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加管制能否“包治性病”
在荷蘭,,盡管性交易是合法的,,但還是有很多顧客“完事”后覺得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希望精神上得到“凈化”,,要找宗教場所懺悔。于是,,在短短十多年里這里矗立起各種宗教場所
所謂“合法加管制”,,是指在法律層面性交易合法化,同時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相應(yīng)的行業(yè)規(guī)范,。
實行這一模式的國家包括歐洲的荷蘭,、德國、瑞士,、愛沙尼亞,、希臘,非洲的塞內(nèi)加爾,,美洲的墨西哥,、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烏拉圭,、巴拉圭,大洋洲的新西蘭等國,,以及土耳其,、孟加拉國。此外,美國的內(nèi)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除外)和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三州也實行這一模式,。
“合法”是有代價的。
在荷蘭,,“合法”意味著性工作者必須對登記部門犧牲個人隱私,。“顧客”在完成交易前,需致電專門的熱線,,核實“服務(wù)人員”是否具備合法的工作資格,,否則后果自負(和未登記的性工作者進行交易是非法的,如果對方是未成年人則觸犯刑律),;“合法”還意味著“公開展覽”,。例如,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德瓦倫紅燈區(qū),,所有性服務(wù)場所必須使用透明門窗且燈火通明,。安特衛(wèi)普紅燈區(qū)更規(guī)定,性工作者需在透明櫥窗里自我展示,,并和“顧客”公開議價,。
由于德瓦倫紅燈區(qū)是合法經(jīng)營的性交易場所,這里的配套設(shè)施可謂從物質(zhì)到精神一應(yīng)俱全,。所謂“物質(zhì)”,,并非各種情趣用品商店,而是為性工作者解決后顧之憂的場所:德瓦倫區(qū)的中心是本區(qū)最早的一座教堂——烏特科克教堂,,教堂邊上有一座托兒所,,是專為性工作者提供托兒服務(wù)的;所謂“精神”,,是指遍布紅燈區(qū)里的各種宗教場所,。盡管在荷蘭,性交易是合法的,,但還是有很多顧客“完事”后覺得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希望精神上得到“凈化”,要找宗教場所懺悔,。但顧客來自世界各國,,原有的烏特科克教堂是新教教堂,無法兼顧“宗教多元化”的需要,。于是,,在短短十多年里這里矗立起各種宗教場所。
德國雖然2002年1月1日起才開放性服務(wù)業(yè),,但形式最靈活多樣,,既有類似荷蘭的“夜店式”(但無需“透明化”),,也有“一樓一鳳”的所謂“法蘭克福式”(性工作者在公開的“性公寓樓”開業(yè),每人都有獨立的單元),,甚至“站街服務(wù)”也是允許的,,只是必須在指定的“拉客區(qū)”和指定“營業(yè)時間”內(nèi)工作。例如,,波恩的“站街開放時間”就是22:15至次日6:00,。
在美國唯一實行“合法加管制”的內(nèi)華達州,合法妓院俗稱“山莊”,,總共有二十多家,,均坐落在偏僻的鄉(xiāng)間,甚至沙漠深處,,實行“集約化管理”和“明碼實價”,。一些“山莊”之間還建立了“業(yè)務(wù)合作聯(lián)盟”。由于“山莊”都遠離鬧市,,因此只能靠公開在指定的傳媒上刊登廣告招攬客人,。也正因如此,來這里的“顧客”都是直奔主題,,省卻了許多虛套,。
比較有趣的是,美國的“山莊”并非“美女大本營”,,許多性工作者的相貌并不出眾,。由于“山莊”都建立在不毛之地,除了專門來買春的嫖客,,最常見的過路客,是行路過程中順便繞一圈的卡車司機們,。他們往往就熟不就生,,對相貌并不挑剔,但很在意老熟人的感覺,。
“合法加管制”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通過“合法”滿足部分單身人士的性需求,并減少涉性犯罪,,同時避免掃黃靡費更多公共資源和由此連帶產(chǎn)生的公權(quán)力尋租現(xiàn)象,;二是認定性交易雙方是自愿發(fā)生的商業(yè)行為,不傷及第三者的具體利益,,無需動用公權(quán)力禁止,;三是認為“合法加管制”可以提高安全系數(shù),尤其可有效保護性工作者,,避免其在秘密狀態(tài)下感染性病,,遭受黑社會盤剝,,和成為刑事犯罪的犧牲品。
