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陳斯鑫 ?實習記者 黎雯雯 ?
圖 楊宏濤 ??編輯 ?陳雅峰 [email protected]
?
工夫茶,,從生火學起
1937年10月,,第四個兒子在香港出生,正在廣東電白縣任職的父親用兩個地名各取一字,,為他取名“香白”,。
日軍占領(lǐng)香港后,陳香白一家逃回內(nèi)地,,從老家潮州沿著韓江溯游到留隍避難,。后來留隍風聲一緊,又輾轉(zhuǎn)到更深入山區(qū)的松口(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陳香白記得,,當時租的碉樓有六層高,聳立在“韓江”(韓江在梅州境內(nèi)與汀江匯合之前的河段,,梅州本地稱為“梅江”)邊上,。
日本投降后,他們原本可以回香港,,但漂泊半生的父親選擇留在潮州,。從此,陳香白就是潮州人,。
父親嚴厲,。陳香白自稱見到他“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不敢亂動,。吃晚飯時,,父親會考問功課,答不出來就要挨打,。竹子抽打過的傷痕像小魚兒一般浮現(xiàn)在小腿肚上,,陳香白戲稱“竹仔魚”難吃啊,!
潮州解放后,,陳香白本該升讀五年級,舅父跟他說,,不如去私塾當“茶童”吧,?!爱敗柰腥齻€意思:第一是拜師,,學沖工夫茶;第二,學毛筆字,;第三,,讀老書?!?/p>
私塾先生是大名鼎鼎的書畫家佃介眉,,清末最后一期秀才,人稱“潮州才子”,。佃先生治學認真,,為了讓學生練好字,把自己寫的字拓成字帖給學生臨摹,。平時嚴厲又不失風趣,,學生稍一頑皮便藤條伺候。陳香白坦承,,自己也曾挨過打,,先生打的時候還不忘跟他講另一位先生打?qū)W生的笑話。陳香白把先生講的故事復述了一遍,,把在座諸位都逗笑了,,自己笑著說,“再老也忘不了,?!?/p>
潮州流傳著“坐書齋,哈燒茶”的俗話,,歆羨教書生活舒適優(yōu)越,。當時教書先生如果不會沖工夫茶,要被人看低一等,。
沖工夫茶,,要從生火學起。佃先生與陳香白的舅父是至交,,于是用舅輩的口吻對他說:“外甥狗(潮州方言對外甥的昵稱),,來學起火?!?/p>
先生將花生擘開,,把花生米塞嘴里吃了,火柴一擦亮,,只用一片花生殼便把火點著,。訣竅是先把木炭的碎屑圍在花生殼周圍,再放薄炭片,,往外逐層加厚,。陳香白第一次嘗試,,用了好幾片花生殼才點著火,卻因為鵝毛扇用力過猛,,把火吹滅了,。第二次小心翼翼,終于把火生起來,。
這是陳香白第一次接觸工夫茶,。往后他反復試驗多次,始終未能達到先生的水平,,“至少要用兩片花生殼才能點著,。”
與茶無關(guān)的日子
1951年,,父親出事離世,,母親帶著一家人投奔南門外的外婆家。
彼時的潮州,,出了城門便是郊區(qū),,南春路外婆家周圍荒涼破落。
失去頂梁柱的陳家經(jīng)濟一落千丈,,14歲的陳香白被迫輟學,,做民工補貼家用。他挑過白土(陶瓷原料)和松柏葉(陶瓷燃料),,挖過水渠,,筑過堤防。
當時筑堤防的有鄰近各縣的民工營,,彼此之間流行勞動競賽,,比賽結(jié)果通過黑板報公布,而各營的黑板報也互相評比,。工頭問陳香白:“弟啊,,會寫黑板報嗎?”“會,!”(“不會也要說會?。 标愊惆仔χa充,。)“你負責黑板報,。不能輸!輸了趕你回家吃老米,!”
