂時有發(fā)生。這看起來很像今天美國社會的縮影:一方面是頂尖的科技研發(fā)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嚴重撕裂的底層社會,。

不過,100年前的北美大陸還算太平,,羅爾斯在那里度過了平靜的童年,。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律師,羅爾斯的早年生活因此也和大多數中產階級子弟一樣單調,、乏味,。唯有他兩個兄弟的夭折值得一提。羅爾斯的兩個弟弟分別因為感染白喉和肺炎去世,,而傳染給他們的恰恰是羅爾斯自己,,特別是他的大弟弟,是因為去陪護病中的羅爾斯而被傳染的。這種死里逃生的經歷在羅爾斯后來的人生中還發(fā)生過一次,。那是在他應征入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他和同住一頂帳篷的戰(zhàn)友被選中去分別執(zhí)行兩個任務:給傷員輸血和外出執(zhí)勤,。羅爾斯因為血型相符被送去了戰(zhàn)地醫(yī)院,,他的戰(zhàn)友則在執(zhí)勤路上遭遇日軍襲擊而犧牲。

這樣的經歷使羅爾斯意識到“運氣”對人生有多么大的影響,。于是,,在他開始研究“社會應該如何分配收入、財富”時,,運氣的因素很自然地落入了他的思考范圍,。

羅爾斯相信,正義的社會不應該讓運氣決定人們的收入和財富,。但究竟哪些因素算運氣,?他的回答有點讓人意外:不僅性別、種族,、家庭出身和社會地位是運氣,,人們的天賦也是運氣。所以,,一個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富二代和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在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命運女神的寵兒。羅爾斯說,,我們每個人都好像是在出生之前就經歷了一次抓鬮,,被偶然地分配了不同的天賦和家庭,并因此有了不同的人生起點,。正義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去矯正這種自然博彩的影響,,它試圖“公平地對待命運中的偶然因素”。

為此,,羅爾斯設計了一個思想實驗:假設人們被剝奪了關于性別,、種族、家庭出身,、社會地位,、個人天賦、性格偏好等一切私人性的知識,,他們會怎么分配社會財富(編者注:參見《正義論》中關于“無知之幕”的思想實驗),?顯然,這些人都會想要更多的財富,,但由于他們無法推測自己會處于什么樣的境地,,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最保守的選擇:讓自己就算不幸落入最糟糕的境地,也能盡可能獲得更多的財富。這就是“差別原則”:應該平等地分配社會財富,,除非不平等的分配能讓最不利群體的財富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加,。

簡單說,羅爾斯認為正義意味著有差別地對待不同群體,,優(yōu)待最不利的群體,,盡可能地改善他們的生活前景。他說,,這是一種公平地對待人類命運中偶然因素的方式,,它使我們共同分享各自的命運。



“在思考正義問題時,,應得是無關的”

有人說,,政治哲學主要處理兩個問題:“誰應該得到多少”和“誰應該說了算”,其中第一個就是正義要回答的問題,。按照這種說法,,羅爾斯的觀點可以被簡化成“讓處于不利境地的人得到更多”。很多人認為,,這種觀點給許多社會福利政策提供了基礎,,解釋了政府為什么應該向高收入人群征稅去補貼低收入人群。

但就像福利政策會產生“養(yǎng)懶漢”和“劫富濟貧”的困境一樣,,羅爾斯的理論也遭受到類似的批評,。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法學家之一”的羅納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就很奇怪,羅爾斯居然沒想過區(qū)分人們陷入不利境地的不同原因,。他承認,家庭出身,、天賦能力這些屬于人們無法控制的偶然因素,,不應該用來決定他們的財富多寡。但假如有些人就是好逸惡勞和喜歡揮霍,,政府還應該不斷推進他們的利益,,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嗎?