但正如一些社會學家所觀察到的,,這些目的有的達到或部分達到(如減少性病傳播),,有的則效果不佳。
首先,,“合法加管制”固然避免了掃黃對公共資源的靡費,,卻額外增加了“管制”的靡費。例如,,德國波恩為保護站街女的自由和兼顧社會秩序,,劃定了特別的站街區(qū),動用警力,,甚至設(shè)置專門ATM機,、自助式收稅機和安全套售貨機,為站街區(qū)服務(wù),。
其次,,“合法加管制”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權(quán)力尋租,卻無法擺脫黑社會和國際“人蛇”集團的滲透,。一度被譽為這一模式“楷模”的荷蘭,,近年來曾多次查出過從拉美和非洲通過“人蛇”誘騙(甚至用巫術(shù)逼迫)前來從業(yè)的少女。德國則有東歐犯罪團伙從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等國走私女性。
第三,,曾支持這一模式的女權(quán)團體發(fā)生分化,。一些團體指出,無法確保“顧客”一定是未婚者,,如是已婚人士,,所謂“不傷及第三者利益”就無法保證。
第四,,“開放性交易可減少涉性犯罪”一度在荷蘭成為事實,,但近來有社會學家研究認為,效應(yīng)并不顯著,,且其他犯罪(如人口走私和有組織犯罪)也可能相應(yīng)增加,。德國一些開放性交易的城市,同樣出現(xiàn)針對性工作者的暴力犯罪增加的情況,,以至于有人開始反思,,開放性交易在德國是否有些過猶不及,走得太遠了,。
在實施這一模式的國家,,管制的重點首先是確保性工作者的安全,。如瑞士的性工作區(qū)域,留給性工作者的通道既寬敞又方便,,留給“顧客”的則截然相反,,目的是便利性工作者遭遇意外時逃生。荷蘭的“透明化”和德國對“站街區(qū)”的管制,,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保護性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不過,一些性工作者對此不滿,,認為這種模式下“根本談不上性工作自由”,。還有業(yè)內(nèi)人士坦言,這種模式令“顧客”感到不舒服,,管制下的價格也無法提高,,“生意額”還不如非法狀態(tài)。歐洲部分性工作者甚至組成團體,,呼呼重新取締合法性行業(yè),。
花樣翻新的“半管制”
加拿大女警曾采取“釣魚”執(zhí)法對付嫖宿幼女者,女警在性交易前連續(xù)兩次告知“顧客”自己未滿18歲,,并問“你還繼續(xù)么”,,如對方明確繼續(xù),就會當場被捕
實施“半管制”的國家,,比“合法加管制”的要多得多,,且花樣翻新。
如日本理論上是“賣淫禁止國家”,,但實際上色情業(yè)在日本處于半公開狀態(tài),。“風俗店”、“肥皂店”等色情交易場所公開營業(yè),,“顧客”在交易時會首先向性工作者購買一件小商品(通常是一瓶水),,然后真正的性交易就以“邂逅后免費的你情我愿”理直氣壯地開始,所付的嫖資則變成了“熟人間的饋贈”,。這種模式從表面上看,是“禁站街不禁夜店”,。
在加拿大,,個人形式下的賣淫是合法的,但有組織的賣淫則是非法的,,開設(shè)妓院,、拉皮條等行為都被嚴禁止。這種模式從表面上看與日本截然相反,,是“禁夜店不禁站街”,。
在瑞典,,賣淫是合法的,但買春卻是非法的,,政府的“掃黃”只針對嫖客,,不針對性工作者。
“半管制”實際上是一種折衷,,既一方面認為性交易是個人自由,,不應(yīng)受到處罰,另一方面又擔心性交易泛濫引發(fā)連帶社會問題,,對其實行一定的限制,。
日本式的“禁止賣淫”模式受到較多非議,因為這種模式在理論上仍然視性交易為非法,,性工作者很難擺脫重重盤剝,。此外,這種模式對所謂“援交”行為放任自流,,很難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侵害,。
加拿大式的“禁夜店不禁站街”,被認為對性工作者個體給予了較多尊重,,因為她們的個人行為不會被視作違法,。警方雖然也會掃黃甚至“釣魚”,但不會針對性工作者(加拿大女警曾采取“釣魚”執(zhí)法對付嫖宿幼女者,,女警在性交易前連續(xù)兩次告知“顧客”自己未滿18歲,,并問“你還繼續(xù)么”,如對方明確繼續(xù),,就會當場被捕),。
這一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對性工作者安全保護不夠,。在加拿大,,許多性工作者成為街頭暴力的受害者,最著名的是 “豬圈狂魔”案,。