陳香白在私塾里學到的書法功底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黑板報評比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這讓他得以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
1955年的國慶節(jié)與中秋節(jié)是同一天,,上萬名市民涌向潮州西湖公園參加游園晚會,,在虹橋上擁堵失控造成踩踏事故,時稱“虹橋事件”,。
事后領(lǐng)導讓陳香白寫一篇悼念文章,登在黑板報上,。這篇題為《悼念十七個階級弟兄》(據(jù)1995年《潮州市志》記載,,實際傷亡數(shù)據(jù)為“當場踩死23人,踩傷60多人”,。)的悼文后來被拿到全市追悼大會上宣讀,。陳香白因而得到南春路派出所領(lǐng)導賞識,被調(diào)到離外婆家更近的居委負責黑板報,。雖然無需挑土,,但身份仍然是民工。
陳香白不甘心,,夜晚點豆油燈讀書自學,,白天留意公告墻上的大字報,有沒有不用交學費的學校招生,。有一天看到“潮安初級工業(yè)技術(shù)學?!钡恼猩畔ⅲ坏赓M,,還有獎學金,,他二話不說就報了名。
放榜的時候不分學校,,全市上千人的錄取名單一起公布,。起初陳香白不敢從頭看起,在中間盯了許久,,沒找到自己的名字,,一下就緊張起來,只好耐著頭皮從頭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名字在第四名,,順利被錄取了。
潮安初級工業(yè)技術(shù)學校有測量專業(yè)和制作專業(yè),。陳香白上的是測量專業(yè),,因為美術(shù)字功底好,他繪制的測量圖紙經(jīng)常被拿來示范,。制作專業(yè)有做餅干的課程,,陳香白便“收買”同學跟著去上課蹭餅干吃。這樣算是度過兩年難得的學生時光,。
誰知好景不長,,到第三年政策改變,,一律取消初級工業(yè)學校,陳香白再次失學,。好在一年后他考上韓山師范學院,,得以完成中專學業(yè)。
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鳳塘鎮(zhèn)后隴小學教一年級的算術(shù),。算術(shù)太簡單,,經(jīng)常下課鈴沒響課就講完。教導主任特意叮囑:“小老師,,不要提前下課,,不然學生到處竄跑、圍觀,,影響全校教學秩序,。”陳香白只好想辦法拖長時間,,自己小說讀得多,,教完算術(shù)便給學生講“孔明空城計”,誰知道學生聽得入迷,,鈴聲響了都不愿意下課,。很快,“陳老師講課很生動”的說法便在學校里傳開了,。兩個星期后,,他被調(diào)去教高年級的語文。
幼時的舊學基礎(chǔ)讓陳香白可以勝任中小學的許多學科,,此后的教學生涯,,他教過語文、美術(shù),、音樂,、歷史等科目。
我問陳老那些年有沒有喝工夫茶,?他說沒有,,“那時候窮得很?!?/p>
中國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
做了多年中小學老師后,,名聲在外的陳香白被調(diào)到韓山師范學院,教授“《周易》研究”,。當時韓山師范學院是高等師范??茖W校,教學相對專業(yè),讓他有機會接觸學術(shù)研究,。
1990年,,陳香白寫了一篇題為《潮州工夫茶與儒家思想》的論文,參加“東南亞沿海民俗研究”國際研討會,,當時審稿的研究員胡道靜,,同時也是《孔子研究》雜志的主編,看到稿件甚為興奮,,連夜用毛筆寫了三頁回函,,鼓勵他繼續(xù)研究下去。
陳香白深受鼓舞,,此后的工夫茶研究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他花了近十年時間,,遍訪各地產(chǎn)茶區(qū),,四處搜集資料,寫出《中國茶文化》這本專著,。
書中提出中國茶道“七義一心”說,。七義是指“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七種義理。前六種相對好理解,,“茶導引”是什么,?陳香白解釋說:“我們幾個人在這里喝茶,很安靜,,突然有一個人卷起褲腳地闖進來,,看到我們這樣子,自然會靜下來,,就算李逵來了也會安靜下來,。這個就是氣場。我們的氣場能感染到他,,讓他靜下來,。”