德沃金覺得,,正義要求我們差別對待的其實不是不同的社會群體,,而是造成社會分層的不同原因。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是家庭出身,、天賦能力等偶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應該被消除;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是他們自由選擇和個人努力的結果,,那么就應該予以承認,。總之,正義不是無條件地照顧不利群體,,而是讓社會財富的分配只體現個人選擇和努力的不同,。


▲羅納德·德沃金 圖/視覺中國

德沃金是羅爾斯私交甚篤的好朋友,兩個人的風格卻很不一樣:羅爾斯不善言談,,甚至略有口吃,;德沃金則出口成章、辯才驚人,。德沃金有次在講座時,,講稿被人不小心拿走了,但他絲毫沒受影響,,順利完成講演,,在結束后拿回講稿時還幽默地說:“能有一份講座紀錄真是太好了!”羅爾斯的另外一個批評者,、他在哈佛大學哲學系的同事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也同樣是非常機智之人,。諾齊克本來不研究政治哲學,只是因為不能認同羅爾斯的主張,,索性動筆寫了一本政治哲學著作,。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諾奇克從此在政治哲學界也獲得極高聲望,,成為和羅爾斯,、德沃金齊名的上世紀70年代政治哲學三劍客之一。

不過,,和羅爾斯,、德沃金不一樣,諾齊克覺得,,如果一個東西是無主物,,你在獲得它的過程中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那么這個東西就是你應得的,;如果一個東西是有主物,,但它的主人自愿地把它贈予或交易給你,那么這個東西也是你應得的,。正義只和人們獲得財富的歷史過程有關,,與人們的財富多少無關。

諾齊克也提出過一個思想實驗:假設每個人都有平等財富,,比方說100美元,,正義應該允許他們自由支配這100美元;假設他們都喜歡看NBA巨星張伯倫打球,,也都愿意為此向張伯倫支付25美分的門票,;一場球賽過后,,張伯倫獲得了遠超100美元的巨額財富,其他人都只剩下99.75美元,。諾齊克問:如果我們的起點是公平的,,機會是均等的,并且交易過程也是自愿的,,那為什么最后的結果會是不正義的,?

以上是很多政治哲學的通俗讀物會介紹的關于羅爾斯的基本知識。但不幸的是,,它充滿了誤解和偏差,。德沃金和諾齊克都以為,正義是對“誰應該得到多少”的回答,,他們的分歧在于:德沃金覺得只有個人的自由選擇和努力才能成為他們的應得,,諾奇克卻認為,家庭出身和個人天賦等偶然因素也一樣是人們所應得的,。然而,,這些都不是羅爾斯的觀點。羅爾斯要反對的不是把好運氣當成個人的應得,,而是這種認為“人們應得某些東西”的想法本身,。他說,在思考正義問題時,,個人的應得是無關的,。


▲羅伯特·諾齊克 圖/資料圖片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羅爾斯居然認為人們不配得到自己通過選擇和努力奮斗獲取的財富,這看上去多么不可思議,!難道個人選擇和努力也是人類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

當然,和家庭出身,、個人天賦相比,,我們肯定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和努力。但羅爾斯關心的不是微觀層面的個人應得,,而是整個社會的運行機制。他覺得,,人類的社會生活是由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規(guī)則構成的,,這些規(guī)則決定了他們的應得。比如,,我們相信“科研成果突出的人應該得到博士學位”,,“身材壯碩的人應該成為健美冠軍”。這是因為我們把某種形式的人類特質和另外一些社會榮譽,、資源搭配在了一起,。但為什么和“科研成果突出”搭配的是“博士學位”,,而不是“健美冠軍”?羅爾斯會說,,這是因為教育,、文化制度的影響。他說,,不存在天然的應得,,所有的應得都是由制度來定義的,是制度決定了我們可以憑借什么樣的特質要求什么樣的回報,。

然而,,制度有好壞之分。壞的制度同樣會影響人們的判斷,,比如在講求門閥出身的封建社會,,大部分人都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去打洞”,,覺得出身高貴的人就理應得到更多的財富和資源。所以,,要想真正解決“誰應該得到多少”的問題,,我們得先確定什么樣的社會制度才是最合理的。正義的首要主題因此是社會制度,,不是“誰應該得到什么”,。