羅伯特·皮克頓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qū)高貴林港的養(yǎng)豬業(yè)者,。自1997年至2004年,他先后謀殺了49名站街女,,并埋尸自家豬圈,,甚至將豬肉和人肉絞碎混合,分贈親友鄰居食用,。直到2004年因為一起偶然事件,,警方才發(fā)現(xiàn)這名殺手。有分析人士指出,,“禁夜店不禁站街”的模式和性工作者的處境,,讓她們成為最易覬覦的侵害對象,。由于她們是誰都很少有人關(guān)注,即便“人間蒸發(fā)”也未必被發(fā)現(xiàn),。
瑞典式的“抓嫖不抓娼”被認為從理論上較好兼顧了性工作者和社會的安全,,以及人身自由和社會秩序的平衡。但也有人指出,,買賣是統(tǒng)一體,,一方面允許賣,另一方面不允許買,,本身就自相矛盾,。
華人圈的特殊性
和許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香港不僅有掃黃,,而且很嚴厲,。警署有專門設(shè)立的掃黃部門和便衣、軍裝掃黃團隊,,其任務(wù)是打擊娛樂場所的非法群體性賣淫活動,,以及查處在夜店等地進行非法性交易的偷渡客
香港在歷史上曾允許娼妓業(yè)合法,1935年6月30日正式禁娼,,但理論上仍是中國領(lǐng)土,、行使中國習慣法的九龍城寨例外。直到1993年九龍城寨被拆,,香港始終存在一個娼妓業(yè)公開招搖過市的“三不管地帶”,。
香港有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兩人以上賣淫場所,,以及在這類場所賣淫為非法,,但性工作者因此發(fā)展出鉆法律漏洞的“一樓一鳳”模式——即每個房間只有一名性工作者,俗稱“鳳姐”,。
“鳳姐”既有自營,,也有和老板分賬,法律不予追究,。如鄰居投訴,,也只能進行民事訴訟。
由于存在“一樓一鳳”這種實際上合法的性交易方式,,加上警方嚴厲打擊其他形式的性交易行為,,街頭拉客的“流鶯”遠較其他國際大都市要少。因此,,有人認為,“一樓一鳳”的出現(xiàn),,對香港的社會秩序和城市形象有一定的好處,。
和許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香港不僅有掃黃,而且很嚴厲,。警署有專門設(shè)立的掃黃部門和便衣,、軍裝掃黃團隊,其任務(wù)是打擊娛樂場所的非法群體性賣淫活動,,以及查處在夜店等地進行非法性交易的偷渡客,。事實上,掃黃是清理非法入境并從事性交易的偷渡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對“一樓一鳳”是否應(yīng)該容忍,,香港社會也有不同聲音。支持者認為,,此舉可以有效減少涉性犯罪,,并為低收入者提供解決生理需要的途徑。但反對者認為,,“一樓一鳳”并不能真正確保性工作者人身安全,,獨處的“鳳姐”很容易成為暴力犯罪對象。由于“鳳姐”必須付出較普通廣告更高的價格才能自我宣傳,,為確保生意,,她們往往不得不依附于老板,從而難逃黑社會的控制,。更有人指出,,“一樓一鳳”歷來是“人蛇”和“偷渡妹”的重災(zāi)區(qū)。
臺灣也曾經(jīng)歷過娼妓業(yè)合法時代,,但國民政府遷臺后實行社會改革,,其改革后的模式和瑞典正好相反,是“罰娼不罰嫖”——即根據(jù)《社會秩序維護法》,,規(guī)定嫖客買春無罪,,娼妓賣淫有罪。正因如此,,歷史上臺灣也曾經(jīng)常進行大規(guī)模掃黃,,且只抓妓女,不抓嫖客,。
然而,,性交易作為一種職業(yè)從未在臺灣絕跡。在臺灣各大城市,,紅燈區(qū)事實上“合理不合法”地一直存在,,而且由于不是合法行當,性工作者只能依托夜店,或索性在街頭“打游擊”,。一些衣著清涼,、負責兜售其他合法商品的年輕女性,也可能兼營性交易這種特殊的“副業(yè)”,。
這種“罰娼不罰嫖”的模式事實上沿襲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男尊女卑和視娼妓為賤業(yè),、卻把男性嫖娼視作風流雅事的痼疾。
2009年,,臺灣“最高法院大法官”發(fā)布“釋字第666號解釋”,,認為“罰娼不罰嫖”違反憲法平等原則,應(yīng)予修改,;2011年11月,,《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正為“性交易專區(qū)內(nèi)娼嫖不罰,專區(qū)外娼嫖皆罰”,,但因為至今也沒有一個縣市“吃螃蟹”開設(shè)這樣的專區(qū),,實際上這條修正形同虛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