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劉博智
編輯? 方迎忠 鄭潔? [email protected]
?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薩克拉門托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傳遍了全世界,,數(shù)以萬計的淘金者蜂擁而至。大量中國人亦聞訊而去,,1860年移居美國的中國人從1850年的七百多人猛增到34933人,。
“金山伯“是指他們之中從北美回來的人,老家的人看到的只是他們帶著鈔票衣錦還鄉(xiāng),,買地置業(yè),,大宴賓客。那個時代的華人移民大多是礦工,、農(nóng)民,、伐木工、漁民,、鐵路工,,或是經(jīng)營餐館、雜貨店,,或從事家庭服務(wù),,生活卑微而艱辛。但他們實實在在地把一筆筆現(xiàn)金匯至鄉(xiāng)下老家,,為故鄉(xiāng)“輸血“,,是貧困親友的依靠,。
手拿威士忌及香煙的華人洗衣工,紐約,,1978年,。洗衣坊的中國洗衣工每周工作7天,每天16個小時,,希望能存到錢,,下一步計劃是做自己獨立的小生意,能接濟一下窮困的親戚和老鄉(xiāng),,也要為以后孩子上大學(xué)做準備,,有些可能還要還賭債......一心奔著這些目標勞碌,有時候站在熨斗前就猝死了,,身上還穿著圍裙
唐人街街景 紐約 1976-78年
唐人街街頭擺地攤為生的華人 紐約 1976-78年
?
大伯,,金山并非美夢
劉博智見到的第一位“金山”伯,是在他五歲時回家的大伯,。為了供養(yǎng)十個子女,,大伯離開香港往“金山”幾次,最終決定乘坐往返于美國和香港的“克利夫蘭號”回來,,與劉博智一家居住,。劉博智很興奮,他想聽大伯給他講述那個遍地黃金的美國,。
但大伯并沒有金山伯的那種“黃金”派頭,。他沒有購置任何房產(chǎn),也沒有請人吃大餐,。他喜歡安靜地躲在房間里,,覺察到劉博智的失望時,會從一個好像藥瓶子的容器里拿出一顆陳皮梅給他,。劉博智后來才知道那些陳皮梅是老人家用來送中藥的,。瓶子空后不久,大伯死于小腸氣,。
原來金山并非美夢,。
大伯的故事說起來并不好聽,原來他是在加拿大從事販賣“假證件”及謊稱是自己孩子將中國小孩非法帶入北美境內(nèi),。最后一次,,因賄錢不足差點要坐牢?;爻虝r,,輪船在太平洋行駛期間,他已差不多將余錢賭博輸光,。
?
永祥與吳師傅,,希望孩子學(xué)習(xí)中國文化
1995年,,劉博智帶兒子到紐約看望遠親永祥。永祥和他的愛人亞珍從廣州幾經(jīng)風(fēng)浪到香港,,再到紐約,。開始他在街頭擺地攤,賣印有“I Love NY”的廉價T恤衫和假名牌墨鏡,,每天從早上9點做到晚上11點,,很快發(fā)展到開分店。初時有地痞來收保護費,,永祥“爛命一條什么都敢拼”,,地痞便不敢再騷擾他了。
后來永祥成了販賣進口假名牌金表的老板,,以散件入貨組裝,,其中最考驗眼力和手工的是貼商標,這些事他交給另外一個狠人吳師傅來做,。
吳師傅也是廣州人,,20世紀80年代曾是國家級的乒乓球手,在紐約成了“金勞”生意中的一環(huán),,他眼力好,、手夠穩(wěn),,把鉆石金勞力士和歐米茄的商標貼在手表的正中位置,,又快又準。
紐約繁華有趣,,但永祥和吳師傅這樣的人很少享受,。賺錢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來“金山”尋夢的唯一目的。他們希望兒女能有時間和興趣學(xué)習(xí)一些中國文化,。吳師傅的女兒9歲,,會定期參加粵劇研究會的排演。永祥希望他的孩子去學(xué)習(xí)政治類的專業(yè),,將來去做有趣的事,,解決世界的紛爭,賺不到錢也沒關(guān)系,,他有,。?
?
梁發(fā),香燭煙火里的忠肝義膽
梁發(fā)是一位祖籍廣東中山的水手,,他在工作的船只駛出北美圣勞倫斯海上航道經(jīng)過紐約時,,跳船下來成了紐約人。
在紐約,,他能做的工作只有在餐廳廚房里當幫工,。餐廳位于非洲及西班牙裔美國人區(qū),,只售外賣。這個區(qū)域充滿暴力,,店主出門必須帶著手槍,,店內(nèi)柜臺全用圍板封起,只留一個小孔收錢,。每天午夜過后工作結(jié)束時,,梁發(fā)都會陪著老板一起離開,保護他的安全,。
梁發(fā)老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他每天保護的老板騙走了他的養(yǎng)老金。他只能搬到唐人街附近西班牙裔區(qū)的一所公寓里,,依靠福利金生活,。
劉博智到梁發(fā)家里探訪,公寓里沒有電梯,,燈光昏暗,。他注意到窗臺上有一個花生罐頭,里面插著香燭,,但周圍并沒有神像之類的物件接受這香火,,找了一圈只有一張剪報上有張葬禮照片,橫幅上寫著“忠肝義膽”,。原來梁發(fā)在翻閱報紙時得知了這位逝者是他十多年前的朋友,,便在家中布置了簡陋祭臺。他希望繚繞的香煙能夠飄到天上,,到達他這位舊知己處,。
后來梁發(fā)搬到環(huán)境較好的皇后區(qū)市立老人之家,但他無法忍受只說英語,、食物淡而無味的地方,,又回到了唐人街。他終究擺脫不了自己的身份和習(xí)慣,,以及通過燃燒香燭找到的那份精神寄托,。
?
“我係(是)林伯“
林伯的寓所面積狹小,整潔有序,,是劉博智拍攝過的單身老華僑中收拾最整齊的,。
墻上掛著有關(guān)美國移民法的新聞簡報,上面有“白宮稱無法助僑眷團聚”,,有一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和一張手繪在餐巾上的廣州街道地圖,,另有用大字書寫成的私人應(yīng)急電話通訊錄:“我係 (是) 林伯858華盛頓街如有要事請先電話親人”,附在后面的是一串親人電話號碼和與救命求生相關(guān)的電話號碼,。
前門旁邊的墻壁上則有一些奇特的圖片,,一些是從報紙上剪下的有關(guān)全美華人選美大游行的圖片,,以及美女照片。另外就是滿滿當當如錢包般大小的親人照片:兒子,、兒媳及孫兒都有,。林伯離開中國時,太太懷著兩個月的身孕,,可是,,他只有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返回故鄉(xiāng)探親過一次,此后就與家人長期分離,。
劉博智就這樣帶著相機,,在海外記錄他見到的每一個“金山伯”。所見所聞,,多是令他意想不到的,。
上海飯店“你盡可食”堪薩斯 托皮卡 1992年
亞裔美籍女孩在上海樓餐館休息時間練習(xí)提琴 堪薩斯 托皮卡 1992年
梁發(fā)和放了香燭的Planters花生罐 紐約 1977年
悼念亡友的祭臺 紐約 1977年
梁發(fā)的家中 紐約 1977年
林伯單人房墻上的美國移民政策。他盼望與中國親人團聚 舊金山 1976年
林伯單人房墻上的中國地圖,。他已三十年未見自己在中國的家人 舊金山 1976年
?
?
(越眾歷史影像館根據(jù)劉博智口述及其著作《再夢金山》整理)