明白了“應得是由社會制度決定的”,我們就可以理解羅爾斯為什么認為人們不配得到自己通過選擇和努力而獲取的財富了,。

羅爾斯是個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他注意到很多比賽都是規(guī)則先行的:如果不是先有禁止越位的規(guī)則,那么處在那個位置上接球的運動員當然不應該遭到懲罰,,我們甚至不能說他“越了位”,。人類的社會生活也一樣:如果不是先有知識產權法,盜版就不是盜版,,而只是復制和傳播,;如果不是先有經濟運行的規(guī)則,我們都不知道熬夜寫代碼的工程師和通宵打游戲的少年誰更努力——他們在生理層面的消耗可能是半斤八兩的,。同樣,,究竟什么樣的個人特質才算天賦,也是被社會制度決定的,。高老莊里豬八戒化身成膀大腰圓,、干活賣力的長工去娶親,這是農業(yè)社會才會有的故事,。換到今天這個時代,,恐怕高太公不會覺得豬八戒那樣有什么天賦可言,。

所謂的“努力”也差不多。羅爾斯敏銳地注意到,,努力很多時候是正向激勵的結果:我們的某種特質越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我們就越有動機開發(fā)自己的那種特質。不努力的人很多時候并不是真的缺乏毅力,,而是因為他的那份特質恰巧沒有得到社會的肯定而已,。所以,相較于刺激人們去開發(fā)少數幾種被公認為天賦的特質,,羅爾斯覺得更應該通過制度設計來擴大賽道,,讓人們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己擅長的東西。正義因此不是要“養(yǎng)懶漢”,,而是要改變使人們淪為懶漢的社會制度,。

與自然博彩相比,社會制度的存在本身也是人類命運的偶然因素,,并且這種偶然因素對我們的影響更加深刻和難以察覺,。我們事實上根本沒有什么天賦,我們有的只是各自不同的特質而已,,是社會制度選中某些特質,,并且激勵我們去發(fā)展這些特質。不過,,雖然我們總是不得不生活在某種社會制度之下,,但我們至少可以選擇更公平地對待人類各種特質的制度。這才是羅爾斯對抗人類命運中偶然因素的真正方式,。他在《正義論》一開篇就寫道,,“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p>



“為什么棒球是史上最佳體育項目”

正義是用來選擇社會制度的,,不是用來決定“誰應該得到什么”的。差別原則因此不會直接把更多的財富分配給最不利群體,,它反而只要求選擇那種能讓最不利群體利益最大化的制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諾齊克對羅爾斯“劫富濟貧”的批評也是錯誤的,。羅爾斯并不要求國家干涉人們的自由選擇,,他恰恰覺得,社會生活最好被設計得跟賭博一樣:人們在賭前根本不知道誰應該得到多少,,但一旦賭局結束,每個人就得愿賭服輸,,不能再為自己的損失抱怨,。所以,,只要我們參與了社會生活,最后實際得到的財富就是自己應該得到的財富,。羅爾斯只是注意到,,要想讓人愿賭服輸,賭局的設置得先是公平的,,比如它至少不能允許莊家“出老千”,。怎樣設置賭局才算公平?這才是正義要解決的問題,。正義不是要劫富濟貧,,而是通過制度的設計,讓國家無需通過劫富濟貧就能使不利群體感到公平,。

2008年,,耶魯大學的一位教授公布了他和羅爾斯生前的通信。在那封信里,,羅爾斯回憶了自己和另外一個朋友關于“為什么棒球是史上最佳體育項目”的討論,。羅爾斯的理由有:棒球對球員的體形沒有特別要求,高矮胖瘦的人都可以發(fā)揮得很好,;棒球要求的素質是全方位的,,既需要速度和靈活,也講究策略,;棒球場地大小適中,,能讓所有球員都看清場上的活動;棒球不按進球計分,,有利于讓不同位置的球員同時感受到比賽的緊張和刺激,。盡管羅爾斯非常謙遜地把這些理由歸功于自己的朋友,但就像柏拉圖的對話一樣,,我們相信他也是在借別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因為這些理由同樣很好地解釋了他的正義原則。


▲2008年,,耶魯大學的一位教授公布了他和羅爾斯生前的通信,。在那封信里,羅爾斯回憶了自己和另外一個朋友關于“為什么棒球是史上最佳體育項目”的討論 圖/視覺中國

讓我們回憶下:社會生活是由制度支配運行的,,這些制度決定了人們的應得,,正義是用來進行制度設計的,所以,,在思考正義原則時,,我們不能倒果為因地說“應該讓某種特質的人獲得更多”——不論這些特質是血統、階級,,還是天賦或某些特殊形式的個人奮斗,。在制度被確立之前,,沒有任何人應得任何東西?;蛘叻催^來說,,在制度被確立之前,所有人都平等地應得所有東西,。