一心是指中國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書中指出:綜觀茶事發(fā)展與茶道七義,,莫不體現(xiàn)天人合一之和。“茶藝”,、“茶德”,、“茶禮”,突出了人在與自然物的會合之中修養(yǎng)情性,,以便更好地去契合天道,。“茶理”,、“茶情”強調(diào)對立事物的相濟兼容,,以形成和樂境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養(yǎng)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諧安樂之大道。
陳香白補充說:“漢代提出來的和,,它的氣魄最大,。和不僅是和和氣氣,還包含著媾和,,兩國交戰(zhàn),,打到你死我活,最后還是要坐下來和談,,也叫和,。”
陳香白先生和學生一起品茶聊天 ?圖/楊宏濤
什么是工夫茶,?陳香白曾經(jīng)深入請教過老前輩,,工夫茶最早的含義就是“做工夫(的)人所喝的茶”。他舉例說,,“比如打鐵師傅爐子空著也是空著,,擱個水壺在上面燒水,口渴了,,就泡點茶喝,,然后繼續(xù)打鐵。當時的茶葉和茶具都非常簡單,,現(xiàn)在變得非常高雅,,其實原始的工夫茶是非常接地氣的?!?/p>
為什么是“潮州工夫茶”,,而不是其他城市呢?陳香白提出,,“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實質(zhì)是三位一體,?!背敝莨し虿铔_泡過程體現(xiàn)出“和”的特色,其生存基礎(chǔ)是家庭?!埃ǔ敝荩┘彝ブ幸龅健液汀?,重要手段就是沖茶,一家子坐下來喝茶,,和和睦睦坐在一起商量家事,,其核心思想就是和。和的核心是孝,。缺了孝,,就沒有和。中國歷史上能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遠不倒,,就是因為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家庭結(jié)構(gòu)超穩(wěn)定性,。潮州的家庭結(jié)構(gòu)比其他地方保留得更為穩(wěn)定,直接師承這種超穩(wěn)定性,,任你怎么拆都拆不散,。有時候會受挑撥,兄弟會有矛盾,,但遇到大事就團結(jié)起來,?!?/p>
陳香白認為,,潮州工夫茶處于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拔胰ト毡就茝V潮州工夫茶,,不用我說,他們眾口一詞,,就是‘中國工夫茶’,。我不是否認其他地方的茶文化,也不能否認,,各個地區(qū),、民族都要互相尊重。但試問哪一個地區(qū)(的茶)有像潮州工夫茶這樣的系統(tǒng)工程,、以工夫茶為核心讓整個家庭團結(jié)在一起的,?實際就是沒有。因為各個地方的茶我都去考察過,,不是坐在家里自吹自擂,。”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潮州視察時發(fā)表講話,,提到了“工夫茶”等潮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看到視頻后陳香白心里樂滋滋,,“這意味著接下來工夫茶將會越來越興旺發(fā)達,,而且應該會成為中國(茶文化)的主流?!?/p>
傳承就是把潮州工夫茶推向全世界
2008年,,陳香白當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潮州工夫茶文化傳承人”,他說傳承就是要把工夫茶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推向世界,。
這絕非易事,。因為潮州工夫茶是一套“系統(tǒng)工程”,對于初學者來說太復雜了,,容易讓人望而卻步,。陳香白把工夫茶的沖泡流程歸納為“二十一式”。他指著正在沖茶的弟子說,,“他這樣沖茶看起來非常簡單,,寫成文字,就變成一篇長文,。實際上只不過將沖茶的連貫動作拆解為若干步驟,,再說明每個步驟的要點,如實記錄,,不是另外生造,。”
相比咖啡的普及,,工夫茶推廣要難得多,,“第一需要茶具,找茶具要來中國,,尤其是潮州,;第二你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p>