但我們終究要進行社會合作,,而社會合作肯定會鼓勵某些特殊的品質。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在賦予人們平等的自由和機會的前提下,,追求一種能使所有人受益的制度安排。這才是差別原則的真正意思:在各種可能的制度里,,選擇能讓最不利群體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改善的制度,。

請注意,差別原則不是人道主義,,不是像耶穌基督那樣刻意偏愛弱者,。它是個“兜底”的設置,是為了讓人們確信,,即便自己處在相對不利的境地,,社會制度也是為了推進他們的利益的,因為那些有利群體的每一份收益都會最大化地反哺于他們,。在這里,,“最大化”一詞尤為重要,它表明社會生活不是強者通過做出一點讓步和妥協來收買,、利用弱者的機制,,而是推進所有人利益的合作機制。

羅爾斯說,,差別原則的背后是“fraternity”,。這個詞通常被翻譯成“博愛”,但它其實更應該被理解成“互愛”,,它有“人與人之間懷著善意相互幫助”的意思,。如果我們想到美國高校里所謂的“兄弟會”其實就是“fraternity”的話,或許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羅爾斯的想法:正義不是要區(qū)分彼此,,而是要通過恰當的制度讓我們更友愛地生活在一起,。



“共同體之外,別無獨立人格”

多么奇怪,,正義居然不是用來確定“誰應該得到多少”,,而是用來讓我們相互幫助和相互友愛的。難道哈佛公開課《正義:如何才對?》的主講人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不是批評羅爾斯是個人主義者,,忽視共同體的存在,,貶低共同善嗎?

桑德爾的確誤解了羅爾斯,。但要想澄清他的誤解,我們或許需要了解下羅爾斯人生中的另外一段故事,。羅爾斯出生在基督教的家庭,,在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私立學校接受了中學教育,也很自然地被培養(yǎng)成基督徒,。年輕的羅爾斯甚至想過要去神學院進修和成為神職人員,。他在另外一位偉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學生馬爾科姆——我們知道維特根斯坦臨終遺言“告訴他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端賴此人所賜——的影響下對宗教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最后靠一篇神學論文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學士學位。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另外一段故事:羅素問維特根斯坦正在思考什么問題,,是邏輯還是罪,,維特根斯坦答曰,兩者皆是,。不過,,我們并沒有發(fā)現早年羅爾斯和維特根斯坦有什么實質的思想傳承,他在年輕時候關心的還是個非常典型的宗教問題:救贖是如何可能的,?

2009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整理、公開了羅爾斯的本科畢業(yè)論文,,這讓我們對羅爾斯的早年思想有了更多了解,。在那篇論文里,羅爾斯抨擊了自我中心主義,,認為最大的罪莫過于自我封閉和自我孤立,,而真正的救贖則是重新生活在由基督之愛維系的共同體里。羅爾斯說,,“人是為共同體而生的那種東西”,,“共同體之外,別無獨立人格,?!鼻嗄炅_爾斯還對我們從馬克斯·韋伯那里知道的“新教倫理”提出了質疑。他說,,那種認為可以憑借自身的某種功績得到救贖的想法是無知和傲慢的,。羅爾斯在論文里寫道,“不錯,你的確富有教養(yǎng),,但是誰支付了你的教育費用,?你的確心地善良、人品正直,,但是誰讓你舉止得當并且擁有了免于蠅營狗茍的運氣,?”

不過,羅爾斯的宗教信仰并沒有持續(xù)很久,。世界大戰(zhàn)的經歷讓他徹底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按照羅爾斯晚年的回憶,他在二戰(zhàn)即將結束的時候變成了無神論者,,選擇退伍和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哲學研究,,并于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后輾轉多個高校,,直到1962年轉入哈佛大學哲學系,,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主要著作。

羅爾斯的學術成就無比輝煌,,他的人生經歷卻十分乏味,。詩人海涅曾經說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沒有生活經歷,因為他“既沒有生活,,也不曾經歷過什么”,。這話拿來形容羅爾斯倒也十分合適,就連他變成無神論者的經歷也很少被人提及,。學術界普遍認為,,羅爾斯早年的信仰并沒有對他的正義理論產生什么實質影響。