“我去弘揚工夫茶,,他們是很有興趣,但畢竟是一個局部的單位,。他們有興趣,,他們就自己去找工夫茶具。但喝咖啡所用工具的普及程度,,比工夫茶具的高得多,。而且沖泡工夫茶的技巧難度,比沖泡咖啡要難,。所以只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產(chǎn)生影響,。至于能影響到什么程度,我也沒把握,?!?/p>
這三十年來,陳香白曾受邀到日本,、東南亞及歐洲各國講學,,廣泛的交流讓他對潮州工夫茶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他說:“全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可以互相學習,。不能說潮州工夫茶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屬于領(lǐng)袖,。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民俗(文化),,各地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優(yōu)越的東西,我主張互補,?!?/p>
2002年9月,陳香白在馬來西亞國際茶會上演示工夫茶的時候,,一位91歲的老華僑,,自行走上講臺,指著一杯茶,,熱淚盈眶地說:“陳先生,,這杯茶不是簡單的茶,這杯茶是民族的凝聚力,。我在外洋流浪大半生,,這茶(讓我)看到我在家鄉(xiāng)時,,一家子坐在一起和和氣氣喝茶的情景,。”
老人家的話讓陳香白頗為感慨,,“可見工夫茶在民族的凝聚力也好,,家庭的凝聚力也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社會的凝聚力,,(工夫茶)促使社會和睦相處?!?/p>
陳香白曾經(jīng)三次受邀到意大利講學,,而意大利威尼斯大學的查立韋教授也曾經(jīng)三次來潮州學工夫茶,并拜陳老為師,。查立韋回國后成立了意大利第一個“中國工夫茶文化研究所”,,而他在佛羅倫薩的朋友得知后,,又成立了“佛羅倫薩中國工夫茶研究所分院”。
陳香白受邀到日本交流茶文化時,,日本茶道的家元(日本各個茶道流派的負責人,,世襲罔替,類似武林中各門派的掌門人,。)對他說:“陳先生,,我們?nèi)毡静璧朗菍W你們潮州工夫茶的?!彪S后話鋒一轉(zhuǎn),,問:“日本茶道與潮州工夫茶,孰優(yōu)孰劣,?”
先禮后兵的套路讓陳香白立馬提高警惕,,因為他是現(xiàn)場唯一的中國人,不管說什么,,都會代表中國,。陳香白謹慎回答:“各有千秋?!?/p>
家元不肯罷休:“‘各有千秋’過于空泛,,具體一點,二者各有什么特色,?互比優(yōu)劣,。”
“潮州工夫茶是生活藝術(shù)化,。日本茶道剛好相反,,是藝術(shù)生活化?!标愊惆讘鸬皿w,。
2011年,陳香白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榮譽稱號,。對自己的推廣工作,,陳香白頗為滿意,遺憾的地方在于工夫茶的推廣只能在民間,,影響力有限,。“如果能提升到政府層面推廣就好了,?!?/p>
現(xiàn)年84歲的陳香白,依然活躍在各種茶文化交流場所,,樂此不疲,。
每天晚飯后和太太沖一泡工夫茶,,聊聊天,而今是陳香白的固定節(jié)目,。他自號“念一”,,不少書法作品都用此落款,書房掛著一幅饒宗頤寫的“念一堂”,,“念一”即“廿一”,,那是為了紀念他和太太在1966年5月21日結(jié)婚。巧的是,,2019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將5月21日定為“國際茶日”,陳香白開玩笑說,,“沒想到全世界都為我們紀念,。”
在潮州家里,,陳香白穿著條紋襯衫和吊帶褲,,戴黑框眼鏡,頭發(fā)梳理整齊,。說話聲音洪亮,,聊興很高,愛穿插講笑話,,笑起來瞇著眼,。原本兩小時的采訪,延長到3個小時,,問他累不累,?他笑說自己是“教書仙”(教書佬),“工夫茶是我的專長,,講到再晚都不會累,。”
采訪結(jié)束后,,陳香白把我們送到樓梯口,,像個少年般調(diào)皮地說:“來一個現(xiàn)代化的告別儀式吧!”說著舉起手掌和我們一一擊掌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