然而,,新近公開的一批檔案卻表明:晚年羅爾斯很可能記錯了自己改信無神論的時間,,他一直到50年代中期還在思考與基督教倫理相關的很多問題。如果我們知道1971年出版的《正義論》是羅爾斯積20年功力不斷修改而成的話,,那么這個發(fā)現很可能意味著,,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和他本科期間對救贖的思考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xù)的,。



從救贖到解放之旅

青年羅爾斯是個基督徒,,反對個人中心主義,認為救贖取決于生活在相互友愛的共同體之中,。中年羅爾斯是個無神論者,,關心世俗社會的分配正義問題,但他還是在《正義論》的結尾滿懷深情地寫道:

永恒的視角既不來自世界之外,,也不源于超越的存在者,,它是在世之中的理性存在者們能夠采納的某種思想和情感的模式……心靈的純潔就在于從這種永恒的視角出發(fā)去清楚地看和去心懷感激并自發(fā)地去行動,。

甚至在二十多年后,老年羅爾斯還提出了一個基督教式的問題:假如正義的社會是不可能的,,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價值,?

當然,我并不是在說后來的羅爾斯是個隱匿的基督徒,。我想說的其實是,,羅爾斯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過對個人中心主義的批評和對相互友愛的共同生活的追求,只是他后來找到了一條可以不訴諸信仰的道路,,這就是正義,。不僅如此,我也相信羅爾斯沒有完全放棄對“救贖”的追求,,只是在擺脫了基督教的神學框架后,他用人性的解放代替了靈魂的拯救,。

讓我們想想羅爾斯對新教倫理的批評:憑借自身的某種功績要求救贖是一種無知和傲慢,。這和他對“天賦”和“努力”的反思多么一致。如果我們只關注少數幾種形式的人類特質,,覺得憑借這些特質就配得到更多財富,,那我們同樣是無知和傲慢的。沒有什么形式的“天賦”或“努力”可以天然成為獲得財富的基礎,,脫離了公平的社會制度,,天賦和努力帶來的不是人性的解放,而是“內卷”,。

“內卷”不是缺少努力,,而是努力太多了。越是努力,,競爭就越激烈,,未來就需要更多的努力。今天的付出沒有帶來明天的收獲,,反而像濫發(fā)的鈔票一樣成為明天更多額外付出的借口,。這一切都是因為不合理社會制度對個人行為的錯誤引導:它把只適用于少數幾個領域(特別是經濟生產領域)的規(guī)則不合理地推廣到整個社會,在不需要競爭的地方也人為制造稀缺來刺激競爭,;它把原本應該更加豐富的賽道給同質化,,讓擁有少數幾種特殊品質的人贏者通吃,讓缺乏那些品質的人不得不在自己不擅長的賽道上疲于奔命,;它把社會合作變成一切人對一切人的存量搏殺,,讓不同個體的努力相互為敵,最后把今天“996”的自己也變成了明天“35歲危機”的自己的敵人,。

然而,,羅爾斯告訴我們,正義不是不看重天賦,而是要擴大賽道,,讓更多的人類特質都可以得到承認,。就像分重量等級的拳擊比賽要比不分的拳擊比賽更加合理,因為它可以讓短小精悍的運動員一樣有機會成為拳王,。正義也不是不鼓勵個人奮斗,,而是要防止一些人的奮斗被用來妨礙另外一些人的奮斗。就像差別原則所主張的,,我們要選擇那種讓有利群體的自我奮斗也會同時并且最大程度地增加不利群體收益的社會制度,。

正義的社會還會“內卷”嗎?如果人們不再僅僅迎合社會需求,,可以真正致力于發(fā)掘自己擅長和喜歡的特質,,如果人們的努力不是相互為敵,而是相互促進,,那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是,這里的兩個“如果”必須同時得到實現:個體自我的解放只有在同時也服務于他人的解放時,,他們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公平的社會制度與個人的解放原來是一體兩面的。

這會不會讓你想起出生在兩百年前的另外兩位哲學家,?他們也曾經寫過一個幽靈的故事,,那里面說:“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p>

網友評論

用戶名:
你的評論: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7期 總第837期
出版時間:2025年07月07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